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条位于秦岭深处、连接着陇右与汉中的狭长谷道。
那里,是赵云所部作为疑兵,退回汉中的必经之路。
一个被他忽略了许久的记忆片段,在他脑海中炸响!
他想起来了!
在祁山大营,在他与陛下为了是否继续北伐而对峙的那一夜。
当他提出以赵云为疑兵,吸引曹真主力的计划时,陛下曾极力反对。
他当时只以为是陛下不忍让老将军涉险。
但现在,他记起了陛下当时说的原话!
“相父可知,子龙将军此去,虽为疑兵,亦有箕谷之危?”
“曹真势大,子龙将军所部兵少,若被其主力纠缠于箕谷这等狭窄之地,恐有全军覆没之险!”
箕谷之危!
原来……原来陛下早已预见到了这一步!
不!
不对!
那更像是一种……暗示!
陛下阻止北伐之时,特意提及赵云会有箕谷之危。
如今,陛下自己身陷陇西绝境。
而箕谷,恰好位于陇西与汉中之间,是连接这两片战场的关键节点!
一个计划瞬间在他的脑海中形成!
围魏救赵!
不!
比那更狠!
是“围点打援”的逆向运用!
是以一点为饵,撬动整个战局!
来得及吗?
诸葛亮掐指一算。
危!
他霍然转身,大步流星地走回案前。
提起笔,饱蘸浓墨。
笔尖悬于一张空白的竹简之上,微微颤抖。
“唰唰唰——”
笔走龙蛇,墨迹飞溅。
一行行字迹,带着一股森然的杀伐之气,出现在竹简之上。
写完,他将竹简小心翼翼地卷起,放入一个特制的铜管之中。
他取出火漆,在烛火上烤化,仔细地封住铜管的开口,并在那尚未凝固的火漆上,重重地按下了自己的私人印信。
“来人!”
帐帘被猛地掀开,一名心腹亲兵快步入内,单膝跪地。
“丞相有何吩咐?”
诸葛亮将手中的铜管,交到他的手中。
“你,立刻挑选军中最擅长山地奔袭的十名精锐,一人三马,换上便装。”
他的声音极其郑重。
“将此信,以最快的速度,星夜兼程,亲手交予正在箕谷的赵老将军!记住,是最快速度!人歇马不歇!片刻不得耽误!”
“末将,遵命!”
那亲兵重重一抱拳,将铜管贴身藏好,没有一句多余的废话,转身如猎豹般,消失在沉沉的夜色之中。
大帐之内,再次恢复了寂静。
诸葛亮缓缓走到帐口,掀开帐帘,望向北方那片被无尽黑暗笼罩的群山。
夜风料峭,吹动着他宽大的衣袍,猎猎作响。
这一子落下,是生是死,是逆转乾坤,还是满盘皆输,便只能……
听天由命了。
“陛下……”
他喃喃自语,声音轻得仿佛随时都会被风吹散。
“臣,只能为您做到这一步了。”
“您,可一定要撑住啊……”
——————————
青泥隘口的黄昏,照亮不归路。
最后一记鸣金声,仿佛垂死之人最后一声叹息。
潮水般涌来的魏军,又如退潮般泄去,只在滩涂上留下一片狼藉。
战场静了下来。
死一样的寂静。
尸骸枕籍,断肢折刃……
凝固的血块呈现出令人作呕的黑紫,烧焦的尸体散发出催人的熏香。
蜀军那道由三百多辆大车结成的防线,早已残破不堪,车厢上布满了刀砍斧凿的痕迹,车轮下堆积着敌人的尸体,却终究没有倒下。
它像一道伤痕累累的堤坝,顽强地屹立在尸山血海之中,守住了身后的那片土地。
幸存的蜀军将士,胸膛起伏,是他们证明自己还活着的唯一方式。
在这片死寂的画卷中央,唯有一人,兀自屹立。
王平。
他独自站在一座由魏军尸体堆成的小丘之上,身形如一株扎根于绝壁的苍松。
血色残阳将他的影子投射在那片修罗场上,仿佛一尊从九幽地狱归来的战神。
他那身早已看不出原色的甲胄,布满了裂痕与血污。
左臂的伤口在刚才的冲杀中再次崩裂,深可见骨,鲜血顺着他无力垂下的手臂,一滴一滴地落在脚下。
他没有看自己那条几乎废掉的左臂,甚至没有皱一下眉头。
只是静静地注视着远方魏军败兵狼狈逃窜时扬起的烟尘,直到那烟尘彻底消失在地平线的尽头。
良久,他才缓缓收回目光。
“传令。”
一名距离他最近的都尉挣扎着站起身,踉跄着跑到尸丘之下,单膝跪地:“将军!”
“打扫战场。”
“收敛我军将士遗骸,就地掩埋,立碑为记。”
“救治伤员,先重后轻。所有能动的,都去帮忙!”
“清点人数,核报战损。”
“入……花名册!”
那些原本瘫软在地的士兵们,互相搀扶着站了起来。
很快,清点的结果出来了。
那名都尉再次来到王平面前,嘴唇哆嗦着,几次想要开口,却都发不出声音。
“说。”
“禀……禀将军……”都尉的声音带着哭腔,“我军出征三千人……此战……此战阵亡一千三百二十七人,重伤五百六十一人……其余……其余将士,人人带伤……”
“全军上下,甲胄、兵刃、弓弩,无一完好。车阵……车阵损毁过半,已无法再用。”
都尉说完,便将头重重地叩在地上,泣不成声。
三千精锐,一夜之间,伤亡过半。
剩下的,也几乎都失去了再战之力。
这是一场何等惨烈的胜利。
王平沉默了。
他缓缓闭上眼睛,虎目泪流。
一日之期。
他用一千三百多条鲜活的生命,和近两千名魏军的尸体,完美地完成了陛下交予的任务。
但他,没有丝毫的喜悦。
他的脑海中,浮现出那些在冲锋时对他高喊“将军保重”的年轻脸庞,浮现出那些用身体为他挡住刀枪的亲兵。如今,他们都已化为这片焦土上冰冷的尸体。
一股巨大的悲恸涌上心头,但他不能倒下。
他是这支残军唯一的支柱!
“派一队斥候出去。”
“人要少,马要好。远远地缀着马遵的败兵,不必接战,务必探明其动向,随时回报。”
“诺!”
……
那里,是赵云所部作为疑兵,退回汉中的必经之路。
一个被他忽略了许久的记忆片段,在他脑海中炸响!
他想起来了!
在祁山大营,在他与陛下为了是否继续北伐而对峙的那一夜。
当他提出以赵云为疑兵,吸引曹真主力的计划时,陛下曾极力反对。
他当时只以为是陛下不忍让老将军涉险。
但现在,他记起了陛下当时说的原话!
“相父可知,子龙将军此去,虽为疑兵,亦有箕谷之危?”
“曹真势大,子龙将军所部兵少,若被其主力纠缠于箕谷这等狭窄之地,恐有全军覆没之险!”
箕谷之危!
原来……原来陛下早已预见到了这一步!
不!
不对!
那更像是一种……暗示!
陛下阻止北伐之时,特意提及赵云会有箕谷之危。
如今,陛下自己身陷陇西绝境。
而箕谷,恰好位于陇西与汉中之间,是连接这两片战场的关键节点!
一个计划瞬间在他的脑海中形成!
围魏救赵!
不!
比那更狠!
是“围点打援”的逆向运用!
是以一点为饵,撬动整个战局!
来得及吗?
诸葛亮掐指一算。
危!
他霍然转身,大步流星地走回案前。
提起笔,饱蘸浓墨。
笔尖悬于一张空白的竹简之上,微微颤抖。
“唰唰唰——”
笔走龙蛇,墨迹飞溅。
一行行字迹,带着一股森然的杀伐之气,出现在竹简之上。
写完,他将竹简小心翼翼地卷起,放入一个特制的铜管之中。
他取出火漆,在烛火上烤化,仔细地封住铜管的开口,并在那尚未凝固的火漆上,重重地按下了自己的私人印信。
“来人!”
帐帘被猛地掀开,一名心腹亲兵快步入内,单膝跪地。
“丞相有何吩咐?”
诸葛亮将手中的铜管,交到他的手中。
“你,立刻挑选军中最擅长山地奔袭的十名精锐,一人三马,换上便装。”
他的声音极其郑重。
“将此信,以最快的速度,星夜兼程,亲手交予正在箕谷的赵老将军!记住,是最快速度!人歇马不歇!片刻不得耽误!”
“末将,遵命!”
那亲兵重重一抱拳,将铜管贴身藏好,没有一句多余的废话,转身如猎豹般,消失在沉沉的夜色之中。
大帐之内,再次恢复了寂静。
诸葛亮缓缓走到帐口,掀开帐帘,望向北方那片被无尽黑暗笼罩的群山。
夜风料峭,吹动着他宽大的衣袍,猎猎作响。
这一子落下,是生是死,是逆转乾坤,还是满盘皆输,便只能……
听天由命了。
“陛下……”
他喃喃自语,声音轻得仿佛随时都会被风吹散。
“臣,只能为您做到这一步了。”
“您,可一定要撑住啊……”
——————————
青泥隘口的黄昏,照亮不归路。
最后一记鸣金声,仿佛垂死之人最后一声叹息。
潮水般涌来的魏军,又如退潮般泄去,只在滩涂上留下一片狼藉。
战场静了下来。
死一样的寂静。
尸骸枕籍,断肢折刃……
凝固的血块呈现出令人作呕的黑紫,烧焦的尸体散发出催人的熏香。
蜀军那道由三百多辆大车结成的防线,早已残破不堪,车厢上布满了刀砍斧凿的痕迹,车轮下堆积着敌人的尸体,却终究没有倒下。
它像一道伤痕累累的堤坝,顽强地屹立在尸山血海之中,守住了身后的那片土地。
幸存的蜀军将士,胸膛起伏,是他们证明自己还活着的唯一方式。
在这片死寂的画卷中央,唯有一人,兀自屹立。
王平。
他独自站在一座由魏军尸体堆成的小丘之上,身形如一株扎根于绝壁的苍松。
血色残阳将他的影子投射在那片修罗场上,仿佛一尊从九幽地狱归来的战神。
他那身早已看不出原色的甲胄,布满了裂痕与血污。
左臂的伤口在刚才的冲杀中再次崩裂,深可见骨,鲜血顺着他无力垂下的手臂,一滴一滴地落在脚下。
他没有看自己那条几乎废掉的左臂,甚至没有皱一下眉头。
只是静静地注视着远方魏军败兵狼狈逃窜时扬起的烟尘,直到那烟尘彻底消失在地平线的尽头。
良久,他才缓缓收回目光。
“传令。”
一名距离他最近的都尉挣扎着站起身,踉跄着跑到尸丘之下,单膝跪地:“将军!”
“打扫战场。”
“收敛我军将士遗骸,就地掩埋,立碑为记。”
“救治伤员,先重后轻。所有能动的,都去帮忙!”
“清点人数,核报战损。”
“入……花名册!”
那些原本瘫软在地的士兵们,互相搀扶着站了起来。
很快,清点的结果出来了。
那名都尉再次来到王平面前,嘴唇哆嗦着,几次想要开口,却都发不出声音。
“说。”
“禀……禀将军……”都尉的声音带着哭腔,“我军出征三千人……此战……此战阵亡一千三百二十七人,重伤五百六十一人……其余……其余将士,人人带伤……”
“全军上下,甲胄、兵刃、弓弩,无一完好。车阵……车阵损毁过半,已无法再用。”
都尉说完,便将头重重地叩在地上,泣不成声。
三千精锐,一夜之间,伤亡过半。
剩下的,也几乎都失去了再战之力。
这是一场何等惨烈的胜利。
王平沉默了。
他缓缓闭上眼睛,虎目泪流。
一日之期。
他用一千三百多条鲜活的生命,和近两千名魏军的尸体,完美地完成了陛下交予的任务。
但他,没有丝毫的喜悦。
他的脑海中,浮现出那些在冲锋时对他高喊“将军保重”的年轻脸庞,浮现出那些用身体为他挡住刀枪的亲兵。如今,他们都已化为这片焦土上冰冷的尸体。
一股巨大的悲恸涌上心头,但他不能倒下。
他是这支残军唯一的支柱!
“派一队斥候出去。”
“人要少,马要好。远远地缀着马遵的败兵,不必接战,务必探明其动向,随时回报。”
“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