第一卷 第16章 挂靠操作-《不系之舟》

  酒局在推杯换盏闹的氛围中持续了三个多小时。

  南舟在经历了最初几轮白酒的猛烈冲击后,身体里某种麻木的机制似乎被激活了,俨然酒场高手。

  她再一次离席,想去卫生间用冷水让自己清醒一点。走廊的光线比包间昏暗,地毯吸收了脚步声,营造出一种不真实的静谧。她扶着墙,慢慢往前走。

  “南舟。”

  一个低沉而熟悉的声音在身后响起,带着惊愕和……一丝压抑的怒气。

  南舟脊背一僵,缓缓回过头。走廊拐角处,陆信站在那里,穿着西裤和T恤,眉宇间带着疲惫的痕迹。他看着她,眉头紧锁。

  “你怎么在这儿?”南舟下意识地问,声音因酒精而有些沙哑。她意识到不对,京南距离市区很远,他不太可能“刚好”出现在这里。

  “我怎么在这儿?”陆信几步跨到她面前,距离近的她能闻到他身上干净的皂角香,与她满身的酒气形成鲜明对比。“白露给我发了信息,说看你在这边为了个项目喝得不成样子。我不放心,开了快两个小时车才赶过来!”

  南舟的心一沉。

  又是白露!果然是她在背后搞鬼!故意把陆信引来,无非是想让她在前任面前丢脸难堪。这女人为了恶心她,真是无所不用其极。

  怒火混着酒意往上涌,南舟可不想被人假惺惺关怀的局面。她强撑着站直身体,偏过头:“我的事,不用你管。你值得最合格的前任是什么吗?就是别再打扰,各自安好,老死不相往来。”

  “你过得好好的,我不会管。”陆信的声音拔高了些,带着一股无名火,带着对你好还不领情的滞闷,“你看看你现在像什么样子!从前滴酒不沾的人,现在为了肮脏的交易,把自己灌成这样?值得吗?你还是我认识的南舟吗?”

  “肮脏?”这两个字刺激着南舟的神经,她眼眶发红,眼尾也红了,“还有什么比渣男劈腿更肮脏的?你有什么资格评判别人?陆建筑师,我们早就没关系了。请你,不要再多管闲事。”

  “南舟,我不是管闲事!我是……”陆信语塞,那份过了界的关心此刻显得如此苍白无力:“我是怕你上当受骗!别被人卖了还帮人数钱!”

  “呵,”南舟轻笑一声,酒精让她比平时更尖锐,“有的卖说明还有价值。你呢?陆大建筑师,你除了站在道德高地上指责我,还会做什么?”

  就在这时,一个带着几分慵懒笑意的声音插了进来:“哟,这是怎么了?南舟,遇到麻烦了?”

  易启航不知何时走了过来,手臂上搭着他的外套,脸上依旧带着酒后的红晕,但眼神锐利,在陆信这个陌生的、气势不善的男人身上扫了一圈,然后自然地站到了南舟身侧,形成一个隐约的维护姿态。

  陆信看向易启航,易启航看向陆信。两个男人的视线在空气中交锋,无声地碰撞出火药味。

  “我是南舟的朋友。”陆信率先开口,语气生硬,“看她不太舒服,准备送她回去。”

  “不劳费心。”易启航笑得云淡风轻,语气却不容置疑,“我和南舟是一起来的,会送她回去。”

  陆信下颌线绷紧,他知道自己此刻的身份尴尬,立场全无。继而转身大步离开,背影僵硬而落寞。

  易启航看着他的背影消失在走廊尽头,才挑了挑眉,看向南舟,语气带着点玩味:“前男友?开车两个小时过来,还挺关心你。”

  南舟摇摇头,疲惫感如潮水般涌上,不仅是身体上的,更是心理上的。“早就翻篇了,没事我们走吧。”

  “车在楼下,代驾到了。”

  坐进易启航那辆新能源车的后座,南舟几乎瘫软在座椅里。窗外的路灯飞速后退,模糊成一片光带。

  短暂的沉默后,易启航开口:“刚才饭桌上钱总的话,你听到了。机会是给你争取到了,但具体的操作,需要和你确定一下。”

  南舟强打起精神,“嗯,你说。”

  “像久泰地产这种体量的公司,财务管理非常严格,绝不可能直接给个人打款签合同。”易启航的语气公事公办,“所以,得走曲线救国的路子。”

  “我的传媒工作室,是有正规资质的。所以项目可以挂靠在工作室下面。用传媒公司名义去和久泰签一份‘顾问咨询合同’。”

  南舟静静听着,酒精让她的思维比平时慢半拍,但基本的逻辑还在。

  “合同金额不会太大,大概就五万左右,名义是‘久泰京南住宅项目产品力提升及样板间概念策划顾问服务’。”易启航熟练地抛出解决方案,“如果有幸比下来,这笔钱久泰打到传媒公司账上。扣除需要上缴的税费,以及我这边需要收取的少量管理费——毕竟要动用公司资质和走账流程,剩下的,我们约定一个分成比例。如果比不下来,就当……练兵吧。”

  亲兄弟尚且明算账,南舟对于这个见了几面的男人,并没有太多的奢求。行业内这种挂靠、分包的情况比比皆是,她知道个人设计师起步艰难,很多时候不得不依附于某个平台或公司。易启航提出的方式,听起来确实是目前唯一可行的路径。

  “拿到敲门砖,已经很好。规矩我懂。”

  易启航顿了顿,观察着南舟的反应:“当然,如果你的方案真的被看上,打动了钱总甚至更高层,后续的正式设计合同,我们再来想办法。到时候,也许可以帮你争取独立签约,或者我再帮你找家有资质的设计公司合作,把项目挂过去。”

  还有别的选择吗?

  没有。

  就像他说的,这是一个入场券。用微薄的眼前利益,去博一个渺茫但确实存在的未来。她需要这个机会,需要这个项目来证明自己,需要在帝都这片坚硬的土地上,撕开第一道裂缝。

  “明白。谢谢你,启航。”

  她没有叫他“易先生”,而是选择了更近一点的“启航”,这是一种认可,也是一种基于现实的结盟。

  易启航笑了笑:“客气什么,我希望可以是双向奔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