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宫括的铁腕练兵仅仅持续了三天,积压的怨气便如同溃堤的洪水,汹涌而至。
以那名最先抱怨的年轻贵族军官肃啸为首,七八名出身有莘各家贵胄的军官,径直来到了太姒在伊家堡临时处理军务的厅堂。他们不再穿着被汗水污损的训练服,而是换上了象征身份的锦袍,虽然脸上还带着操练后的疲惫,但更多的是一种有恃无恐的傲慢。
“公主殿下!”肃啸作为代表,上前一步,虽然行礼,腰背却挺得笔直,语气带着明显的不满,“末将等联名恳请殿下体恤!南宫将军所行之操练法,严苛异常,几近虐兵,军中弟兄已是疲惫不堪,怨声载道。长此以往,恐非强军之道,反伤将士之心,动摇国本!”
他身后众人纷纷附和:
“是啊殿下,如此练法,铁打的汉子也受不住啊!”
“我等世受国恩,自当为邦国效力,可若是这般无谓折损,实非所愿!”
话里话外,已然带上了威胁的意味——若不停了这“西岐之法”,他们便要摆挑子不干了。
坐在主位的太姒,今日一身玄色常服,更衬得面容清冷。她安静地听完他们的“诉苦”,指尖轻轻敲击着紫檀木案几的边缘,发出规律的轻响,脸上看不出喜怒。
半晌,她才缓缓开口,声音平静无波:“哦?依诸位之见,该如何是好?”
肃啸以为公主态度松动,心中一喜,连忙道:“恳请殿下收回成命,仍由伊鸷将军主持操练,恢复旧制!我等于伊将军麾下,必定尽心竭力!”
太姒闻言,嘴角几不可察地勾起一抹极淡的弧度,那弧度冰冷,带着嘲讽。她没有看肃啸,而是将目光转向一旁侍立的文书官,朗声道:“取军籍册来。”
在众人疑惑的目光中,册子被迅速呈上。太姒纤长的手指划过名册,精准地找到了肃啸等人的名字。
“肃啸、燕昶、……”她一个个念出他们的名字,每念一个,被念到的人都不自觉地挺直了脊背。“尔等既觉操练辛劳,不堪重任,心有怨怼,甚至以去职相胁……”太姒抬起眼眸,目光如冰刃般扫过他们瞬间僵住的脸,“本殿下准了。”
“什么?!”肃啸等人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不等他们反应,太姒已提起朱笔,在军籍册上他们的名字旁,利落地批下“准辞”二字!朱砂鲜红,刺目惊心。
“即日起,尔等不再是军中之人,可自行归家歇息。”太姒放下笔,语气淡漠,仿佛只是处理掉了几件无关紧要的杂物。
厅内一片死寂。肃啸等人目瞪口呆,脸上一阵红一阵白,他们万万没想到,公主非但没有安抚,反而如此干脆利落地将他们一脚踢开!
而这……仅仅是开始。
太姒再次拿起名册,翻到记录普通兵士的后几卷,声音清晰而坚定地念出几个名字:“勇、巽、驷、剡……”这些都是经过仔细核验,在伊家堡血战中身先士卒、负伤不退、战功卓着的普通兵士,大多出身寒微或有莘本土平民。
“擢升勇为左翼营统领,巽为弓弩营副统领,驷……”她一口气宣布了十余项任命,将被纥等人空出的职位,尽数填补上这些在血火中证明过忠诚与勇武的基层将士!
“望尔等恪尽职守,不负国恩,不负本宫之望!”太姒看着那些被点到名、激动得浑身颤抖、出列跪谢的兵士,语气终于带上了一丝温度。
这一幕,如同在滚烫的油锅中泼入一瓢冰水,瞬间炸裂!被革职的贵族军官们面如死灰,羞愤交加;新晋的军官们则感激涕零,士气高昂;而更多旁观的中立军官和兵士,则被公主这雷霆万钧、不按常理出牌的手段深深震撼。
……
太姒不费吹灰之力,就将有莘军纪整治了一番。果然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翌日再上演武台时,有莘军列焕然一新,再无人敢拖拉抱怨了。只是太姒身旁的姬昌倒忧心忡忡了起来。回到营帐太姒仍在伏案研究南宫括呈上的新的阵型图,眉头微蹙,神情专注。
“殿下,”姬昌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昨日之事,昌思之,仍觉不安。您此番处置,虽迅捷果断,震慑了宵小,提拔了干才,但……是否过于激烈?那些失势的贵族,在军中盘根错节,恐不会甘心就此罢休。若他们暗中串联,激起更大变故,军中哗变,就……何不徐徐图之?”他望着她被烛光镀上一层柔光的侧脸,眼中充满了真诚的关切,甚至有一丝他自己都未完全明晰的疼惜。
太姒从竹简上抬起头,看向姬昌。她的目光锐利如初,没有丝毫后悔与动摇:“师傅的担忧,我明白。”
她站起身,走出营帐,望向帐外正在操练的兵士,声音冷静得近乎冷酷:“但我更明白,有莘的军队,沉疴已久。贵族纨绔占据要职,训练松懈,战力低下,伊家堡之战已暴露无遗。若沿用旧制,温水煮青蛙,要到何时才能真正革新?我对军务确实不熟,正因如此,才不能慢慢观察,徐徐图之。”
她猛地转过身,灼灼的光芒在她眼中跳跃,闪烁着一种近乎野心的冲动。
“我就是要下一剂猛药!与其让问题一点点暴露,拖延时日,不如借力打力,让所有脓疮一次性溃破!我要看看,这军中,到底还藏着多少不堪用的朽木,又有多少能被烈火淬炼出的真金!即便有风险,也值得一试!无论他们如何,有莘到底都是本殿下的。”
她的话语中充满了魄力与战略性的远见,那种将自身置于风口浪尖以换取彻底革新的决绝,让姬昌心神剧震。他再次为她的智慧与胆识所折服。然而,与此同时,一股难以言喻的苦涩也悄然涌上心头。
他看着她——她侃侃而谈的是军国大事,眼神炽热的是强兵梦想,她的全部心神都沉浸在这份“事业”之中。她似乎完全没有察觉到自己对她的目光里,除了公事的提醒,更藏着一份超越盟友的私人关切。她对他的担忧,仅仅报以对“徒儿对师傅”的亲昵和礼敬,而非男女之情。
姬昌的目光不由自主地落在她因专注而微微抿起的唇,落在她清澈却似乎照不进他心影的眸子,落在她纤细却仿佛能扛起千钧重担的肩膀上。爱慕与一种渴望与之亲近却害怕被拒绝的苦涩在他胸中交织、蔓延,如同藤蔓般缠绕收紧,让他几乎窒息。
他沉默了片刻,最终只是化作一声几不可闻的轻叹,将所有翻涌的情绪压下,恭敬地行礼:“殿下深谋远虑,昌……明白了。”
以那名最先抱怨的年轻贵族军官肃啸为首,七八名出身有莘各家贵胄的军官,径直来到了太姒在伊家堡临时处理军务的厅堂。他们不再穿着被汗水污损的训练服,而是换上了象征身份的锦袍,虽然脸上还带着操练后的疲惫,但更多的是一种有恃无恐的傲慢。
“公主殿下!”肃啸作为代表,上前一步,虽然行礼,腰背却挺得笔直,语气带着明显的不满,“末将等联名恳请殿下体恤!南宫将军所行之操练法,严苛异常,几近虐兵,军中弟兄已是疲惫不堪,怨声载道。长此以往,恐非强军之道,反伤将士之心,动摇国本!”
他身后众人纷纷附和:
“是啊殿下,如此练法,铁打的汉子也受不住啊!”
“我等世受国恩,自当为邦国效力,可若是这般无谓折损,实非所愿!”
话里话外,已然带上了威胁的意味——若不停了这“西岐之法”,他们便要摆挑子不干了。
坐在主位的太姒,今日一身玄色常服,更衬得面容清冷。她安静地听完他们的“诉苦”,指尖轻轻敲击着紫檀木案几的边缘,发出规律的轻响,脸上看不出喜怒。
半晌,她才缓缓开口,声音平静无波:“哦?依诸位之见,该如何是好?”
肃啸以为公主态度松动,心中一喜,连忙道:“恳请殿下收回成命,仍由伊鸷将军主持操练,恢复旧制!我等于伊将军麾下,必定尽心竭力!”
太姒闻言,嘴角几不可察地勾起一抹极淡的弧度,那弧度冰冷,带着嘲讽。她没有看肃啸,而是将目光转向一旁侍立的文书官,朗声道:“取军籍册来。”
在众人疑惑的目光中,册子被迅速呈上。太姒纤长的手指划过名册,精准地找到了肃啸等人的名字。
“肃啸、燕昶、……”她一个个念出他们的名字,每念一个,被念到的人都不自觉地挺直了脊背。“尔等既觉操练辛劳,不堪重任,心有怨怼,甚至以去职相胁……”太姒抬起眼眸,目光如冰刃般扫过他们瞬间僵住的脸,“本殿下准了。”
“什么?!”肃啸等人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不等他们反应,太姒已提起朱笔,在军籍册上他们的名字旁,利落地批下“准辞”二字!朱砂鲜红,刺目惊心。
“即日起,尔等不再是军中之人,可自行归家歇息。”太姒放下笔,语气淡漠,仿佛只是处理掉了几件无关紧要的杂物。
厅内一片死寂。肃啸等人目瞪口呆,脸上一阵红一阵白,他们万万没想到,公主非但没有安抚,反而如此干脆利落地将他们一脚踢开!
而这……仅仅是开始。
太姒再次拿起名册,翻到记录普通兵士的后几卷,声音清晰而坚定地念出几个名字:“勇、巽、驷、剡……”这些都是经过仔细核验,在伊家堡血战中身先士卒、负伤不退、战功卓着的普通兵士,大多出身寒微或有莘本土平民。
“擢升勇为左翼营统领,巽为弓弩营副统领,驷……”她一口气宣布了十余项任命,将被纥等人空出的职位,尽数填补上这些在血火中证明过忠诚与勇武的基层将士!
“望尔等恪尽职守,不负国恩,不负本宫之望!”太姒看着那些被点到名、激动得浑身颤抖、出列跪谢的兵士,语气终于带上了一丝温度。
这一幕,如同在滚烫的油锅中泼入一瓢冰水,瞬间炸裂!被革职的贵族军官们面如死灰,羞愤交加;新晋的军官们则感激涕零,士气高昂;而更多旁观的中立军官和兵士,则被公主这雷霆万钧、不按常理出牌的手段深深震撼。
……
太姒不费吹灰之力,就将有莘军纪整治了一番。果然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翌日再上演武台时,有莘军列焕然一新,再无人敢拖拉抱怨了。只是太姒身旁的姬昌倒忧心忡忡了起来。回到营帐太姒仍在伏案研究南宫括呈上的新的阵型图,眉头微蹙,神情专注。
“殿下,”姬昌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昨日之事,昌思之,仍觉不安。您此番处置,虽迅捷果断,震慑了宵小,提拔了干才,但……是否过于激烈?那些失势的贵族,在军中盘根错节,恐不会甘心就此罢休。若他们暗中串联,激起更大变故,军中哗变,就……何不徐徐图之?”他望着她被烛光镀上一层柔光的侧脸,眼中充满了真诚的关切,甚至有一丝他自己都未完全明晰的疼惜。
太姒从竹简上抬起头,看向姬昌。她的目光锐利如初,没有丝毫后悔与动摇:“师傅的担忧,我明白。”
她站起身,走出营帐,望向帐外正在操练的兵士,声音冷静得近乎冷酷:“但我更明白,有莘的军队,沉疴已久。贵族纨绔占据要职,训练松懈,战力低下,伊家堡之战已暴露无遗。若沿用旧制,温水煮青蛙,要到何时才能真正革新?我对军务确实不熟,正因如此,才不能慢慢观察,徐徐图之。”
她猛地转过身,灼灼的光芒在她眼中跳跃,闪烁着一种近乎野心的冲动。
“我就是要下一剂猛药!与其让问题一点点暴露,拖延时日,不如借力打力,让所有脓疮一次性溃破!我要看看,这军中,到底还藏着多少不堪用的朽木,又有多少能被烈火淬炼出的真金!即便有风险,也值得一试!无论他们如何,有莘到底都是本殿下的。”
她的话语中充满了魄力与战略性的远见,那种将自身置于风口浪尖以换取彻底革新的决绝,让姬昌心神剧震。他再次为她的智慧与胆识所折服。然而,与此同时,一股难以言喻的苦涩也悄然涌上心头。
他看着她——她侃侃而谈的是军国大事,眼神炽热的是强兵梦想,她的全部心神都沉浸在这份“事业”之中。她似乎完全没有察觉到自己对她的目光里,除了公事的提醒,更藏着一份超越盟友的私人关切。她对他的担忧,仅仅报以对“徒儿对师傅”的亲昵和礼敬,而非男女之情。
姬昌的目光不由自主地落在她因专注而微微抿起的唇,落在她清澈却似乎照不进他心影的眸子,落在她纤细却仿佛能扛起千钧重担的肩膀上。爱慕与一种渴望与之亲近却害怕被拒绝的苦涩在他胸中交织、蔓延,如同藤蔓般缠绕收紧,让他几乎窒息。
他沉默了片刻,最终只是化作一声几不可闻的轻叹,将所有翻涌的情绪压下,恭敬地行礼:“殿下深谋远虑,昌……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