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查的日子如期而至。
省城医院骨科诊室里,气氛比往常多了几分无形的凝重。
苏亦承的左腿再次暴露在医生专业的审视下,按压、活动、询问感受,每一项检查都比以往更加细致。
陆文生站在一旁,目光沉静地跟随医生的动作,紧抿的唇线透露出他内心的关注。
“恢复得很好。”主治医生放下手中的检查单,脸上露出一丝难得的、带着赞许的笑意,“骨性愈合非常牢固,肌肉力量和关节稳定性也超出了我的预期。单拐使用得很好,继续保持这个节奏,循序渐进地增加活动和负重。”
他看向苏亦承,语气转为严肃的叮嘱:“返回工作岗位可以,但要避免长时间站立和行走,注意劳逸结合。定期回来复查不能忘。还有,”
他目光扫过旁边的陆文生,又落回苏亦承身上,“心理上要放松,你现在的基础已经很扎实了,要对自己的恢复有信心。”
这句“心理上要放松”,仿佛一句无声的赦令,瞬间驱散了苏亦承心头最后一丝因即将远行而产生的、对腿伤的隐忧。
他重重地点头:“谢谢医生,我记住了。”
走出医院大门,炽热的阳光扑面而来。
苏亦承拄着单拐,站在台阶上,深深吸了一口气,空气中混合着城市特有的尾气和灰尘味道,与金饰村清冽的空气截然不同,却代表着另一种他必须面对的现实。
“我们……什么时候走?”他侧过头,看向身旁的陆文生。
陆文生扶住他的手臂,帮他稳健地走下台阶:“明天下午的车。毛豆会送我们去车站。”
明天。
时间骤然变得具体而紧迫。
回程的车上,两人都显得有些沉默。
窗外的景物飞速倒退,城市的高楼逐渐被郊区的田野取代。
苏亦承看着那些熟悉的、绿意盎然的稻田,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不舍。
当晚,空山庄园陷入了离别前特有的、忙碌的宁静。
陆文生最后一次检查行李,确认证件、车票、药品、工作资料无一遗漏。
苏亦承则拄着拐杖,在庭院里慢慢地走着,目光贪婪地流连过每一处熟悉的角落。
那棵老槐树,那几株日渐茁壮的向日葵,廊下摇曳的红灯笼,还有书房那扇总是洒满阳光的窗户。
毛豆和几个合作社的年轻人来了,带来了各种村里的土产,絮絮叨叨地叮嘱着,语气里满是不舍和牵挂。
“亦承哥,海城东西贵,这些干货带着,想吃的时候自己煮点。”
“工作别太累着,腿刚好,得多休息。”
“早点回来啊,等着看你拍的新电影呢。”
苏亦承笑着,一一应下,喉咙却有些发哽。
这里的人,这里的土地,早已在他生命中刻下了无法磨灭的印记。
夜深人静,行李整齐地放在堂屋中央。
苏亦承洗完澡,陆文生照例帮他进行睡前的按摩和关节活动。
两人的动作都格外缓慢,仿佛想要将这日常的仪式无限拉长。
“到了那边,住处都安排好了?”陆文生低着头,揉按着他脚踝,声音低沉。
“嗯,王铮安排了酒店,离后期制作公司很近。”苏亦承看着他乌黑的发顶,“你不用担心,剧组那边都打点好了。”
“每天记得给我电话。”
“好。”
“不舒服立刻停下,别硬撑。”
“知道。”
简单的对话,重复的叮嘱,却蕴含着最深切的关怀。
躺到床上,苏亦承却没有丝毫睡意。
他侧过身,在黑暗中看着陆文生模糊的轮廓。
“文生,”他轻声唤道。
“嗯?”
“等我这次回来,”苏亦承的声音在寂静中格外清晰,“我们……把后面那间空着的厢房收拾出来,做个小的放映室怎么样?以后电影成片了,第一个在这里放给你看。”
他描绘着一个属于他们共同的、触手可及的将来。
陆文生在黑暗中沉默了片刻,然后,他伸出手,将苏亦承揽入怀中,让他的头靠在自己坚实的肩窝里。
“好。”他低声应道,只有一个字,却仿佛承载了所有的承诺与期盼。
苏亦承闭上眼睛,感受着他平稳的心跳和令人安心的体温,心中那点离愁仿佛被这温暖的怀抱熨帖平整了。
他知道,离别是为了更好的重逢。
他要去完成他的《长河》,而陆文生,会在这里,守着他们的家,等着他带着作品和更加健康的自己,凯旋。
月光如水,静静流淌。
南风穿过庭院,带着夏夜的花香,也吹动着游子即将启程的衣角。
省城医院骨科诊室里,气氛比往常多了几分无形的凝重。
苏亦承的左腿再次暴露在医生专业的审视下,按压、活动、询问感受,每一项检查都比以往更加细致。
陆文生站在一旁,目光沉静地跟随医生的动作,紧抿的唇线透露出他内心的关注。
“恢复得很好。”主治医生放下手中的检查单,脸上露出一丝难得的、带着赞许的笑意,“骨性愈合非常牢固,肌肉力量和关节稳定性也超出了我的预期。单拐使用得很好,继续保持这个节奏,循序渐进地增加活动和负重。”
他看向苏亦承,语气转为严肃的叮嘱:“返回工作岗位可以,但要避免长时间站立和行走,注意劳逸结合。定期回来复查不能忘。还有,”
他目光扫过旁边的陆文生,又落回苏亦承身上,“心理上要放松,你现在的基础已经很扎实了,要对自己的恢复有信心。”
这句“心理上要放松”,仿佛一句无声的赦令,瞬间驱散了苏亦承心头最后一丝因即将远行而产生的、对腿伤的隐忧。
他重重地点头:“谢谢医生,我记住了。”
走出医院大门,炽热的阳光扑面而来。
苏亦承拄着单拐,站在台阶上,深深吸了一口气,空气中混合着城市特有的尾气和灰尘味道,与金饰村清冽的空气截然不同,却代表着另一种他必须面对的现实。
“我们……什么时候走?”他侧过头,看向身旁的陆文生。
陆文生扶住他的手臂,帮他稳健地走下台阶:“明天下午的车。毛豆会送我们去车站。”
明天。
时间骤然变得具体而紧迫。
回程的车上,两人都显得有些沉默。
窗外的景物飞速倒退,城市的高楼逐渐被郊区的田野取代。
苏亦承看着那些熟悉的、绿意盎然的稻田,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不舍。
当晚,空山庄园陷入了离别前特有的、忙碌的宁静。
陆文生最后一次检查行李,确认证件、车票、药品、工作资料无一遗漏。
苏亦承则拄着拐杖,在庭院里慢慢地走着,目光贪婪地流连过每一处熟悉的角落。
那棵老槐树,那几株日渐茁壮的向日葵,廊下摇曳的红灯笼,还有书房那扇总是洒满阳光的窗户。
毛豆和几个合作社的年轻人来了,带来了各种村里的土产,絮絮叨叨地叮嘱着,语气里满是不舍和牵挂。
“亦承哥,海城东西贵,这些干货带着,想吃的时候自己煮点。”
“工作别太累着,腿刚好,得多休息。”
“早点回来啊,等着看你拍的新电影呢。”
苏亦承笑着,一一应下,喉咙却有些发哽。
这里的人,这里的土地,早已在他生命中刻下了无法磨灭的印记。
夜深人静,行李整齐地放在堂屋中央。
苏亦承洗完澡,陆文生照例帮他进行睡前的按摩和关节活动。
两人的动作都格外缓慢,仿佛想要将这日常的仪式无限拉长。
“到了那边,住处都安排好了?”陆文生低着头,揉按着他脚踝,声音低沉。
“嗯,王铮安排了酒店,离后期制作公司很近。”苏亦承看着他乌黑的发顶,“你不用担心,剧组那边都打点好了。”
“每天记得给我电话。”
“好。”
“不舒服立刻停下,别硬撑。”
“知道。”
简单的对话,重复的叮嘱,却蕴含着最深切的关怀。
躺到床上,苏亦承却没有丝毫睡意。
他侧过身,在黑暗中看着陆文生模糊的轮廓。
“文生,”他轻声唤道。
“嗯?”
“等我这次回来,”苏亦承的声音在寂静中格外清晰,“我们……把后面那间空着的厢房收拾出来,做个小的放映室怎么样?以后电影成片了,第一个在这里放给你看。”
他描绘着一个属于他们共同的、触手可及的将来。
陆文生在黑暗中沉默了片刻,然后,他伸出手,将苏亦承揽入怀中,让他的头靠在自己坚实的肩窝里。
“好。”他低声应道,只有一个字,却仿佛承载了所有的承诺与期盼。
苏亦承闭上眼睛,感受着他平稳的心跳和令人安心的体温,心中那点离愁仿佛被这温暖的怀抱熨帖平整了。
他知道,离别是为了更好的重逢。
他要去完成他的《长河》,而陆文生,会在这里,守着他们的家,等着他带着作品和更加健康的自己,凯旋。
月光如水,静静流淌。
南风穿过庭院,带着夏夜的花香,也吹动着游子即将启程的衣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