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发现红薯-《穿越到古代当农民?》

  野狼谷抢粮行动的成功,虽然解决了燃眉之急,但张三金深知坐吃山空的道理。

  数十万石粮食看似很多,但面对不断涌入的人口和漫长的冬季,依然让他有种紧迫感。他鼓励关内军民在安全区域内开垦荒地,尝试春播,但边关土地贫瘠,气候寒冷,传统粟麦产量很低,且生长周期长。

  一日,世信带着他那几个新收的“力士”小伙伴——阿牛、石头、铁蛋,在关隘附近的山坡上练习越野和辨识草药。

  阿牛肚子饿了,撅着屁股在一片向阳的、曾经可能是某个废弃山民小院的角落里挖一种他小时候吃过的甜草根。

  挖着挖着,他忽然“咦”了一声,扒拉出几块奇特的块茎来。那东西皮色紫红,形状不规则,掰开来里面是橙红色的瓤。

  “信哥,你看这是啥?好像能吃,俺记得以前闹饥荒,村里人挖过类似的,烤了可甜了。”阿牛憨憨地把块茎递给世信。

  世信接过来,仔细看了看,又闻了闻,他也不认识。

  但听到“能吃”、“可甜了”这几个字,他立刻警觉起来。

  他想起父亲时常为粮食发愁,任何可能作为食物的东西都值得重视。

  “走,拿回去给赵爷爷和我爹看看!”世信当机立断。

  当那几个沾着泥土的块茎被放在张三金和赵老根面前时,赵老根眯着眼看了半天,迟疑道:“这…这东西老汉好像在南边逃难来的货郎担子上见过类似的…叫什么…番薯?

  对,好像是叫番薯!说是从海外番邦传来的,贱生贱长,产量极高,荒年能当主食!”

  “产量极高?能当主食?”张三金猛地抓住赵老根的肩膀,声音都变了调,“老根叔!你确定?这东西真能亩产数十石?”

  赵老根被摇得晃来晃去,连忙说:“将军莫急!老汉是听说,据说在闽浙一带,贫瘠山地都能种,一亩地能收好几千斤!

  比咱们的谷子多多了!而且不挑地,好养活!”

  “天佑我铁狼关!天佑我铁狼关啊!”张三金松开赵老根,激动得在房间里来回踱步,脸上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光彩。

  他一把抓起那块红薯,如同捧着绝世珍宝!

  野狼谷的粮食是解了近渴,但这红薯…这是根本!

  是能让铁狼关从此再不惧饥荒的祥瑞啊!有了它,我能养活更多人口,能支撑更庞大的军队!

  他立刻下令:“快!带我去发现这东西的地方!把所有这样的藤苗、块茎,小心地、完整地给我挖回来!一颗都不许损坏!”

  在发现红薯的那片坡地,果然找到了蔓延的一片藤蔓。

  在张三金的亲自监督下,兵民们像对待瓷器一样,小心翼翼地将红薯藤和块茎完整挖出,运回关内。

  张三金划出关内最肥沃、最向阳的一片土地,作为“试验田”。

  他任命赵老根为总负责,又从新来的流民中找来几个据说有南方种植经验的老农做指导。

  “赵老根!我不管你用什么法子!把这些宝贝疙瘩给我种活了!

  繁育起来!需要多少人手,给你多少人手!需要什么,优先供应!”张三金下了死命令。

  赵老根深感责任重大,日夜守在田边。

  他们按照老农的建议,将红薯藤剪成一段段扦插,将块茎育芽种植。

  浇水、施肥、除草,每一个环节都一丝不苟。

  也许是上天真的眷顾这片多灾多难的土地,也许是边关独特的气候恰好适合,这些红薯苗竟然都成活了,并且长势喜人,藤蔓迅速铺满了田地。

  消息传开,关内军民都跑来围观这“祥瑞”。当听说这东西亩产可能是粟麦的十倍甚至更多时,所有人都沸腾了!

  王麻子看着绿油油的薯田,咧着嘴笑:“他娘的,这玩意儿真这么神?那以后咱们不是再也不用为粮食发愁了?光吃这个都能吃饱?”

  张三金心情极好,难得地开起了玩笑:“光吃?那不行,还得吃肉!不过有了它,咱们就能省下更多的粮食去养更多的猪羊,换更多的战马!”

  他转向李铁鹰和孙百户,眼中闪烁着战略家的光芒:“铁鹰,百户,你们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意味着我们铁狼关的潜力,将不再受制于粮食!

  我们可以容纳更多人口,训练更多士兵!将来,不仅仅是防守,我们甚至可以依托这稳固的大后方,主动出击,彻底解决边患!”

  李铁鹰重重点头,看着这片充满生机的绿色,仿佛看到了未来铁骑纵横的壮阔场面。

  世信、阿牛几个小子更是开心,他们觉得自己立了大功。世信对张三金说:“爹,等红薯收获了,第一个烤给您吃!”

  张三金摸着儿子的头,满怀欣慰:“好!爹等着吃我儿发现的祥瑞!”

  紧张繁忙的军务、源源不断的难民安置、新军编练…种种重压之下,张三金几乎连喘息的时间都没有。

  这日,他正在校场观看李铁鹰操练新选拔的骑兵苗子,看着那些生涩的骑手在马背上颠簸,不由得想起世信驯马时的神奇表现,又联想到关内如今牲畜繁多,草料虽充足,但漫长的冬季需要更多储备…

  就在这时,他脑子里仿佛有一根尘封已久的弦被轻轻拨动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