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7章 学AI先氪金?-《不系之舟》

  入住大杂院后,南舟似乎真的转了运。

  一份位于二环内、距离银鱼胡同仅三站地的“共享办公体验员”兼职,在她海投简历后迅速给出了回复。

  为期15天,任务是在一个名为“创邑空间”的共享办公场所进行沉浸式体验,并提交一份详细报告,报酬是五千元。

  这对南舟而言,是绝对的雪中送炭。

  “创邑空间”由四合院改造,四九城的青砖、灰瓦、木质与玻璃、铝板混搭着设计,外观古朴有韵味。挑高大厅里,各色人等在不同功能的工位区忙碌,空气里飘着咖啡因和梦想的味道。

  社区经理王妍是个利落的中年女性,简单向南舟介绍了空间的基本规则:公共区域保持安静,会议室需预约,咖啡饮品自助扫码付费等等,社区活动也可以报名参加。

  “你的任务就是‘泡’在这里,”王妍划着平板上的空间地图,“感受每一个角落,观察那些来来往往的人。最后那份报告,我们希望看到最真实、甚至最犀利的反馈。明白吗?”

  “明白。我先前查了下,这一片区聘请了普利策得奖的大师设计,坚持有机更新和微循环理念。现在看来,做得真不错。”

  赞美的话,总是让人心情愉悦。南舟很珍惜这次工作机会,她并不是要做一锤子买卖,和管理者打好交道,为未来更深入的合作做好铺垫。

  果然,王妍脸上露出笑容,“凡事都没有完美的,我们也是尽力做好自己。我看你简历,以前做室内设计,很期待你的一手体验报告。”

  南舟点头,心里已经有了初步的计划。

  这半个月,这里就是她的办公室,也是她的观察站。

  安顿下来后,南舟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郑重地、带着一种近乎仪式感的心情,在电脑上新建了一个文件夹,命名为——“AI绘画学习笔记”。

  她重返四九城的规划很清晰:第一,养活自己;第二,以最快速度追上行业技术变迁。AI绘图,是她必须攻克的堡垒。

  现实立刻给了她一记闷棍。

  她点开风靡全世界的ChatGPT,却发现没有海外支付方式,连会员都充不上。

  无奈转向国内阵营。文心一言、通义千问……界面友好,但一到需要高质量、精准出图时,要么提示词理解跑偏,生成的东西不伦不类;要么就弹出提示——“当前排队人数过多,请耐心等待”或“更高清的出图需要消耗积分/开通会员”。

  南舟盯着屏幕上那个需要扫码支付的二维码,又瞥了一眼自己手机上可怜的余额,一股无名火蹭蹭往上冒。

  她忍不住在心里吐槽:“真是服务器速度跟不上时代,收费方式倒与国际接轨得挺快!学个习还得先氪金,这年头,连知识都嫌贫爱富了是吧?”

  她并未放弃,转而研究起更专业的工具。Midjourney需要复杂的境外网络环境和付费订阅,Stable Diffusion虽然开源免费,但对电脑硬件要求极高,她那台老旧的笔记本根本跑不动。

  “唉……”她叹了口气,最终还是回到了国内一款主流AI绘图工具的免费试用版上,限制多多,出图缓慢。

  “生成一个‘充满自然光、极简主义、带有侘寂风韵味的客厅,要有质感’。”她输入指令,屏息等待。

  进度条缓慢爬行,终于,图片跳了出来。

  南舟只看了一眼,就差点背过气去。

  客厅倒是挺大,但所谓的“极简”变成了家徒四壁,“侘寂风”体现在墙壁大面积剥落,原始粗犷,而“自然光”则是一道诡异的、如同圣光般从天花板漏洞直射下来的光柱。

  她扶额,不死心,调整指令继续尝试。

  或许是免费版算力不足,或许是她的提示词仍需打磨,生成的图片总是差强人意。

  挫折感让她有些焦躁,手指无意识地、稍显用力地连续敲击着鼠标,发出“咔哒、咔哒”的脆响。

  “咳。”

  旁边卡座传来一声清晰的咳嗽,带着明显的提醒意味。

  南舟正全神贯注地与AI搏斗,没注意到。

  “咔哒、咔哒、咔哒——”

  “美女。”旁边的声音提高了,带着不容忽视的打断。

  南舟猛地回过神,转头望去。隔壁卡座站起一个男人,约莫三十岁出头,穿着深蓝色衬衫,袖子挽到手肘,露出线条流畅的小臂。他眉眼深邃,鼻梁高挺,本是容易让人产生好感的相貌,但此刻眉头微蹙,脸上带着工作被打扰的不耐。

  “抱歉,是不是吵到你了?”南舟自知理亏,连忙道歉。“也不知谁鼓吹AI解放双手,真是太难用了。”

  “有点,”男人直言不讳,目光扫过她的屏幕,那里正显示着那张“战后侘寂风”客厅,他嘴角扯出一个略带嘲讽的弧度,“看你这产出效率,与其跟这免费版的破玩意儿较劲,不如充个会员,或者想办法搞定MJ。时间不是成本?”

  “MJ?Michael Jackson?”南舟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这不是风牛马不相及吗?

  男人被逗乐了,感觉两个人不在一个频道。“Midjourney,简称MJ,一个生图软件,现在进化得可快了。“

  他的话像根针,精准地扎在了南舟的痛处——又穷又无知。她脸颊微热,有些窘迫,又有点气恼。

  就在这时,男人的手机响了。他接起电话,语气瞬间切换成热情洋溢的职业模式:“王总!哎呦您放心,那份行业洞察报告绝对没问题!我亲自盯的,数据翔实,分析透彻,紧跟前沿,下午五点前就能出来!包您满意!”

  挂了电话,男人坐回座位,手指在键盘上飞舞如飞。

  南舟偷偷瞥了一眼,恰好看到他熟练地打开了一个AI写作软件界面,将几个关键词输入,诸如“地产媒体”、“趋势分析”、“赋能”、“转型升级”之类,然后选择了“生成报告大纲”。软件飞速运转,几秒钟内就吐出了一份结构工整、章节分明的大纲。

  男人似乎对此习以为常,开始往大纲里填充内容,复制粘贴,修修改改,动作流畅得仿佛流水线作业。

  南舟看得目瞪口呆。一份给甲方、价值不菲的“行业洞察报告”,就这么……生产出来了?现在的客户,都这么好糊弄了吗?“你也在用……AI工作吗?”

  男人头都没抬,大咧咧打字输入,“对,我就是你口中用AI解放双手的人。这效率,与过去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可是……”在她过往工作的经验中,人的主观能动性都是第一位的。人的创造、人的创意,人的思考和赋予,让设计有了灵魂。“AI真的能取代人吗?你怎么保证它出品的深度……”

  或许是她的目光太过直白,男人有所察觉,抬头正好捕捉到她未来得及收起的惊讶与一丝……不认同?

  他挑了挑眉,非但没有觉得不好意思,反而用一种洞悉世事的、略带惫懒的语气,对她低声说:“怎么,觉得我在糊弄事儿?那是你没用好AI。比尔盖茨就曾说,让ChatGPT通过高中生物学的AP考试,结果令人大为惊叹。咱们国内,有个大导演,叫啥来着,一时想不起来。做了个测试,用两、三个小时,做了十几张海报。其中有一张,大家都觉得水准非常高,如果拿来用作电影海报是完全够格的。”

  男人轻笑一声,带着点玩世不恭:“美女,一看你就是理想主义那一挂的。给你句忠告,”

  他指了指自己的屏幕,又意有所指地扫了一眼南舟那惨不忍睹的AI作图界面,“在这行,给多少钱,干多少活,决定什么质量。甲方就用五千块的预算,想买五万块深度报告的效果,我不给它用AI加点速,难道还自己贴钱给他做案场调查、搞数据建模吗?大家时间都挺贵的。”

  “可这……这价值在哪里?”南舟忍不住低声反驳。

  “价值?”男人像是听到了什么有趣的话,嘴角的弧度更明显了,带着点讥诮,“价值就是,我按时交付了一份看起来像模像样的东西,满足了甲方‘需要一份报告’的这个流程需求。他们拿到了向上汇报的素材,我拿到了养活自己的报酬。皆大欢喜。”

  他顿了顿,补充道:“这就是AI的合理应用。当然,你这学习态度是好的,就是路子有点笨。不过,精神可嘉。”

  说完,他便不再理会南舟,重新沉浸到他的“报告生产线”中去了。

  南舟被这一番“高论”噎得说不出话,心里五味杂陈。

  一方面,她极度不认同这种敷衍了事的工作态度;另一方面,她又可悲地意识到,他说的似乎是某种普遍存在的、赤裸裸的现实。

  自己还在为如何精进技术、做出真正有价值的设计而苦恼,挣扎在氪金与算力的底层,而有些人,早已熟练地利用工具,在“赚钱”的道路上狂奔了。

  嗨,道不同不相为谋。

  她不再理会隔壁的“高效生产力”,重新将目光聚焦在自己的屏幕上,继续与那不听话的AI和贫瘠的钱包作斗争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