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场的挫败感如同附骨之疽,缠绕着林陌。空枪瞄准和据枪定型时,他身体的每一个细胞似乎都在无声地抗议,抗拒着这冰冷、陌生、充满约束的钢铁造物。那种与生俱来的、与猎枪融为一体的直觉,在95式步枪面前,仿佛被一层无形的屏障隔绝了。陈海的指导虽然正确,却像隔靴搔痒,无法触及问题的核心。
几天后的一个下午,训练照常进行。天空有些阴沉,铅灰色的云层低垂,压得人有些喘不过气。林陌正趴在训练场的模拟射击地线上,重复着枯燥的瞄准定型,肌肉因为长时间的固定姿势而微微发酸,精神上的疲惫更甚。
一阵轻微的脚步声自身后传来,不同于陈海那沉重而充满压迫感的步伐,也不同于其他新兵或教官的动静。这脚步声更轻,更稳,带着一种独特的韵律。
林陌没有回头,但他紧绷的后背几不可查地松弛了一毫米。他能分辨出这个脚步声。
陈海洪亮的声音响起:“立正!”
所有新兵如同触电般弹起,立正站好。
林朔和李静不知何时来到了训练场。林朔依旧穿着那身利落的作战服,没戴帽子,短发被风吹得微动,目光如同鹰隼般扫过整个训练场,最后落在了林陌身上。李静跟在她身侧,手里拿着平板电脑,镜片后的目光冷静地记录着。
“继续训练。”林朔对陈海点了点头,声音平静。
训练恢复,但气氛明显不同了。所有人的余光都不自觉地瞟向这位传说中的“龙刃”队长,新兵连里关于她的传闻可不少。
林朔没有打扰整体训练,她径直走到了林陌所在的射击地线旁,静静地看了他一会儿。林陌保持着据枪姿势,一动不动,但林朔能清晰地感受到他动作里那种深层次的僵硬和……排斥。
“感觉怎么样?”林朔开口,声音不高,恰好能让林陌听清。
林陌维持着瞄准姿态,沉默了片刻,才低声道:“……不习惯。”
“哪里不习惯?”林朔的问题和陈海一样,但语气不同,少了几分质问,多了几分探究。
林陌试图组织语言,却发现很难描述那种微妙的感觉:“……它(指步枪)不像我的枪。”
这个回答很模糊,甚至有些孩子气,但林朔听懂了。她走近一步,蹲下身,目光与林陌的瞄准视线平行。
“看着我,林陌。”她说。
林陌微微侧头,视线从觇孔移开,对上林朔那双深邃而锐利的眼睛。
“忘记它是枪。”林朔的声音带着一种奇特的穿透力,“把它想象成你身体的一部分,一根延伸出去的手指,一根探出去的树枝。你现在要做的,不是用这根‘手指’或‘树枝’去‘砸’中目标,而是用它去‘触摸’目标。”
“触摸?”林陌眼中闪过一丝困惑。
“对,触摸。”林朔肯定道,“就像你在山里,不用眼睛,用手也能摸出石头的纹理,用耳朵也能听出风的流向。你现在要做的,就是透过这个铁疙瘩,去‘触摸’一百米外那个靶子的中心。”
她的话语,如同钥匙,试图打开林陌心中那扇被现代武器规则锁住的门。她在引导他,将那种对环境的超凡感知力,嫁接到冰冷的步枪上。
“你的问题,不在于动作,不在于技巧。”林朔一针见血,指出了陈海未能触及的核心,“在于你的‘心’。你在抗拒它,你的身体在怀念你那杆老伙计。但你要明白,工具本身没有对错,只有适应与否。猎枪是你的伙伴,这步枪,同样可以成为你更强大、更精准的伙伴,只要你愿意接纳它。”
她伸出手,轻轻点在林陌抵着枪托的肩窝位置:“这里,太紧了。你在用力对抗后坐力,而不是引导它。放松,想象你的肩膀是一片沼泽,子弹的能量打进来,会被吸收,消散,而不是被硬生生顶回来。”
她又指向他的呼吸:“你的呼吸,还在配合你潜伏时的节奏,悠长,深缓。但对于这种速射武器,你需要更主动的控制。在瞄准线稳定的瞬间,屏住呼吸,不是完全停止,是找到一个短暂的、绝对的静止点,在那个点上,完成击发。就像……就像你扣动猎枪扳机前,猎物进入最佳射界的那一刹那。”
林朔的指导,完全跳出了条令框架的束缚,直指林陌感知世界的底层逻辑。她用他能够理解的、属于猎人的语言和意象,来解构现代射击的奥秘。
林陌眼中的困惑渐渐散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豁然开朗的明亮。他重新将脸颊贴上枪托,但这一次,感觉完全不同了。他不再试图去“控制”这把枪,而是尝试去“感受”它。感受枪托与肩窝接触的细微压力变化,感受扳机行程中那模糊的阻力点,感受透过觇孔看到的那片狭窄视野里,准星与靶心之间那无形的连接。
他调整着呼吸,不再刻意追求悠长,而是寻找着那个能够带来绝对稳定的、短暂的屏息瞬间。
“很好。”林朔的声音在他耳边响起,带着一丝赞许,“现在,忘记我在旁边。把你眼前那个靶子,想象成你最想猎杀的目标。不是死物,是活的,有威胁的。然后,用你延伸出去的‘手指’,去触摸它的心脏。”
林陌闭上了眼睛,片刻后睁开。眼神已然改变,不再是之前的迷茫和抵触,而是重新凝聚起了那种属于猎人的、冰冷而专注的杀意。他透过觇孔看着远处的靶心,仿佛那不是一圈环线,而是一头蛰伏野兽的要害。
他的呼吸变得极轻,极缓,然后在某个瞬间,彻底停滞。
手指,下意识地,遵循着某种重新校准过的记忆,开始预压扳机。
“砰!”
枪声响起。后坐力传来,但他的肩膀如同林朔所说的“沼泽”,微微下沉,将那股力量吸收、化解。整个身体稳如磐石。
他没有去看结果,而是迅速调整,准备第二次击发。动作依旧生涩,但那种内在的僵硬感,已经消失了。
站在稍远处的李静,在平板电脑上快速记录着,低声对林朔说:“认知重构……你用他的底层逻辑覆盖了表层的不适应。很冒险,但看来有效。”
林朔看着林陌重新投入练习的背影,目光深邃:“他的天赋在于感知和控制,不在于记忆条令。只要找对钥匙,打开那把锁,剩下的,就是水到渠成。”
这一次,林朔的点拨,不仅仅解决了林陌射击技术上的困境,更在他心里种下了一颗种子——对林朔在技术和战术层面上的、近乎无条件的信赖。她不仅是他离开大山的引路人,更是在这片陌生领域中,能够指引他如何运用自身力量的真正常导师。这份信赖,在未来充满铁血与危机的道路上,将显得愈发珍贵。
几天后的一个下午,训练照常进行。天空有些阴沉,铅灰色的云层低垂,压得人有些喘不过气。林陌正趴在训练场的模拟射击地线上,重复着枯燥的瞄准定型,肌肉因为长时间的固定姿势而微微发酸,精神上的疲惫更甚。
一阵轻微的脚步声自身后传来,不同于陈海那沉重而充满压迫感的步伐,也不同于其他新兵或教官的动静。这脚步声更轻,更稳,带着一种独特的韵律。
林陌没有回头,但他紧绷的后背几不可查地松弛了一毫米。他能分辨出这个脚步声。
陈海洪亮的声音响起:“立正!”
所有新兵如同触电般弹起,立正站好。
林朔和李静不知何时来到了训练场。林朔依旧穿着那身利落的作战服,没戴帽子,短发被风吹得微动,目光如同鹰隼般扫过整个训练场,最后落在了林陌身上。李静跟在她身侧,手里拿着平板电脑,镜片后的目光冷静地记录着。
“继续训练。”林朔对陈海点了点头,声音平静。
训练恢复,但气氛明显不同了。所有人的余光都不自觉地瞟向这位传说中的“龙刃”队长,新兵连里关于她的传闻可不少。
林朔没有打扰整体训练,她径直走到了林陌所在的射击地线旁,静静地看了他一会儿。林陌保持着据枪姿势,一动不动,但林朔能清晰地感受到他动作里那种深层次的僵硬和……排斥。
“感觉怎么样?”林朔开口,声音不高,恰好能让林陌听清。
林陌维持着瞄准姿态,沉默了片刻,才低声道:“……不习惯。”
“哪里不习惯?”林朔的问题和陈海一样,但语气不同,少了几分质问,多了几分探究。
林陌试图组织语言,却发现很难描述那种微妙的感觉:“……它(指步枪)不像我的枪。”
这个回答很模糊,甚至有些孩子气,但林朔听懂了。她走近一步,蹲下身,目光与林陌的瞄准视线平行。
“看着我,林陌。”她说。
林陌微微侧头,视线从觇孔移开,对上林朔那双深邃而锐利的眼睛。
“忘记它是枪。”林朔的声音带着一种奇特的穿透力,“把它想象成你身体的一部分,一根延伸出去的手指,一根探出去的树枝。你现在要做的,不是用这根‘手指’或‘树枝’去‘砸’中目标,而是用它去‘触摸’目标。”
“触摸?”林陌眼中闪过一丝困惑。
“对,触摸。”林朔肯定道,“就像你在山里,不用眼睛,用手也能摸出石头的纹理,用耳朵也能听出风的流向。你现在要做的,就是透过这个铁疙瘩,去‘触摸’一百米外那个靶子的中心。”
她的话语,如同钥匙,试图打开林陌心中那扇被现代武器规则锁住的门。她在引导他,将那种对环境的超凡感知力,嫁接到冰冷的步枪上。
“你的问题,不在于动作,不在于技巧。”林朔一针见血,指出了陈海未能触及的核心,“在于你的‘心’。你在抗拒它,你的身体在怀念你那杆老伙计。但你要明白,工具本身没有对错,只有适应与否。猎枪是你的伙伴,这步枪,同样可以成为你更强大、更精准的伙伴,只要你愿意接纳它。”
她伸出手,轻轻点在林陌抵着枪托的肩窝位置:“这里,太紧了。你在用力对抗后坐力,而不是引导它。放松,想象你的肩膀是一片沼泽,子弹的能量打进来,会被吸收,消散,而不是被硬生生顶回来。”
她又指向他的呼吸:“你的呼吸,还在配合你潜伏时的节奏,悠长,深缓。但对于这种速射武器,你需要更主动的控制。在瞄准线稳定的瞬间,屏住呼吸,不是完全停止,是找到一个短暂的、绝对的静止点,在那个点上,完成击发。就像……就像你扣动猎枪扳机前,猎物进入最佳射界的那一刹那。”
林朔的指导,完全跳出了条令框架的束缚,直指林陌感知世界的底层逻辑。她用他能够理解的、属于猎人的语言和意象,来解构现代射击的奥秘。
林陌眼中的困惑渐渐散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豁然开朗的明亮。他重新将脸颊贴上枪托,但这一次,感觉完全不同了。他不再试图去“控制”这把枪,而是尝试去“感受”它。感受枪托与肩窝接触的细微压力变化,感受扳机行程中那模糊的阻力点,感受透过觇孔看到的那片狭窄视野里,准星与靶心之间那无形的连接。
他调整着呼吸,不再刻意追求悠长,而是寻找着那个能够带来绝对稳定的、短暂的屏息瞬间。
“很好。”林朔的声音在他耳边响起,带着一丝赞许,“现在,忘记我在旁边。把你眼前那个靶子,想象成你最想猎杀的目标。不是死物,是活的,有威胁的。然后,用你延伸出去的‘手指’,去触摸它的心脏。”
林陌闭上了眼睛,片刻后睁开。眼神已然改变,不再是之前的迷茫和抵触,而是重新凝聚起了那种属于猎人的、冰冷而专注的杀意。他透过觇孔看着远处的靶心,仿佛那不是一圈环线,而是一头蛰伏野兽的要害。
他的呼吸变得极轻,极缓,然后在某个瞬间,彻底停滞。
手指,下意识地,遵循着某种重新校准过的记忆,开始预压扳机。
“砰!”
枪声响起。后坐力传来,但他的肩膀如同林朔所说的“沼泽”,微微下沉,将那股力量吸收、化解。整个身体稳如磐石。
他没有去看结果,而是迅速调整,准备第二次击发。动作依旧生涩,但那种内在的僵硬感,已经消失了。
站在稍远处的李静,在平板电脑上快速记录着,低声对林朔说:“认知重构……你用他的底层逻辑覆盖了表层的不适应。很冒险,但看来有效。”
林朔看着林陌重新投入练习的背影,目光深邃:“他的天赋在于感知和控制,不在于记忆条令。只要找对钥匙,打开那把锁,剩下的,就是水到渠成。”
这一次,林朔的点拨,不仅仅解决了林陌射击技术上的困境,更在他心里种下了一颗种子——对林朔在技术和战术层面上的、近乎无条件的信赖。她不仅是他离开大山的引路人,更是在这片陌生领域中,能够指引他如何运用自身力量的真正常导师。这份信赖,在未来充满铁血与危机的道路上,将显得愈发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