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庆功宴-《心声泄露,躺平公主被迫翻身》

  太和殿的嘉赏刚毕,西侧的长乐宫已备下庆功宴。

  殿内暖阁熏着清雅的兰香,长桌上整齐排布着琥珀酒盏,水晶灯折射的光落在鎏金餐盘里,衬得驼峰羹、烤全羊等佳肴愈发诱人。

  皇上携皇后坐于主位,三位皇子与秦舒菡分坐两侧,文武百官按品级列坐,殿外还传来丝竹管弦之声,满室都是欢庆的暖意。

  酒过三巡,兵部尚书李嵩率先起身。

  他常年戍边,铠甲上的玄铁纹饰还带着几分沙场锐气,捧着酒杯朝主位躬身时,声音如撞钟般洪亮:

  “陛下!安原藩乱能三个月内平了,全靠您没把皇子们养在温室里!

  靖安王带三百人就敢冲敌营,那叫一个猛;定远侯摸兵器库,连敌军岗哨换班时辰都算得准,那叫一个细。

  明威伯护着弟兄们冲锋,自己铠甲上箭孔比谁都多,那叫一个仁!

  这仨殿下,都是您教出来的好儿郎!

  臣干了这杯,祝陛下万寿,大盛边境永无狼烟!”

  说罢仰头一饮,酒液顺着嘴角淌下也不在意,满是武将的爽利。

  殿内武将们纷纷叫好,跟着举杯:

  “陛下万岁!边境无虞!”

  皇上笑着摆手:

  “李卿还是这般直率,皇子们能成事,也多亏你平日里带他们练兵法。”

  紧接着起身的是户部尚书王砚,他身着绣云纹的文官常服,手持玉板躬身,语气温雅却掷地有声:

  “陛下,臣掌户部,最知此次平乱粮草调度之难——然靖安王殿下奇袭前,已算准粮草转运路径,让臣等提前十日备妥。

  定远侯殿下连夺三城后,第一时间递回户籍册,助臣等安抚流民。

  明威伯殿下护着粮队走险路,竟没丢过一袋米。

  三位殿下不仅有将帅之才,更懂治国根本,此乃陛下‘教以经世之道’的功劳啊!

  臣敬陛下,愿我大盛仓廪丰实,百姓安乐。”

  他举杯时动作从容,言辞间满是文臣的缜密,引得身旁文官们连连颔首附和。

  随后,礼部侍郎周景明也起身,他手持折扇轻摇,语调温润如春风:

  “臣近日整理诰命文书,见三位殿下战报中各有风骨。

  靖安王殿下‘轻骑破阵,气吞山河’,有汉将霍去病之风。

  定远侯殿下‘察微知着,不战而屈人之兵’,得武侯诸葛亮之智。

  明威伯殿下‘与士卒同甘苦,生死与共’,承岳武穆之仁。

  此等风骨,既显皇家气度,更衬陛下‘以德育人’之明。

  臣斗胆提议,将三位殿下的战报誊抄入《大盛英烈录》,让后世知晓今日之盛。”

  他话音刚落,殿中文官纷纷赞同,连皇上也笑着点头:

  “周卿这提议甚好,便依你所言。”

  周景明刚落座,李嵩便端着酒杯凑到他身边,粗声打趣道:

  “周侍郎,你这话说得是好听,又是‘霍去病’又是‘诸葛亮’的,可若不是靖安王真刀真枪冲进去,你这‘风骨’也没地方写啊!”

  这话引得周围武将一阵哄笑,周景明却不慌不忙地摇开折扇,慢悠悠回道:

  “李尚书这话差矣——殿下们冲锋陷阵是‘勇’,臣将这份勇写入史册,让后世知道我大盛不仅有悍将,更有传世风骨,这是‘久’。

  再说了,若臣不说得文雅些,怎显我大盛文武双全的气象?”

  “嘿!你这文臣嘴皮子就是溜!”

  李嵩被逗得拍了下桌子,又转头对王砚道,

  “王尚书,你评评理,是不是咱武将说的‘冲敌营、护粮队’更实在?”

  王砚放下玉板,笑着打圆场:

  “李尚书的‘实在’,是保家国的根基;周侍郎的‘文雅’,是传文脉的枝叶。

  根基稳、枝叶茂,才是真的大盛盛景啊!”

  这话既给了武将台阶,又护了文官颜面,连皇上都忍不住笑道:

  “王卿这话公允!文武本就相辅相成,何须分个高下?”

  殿内众人听了,都跟着笑起来,原本略分阵营的文武官员,此刻倒因这打趣拉近了距离,酒香里添了几分热闹的烟火气。

  官员们的称颂声里,武将说的是“冲敌营”“护粮队”的实在功绩,文臣讲的是“经世之道”“风骨传承”的深远意义,却都绕不开对皇上教化之功的敬服。

  皇上听着,不时与皇后交换一个欣慰的眼神,殿内酒香伴着丝竹声,竟比窗外的暮色更显暖人。

  大皇子秦轩烁趁机起身,端着酒杯朝秦舒菡笑道:

  “舒菡,今日若不是你那秘卷指点,我那奇袭之计未必能成,这杯酒,我得敬你!”

  说罢便将杯中酒一饮而尽,眼底满是爽朗。

  秦舒菡连忙端起酒杯回敬:

  “大哥过誉了,若不是你临阵决断的魄力,再好的计策也无用。”

  两人碰杯时,秦轩烁还悄悄朝她挤了挤眼,像极了从前在府中一同捉弄秦轩霖的模样。

  一旁的秦轩霖见此,无奈地摇了摇头,却也端起酒杯:

  “舒菡,你身子底弱,少饮些酒,多吃些桌上的蜜饯山药。”

  说着便用银筷夹了一块放进她的碟中,语气里满是细致的叮嘱。

  秦舒菡笑着点头,刚要道谢,二皇子秦轩皓也开口了:

  “舒菡的秘卷不仅帮了大兄,我查探兵器库时,也靠你标注的暗道省了不少功夫,这杯我也敬你。”

  他动作从容,举杯时目光温和,虽话不多,却满是真诚。

  皇上看着兄妹几人的互动,笑着对皇后道:

  “你看他们兄妹情深,倒比这庆功宴的佳肴更让人心暖。”

  皇后笑着应和:

  “是啊,舒菡聪慧,三个小哥又这般护着她,真是咱们大盛的福气。”

  说罢便让宫女给秦舒菡添了一碗温热的银耳羹,

  “好孩子,别光顾着喝酒,喝点羹暖身子。”

  殿内的丝竹声忽然转了调,变得轻快起来,几位舞姬身着彩衣入殿,随着乐曲翩翩起舞。

  秦轩烁看得兴起,竟拉着秦轩霖要比箭术,说要把今日赏的良驹当赌注。

  秦轩霖本想推辞,却架不住秦轩烁的软磨硬泡,只好无奈应下。

  秦舒菡坐在一旁看着,偶尔夹一筷子秦轩霖为她夹的蜜饯,听着兄长们的笑谈,只觉得这满殿的繁华与暖意,让人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