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战术分歧-《狙击之王:山村少年的成神之路》

  “砺刃”训练场,戈壁板块边缘的红军出发前哨站,其实只是一个由几顶加固帐篷围成的临时营地。热风卷着沙尘,永无止息地刮过,拍打在帆布上,发出沉闷的噗噗声。帐篷里,空气混浊,带着金属装备和汗液混合的气味。

  A组,代号“潜行者”的七个人,在领取装备和地图后,第一次全员聚集在指挥帐篷里。气氛比帐篷外的空气更加凝重,带着一种大战将至的压抑和彼此间尚未磨合的生疏。

  暂任组长赵强,这位经验丰富、作风严谨的老兵,目光扫过在场每一张面孔,沉声开口:“任务简报大家都清楚了。我们是绑在一根绳上的蚂蚱,要想完成任务,光有一个组长不够,我们需要一个副组长。在高压环境下,需要有人能协助指挥,或在必要时接替指挥。”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这不是搞民主选举,但我需要了解大家的想法,尤其是关于副手人选。我们中间,有人地图作业垫底,纪律性成问题,”他的目光不经意地扫过林陌,意思很明显,“但也有人,在之前的实战和极限环境下,展现了…非凡的战场直觉和生存能力。”

  他这番话将矛盾直接摆上了台面。小组需要能力,但也忌惮不守规矩。

  高磊犹豫了一下,率先打破沉默:“我…我觉得林陌可以。迷雾峡谷他找到的信物最多,地狱周他撑过来了,昨晚的袭击,他的狙击和预警也帮了大忙。”他的理由很实际,看重的是林陌实打实展现出的、在某些方面远超他人的能力。

  另一名与高磊关系不错,也对林陌能力有所认可的年轻队员点了点头,低声附和:“他…确实有点邪乎,但关键时刻靠得住。”

  但另外两名以赵强马首是瞻的老兵立刻表示了反对。

  “我不同意!副组长不是尖兵,需要的是全局观和纪律性!077多次擅自行动,让他当副组长,岂不是鼓励大家都脱离团队?”

  “没错,他的那套野路子,在小组行动里太不可控,风险太大!”

  支持与反对的声音几乎势均力敌,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最后一名尚未表态的队员身上。那是一名性格沉稳、技术扎实的爆破手,他看了看脸色紧绷的赵强,又看了看沉默不语的林陌,最终 pragtically (务实地说):“他的能力,尤其是对危险的直觉,对我们完成任务可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或许…给他一个职务,也能更好地用纪律约束他的行动。”

  这话点醒了赵强。雷战强调过“协同作战”是核心,他不能一味排斥林陌,而是需要“管理”和“利用”好这把双刃剑。让林陌担任副组长,既是承认其价值,也是将其纳入责任体系,若再违规,处罚名正言顺。

  赵强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不快,做出了作为组长的决断:“好。既然有队员推荐,并且考虑到任务的特殊需求,我决定:由林陌暂任副组长,主要负责前方侦察与路线风险评估。但是,”他目光锐利地盯住林陌,语气严厉,“一切行动,必须提前报备,最终决策由我下达。明白吗?”

  林陌抬起眼,对上赵强的视线,平静地点了点头:“明白。”

  这个任命,并非众望所归,而是团队内部力量权衡和现实需求下的妥协产物。它赋予了林陌一定的发言权,也将他置于更严格的责任约束之下。

  暂任组长赵强,手指关节粗大,点在地图上一条蜿蜒的干涸河床线上。“根据情报和地形分析,蓝军的主要防御重心,肯定放在南面和东面,这两条路线相对平缓,便于我们快速接近,但也必然是他们重兵布防的区域。”他的声音沉稳,带着老兵特有的、基于经验和教条的自信,“我们的方案是,利用第一夜,沿这条‘鬼见愁’峡谷秘密渗透,虽然绕远,但遮蔽性好,能最大可能避开敌方前沿观察哨,抵近至观测站西侧三公里处的这片风蚀雅丹群。在这里建立前进观察点,进一步侦察,再决定突入时机和路线。”

  这是标准的、教科书式的特种渗透作战思路——利用地形掩护,隐蔽接敌,侦察后再行动。稳妥,按部就班,符合所有训练大纲的要求。另外几名队员,包括高磊在内,都下意识地点了点头,表示认同。这是他们熟悉并信赖的模式。

  只有林陌没有说话。他的目光没有停留在赵强所指的“鬼见愁”峡谷,而是像鹰隼般,缓缓扫过地图上更大范围的区域,掠过那些标注着沙丘、砾石滩和看似无路可走的断崖。他的指尖无意识地在粗糙的地图纸上轻轻摩挲,仿佛能透过这层纸张,感受到那片戈壁在夜晚降临时,风的流向、沙粒的湿度,以及潜藏在死寂之下的、细微的生命痕迹。

  “副组长,”赵强看向林陌,语气公式化,但带着不容置疑的主导权,“你有什么补充?”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林陌身上。他抬起头,眼神依旧平静,指向地图上一个完全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方向——那是一片广阔且没有任何明显地貌特征的戈壁滩,位于观测站的东北方向,地图上只标注着几个表示沙丘的小点,以及一行小字:“流沙警告,慎入”。

  “不走峡谷。”林陌的声音不高,却像石子投入死水,“走这里。东北方向,穿‘死亡走廊’。”

  帐篷里瞬间安静下来,只剩下外面风沙的呜咽。

  “什么?!”赵强眉头瞬间拧紧,脸上写满了难以置信,“林陌,你知不知道你在说什么?‘死亡走廊’?那是地图上明确标注的危险区域!流沙、没有任何遮蔽、白天温度能烤熟鸡蛋,夜间能冻僵血液!而且那里地势过于开阔,完全暴露在蓝军可能设立的远程观察哨下!走那里,跟自杀有什么区别?”

  他的质疑如同连珠炮,代表着在场绝大多数人的心声。高磊张了张嘴,想说什么,但看着赵强铁青的脸色,又把话咽了回去,眼神里充满了矛盾和犹豫。他见识过林陌那不合常理的直觉和能力,但在这种关乎整个团队存亡和考核成绩的关键决策上,那份直觉能否对抗冰冷的军事地图和明确的危险标识?

  “蓝军,也会这么想。”林陌迎视着赵强的目光,话语依旧简洁,却试图剖开自己的逻辑内核,“他们认为这里最危险,所以,防御最薄弱。峡谷看似安全,但太像‘唯一通道’,周锐……蓝军指挥官,一定会重点布防,甚至设下圈套。”

  他停顿了一下,似乎在组织匮乏的语言,来描述那种源自山林、却似乎能应用于任何自然环境的感知。

  “风。晚上的风,大部分从东北来,会掩盖声音,吹散足迹和气味。沙丘的阴影,可以提供断续的掩护。至于流沙……”他的指尖点在那行警告小字上,“有特定的迹象,可以分辨。而且,这片区域的沙层下,可能有……硬地。”他无法解释自己是如何“感觉”到这一点的,就像他无法向人解释如何通过树叶的颤动判断风向变化一样。那是无数个小时沉浸在野外、与自然融为一体后形成的、近乎本能的“环境感知”。

  “胡闹!”赵强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被冒犯的怒气,“靠感觉?靠你那些神神叨叨的‘迹象’?我们是军人!执行的是军事任务!不是靠运气赌博的亡命徒!你的方案,完全是无视纪律、无视风险的冒险!一旦判断失误,我们全组都会陷在流沙里,或者成为蓝军狙击手的活靶子,任务直接失败!”

  他重重一掌拍在地图边缘,震得桌上的水壶都晃了晃:“我绝不同意!我们必须按照既定方案,走‘鬼见愁’峡谷!这是最稳妥、最符合战术规范的选择!”

  帐篷内的空气仿佛被点燃。支持赵强的老兵们眼神凌厉地看向林陌,认为他再次展现了那种不可控的、危险的个人主义。高磊和其他一两名队员则面露难色,看看愤怒的赵强,又看看沉默却异常坚定的林陌,内心天平摇摆不定。

  就在这僵持不下、团队裂缝即将公开化的时刻,帐篷角落一个不起眼的监控摄像头,微弱的红色指示灯不易察觉地闪烁了一下。

  远在数十公里外,蓝军指挥中心。周锐坐在布满屏幕的操控台前,正看着红军出发营地帐篷内的实时画面和音频。他身体微微后靠,嘴角勾起一丝冰冷的、近乎残酷的弧度。

  “开始了。”他低声自语,像是期待已久的猎人,终于看到了猎物踩入第一个抉择的岔路口。他并没有介入,只是静静地观察着,记录着这场内部风暴的每一个细节。对他而言,红军的内部矛盾,正是他可以利用的最佳武器。

  帐篷内,面对赵强几乎是指责的驳斥和众人怀疑的目光,林陌沉默了。他不是在妥协,也不是在退缩,而是在那片喧嚣的反对声中,更加清晰地“听”到了来自那片死亡戈壁的、微弱的“呼唤”。那是一种危险的诱惑,也是一条布满荆棘的、可能通往胜利的捷径。

  几秒钟后,他再次抬起头,目光越过脸色铁青的赵强,越过犹豫不决的高磊,直接落在区域地图上那片被标记为禁区的、代表未知与死亡的黄色区域。

  他的手指,坚定而缓慢地,再次点向了那个地方。这一次,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源自古老狩猎本能的确信:

  “这里,”他重复道,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最终定格在赵强脸上,“是唯一的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