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体能锤炼,已经成为杨帆每日雷打不动的功课。尽管每一次都如同在刀尖上跳舞,伴随着极致的疲惫与痛苦,但他能感觉到,这具残破的身体正在以一种极其缓慢的速度,适应着这种强度的“折磨”。至少,现在他完成一组高抬腿后,不会立刻瘫倒在地,而是能勉强扶着树干站立,喘息的时间也缩短了一些。
这是一种微不足道的进步,却像黑暗中摇曳的烛火,支撑着他继续前行。
锤炼过后,浑身被汗水浸透,肌肉酸痛难当。他在陈雪的帮助下,用温水简单擦拭了身体,换上一身干净的衣服。陈雪看着他身上依旧清晰可见的、因经脉断裂而显得有些不自然的细微凹陷和苍白肤色,眼中闪过一丝痛楚,却什么也没说,只是默默地将换下的衣物拿走清洗。
杨帆回到偏殿自己的房间。房间很简陋,一床,一桌,一椅,还有一个存放师父遗物的旧木箱。他的目光,自然而然地落在了桌面上。
那里,静静躺着他那面师父传下的古旧罗盘。
以往,这罗盘是他最亲密的伙伴,是施展风水术法的核心媒介,更是他一身道行的外在体现。盘身那暗沉包浆下,似乎总流转着一层温润的光华,指针灵动,仿佛拥有自己的生命。只要他心念一动,内力稍加催动,罗盘便能与他气息相连,感应天地气机,辨吉凶,定方位,妙用无穷。
但现在……
杨帆走到桌边,伸出依旧有些颤抖的手,轻轻抚摸着冰凉的盘面。
触手之处,只有一种玉石般的冷硬,再无往日那种温煦的、仿佛血脉相连的悸动。盘身黯淡无光,那层灵性的光华彻底内敛,或者说,是沉寂了。上面的刻度、星宿、天干地支等繁复的图案,虽然依旧清晰,却失去了那种引而不发的神韵,变得呆板,就像博物馆里那些被精心保护、却早已失去功能的古老仪器。
指针安静地停留在某个方位,一动不动。他尝试着像以前那样,集中精神,去“沟通”,去“感应”。
空。
依旧是令人绝望的空。
以往那种如臂指使、心意相通的感觉荡然无存。他与罗盘之间,那由《道德经》内力和多年温养构建起来的玄妙联系,仿佛被一把无形的利刃彻底斩断。如今,他只能凭借肉眼去观察它,凭借触感去抚摸它,它对他而言,变成了一件真正的“古物”——有历史,有底蕴,却失去了核心的灵魂。
它不再是一件法器,只是一件制作精良、年代久远的罗盘。
杨帆拿起罗盘,入手的感觉比记忆中沉重了一些,或许是因为他如今力气太小的缘故。他尝试着像普通人使用罗盘那样,水平端尺,观察指针。
指针微微晃动了几下,最终指向了南方。这是地球磁场的作用,任何一个合格的指南针都能做到。
他无法再通过它感知到地气的流转,无法辨别煞气的浓淡,更无法借助它布阵施法。它所有的神异,都随着他内力的消失而一同沉寂了。
一种更深层次的无力感,悄然蔓延。
如果说失去内力是折断了他飞翔的翅膀,那么罗盘的沉寂,就像是又夺走了他赖以辨识方向的眼睛。在这危机四伏、暗流涌动的世界里,他不仅失去了自保的力量,连最基本的、洞察危险的敏锐感知也一并丧失。
处境,似乎变得更加艰难了。
他想起那晚在星光大厦,为了抵挡七煞鬼婴,他将残存的所有内力乃至部分本命精血都灌注其中,使其化作煌煌青光,与邪物同归于尽。罗盘本身,恐怕也在那超越极限的爆发中受到了损伤,盘面上那几道细微的裂纹就是明证。
是自己,连累了它。
杨帆的手指轻轻拂过罗盘边缘一道细小的裂痕,眼神复杂。
他将罗盘小心地放回桌面,就放在那本摊开的《道德经》旁边。
一者,是道之理论的源头;一者,是道之术用的延伸。
如今,理论依旧在,他却失去了实践理论的力量和工具。
陈雪端着煎好的药走进来时,看到杨帆正对着桌上的罗盘出神。那面曾经在她眼中神秘莫测、屡建奇功的罗盘,此刻看起来是那么的普通,甚至有些破旧。而杨帆凝视它的眼神,充满了难以言喻的落寞。
她放下药碗,轻声道:“杨师傅,药好了。这罗盘……”
“它累了,需要休息。”杨帆打断了她的话,语气平静,听不出什么情绪。他端起药碗,那浓黑苦涩的汁液,如今是他维系这具身体不至于彻底崩溃的必需品。
陈雪看着他将药一饮而尽,眉头都没有皱一下,心中更是酸楚。她犹豫了一下,说道:“杨师傅,要不……我帮您把它收起来?”
“不必。”杨帆摇了摇头,“就放在这里吧。”
他看着那沉寂的罗盘,目光深邃。
虽然感应已极其微弱,虽然它看似变成了一件凡物,但他知道,它与自己之间的缘分并未彻底断绝。那是以师父玄诚子为开端,以他多年心血温养为纽带,共同经历生死铸就的联系,不会如此轻易消失。
它只是在等待。
等待一个契机?等待他重新获得力量?亦或是……等待他以另一种方式,去唤醒它?
杨帆不知道答案。
但他知道,将它放在眼前,每日看着它,触摸它,本身就是一种提醒,一种鞭策。
提醒他曾经拥有过什么,鞭策他必须重新站起来。
他失去的,不仅仅是内力和罗盘的神异,更是一个修行者赖以生存的“外挂”。未来的路,他将更加依赖自身的智慧、意志,以及对“道”最本源的领悟。
这条路,注定孤独,且布满荆棘。
他轻轻合上《道德经》,将罗盘往桌子内侧推了推,避免不小心碰到。
“我去院子里走走。”他对陈雪说道,然后撑着桌子,有些吃力地站起身,缓缓向门外走去。
阳光洒在他身上,拉出一道瘦长而略显佝偻的影子。
桌上的罗盘,在阳光照射下,依旧黯淡无光,静静地,如同陷入了亘古的沉睡。只有那几道细微的裂纹,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那一晚的惨烈与决绝。
这是一种微不足道的进步,却像黑暗中摇曳的烛火,支撑着他继续前行。
锤炼过后,浑身被汗水浸透,肌肉酸痛难当。他在陈雪的帮助下,用温水简单擦拭了身体,换上一身干净的衣服。陈雪看着他身上依旧清晰可见的、因经脉断裂而显得有些不自然的细微凹陷和苍白肤色,眼中闪过一丝痛楚,却什么也没说,只是默默地将换下的衣物拿走清洗。
杨帆回到偏殿自己的房间。房间很简陋,一床,一桌,一椅,还有一个存放师父遗物的旧木箱。他的目光,自然而然地落在了桌面上。
那里,静静躺着他那面师父传下的古旧罗盘。
以往,这罗盘是他最亲密的伙伴,是施展风水术法的核心媒介,更是他一身道行的外在体现。盘身那暗沉包浆下,似乎总流转着一层温润的光华,指针灵动,仿佛拥有自己的生命。只要他心念一动,内力稍加催动,罗盘便能与他气息相连,感应天地气机,辨吉凶,定方位,妙用无穷。
但现在……
杨帆走到桌边,伸出依旧有些颤抖的手,轻轻抚摸着冰凉的盘面。
触手之处,只有一种玉石般的冷硬,再无往日那种温煦的、仿佛血脉相连的悸动。盘身黯淡无光,那层灵性的光华彻底内敛,或者说,是沉寂了。上面的刻度、星宿、天干地支等繁复的图案,虽然依旧清晰,却失去了那种引而不发的神韵,变得呆板,就像博物馆里那些被精心保护、却早已失去功能的古老仪器。
指针安静地停留在某个方位,一动不动。他尝试着像以前那样,集中精神,去“沟通”,去“感应”。
空。
依旧是令人绝望的空。
以往那种如臂指使、心意相通的感觉荡然无存。他与罗盘之间,那由《道德经》内力和多年温养构建起来的玄妙联系,仿佛被一把无形的利刃彻底斩断。如今,他只能凭借肉眼去观察它,凭借触感去抚摸它,它对他而言,变成了一件真正的“古物”——有历史,有底蕴,却失去了核心的灵魂。
它不再是一件法器,只是一件制作精良、年代久远的罗盘。
杨帆拿起罗盘,入手的感觉比记忆中沉重了一些,或许是因为他如今力气太小的缘故。他尝试着像普通人使用罗盘那样,水平端尺,观察指针。
指针微微晃动了几下,最终指向了南方。这是地球磁场的作用,任何一个合格的指南针都能做到。
他无法再通过它感知到地气的流转,无法辨别煞气的浓淡,更无法借助它布阵施法。它所有的神异,都随着他内力的消失而一同沉寂了。
一种更深层次的无力感,悄然蔓延。
如果说失去内力是折断了他飞翔的翅膀,那么罗盘的沉寂,就像是又夺走了他赖以辨识方向的眼睛。在这危机四伏、暗流涌动的世界里,他不仅失去了自保的力量,连最基本的、洞察危险的敏锐感知也一并丧失。
处境,似乎变得更加艰难了。
他想起那晚在星光大厦,为了抵挡七煞鬼婴,他将残存的所有内力乃至部分本命精血都灌注其中,使其化作煌煌青光,与邪物同归于尽。罗盘本身,恐怕也在那超越极限的爆发中受到了损伤,盘面上那几道细微的裂纹就是明证。
是自己,连累了它。
杨帆的手指轻轻拂过罗盘边缘一道细小的裂痕,眼神复杂。
他将罗盘小心地放回桌面,就放在那本摊开的《道德经》旁边。
一者,是道之理论的源头;一者,是道之术用的延伸。
如今,理论依旧在,他却失去了实践理论的力量和工具。
陈雪端着煎好的药走进来时,看到杨帆正对着桌上的罗盘出神。那面曾经在她眼中神秘莫测、屡建奇功的罗盘,此刻看起来是那么的普通,甚至有些破旧。而杨帆凝视它的眼神,充满了难以言喻的落寞。
她放下药碗,轻声道:“杨师傅,药好了。这罗盘……”
“它累了,需要休息。”杨帆打断了她的话,语气平静,听不出什么情绪。他端起药碗,那浓黑苦涩的汁液,如今是他维系这具身体不至于彻底崩溃的必需品。
陈雪看着他将药一饮而尽,眉头都没有皱一下,心中更是酸楚。她犹豫了一下,说道:“杨师傅,要不……我帮您把它收起来?”
“不必。”杨帆摇了摇头,“就放在这里吧。”
他看着那沉寂的罗盘,目光深邃。
虽然感应已极其微弱,虽然它看似变成了一件凡物,但他知道,它与自己之间的缘分并未彻底断绝。那是以师父玄诚子为开端,以他多年心血温养为纽带,共同经历生死铸就的联系,不会如此轻易消失。
它只是在等待。
等待一个契机?等待他重新获得力量?亦或是……等待他以另一种方式,去唤醒它?
杨帆不知道答案。
但他知道,将它放在眼前,每日看着它,触摸它,本身就是一种提醒,一种鞭策。
提醒他曾经拥有过什么,鞭策他必须重新站起来。
他失去的,不仅仅是内力和罗盘的神异,更是一个修行者赖以生存的“外挂”。未来的路,他将更加依赖自身的智慧、意志,以及对“道”最本源的领悟。
这条路,注定孤独,且布满荆棘。
他轻轻合上《道德经》,将罗盘往桌子内侧推了推,避免不小心碰到。
“我去院子里走走。”他对陈雪说道,然后撑着桌子,有些吃力地站起身,缓缓向门外走去。
阳光洒在他身上,拉出一道瘦长而略显佝偻的影子。
桌上的罗盘,在阳光照射下,依旧黯淡无光,静静地,如同陷入了亘古的沉睡。只有那几道细微的裂纹,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那一晚的惨烈与决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