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这是个经商天才-《穿越到古代当农民?》

  苏文的腿伤在铁狼关老军医的精心调理和张三金毫不吝啬的药材供应下,恢复得很快。当他终于能丢掉拐杖,慢慢独立行走时,他便迫不及待地想做些什么来报答这份恩情。

  他主动去找了负责军需粮饷核算的老钱书吏,帮忙整理那堆积如山、一团乱麻的账本。

  这一整理,便让老钱和张三金都吃了一惊。

  铁狼关的账目,历来是笔糊涂账。

  边军粗豪,对钱粮进出往往只记个大概,加之往来商户、朝廷拨付、战时缴获等混杂不清,多年来谁也理不顺。

  苏文却不同,他自幼在“锦盛昌”的账房里耳濡目染,对数字极为敏感,更有一套苏家世代总结的高效记账法。

  他只用了短短几天,就将老钱那里积压了半年的账目梳理得清清楚楚,条分缕析,一目了然。

  哪笔钱粮耗损异常,哪次交易明显吃了暗亏,都被他精准地标注出来。

  老钱拿着那本焕然一新的账册,激动得手都抖了,直奔张三金的营房:“老张!老张!捡到宝了!这苏家小子,是个算盘精啊!”

  张三金起初还不信,亲自拿着账册核对了几笔,发现果然分毫不差,而且看起来无比清爽。

  他眯起眼睛,看着眼前这个虽然清瘦但眼神沉静的年轻人,心里活络开了。

  铁狼关苦寒,朝廷拨发的粮饷时常克扣拖延,兄弟们过得紧巴巴。

  关内也有一些自己的产业,比如与周边部落的小规模贸易、军屯的产出、以及一些战利品的处理,但一直以来都管理粗放,收益微薄。

  “苏小子,”张三金把苏文叫到跟前,指着账册上一处被标注出来的明显亏空,“这笔买卖,咱们明显被那奸商坑了,要是你,怎么办?”

  苏文不卑不亢,略一思索便答道:“张伯父,此事可从三处着手。

  其一,厘清过往所有与此商的交易,找出所有不合理处,握实证据;其二,铁狼关需物并非只此一家可供应,应暗中接触其他商队,货比三家;其三,此次交易,可借此为由头,要么压价,要么索要赔偿,若其不从,便断绝往来,以儆效尤。

  关键在于,我们要让自己有选择,而非受制于人。”

  张三金听得连连点头,这思路清晰,手段老辣,完全不像个十几岁的少年。

  他又试探着问:“那你说说,咱们关里自己那点生意,怎么才能多赚点,让兄弟们手头宽裕些?”

  苏文早已观察多时,此刻胸有成竹:“小侄观察,铁狼关有几样别处没有的优势。

  一是皮货,关外草原的优质皮子,经过关内熟皮匠加工,品质上乘,以往只是廉价卖给过路商贩,利润微薄。

  我们完全可以自己组织人手,稍作精细加工,制成皮靴、皮囊甚至皮甲内衬,直接销往内地,利润可翻数倍。”

  “其二,关内军屯所产的黍米、药材,品相其实很好,但包装粗陋,混杂出售,卖不上价。

  若能分门别类,简单包装,打出‘铁狼军屯’的名号,利用边关苦寒、物产坚韧的特色作为宣传,或许能在北地一些城池打开销路。”

  “其三,”苏文压低了声音,“咱们处理战利品,以往也是打包贱卖。

  其实有些物件,稍作修复清理,分开来卖,或者与皮货、药材搭配,组成‘边军实用套装’,价值更能体现。”

  一个个点子从苏文口中说出,如同给张三金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他以前只懂得带兵打仗,何曾想过这生意经还能这么念?他越听眼睛越亮,猛地一拍大腿:“好小子!脑袋瓜子真好使!以后咱们铁狼关这摊子生意,就交给你来打理!

  老钱给你当副手,需要什么人,要什么物资,你跟老子说!”

  就这样,苏文这个落难的商贾之子,意外地在铁狼关找到了新的用武之地。

  他并没有直接担任什么职务,而是成为了张三金在商贸方面的“首席顾问”。他开始着手整顿铁狼关的贸易:

  重新评估所有供应商,建立档案,谈判价格,节省了大量不必要的开支。

  组织军眷和轻伤员,建立了一个小型的皮货加工坊和药材整理包装队,按照他的设计,生产出更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

  利用苏家过去残存的一点人脉印象,以及铁狼关守军的信誉担保,成功地将“铁狼”牌的皮货和药材,卖到了更远的州府,价格远超以往。

  甚至将一些闲置的营房、草场稍作整理,在非战时节,有偿提供给往来商队使用,又增加了一笔收入。

  短短数月,铁狼关的“小金库”就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充盈起来。

  兄弟们偶尔能分到一点额外的酒肉钱,军需采购也变得宽裕,连更换破损兵甲的申请都批得快了些。

  整个关隘的氛围,都因为经济状况的改善而活跃了几分。

  张三金看着仓库里堆放的银钱和物资,再看着那些因为参与了作坊工作而多了些收入的军眷们脸上的笑容,对苏文是越看越满意。

  他给京城的儿子去信时,特意提了一句:“……你送来的那小子,是咱铁狼关的财神爷!你小子,总算办了件明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