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一点,林屿的私人公寓里只亮着书桌前的一盏冷光灯。
他指尖划过手机屏幕,私家侦探发来的报告停留在最末行。
“温酌,暂居城南老巷外婆旧院,联系方式未公开,身份背景无更多记录。”
屏幕光映在他脸上,平日里对粉丝,对工作人员的温柔笑意荡然无存,眼底翻涌着近乎阴鸷的烦躁。
林屿习惯了想要什么便有什么。
他的身份让他轻易得到想要的信息,想要的关注。
可温酌,却像被老巷的雾裹着,连一丝多余的痕迹都找不到。
他捏着手机,指腹无意识地摩挲着屏幕边缘。
几秒后,林屿拨通助理的电话,声音恢复了惯常的温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指令。
“帮我找综艺制作组要温酌的微信,就说需要沟通角色细节,态度自然点,别多问。”
挂了电话,林屿靠在椅背上,目光落在窗外的霓虹上,指尖轻轻敲击着桌面。
他没让侦探继续查。
太急功近利,反而容易惊到青年。
两小时后,助理发来消息。
“林哥,加上了,备注按您说的‘综艺补拍沟通’。”
林屿点开微信,那个头像是老院玉兰树的账号静静躺在列表里。
他盯着头像看了半分钟,嘴角勾了勾,才敲下第一条消息。
语气是精心打磨的,符合“顶流”身份的温和。
“温酌你好,我是林屿,抱歉深夜打扰,我想和你聊聊台词和情绪的衔接,方便吗?”
发送后,林屿把手机放在掌心,连平日里用来背剧本的时间都腾了出来。
以往面对其他人的消息,他总是隔一两个小时才回复,语气带着恰到好处的疏离。
可这次,每一秒的等待都像在拉扯神经。
终于,手机震动。
“可以,你说。”
简单的三个字,却让林屿眼底瞬间闪过一丝极亮的光,稍纵即逝。
他立刻回复,指尖在屏幕上敲打的速度比平时快了一倍。
“我复盘了祭神节那场戏,你说‘乃天命所归’时,语气里的清冷感特别贴角色,但如果在‘归’字上稍微收一点,会不会更藏得住国师那种‘厌恶皇帝’的劲儿?”
他故意挑了个专业又具体的话题。
既符合“沟通”的由头,又能精准戳中青年对角色的认真。
果然,温酌回复了。
“有道理,当时侧重神权的威压,没考虑到隐藏的厌恶感。”
依旧是简洁的回复,可在林屿看来,这已经是“可乘之机”。
他顺着话题往下铺,甚至翻出自己早年拍古风剧的经验当“铺垫”。
“其实古风角色的情绪最忌直白,比如你看国师每次看我们的眼神,看似没差别,其实藏着不同的审视,这种‘不挑明’的感觉,要是能揉进台词的停顿里,肯定更有张力。”
林屿写得很长,字里行间都透着“真诚探讨”的姿态。
就算温酌的回复常常只有“嗯”“对”“有道理”这几个字,他也乐此不疲。
有一次,温酌隔了四十分钟才回复,说刚才在核对老院的修缮清单。
林屿看到消息时,眼底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晦暗。
他立刻去翻城南老巷的古建筑资料,甚至找朋友要了份修缮注意事项,然后装作不经意地发过去。
“老院修缮应该很费心吧?我之前拍古装剧时,剧组接触过类似的老建筑,要是有需要,我可以帮你问问懂行的人。”
这条消息发出去,林屿指尖微微收紧。
这已经超出了“角色讨论”的范畴,是在试探温酌的私人领域。
过了很久,温酌回复。
“谢谢,暂时不用,我自己能处理。”
拒绝的意味很明显,换作别人,或许会识趣地退回去。
可林屿看着“谢谢”两个字,嘴角却勾起一抹淡淡的笑。
他没有直接忽略,也没有敷衍地说“不用了”,而是加了“暂时”,这说明温酌没把他的靠近完全堵死。
林屿没再提修缮的事,又绕回了“角色”这个安全区。
“没关系,那我们接着聊,你觉得国师前面对太子说‘安分些’,这只是单纯的警告,还是故意引导我们怀疑他有问题?”
这次,温酌的回复稍微长了点。
“应该都有,国师的立场本身就模糊,他并不在意你们查到真相,而这种模糊才是他的魅力。”
林屿盯着屏幕,指尖在“魅力”两个字上顿了顿,轻笑一声,然后敲下字。
“你说得对,就像你诠释的台词,明明很淡,却让人忍不住想琢磨背后的东西,这种‘留白感’,太难得。”
林屿故意模糊了“角色”和“温酌”的界限,试探着往前递了一步。
温酌没接话,只回复了一个“嗯”。
林屿并不觉得失望,反而觉得这种“拉锯”很有意思。
他看着聊天记录里密密麻麻的消息,从“台词节奏”到“情绪层次”,从“角色立场”到偶尔的“生活提及”,每一条都是他精心织的网。
他感觉得到温酌
他指尖划过手机屏幕,私家侦探发来的报告停留在最末行。
“温酌,暂居城南老巷外婆旧院,联系方式未公开,身份背景无更多记录。”
屏幕光映在他脸上,平日里对粉丝,对工作人员的温柔笑意荡然无存,眼底翻涌着近乎阴鸷的烦躁。
林屿习惯了想要什么便有什么。
他的身份让他轻易得到想要的信息,想要的关注。
可温酌,却像被老巷的雾裹着,连一丝多余的痕迹都找不到。
他捏着手机,指腹无意识地摩挲着屏幕边缘。
几秒后,林屿拨通助理的电话,声音恢复了惯常的温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指令。
“帮我找综艺制作组要温酌的微信,就说需要沟通角色细节,态度自然点,别多问。”
挂了电话,林屿靠在椅背上,目光落在窗外的霓虹上,指尖轻轻敲击着桌面。
他没让侦探继续查。
太急功近利,反而容易惊到青年。
两小时后,助理发来消息。
“林哥,加上了,备注按您说的‘综艺补拍沟通’。”
林屿点开微信,那个头像是老院玉兰树的账号静静躺在列表里。
他盯着头像看了半分钟,嘴角勾了勾,才敲下第一条消息。
语气是精心打磨的,符合“顶流”身份的温和。
“温酌你好,我是林屿,抱歉深夜打扰,我想和你聊聊台词和情绪的衔接,方便吗?”
发送后,林屿把手机放在掌心,连平日里用来背剧本的时间都腾了出来。
以往面对其他人的消息,他总是隔一两个小时才回复,语气带着恰到好处的疏离。
可这次,每一秒的等待都像在拉扯神经。
终于,手机震动。
“可以,你说。”
简单的三个字,却让林屿眼底瞬间闪过一丝极亮的光,稍纵即逝。
他立刻回复,指尖在屏幕上敲打的速度比平时快了一倍。
“我复盘了祭神节那场戏,你说‘乃天命所归’时,语气里的清冷感特别贴角色,但如果在‘归’字上稍微收一点,会不会更藏得住国师那种‘厌恶皇帝’的劲儿?”
他故意挑了个专业又具体的话题。
既符合“沟通”的由头,又能精准戳中青年对角色的认真。
果然,温酌回复了。
“有道理,当时侧重神权的威压,没考虑到隐藏的厌恶感。”
依旧是简洁的回复,可在林屿看来,这已经是“可乘之机”。
他顺着话题往下铺,甚至翻出自己早年拍古风剧的经验当“铺垫”。
“其实古风角色的情绪最忌直白,比如你看国师每次看我们的眼神,看似没差别,其实藏着不同的审视,这种‘不挑明’的感觉,要是能揉进台词的停顿里,肯定更有张力。”
林屿写得很长,字里行间都透着“真诚探讨”的姿态。
就算温酌的回复常常只有“嗯”“对”“有道理”这几个字,他也乐此不疲。
有一次,温酌隔了四十分钟才回复,说刚才在核对老院的修缮清单。
林屿看到消息时,眼底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晦暗。
他立刻去翻城南老巷的古建筑资料,甚至找朋友要了份修缮注意事项,然后装作不经意地发过去。
“老院修缮应该很费心吧?我之前拍古装剧时,剧组接触过类似的老建筑,要是有需要,我可以帮你问问懂行的人。”
这条消息发出去,林屿指尖微微收紧。
这已经超出了“角色讨论”的范畴,是在试探温酌的私人领域。
过了很久,温酌回复。
“谢谢,暂时不用,我自己能处理。”
拒绝的意味很明显,换作别人,或许会识趣地退回去。
可林屿看着“谢谢”两个字,嘴角却勾起一抹淡淡的笑。
他没有直接忽略,也没有敷衍地说“不用了”,而是加了“暂时”,这说明温酌没把他的靠近完全堵死。
林屿没再提修缮的事,又绕回了“角色”这个安全区。
“没关系,那我们接着聊,你觉得国师前面对太子说‘安分些’,这只是单纯的警告,还是故意引导我们怀疑他有问题?”
这次,温酌的回复稍微长了点。
“应该都有,国师的立场本身就模糊,他并不在意你们查到真相,而这种模糊才是他的魅力。”
林屿盯着屏幕,指尖在“魅力”两个字上顿了顿,轻笑一声,然后敲下字。
“你说得对,就像你诠释的台词,明明很淡,却让人忍不住想琢磨背后的东西,这种‘留白感’,太难得。”
林屿故意模糊了“角色”和“温酌”的界限,试探着往前递了一步。
温酌没接话,只回复了一个“嗯”。
林屿并不觉得失望,反而觉得这种“拉锯”很有意思。
他看着聊天记录里密密麻麻的消息,从“台词节奏”到“情绪层次”,从“角色立场”到偶尔的“生活提及”,每一条都是他精心织的网。
他感觉得到温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