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既无过错,不必汇报-《心声泄露,躺平公主被迫翻身》

  与此同时,秦舒菡已跟着碧桃走到宫门前。

  暮色渐浓,宫墙上的灯笼次第亮起,昏黄的光映着朱红的宫门,添了几分肃穆。

  那个穿青布衫的暗卫已隐入夜色中,秦舒菡侧头看了眼碧桃还在絮絮叨叨担心晚膳的模样,忽然开口:

  “碧桃,明天去给我买些城南那家的蜀锦,顺便去城西兵器坊,就说我让你去看看铺面的铁器好不好。”

  碧桃愣了愣,随即反应过来,连忙点头:

  “小姐放心,奴婢记着了!”

  她跟在秦舒菡身边也有段时间,自然知道主子从不说无用的话,这话里定有别的意思。

  刚进寝宫,就见侍女迎上来,低声道:

  “公主,皇后娘娘下午来了一趟,见您没回,又去御书房找皇上了,还留了话让您回来就去她宫里一趟。”

  秦舒菡点头应下,打发碧桃去收拾东西,自己则走到窗边,望着宫外远处的灯火。

  她知道母后定是担心她在宫外停留太久。

  可瑰楼的事才刚起头,往后要走的路还长,再加上,等年后,他们三人就要出发去安原。

  眼下这平静,不过是暴风雨前的假象罢了。

  “公主,该去坤宁宫了。”

  门外传来碧桃的声音,带着几分小心翼翼——她知道皇后娘娘若真动了气,连公主也要受几分责难。

  秦舒菡理了理青灰色宫装的衣襟,将眼底的思绪压下去,转身时已恢复了往日的沉静:

  “知道了。”

  跟着引路的内侍穿过长廊,宫灯的光在青砖上投下细碎的影,晚风卷着桂花香飘来,却吹不散秦舒菡心头的沉郁。

  她想起方才纸上的话,掌柜是“书吏家奴”,倒比无牵无挂的流民更懂察言观色,慕熙瑜做事,向来比她想得周全。

  刚到坤宁宫门口,就见皇后身边的掌事嬷嬷迎出来,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

  “公主可算来了,娘娘在里头等得急,却又怕催得紧了让您烦,正坐着绣花呢。”

  秦舒菡跟着进了内殿,就见皇后正坐在窗边的软榻上,手里捏着针,绣绷上是半朵未完工的牡丹,丝线却歪歪扭扭——显然是心不在焉。

  听见脚步声,皇后抬头看来,眼底的担忧瞬间压过了故作严肃的神情:

  “菡儿,你今日怎的在外头待这么久?暗卫回来报时,我还以为你出了什么事。”

  “让母后担心了。”

  秦舒菡走到榻边坐下,顺势握住皇后的手,指尖触到她掌心的薄茧——是常年绣花磨出来的,

  “儿臣今日出去本来是想看看,快过年了,皇宫外的热闹场景。不曾想,遇到了慕二小姐,我们二人一见如故,聊得忘了时辰。”

  皇后叹了口气,抬手替她理了理耳边的碎发:

  “慕二?可是熙瑜那丫头?”

  “是的,母后。”

  “我倒是许久未见了,下次就她进宫来,我能三人一起话话家常。”

  “是,母后。”

  “唉,”皇后叹了一口气,“我不是怪你见朋友,只是如今不比从前,你父皇近来心思重,安原那边的差事又定了年后走,你凡事都要多留个心眼。”

  她顿了顿,声音压得更低,“我听你父皇说,你将鱼一换掉了?”

  秦舒菡心头一凛,面上却依旧平静:

  “是,鱼一很好,但是不合我的性子,那天便跟父皇提了句,没想到父皇真应了。”

  皇后看着她,眼神里满是疼惜,却也没再多问,只将桌上的一碗莲子羹推到她面前:

  “刚温好的,你在外头定是没好好吃东西。快喝了,早些回宫歇息,明日还要去给太后请安。”

  秦舒菡应着,小口喝着莲子羹,甜意漫过舌尖,心里却清明得很。

  母后的担忧、慕熙瑜的周全、安原的未知,还有瑰楼即将藏在暗处的线,早已缠成一张密不透风的网,而她,必须稳稳地走在网中央,不能有一步踏错。

  喝完羹汤,又陪皇后说了会儿话,秦舒菡才起身告退。

  走出坤宁宫时,夜色更浓了,宫墙上的灯笼映着她的影子,拉得很长。

  她刚回到兴宜宫,窗外忽然掠过一道黑影,秦舒菡眼底闪过一丝锐利,却很快恢复平静。

  是慕熙瑜给她安排的人,想来是有瑰楼的消息。

  她抬手敲了敲窗棂,黑影瞬间隐入暗处,只留下一片寂静的夜色。

  秦舒菡指尖还贴着微凉的窗棂,没等片刻,窗台下便悄无声息滑进一卷叠得紧实的竹纸。

  她弯腰拾起,指尖拂过纸边粗糙的纹路——是慕熙瑜惯用的纸条,不易引人注意。

  展开来看,上面只寥寥几行字,字迹是慕熙瑜特有的利落笔锋:

  “城西铺面已订,化名‘苏阿婆’签契。

  掌柜寻得一人,原是书吏家奴,因家道中落流落街头,身家已查三遍,无牵扯。

  明日辰时,让碧桃去布庄取‘胭脂样’,内附铺面钥匙。”

  末尾还画了个小小的桃心,是两人从前在研究院时,约定好的“事妥”标记。

  秦舒菡看着那桃心,嘴角忍不住弯了弯,指尖将竹纸凑到烛火边,看着它化作灰烬,才轻轻吹散。

  她望着窗外沉沉天幕,宫墙剪影在月光下晕出模糊轮廓,半晌才轻声开口,声音压得极低,却足够穿透寂静的空气:

  “鱼十三,你在吗?”

  话音刚落,窗外便传来一道清亮却无半分波澜的女声,像是早就在廊下候着,连呼吸都压得极轻:

  “公主,属下在。”

  秦舒菡转过身,目光落在窗棂缝隙处——那里隐约能看见一角玄色衣料,是暗卫制式的劲装。

  她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青灰色宫装的袖口,那处还留着白日贴过窗棂的微凉,缓缓问道:

  “你今天去跟父皇汇报了吗?”

  “回公主,并无。”

  女声依旧平稳,听不出丝毫犹豫。

  秦舒菡微顿,眼底掠过一丝讶异,随即又恢复了平静,继续追问:

  “你什么时候去?”

  窗外的人沉默了片刻,再开口时,语气里多了几分笃定:

  “公主,属下不会去。”

  “哦?”

  秦舒菡挑了挑眉,唇角勾起一抹浅淡的弧度,带着几分探究,

  “为什么?”

  “公主没有叛国,也没有损坏盛国的利益,更没有要对各位主子有恶意。”

  女声一字一顿,清晰地传入秦舒菡耳中,每个字都透着认真,

  “既无过错,不必上报。”

  秦舒菡闻言,脚步微微前移,凑近窗户,目光试图透过缝隙看清外面人的模样,却只瞧见一片昏暗。

  她忽然想起从前宫里的暗卫,个个只知奉命行事,从不会有半分逾矩的判断,眼前这个鱼十三,倒有些不一样。

  “有意思。”

  她轻笑一声,话锋一转,

  “鱼十三,你有名字吗?”

  “属下名叫鱼十三。”

  “这个竟然不是你的代号?”

  秦舒菡有些意外,毕竟宫中暗卫多以数字为号,极少有人用真名。

  窗外的女声顿了顿,似乎在斟酌措辞,片刻后才答道:

  “回公主,也是代号。”

  秦舒菡没再追问,只是望着窗外的夜色,指尖轻轻敲了敲窗沿。

  “夜深了,你也退下吧。”

  她最终开口,声音里多了几分不易察觉的暖意,

  “往后不必总在廊下候着,若有需要,我自会唤你。”

  窗外的人沉默了一瞬,随即传来一道极轻的应答:

  “是,公主。”

  片刻后,廊下便没了动静,仿佛从未有人来过。

  秦舒菡重新望向窗外,月光恰好穿透云层,洒在庭院的桂树上,落下细碎的光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