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彻的指尖,点在那个三维结构的轴承图上。
“那你告诉朕,这上面画的,又是什么?”
话音落下。
大殿内的空气像凝固了一样。
所有人都等着看姜黎怎么圆这个谎。
韩昌明嘴角的冷笑已经快咧到耳根,赵廷安更是一副“看你还能编出什么花样”的表情。
然而。
姜黎抬起头的那一瞬间。
整个人的气场,变了。
之前那个站得笔直却略显拘谨的“书生”不见了。
取而代之的,是一双亮得吓人的眼睛。
那是一种专注到极致、兴奋到极致的光芒,就像猎人看到了猎物,工匠看到了璞玉。
她的声音不大,却异常清晰。
“陛下,敢问您想先听'丁顺十三列阵导流法',还是'水力自驱动式清淤系统'?”
“……”
“……”
“……”
整个金銮殿,死一般的寂静。
所有人都懵了。
什么?
什么丁顺?什么十三列?
这是什么玩意儿?
韩昌明脸上的冷笑僵住了。
赵廷安的表情也出现了一丝裂痕。
萧彻愣了一下,眼中闪过一丝好奇。
“朕都想听。”
姜黎点点头。
她走到大殿中央,从袖中取出那把刚刻好的梨花木尺。
没有任何犹豫。
她俯下身,用炭笔在光滑的汉白玉地面上,开始画图。
一道弧线。
一个箭头。
一个个标注着数字的小圆圈。
她的动作流畅得像在画画,笔下的线条精准得像用尺子量过。
“所谓'导流法',核心在于改变水流截面。”
她指着地上的图,声音不紧不慢。
“当河道宽度从十丈收窄至五丈时,水流速度会增加一倍。速度增加,流体压强降低,形成负压。负压会产生涡流,涡流就像一把扫帚,能将河底的淤泥席卷而起。”
她抬起头,看向皇帝。
“这就是伯努利原理的实际应用。”
什么原理?
所有人都听懵了。
但他们听懂了“扫帚”。
苏文远的眼睛瞬间亮了。
他盯着地上的图,大脑飞速运转。
(对!如果真能让水流变成“扫帚”,那泥沙就能被冲走!这……这简直是天才的设想!)
姜黎没停。
她又画了第二张图。
“而'水力自驱动式清淤系统',则是利用河水本身的动能,推动水车旋转。水车带动齿轮,齿轮咬合铁链,铁链上挂着铁斗。铁斗入水,挖泥而出,翻转倾倒。周而复始,永不停歇。”
她指着图上的齿轮结构。
“关键在于齿轮比。大齿轮与小齿轮的齿数比为三比一时,力矩可增加三倍,足以驱动铁链。”
她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炭灰。
“两套系统配合使用,可保京畿河道十年无虞。”
大殿内,安静得可怕。
钱博这个“算痴”已经整个人都趴到地上去了,脸几乎贴着姜黎画的图,嘴里念念有词。
“齿轮比……力矩……天哪!这……这是真的!这是真的啊!”
赵廷安的脸色变了。
他猛地出列,声音里带着一丝慌乱。
“荒谬!简直荒谬!”
他指着姜黎。
“你这些东西,都是纸上谈兵!谁知道能不能做出来?万一做不出来,岂不是白白浪费国库银两!”
姜黎转过头,看向他。
那眼神,平静得像在看一个跳梁小丑。
“赵大人。”
她开口了。
“工部方案,需耗银三十万两,用工五万,耗时两年,且只能清淤一次。”
她顿了顿。
“草民的方案,总造价一万二千两,用工五百,耗时两月,可保河道十年无虞。”
她的声音不大,却像一把刀,狠狠插进赵廷安的心口。
“性价比,高下立判。”
“你……你……”
赵廷安的脸涨得通红,却一个字也反驳不出来。
因为他心里清楚。
工部那三十万两银子,至少有一半进了他自己的腰包。
如果让姜黎的方案通过,那他以后还怎么贪?
韩昌明见状,立刻出列。
“就算你说得天花乱坠,但你不敬古法,不遵圣贤之道,此等异端邪说,如何能服众!”
姜黎看了他一眼。
“古法若有用,京畿何至年年水患?”
一句话。
韩昌明被噎得一口气没上来,差点当场晕过去。
龙椅上的萧彻。
整个人都站了起来。
他的双眼,亮得吓人。
他快步走下台阶,来到姜黎面前,死死地盯着她。
“你说的这些,都能做出来?”
“能。”
姜黎的回答,只有一个字。
萧彻的呼吸都急促了。
他就像一个溺水的人,终于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
“好!好!好!”
他连说三个好字。
然后,他转过身,目光如刀,扫过满朝文武。
“诸位爱卿,你们方才不是说,她是妖孽吗?”
他指着地上的图纸。
“那朕倒想问问,这'妖术',能否让百姓免受水患之苦?”
“这'妖术',能否让国库少耗银几十万两?”
“这'妖术',能否让我大周的工程技艺,领先天下?”
他的声音越来越高,最后几乎是吼出来的。
“若这都算妖术,那朕宁愿满朝都是妖孽!”
满朝文武,鸦雀无声。
赵廷安和韩昌明跪在地上,脸色惨白如纸。
苏文远的眼眶都红了。
(我没看错!我没看错人!)
就在所有人以为事情已经尘埃落定时。
姜黎又开口了。
她的声音依旧平静,却像一颗炸弹,扔进了本就震撼的大殿。
“陛下。”
她躬身。
“此二法,仅为草民应对考题的随笔。”
她抬起头,那双清亮的眼睛里,带着一种让人心惊的自信。
“若实地勘测,草民还有至少三种更优化的方案。”
“……”
“……”
“……”
整个金銮殿。
落针可闻。
“那你告诉朕,这上面画的,又是什么?”
话音落下。
大殿内的空气像凝固了一样。
所有人都等着看姜黎怎么圆这个谎。
韩昌明嘴角的冷笑已经快咧到耳根,赵廷安更是一副“看你还能编出什么花样”的表情。
然而。
姜黎抬起头的那一瞬间。
整个人的气场,变了。
之前那个站得笔直却略显拘谨的“书生”不见了。
取而代之的,是一双亮得吓人的眼睛。
那是一种专注到极致、兴奋到极致的光芒,就像猎人看到了猎物,工匠看到了璞玉。
她的声音不大,却异常清晰。
“陛下,敢问您想先听'丁顺十三列阵导流法',还是'水力自驱动式清淤系统'?”
“……”
“……”
“……”
整个金銮殿,死一般的寂静。
所有人都懵了。
什么?
什么丁顺?什么十三列?
这是什么玩意儿?
韩昌明脸上的冷笑僵住了。
赵廷安的表情也出现了一丝裂痕。
萧彻愣了一下,眼中闪过一丝好奇。
“朕都想听。”
姜黎点点头。
她走到大殿中央,从袖中取出那把刚刻好的梨花木尺。
没有任何犹豫。
她俯下身,用炭笔在光滑的汉白玉地面上,开始画图。
一道弧线。
一个箭头。
一个个标注着数字的小圆圈。
她的动作流畅得像在画画,笔下的线条精准得像用尺子量过。
“所谓'导流法',核心在于改变水流截面。”
她指着地上的图,声音不紧不慢。
“当河道宽度从十丈收窄至五丈时,水流速度会增加一倍。速度增加,流体压强降低,形成负压。负压会产生涡流,涡流就像一把扫帚,能将河底的淤泥席卷而起。”
她抬起头,看向皇帝。
“这就是伯努利原理的实际应用。”
什么原理?
所有人都听懵了。
但他们听懂了“扫帚”。
苏文远的眼睛瞬间亮了。
他盯着地上的图,大脑飞速运转。
(对!如果真能让水流变成“扫帚”,那泥沙就能被冲走!这……这简直是天才的设想!)
姜黎没停。
她又画了第二张图。
“而'水力自驱动式清淤系统',则是利用河水本身的动能,推动水车旋转。水车带动齿轮,齿轮咬合铁链,铁链上挂着铁斗。铁斗入水,挖泥而出,翻转倾倒。周而复始,永不停歇。”
她指着图上的齿轮结构。
“关键在于齿轮比。大齿轮与小齿轮的齿数比为三比一时,力矩可增加三倍,足以驱动铁链。”
她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炭灰。
“两套系统配合使用,可保京畿河道十年无虞。”
大殿内,安静得可怕。
钱博这个“算痴”已经整个人都趴到地上去了,脸几乎贴着姜黎画的图,嘴里念念有词。
“齿轮比……力矩……天哪!这……这是真的!这是真的啊!”
赵廷安的脸色变了。
他猛地出列,声音里带着一丝慌乱。
“荒谬!简直荒谬!”
他指着姜黎。
“你这些东西,都是纸上谈兵!谁知道能不能做出来?万一做不出来,岂不是白白浪费国库银两!”
姜黎转过头,看向他。
那眼神,平静得像在看一个跳梁小丑。
“赵大人。”
她开口了。
“工部方案,需耗银三十万两,用工五万,耗时两年,且只能清淤一次。”
她顿了顿。
“草民的方案,总造价一万二千两,用工五百,耗时两月,可保河道十年无虞。”
她的声音不大,却像一把刀,狠狠插进赵廷安的心口。
“性价比,高下立判。”
“你……你……”
赵廷安的脸涨得通红,却一个字也反驳不出来。
因为他心里清楚。
工部那三十万两银子,至少有一半进了他自己的腰包。
如果让姜黎的方案通过,那他以后还怎么贪?
韩昌明见状,立刻出列。
“就算你说得天花乱坠,但你不敬古法,不遵圣贤之道,此等异端邪说,如何能服众!”
姜黎看了他一眼。
“古法若有用,京畿何至年年水患?”
一句话。
韩昌明被噎得一口气没上来,差点当场晕过去。
龙椅上的萧彻。
整个人都站了起来。
他的双眼,亮得吓人。
他快步走下台阶,来到姜黎面前,死死地盯着她。
“你说的这些,都能做出来?”
“能。”
姜黎的回答,只有一个字。
萧彻的呼吸都急促了。
他就像一个溺水的人,终于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
“好!好!好!”
他连说三个好字。
然后,他转过身,目光如刀,扫过满朝文武。
“诸位爱卿,你们方才不是说,她是妖孽吗?”
他指着地上的图纸。
“那朕倒想问问,这'妖术',能否让百姓免受水患之苦?”
“这'妖术',能否让国库少耗银几十万两?”
“这'妖术',能否让我大周的工程技艺,领先天下?”
他的声音越来越高,最后几乎是吼出来的。
“若这都算妖术,那朕宁愿满朝都是妖孽!”
满朝文武,鸦雀无声。
赵廷安和韩昌明跪在地上,脸色惨白如纸。
苏文远的眼眶都红了。
(我没看错!我没看错人!)
就在所有人以为事情已经尘埃落定时。
姜黎又开口了。
她的声音依旧平静,却像一颗炸弹,扔进了本就震撼的大殿。
“陛下。”
她躬身。
“此二法,仅为草民应对考题的随笔。”
她抬起头,那双清亮的眼睛里,带着一种让人心惊的自信。
“若实地勘测,草民还有至少三种更优化的方案。”
“……”
“……”
“……”
整个金銮殿。
落针可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