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众生平等-《读书人会点江湖手段怎么了?》

  丁陌回屋,抄起桌子上那几张纸就出了门儿。

  出了门,丁陌又开始犹豫,是去国公府那边,还是去联系苏清砚。

  按理说,最粗的那根大腿当然是启宗帝。这等消息自然是要第一时间报上去,自然回报也是最大的,后果也是最不可控的。

  现在就把这些事儿都捅到启宗帝那儿,不仅自己心心念念的那张聚米图拿不到,而且自己老丈杆子也摘不出来了。

  至于国公府那边,目前是自己最坚定的盟友,有溯阳郡主这位大纪朝堂的‘活字典’帮忙拿主意,自然是省下自己很多事儿,但是那聚米图的事儿同样也不能对庆国公说。

  除了张锦,聚米图的事儿丁陌不打算告诉任何人。

  而且,丁陌不认为国公府会在这种事儿上冒险去保赵家。

  因为在顶级勋贵眼中,即便富可敌国那又怎样?

  商贾而已,蝼蚁~

  九族消消乐面前,众生平等。一切都可以舍弃,包括自己这位“小叔叔”。

  求人不如靠己,小爷哪儿都不去,先想办法救自己老丈杆子。反正淮南王又不是今天就要揭竿而起。

  西市的云锦布庄,丁陌没找到赵祎宁,毕竟赵家在玉京也不只有这一处产业。但是掌柜的说自家二姑娘清早倒是来过一趟,听说今儿个在西市采买东西,听丁陌说是有急事,也派出了店里的伙计出去寻了,让丁陌在店里等着。

  半个时辰左右,赵祎宁便风风火火回到云锦布庄,见到丁陌是一个人在等自己,便笑吟吟地说道:

  “今儿个怎么就你自己,你那两个小跟班儿呢?”

  丁陌笑道:“那俩小跟班,祎宁觉得哪个看得顺眼点?”

  赵祎宁一脸嫌弃:“一个草包浪子,一个榆木脑袋。哪个都不顺眼~”

  “所以我谁也没带,找个安静的地方,我有话问你。”

  赵祎宁见丁陌神神秘秘的,还以为要商量纸张生意的那个事儿。

  毕竟是孤男寡女的,赵祎宁也不能和丁陌共处一室,二人来到后院,院子里空无一人。

  丁陌见四下无人了,问道:“你什么时候动身?”

  “明天应该就得动身了,这路上还得十多天呢,估摸着能赶回去吃个年夜饭~”

  这次赵家肯定采买了很多东西,这一路上人拉马拽的,肯定速度会很慢。

  丁陌点点头,继续说道:“如果轻装快马,几日能到你家?”

  赵祎宁面带疑惑:“五日左右吧,你问这个干什么?”

  丁陌盘算了下时间,一来一回最快也得十日。大概来得及~

  丁陌继续问道:“你爹是不是有把金枢楼的紫金扇?”

  赵祎宁点点头:“是啊,我爹之前来玉京都时候临淮郡公送给他的,宝贝得不行呢。那位周公子好像也有一把~”

  “那不是周启的,是我的,借给他玩儿的。”丁陌继续说道:“你家和淮南王是什么关系?”

  “合作关系啊,我家绸布生意主要在淮南道那边采买。还有那边的特产乌夜麻,咱大纪将校甲胄里的内衬,基本上都是乌夜麻做的。”

  “除此之外呢?有没有牵扯到盐铁?”丁陌问道。

  赵祎宁脸色瞬间就不自然了。

  但凡是牵扯盐铁之事就不是小事,这里面牵扯颇大,在没弄清丁陌的目的之前,赵祎宁肯定什么都不会说的。

  “丁公子到底想问什么?”赵祎宁脸色渐冷。

  丁陌不确定赵家到底牵扯这事有多深,而且是被迷惑了还是主动的也未可知。

  “你家能做皇商的生意,是不是也是淮南王在其中勾连的?”

  赵祎宁仍是不语。

  “你不说也可以,那你就回去和你爹说一声,今年我去你家过年。”

  赵祎宁一脸不可置信,语气冰冷地说道:“丁大公子,你把我赵家当做什么了?你把我阿姐当做什么了?想走就走,想去就去?”

  “这事儿和你阿姐没关系。”丁陌也不理会赵祎宁语气里的嘲弄之意:“或者你今日便派出快马回琅琊道,让你爹年前赶到玉京来。”

  赵祎宁冷笑道:“痴人说梦,不知所谓,我还有事,丁公子自便吧。”说完转身便走。

  丁陌也不想过多解释,只是补了一句:“你把话带到就行。其余不用你管。”

  出了云锦布庄,丁陌随便在西市场对付了一口饭,便朝着第二个目标走去,五城兵马司。

  五城兵马司衙门口,今日轮岗的兵卒站姿特别怪异。时不时的就抖抖身子,扭扭屁股,同时嘴里嘶嘶哈哈不停。

  当丁陌来到衙门口时,其中一个兵卒身子一激灵,赶忙一脸谄笑:“爷,您来了~”

  丁陌一怔,又笑道:“是你啊,今儿个当值呢?”

  兵卒一脸受宠若惊的表情:“爷还记得我啊~”

  丁陌笑道:“认得啊,那天不是你和魏葫芦一起去的歪帽儿胡同嘛。”

  “是是是~小的有眼无珠,猪油蒙了心和那魏葫芦去捋爷的虎须。

  这不回来我们堂官就每人赏了十军棍。领完赏昨个歇了一天,今天上差也没让小的去巡街,就在门口轮值了。”

  丁陌哑然一笑,这兵卒说话还挺有意思:“你们指挥使在嘛,麻烦通禀一声……”

  “在在在~外面冷,爷先进门房坐一会儿,喝口茶。小的这就去禀报堂官~”

  说罢,也顾不得屁股疼痛,一路小跑进了兵马司衙门。

  另一个兵卒也是前日和魏葫芦去歪帽儿胡同的,赶忙引着丁陌进了门房。

  这边凳子都还捂热乎,就见张奎山小跑着从衙门里过来,离着老远就喊道:

  “哎呦,丁爷,您怎么亲自来了。有事儿您在街面儿上随便知会个兵马司的弟兄就行,我去府上找您就行,怎么还劳您跑这一趟。”

  张奎山一副夸张的嘴脸让丁陌哭笑不得。

  也怪不得张奎山如此夸张,丁陌脑门儿上顶着的可是庆国公的标签,这可是自己能抱到最粗的大腿了,世子殿下一口一个“小叔叔”的叫着丁陌,张奎山焉能不重视。

  丁陌随张奎山进了衙门后堂。

  等二人落座,香茗奉上,张奎山屏退左右,说道:“丁爷,今儿个来是想问魏葫芦和那些刁民的事儿吧。”

  丁陌也顺着张奎山的话说道:“是啊,还劳大人费心了,审得怎样了。”

  张奎山一脸愤慨地说道:

  “这些刁民,简直无法无天!据那些刁民交代,就是魏三出的主意,设计了那下三滥的圈套。

  再勾结他这堂侄魏葫芦,想把爷抓进大牢,最终为的就是侵占丁爷的宅子。”

  丁陌装作诧异的表情:“原来如此~没想到这魏三如此歹毒~”

  “丁爷放心,此等刁民必严惩不贷~”

  说罢,张奎山递过来一卷文书,里面记载着众人供词。

  ——————————————————

  注:

  “堂官”意指在衙署正堂(大堂)上主事的长官。这是一个非常普遍且带有敬意的称呼,适用于所有衙署的下属对主官的场合。兵卒在衙署内或公开公务中,称指挥使为“堂官”,既正式又顺理成章。

  虽然在现代古装剧里很常见如“尚书大人”、“知府大人”这类称呼,但在官方场合,这样是会被认为是冗余和不规范的。

  标准的叫法就是单称“大人”,或者用“堂官”。

  更不会出现直呼其职+姓名的情况,如直呼“张指挥”,这是极大的不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