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朝廷命官吵起来了?-《铁匠家出了个女状元》

  苏文远对韩昌明那张涨成猪肝色的脸,恍若未见。

  他的目光,已经黏在了姜黎桌上的另一张纸上。

  他俯下身,修长的手指有些颤抖地拈起了那张画着巨大水车和古怪链条的图纸。

  水力为轴,带动齿轮。

  齿轮咬合,牵引铁链。

  铁斗入水,挖泥而出,翻转倾倒。

  周而复始,生生不息。

  他看着图纸,整个人像是被一道天雷劈中,呆立当场。

  “苏大人!”

  一声暴喝,如同平地惊雷,炸响在死寂的考场。

  韩昌明伸出干枯的手指,直指苏文远的鼻子,气得浑身发抖。

  “你这是何意?!”

  “此子藐视科考,以涂鸦戏弄朝廷,人证物证俱在!”

  “你身为副主考,当着满场考生的面,竟对此等歪门邪道如获至宝!”

  “莫非,你是要公然徇私舞弊不成?!”

  这顶帽子,扣得又大又重。

  周围的差役和考官们,脸色都变了。

  主考与副主考当场决裂,这可是开朝以来从未有过的丑闻!

  “徇私?”

  苏文远缓缓抬起头,那双总是温润的眼睛里,此刻却像藏着两把出鞘的利剑。

  “我与这位考生素不相识,何来私情?”

  他扬起手中的图纸,声音不大,却字字清晰。

  “我所徇的,是这图上足以安邦定国、利在千秋的无上之‘公’!”

  “胡说八道!”韩昌明怒斥,“不过是些奇技淫巧!也敢妄谈安邦定国?”

  “韩大人此言差矣!”

  一个苍老而急切的声音,从人群后挤了进来。

  众人回头一看,只见一个身形瘦小、胡子花白的老翰林,正踮着脚朝里张望。

  是另一位副主考,素有“算痴”之称的钱博。

  钱博一把挤开挡路的差役,冲到桌前,视线立刻被那两张图纸死死抓住。

  他先是看到那张“自洁河道”图,嘴里“咦”了一声。

  待他看清第二张“水力清淤”图上的齿轮和链条结构时,那双老花眼骤然亮起了骇人的光!

  “天工开物!这简直是天工开物啊!”

  钱博一把从苏文远手里夺过图纸,凑到眼前,嘴里念念有词。

  “以水驱轮,以轮带链,以链运斗……天哪!它竟能自己动!它不耗一人之力,就能日夜清淤!”

  “妙!绝妙!此法若成,何愁河道淤积!”

  韩昌明的脸,瞬间从猪肝色变成了铁青。

  他没想到,连一向只对数字痴迷的钱博,都会站出来为这“鬼画符”说话!

  苏文远看着韩昌明,往前踏了一步。

  “韩大人,你现在还觉得,这是鬼画符吗?”

  他拿起姜黎的卷子,指着上面的题目。

  “试题是,《论京畿水利疏通之法》!一个‘法’字,便是核心!”

  “这位考生的答卷,给出的,正是‘法’!是前无古人,立竿见影之良法!”

  韩昌明脖子上的青筋都爆了起来。

  “一派胡言!朝廷取士,考的是经世济民的为官之学!不是刨土挖泥的工匠之技!”

  “圣人书不读,经典典故不引,此乃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此等匠户出身的歪才,若也能登堂入室,岂不是让我朝斯文扫地,沦为天下笑柄?!”

  “为官之学?”

  苏文远发出一声冷笑,声音里带着毫不掩饰的嘲讽。

  “敢问韩大人,是那些堆砌辞藻、空谈大道的锦绣文章能让河道自清,还是这图纸上的齿轮铁斗能让百姓免受水患之苦?”

  “圣上要的,是能解决问题的良策!不是又一篇可以束之高阁的空谈!”

  “你!”韩昌明被噎得一口气差点没上来。

  “我还没说完!”

  钱博突然举起另一张纸,那是姜黎写下的工程预算。

  老翰林的手指,点在那一排排清晰的阿拉伯数字上,激动得满脸通红。

  “诸位!诸位都来看看!”

  他冲着周围其他几位还在观望的考官喊道。

  “此子不仅有鬼斧神工的设计之才,更有经天纬地的算学之能!”

  “‘一号墙:长三丈,高五尺’!”

  “‘总计用石:三百方’!”

  “‘总计银两:一万二千两’!”

  “你们看!耗时多久,用工几人,花费几何,一分一毫,清清楚楚,一目了然!”

  钱博的声音都在发颤。

  “这哪里是什么工匠之技!这才是真正的经世致用!是算学与格物学的完美结合!这是学问!是大学问啊!”

  整个考场,鸦雀无声。

  所有考生,包括那个自以为胜券在握的龚孙哲,全都傻了。

  他们看着那几个为了几张“废纸”吵得面红耳赤的朝廷大员,感觉自己十几年来读的圣贤书,都读到了狗肚子里。

  而风暴的正中心,姜黎。

  她从始至终,连眉梢都没动一下。

  她只是静静地坐在那里,趁着没人注意,从考篮里拿出小刀,慢条斯理地,将那根被韩昌明打断思路时弄钝了的炭笔,重新削得尖锐。

  仿佛这场足以决定她命运的争吵,与她毫无关系。

  “够了!”

  韩昌明眼见自己彻底落入下风,道理讲不过,只能动用权力。

  他猛地一拍桌子,发出“砰”的一声巨响。

  “本官才是此次府试主考!”

  他用威严的目光扫过全场,一字一顿地宣布。

  “此事无需再议!”

  “此子试卷,判为末等!待考试结束,一并封存!”

  他不敢再提将姜黎叉出去的话。

  但判为末等,与直接作废,毫无区别。

  这便是宣判了姜黎的科举死刑。

  苏文远看着他,忽然笑了。

  那笑容里,没有温度。

  他没再与韩昌明争辩,而是转过身,动作轻柔地,将桌上所有散落的图纸,一张一张,仔细地收拢到一起。

  仿佛那不是纸,而是稀世珍宝。

  然后,他拿着那叠图纸,走到了韩昌明的面前。

  “好。”

  他只说了一个字。

  “韩大人,你尽管用你的主考官之权,判你的末等。”

  苏文远抬起眼,直视着韩昌明那双惊疑不定的眼睛,声音清晰地传遍了整个贡院。

  “但此卷,这份‘鬼画符’,本官要亲自带回府中。”

  “今夜,我会不眠不休,将它一笔一划,完整地誊抄一份。”

  “明日早朝,这份誊抄的‘末等试卷’,会随同您记录本次科考的奏章,一同呈于御前!”

  他顿了顿,每一个字,都像一把锤子,砸在所有人的心上。

  “请我朝天子,请圣上他来亲自裁决——”

  “这,究竟是戏弄朝廷的鬼画符!”

  “还是,足以载入青史的兴国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