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政殿内,百余支巨烛燃起,将整座大殿照得恍若白昼。
烛火跳跃,映照在每一位成都留守核心文武的脸上,明暗不定,正如他们此刻复杂难言的心情。
刘禅端坐于九龙御座之上,一袭玄色龙袍,头戴十二旒冕冠,珠帘垂落,遮住了他大半神情。
他默然不语,目光平静地扫过阶下神色各异的臣工。
方才在城门口的混乱与狼狈,似乎已随着他踏入这座象征着至高权力的殿堂而烟消云散。
这里,才是他的主场!
终于,大殿之内,一个苍老的声音率先响起,打破了这僵局。
“陛下!”
谏议大夫杜琼自队列中走出,他身形枯瘦,一双三角眼却炯炯有神。此人精通谶纬术数,更擅天文占卜,在朝中素有清誉,亦有几分倚老卖老的傲气。
他手持象牙笏板,对着刘禅长揖及地。
“臣,谏议大夫杜琼,有本奏。”
刘禅并未开口,只是御座之后侍立的黄皓,尖着嗓子代答:“准奏。”
杜琼直起身,目光直视御座,朗声道:
“老臣听闻陛下夜闯宫门,言及先帝托梦,欲阻丞相北伐。此言,老臣万万不敢苟同!”
“夫王者,上事天,下字民。天人感应,丝毫不爽!老臣连日观天象,紫微帝星光华璀璨,正居中宫,此乃君王稳固,国祚安康之兆。西北方向,将星明亮,与客星交相辉映,呈龙虎之势,此乃大将出征,旗开得胜之兆!何来倾覆之危?!”
他引经据典,从《易经》的卦象说到《春秋》的谶纬,滔滔不绝,声情并茂。
“然,陛下深夜纵马,强闯宫门,更以‘先帝托梦’此等虚无缥缈之言,欲阻挠北伐大军!臣窃以为,此乃心魔作祟,非明君所为!《尚书》有云:‘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如今我大汉军民,上下一心,皆盼丞相克复中原,兴复汉室。陛下所谓的‘预警’,与民心相悖,与天意相逆,纯属无稽之谈!”
他顿了顿,话锋陡然一转,变得凌厉起来:“丞相北伐,乃是上应天时,下顺民心,光复汉室之大业!陛下以虚无缥缈之梦境,欲动摇国之大计,此非明君所为!若陛下执意阻拦,便是违背先帝恢复汉室之遗志,是为不孝!更是逆天而行,必将招致灾祸,动摇国本!”
最后四个字,他几乎是吼出来的,言语之中,威胁之意昭然若揭。
“杜大夫所言极是!”
“丞相神机妙算,岂是区区梦境所能测度?”
“请陛下三思,收回成命,切莫自乱阵脚,寒了前线将士之心!”
一石激起千层浪。
殿中以张裔为首的一众老臣纷纷出列附和。在他们心中,诸葛亮就是一尊不可动摇的神,他的决策便是天意。
与之相比,一个向来被视作“痴愚”的少年天子,所谓的梦境警示,不过是孩童的呓语,甚至是胡闹的借口。
他们更愿意相信那个为汉室操劳一生的擎天之柱,而不是这个坐在龙椅上、连自己都未必信得过的后主。
反对之声,层出不穷。
蒋琬与董允站在人群之中,眉头紧锁。
他们看着御座上那个孤单的身影,心中五味杂陈。他们不信鬼神之说,但刘禅今夜的决绝与反常,又让他们隐隐觉得,事情或许没有那么简单。
御座之上,十二道珠帘轻轻晃动。
刘禅始终面无表情。
直到殿内的声音渐渐平息,他才动了口。
“杜爱卿,”
“说完了?”
杜琼一怔,下意识地点了点头。
“那朕问你,”刘禅身体前倾,目光直刺杜琼,“依你之见,若此次北伐,当真如朕所言,功亏一篑,损兵折将,动摇国本,这个责任,是你杜琼来担,还是朕来担?”
杜琼一窒。
他一个谏议大夫,如何担得起动摇国本的责任?可若说让皇帝来担,岂不是正中对方下怀?
他那张布满皱纹的老脸瞬间涨得通红,支吾了半天,才挤出一句话:“丞相……丞相神机妙算,用兵如神,断无……断无失败之理……”
“断无?”
一声断喝,带着怒意。
刘禅猛地一拍龙椅扶手,霍然起身!
威望不够,那就气势来凑!
“好一个断无失败之理!”刘禅双目圆睁,厉声打断,“朕今日,就实话实说了!”
他走下御阶,一步一步,踱到大殿中央,目光扫过每一个人。
“街亭之地,咽喉要道,丞相所用非人,必失此地!”
“街亭”二字出口,一直垂首侍立于侧的蒋琬、董允二人,脸色骤然剧变!
街亭!此乃丞相北伐大军的咽喉与粮道所在,是整个战局的重中之重!如此核心的军事机密,除了丞相身边的寥寥数人,以及他们这些参与了中枢决策的留守重臣,外人绝无可能知晓!
陛下……陛下他,是如何得知的?!
岂有此理???
不等他们从震惊中回过神来,刘禅声音愈发激昂,直接开天眼: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马谡此人,言过其实,纸上谈兵!丞相委以重任,乃是爱之深,责之切,却也犯了识人之误!魏军主帅张合,乃百战名将,岂是马谡之流所能抵挡?街亭若失,我大军后路被断,粮草不济,军心必乱!届时,全军危殆!”
“陇右三郡,刚刚归附,人心未稳,一旦我军战败,彼辈必将复叛!我大汉将士,数万忠魂,将进退无路,骸骨抛于异乡,无人收殓!此等惨剧,尔等,担待得起吗?!”
他说的那叫一个咬牙切齿。
此番对战局的推演,对连锁反应的分析,丝丝入扣,严密精准,其战略眼光之毒辣,判断之果决,完全不像一个长于深宫、不识兵事的少年皇帝所能言!
殿中,鸦雀无声。
之前还言之凿凿的杜琼,此刻已是面如土色,嘴唇哆嗦,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张裔、陈震等人,互相对视,尽是茫然。
他们心中那份根深蒂固的“陛下痴愚”之印象,正在一寸寸地崩塌。
之前觉得荒唐,此刻,却不由得心生寒意。
万一……万一陛下所言为真呢?
这个念头一旦升起,便再也无法遏制。
刘禅趁热打铁,声音再次拔高,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决断与霸气。
“朕今日,便以这大汉江山为赌注!”
此言一出,满殿皆惊!
“若朕所言为虚,北伐大胜而归,不出差池,朕自当下罪己诏,退位让贤,以谢天下!”
退位让贤!
所有人的心脏都漏跳了一拍!自古以来,何曾有君王敢下如此重誓?!
疯了!陛下是真的疯了!
可这份疯狂的背后,又是何等强大的自信?!
“但若朕所言为真,街亭失守,大军败退!”
“那尔等今日在此阻拦朕救国之举,便是葬送我大汉国运,断送先帝与丞相半生心血的——千古罪人!”
“届时,朕要尔等,亲自去陇右,去将我大汉将士的骸骨,一根一根,给朕捡回来!!!”
“尔敢否?”
杜琼双腿一软,再也支撑不住,“噗通”一声瘫倒在地,面无人色。
其余老臣,亦是冷汗涔涔而下,再不敢与刘禅对视。
“呵呵。”
刘禅猛地一甩袖袍,转身,龙行虎步,重新走上那九级台阶,坐回属于他的御座。
“朕意已决!”
“此事,再无商量余地!”
掷地有声,言出法随!
整个大殿,再无一人敢言。
这一刻,他们才真正意识到,坐在那龙椅之上的,不是一个可以随意拿捏的痴愚孩童。
而是一位,真正的大汉天子!
蜀汉怀帝,刘禅!
……
烛火跳跃,映照在每一位成都留守核心文武的脸上,明暗不定,正如他们此刻复杂难言的心情。
刘禅端坐于九龙御座之上,一袭玄色龙袍,头戴十二旒冕冠,珠帘垂落,遮住了他大半神情。
他默然不语,目光平静地扫过阶下神色各异的臣工。
方才在城门口的混乱与狼狈,似乎已随着他踏入这座象征着至高权力的殿堂而烟消云散。
这里,才是他的主场!
终于,大殿之内,一个苍老的声音率先响起,打破了这僵局。
“陛下!”
谏议大夫杜琼自队列中走出,他身形枯瘦,一双三角眼却炯炯有神。此人精通谶纬术数,更擅天文占卜,在朝中素有清誉,亦有几分倚老卖老的傲气。
他手持象牙笏板,对着刘禅长揖及地。
“臣,谏议大夫杜琼,有本奏。”
刘禅并未开口,只是御座之后侍立的黄皓,尖着嗓子代答:“准奏。”
杜琼直起身,目光直视御座,朗声道:
“老臣听闻陛下夜闯宫门,言及先帝托梦,欲阻丞相北伐。此言,老臣万万不敢苟同!”
“夫王者,上事天,下字民。天人感应,丝毫不爽!老臣连日观天象,紫微帝星光华璀璨,正居中宫,此乃君王稳固,国祚安康之兆。西北方向,将星明亮,与客星交相辉映,呈龙虎之势,此乃大将出征,旗开得胜之兆!何来倾覆之危?!”
他引经据典,从《易经》的卦象说到《春秋》的谶纬,滔滔不绝,声情并茂。
“然,陛下深夜纵马,强闯宫门,更以‘先帝托梦’此等虚无缥缈之言,欲阻挠北伐大军!臣窃以为,此乃心魔作祟,非明君所为!《尚书》有云:‘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如今我大汉军民,上下一心,皆盼丞相克复中原,兴复汉室。陛下所谓的‘预警’,与民心相悖,与天意相逆,纯属无稽之谈!”
他顿了顿,话锋陡然一转,变得凌厉起来:“丞相北伐,乃是上应天时,下顺民心,光复汉室之大业!陛下以虚无缥缈之梦境,欲动摇国之大计,此非明君所为!若陛下执意阻拦,便是违背先帝恢复汉室之遗志,是为不孝!更是逆天而行,必将招致灾祸,动摇国本!”
最后四个字,他几乎是吼出来的,言语之中,威胁之意昭然若揭。
“杜大夫所言极是!”
“丞相神机妙算,岂是区区梦境所能测度?”
“请陛下三思,收回成命,切莫自乱阵脚,寒了前线将士之心!”
一石激起千层浪。
殿中以张裔为首的一众老臣纷纷出列附和。在他们心中,诸葛亮就是一尊不可动摇的神,他的决策便是天意。
与之相比,一个向来被视作“痴愚”的少年天子,所谓的梦境警示,不过是孩童的呓语,甚至是胡闹的借口。
他们更愿意相信那个为汉室操劳一生的擎天之柱,而不是这个坐在龙椅上、连自己都未必信得过的后主。
反对之声,层出不穷。
蒋琬与董允站在人群之中,眉头紧锁。
他们看着御座上那个孤单的身影,心中五味杂陈。他们不信鬼神之说,但刘禅今夜的决绝与反常,又让他们隐隐觉得,事情或许没有那么简单。
御座之上,十二道珠帘轻轻晃动。
刘禅始终面无表情。
直到殿内的声音渐渐平息,他才动了口。
“杜爱卿,”
“说完了?”
杜琼一怔,下意识地点了点头。
“那朕问你,”刘禅身体前倾,目光直刺杜琼,“依你之见,若此次北伐,当真如朕所言,功亏一篑,损兵折将,动摇国本,这个责任,是你杜琼来担,还是朕来担?”
杜琼一窒。
他一个谏议大夫,如何担得起动摇国本的责任?可若说让皇帝来担,岂不是正中对方下怀?
他那张布满皱纹的老脸瞬间涨得通红,支吾了半天,才挤出一句话:“丞相……丞相神机妙算,用兵如神,断无……断无失败之理……”
“断无?”
一声断喝,带着怒意。
刘禅猛地一拍龙椅扶手,霍然起身!
威望不够,那就气势来凑!
“好一个断无失败之理!”刘禅双目圆睁,厉声打断,“朕今日,就实话实说了!”
他走下御阶,一步一步,踱到大殿中央,目光扫过每一个人。
“街亭之地,咽喉要道,丞相所用非人,必失此地!”
“街亭”二字出口,一直垂首侍立于侧的蒋琬、董允二人,脸色骤然剧变!
街亭!此乃丞相北伐大军的咽喉与粮道所在,是整个战局的重中之重!如此核心的军事机密,除了丞相身边的寥寥数人,以及他们这些参与了中枢决策的留守重臣,外人绝无可能知晓!
陛下……陛下他,是如何得知的?!
岂有此理???
不等他们从震惊中回过神来,刘禅声音愈发激昂,直接开天眼: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马谡此人,言过其实,纸上谈兵!丞相委以重任,乃是爱之深,责之切,却也犯了识人之误!魏军主帅张合,乃百战名将,岂是马谡之流所能抵挡?街亭若失,我大军后路被断,粮草不济,军心必乱!届时,全军危殆!”
“陇右三郡,刚刚归附,人心未稳,一旦我军战败,彼辈必将复叛!我大汉将士,数万忠魂,将进退无路,骸骨抛于异乡,无人收殓!此等惨剧,尔等,担待得起吗?!”
他说的那叫一个咬牙切齿。
此番对战局的推演,对连锁反应的分析,丝丝入扣,严密精准,其战略眼光之毒辣,判断之果决,完全不像一个长于深宫、不识兵事的少年皇帝所能言!
殿中,鸦雀无声。
之前还言之凿凿的杜琼,此刻已是面如土色,嘴唇哆嗦,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张裔、陈震等人,互相对视,尽是茫然。
他们心中那份根深蒂固的“陛下痴愚”之印象,正在一寸寸地崩塌。
之前觉得荒唐,此刻,却不由得心生寒意。
万一……万一陛下所言为真呢?
这个念头一旦升起,便再也无法遏制。
刘禅趁热打铁,声音再次拔高,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决断与霸气。
“朕今日,便以这大汉江山为赌注!”
此言一出,满殿皆惊!
“若朕所言为虚,北伐大胜而归,不出差池,朕自当下罪己诏,退位让贤,以谢天下!”
退位让贤!
所有人的心脏都漏跳了一拍!自古以来,何曾有君王敢下如此重誓?!
疯了!陛下是真的疯了!
可这份疯狂的背后,又是何等强大的自信?!
“但若朕所言为真,街亭失守,大军败退!”
“那尔等今日在此阻拦朕救国之举,便是葬送我大汉国运,断送先帝与丞相半生心血的——千古罪人!”
“届时,朕要尔等,亲自去陇右,去将我大汉将士的骸骨,一根一根,给朕捡回来!!!”
“尔敢否?”
杜琼双腿一软,再也支撑不住,“噗通”一声瘫倒在地,面无人色。
其余老臣,亦是冷汗涔涔而下,再不敢与刘禅对视。
“呵呵。”
刘禅猛地一甩袖袍,转身,龙行虎步,重新走上那九级台阶,坐回属于他的御座。
“朕意已决!”
“此事,再无商量余地!”
掷地有声,言出法随!
整个大殿,再无一人敢言。
这一刻,他们才真正意识到,坐在那龙椅之上的,不是一个可以随意拿捏的痴愚孩童。
而是一位,真正的大汉天子!
蜀汉怀帝,刘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