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原主的记忆,张三金的生母早逝。他爹张老三续弦娶了张刘氏后,虽然名义上没正式分家,但张刘氏进门后不久,就撺掇着张老三,将家里的田地做了“区分”。
张家总共就十亩薄田。
张老三以“新妇入门需安身立命之本”为由,将其中六亩相对肥沃、靠近水源的“好地”,记在了他和张刘氏名下(实际由张刘氏把持)。
而将剩下四亩贫瘠、偏远、灌溉困难的坡地,“划归”给了张三金(当时张三金还小)。 美其名曰是给儿子攒的家底,实际上就是张刘氏为了掌控家中经济大权,将张三金母子(遗产)边缘化的手段。
后来张三金生母病故,张老三便以“儿子年幼,田地统一耕作省事”为由,将名义上属于张三金的四亩地也纳入了“统一管理”。
这些年,名义上张三金有四亩地,但实际上,那四亩地的耕种、收获、乃至收益,全由张刘氏一手掌控。
张三金能分到的,不过是勉强糊口的口粮和永无止境的劳作。
张三金现在就要去看看,他那名义上的四亩地,到底被“管理”成了什么鬼样子!
凭着记忆,他很快走到了村南张家田地所在的地方。
金州地处北疆,远离富庶中原,气候苦寒。
黑水县更是金州最北端的穷县,山多地少,寒气更重。
这里几乎看不到南方常见的水稻,放眼望去,大片田地里种的都是耐寒的麦子,此刻正泛着青黄不接的颜色,在微凉的夏风中摇曳。
张家的十亩地连在一起。
左边靠近水渠的六亩麦田,麦苗已有二十多厘米高,虽然也说不上多茁壮,但至少绿油油一片,长势还算均匀。
而右边紧挨着的四亩地,景象却截然不同:麦苗稀稀拉拉,高矮不一,高的不过十几厘米,矮的更是像刚冒头,植株细弱发黄,明显营养不良。地里的杂草甚至比麦苗还要茂盛些,田埂也多有坍塌。
原因一目了然:张刘氏把家里有限的肥料和人手,全都优先用在了“自家”那六亩好地上!张三金这四亩“儿子”的地,不过是捎带脚敷衍了事,甚至可能被故意克扣了投入!
张老三正蹲在自家那六亩好地的田埂上抽旱烟。张铁柱在不远处除草。
张刘氏挎着个篮子,像是在送水,实则目光一直盯着张三金的动向。
见张三金径直走向那四亩荒废般的坡地,张老三脸上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尴尬,干咳了一声,扯出一个僵硬的笑容招呼道:
“三金来了?身子刚好利索,咋不多歇会儿?”
张三金没接他的话茬,直接弯腰捻起一把自家地里的土,又看了看旁边张老三家地里明显更肥沃湿润的土壤,声音听不出喜怒:
“爹,我来看看我这四亩地。这麦苗,长得可真是‘精神’啊。”
张老三脸上的笑容挂不住了。
张刘氏立刻扭着腰走过来,尖声道:
“哎哟,瞧你这话说的!地不都这样吗?风调雨顺就长得好点,老天爷不给饭吃,谁也没辙!你爹和你哥天天在地里忙活,还能亏了你这几亩地不成?”
张三金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土,目光平静地看向张老三:
“爹,这些年辛苦您‘帮’我照看这四亩地了。
如今我也成了家,是大人了,总不好再麻烦爹和大哥。以后这地,就由我自己来伺候吧。”
“什么?!”
张老三还没说话,张刘氏像被踩了尾巴一样叫起来,“你自己伺候?你懂怎么种地吗?
别糟蹋了庄稼!你爹替你管着是为你好!省得你年轻不懂事,把这点家底都败光了!”
张老三也皱着眉,语气带着惯常的“权威”和一丝不耐:
“三金,别胡闹!什么你的我的,一家人分那么清做什么?爹还能坑你?地里的活儿有爹和你哥呢,你安心养好身子,帮着家里干点零碎活就行。”
“安心?”
张三金嗤笑一声,指着自家地里那稀稀拉拉、半死不活的麦苗,又指了指旁边张老三家明显好得多的庄稼,“爹,您让我看着这满地荒草、苗弱如豆的地,怎么安心?
看着家里的肥全堆在您那六亩好地上,我这四亩坡地连点粪渣子都沾不着,怎么安心?看着辛辛苦苦打下来的粮食,全进了粮仓却分不到我两口子几顿饱饭,怎么安心?!”
他声音不高,但字字清晰,句句戳心!
张老三被他问得脸上一阵红一阵白,张着嘴说不出话。张刘氏气急败坏,指着张三金鼻子骂道:
“好你个没良心的白眼狼!
吃家里的喝家里的,现在倒编排起长辈来了!你爹累死累活养活你这么大,倒养出仇了?
铁柱!你听听!你弟弟这是要翻天啊!”
张铁柱早就放下锄头凑了过来,一听他娘召唤,立刻梗着脖子帮腔,语气充满了威胁:
“三金!你怎么跟爹娘说话呢?皮痒了是吧?爹娘管你地是看得起你!别给脸不要脸!再敢胡说八道,小心我揍你!”
张三金冷冷地扫了一眼色厉内荏的张铁柱,最后将目光定格在脸色铁青的张老三脸上,语气斩钉截铁:
“爹,我不是在商量,是在告知您。我的地,从今往后,我自己种。该我的收成,一粒麦子都不能少!
您要是觉得我‘没良心’、‘白眼狼’,那也行!咱们今天就请里正和族老来,好好算算这些年,我这四亩地的收成,到底有多少进了我的肚子!又有多少,填了别人家的仓!”
“你…你…”
张老三指着张三金,气得浑身发抖,却一句完整的话也说不出来。
他看着儿子那冰冷而决绝的眼神,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这个曾经懦弱顺从的儿子,已经彻底脱离了他的掌控,并且,要向他这个父亲,讨债了!
田埂上的风,吹得麦苗簌簌作响,也吹散了张家父子之间最后一点虚假的温情。一场围绕着土地和生存的激烈斗争,才刚刚拉开序幕。
张家总共就十亩薄田。
张老三以“新妇入门需安身立命之本”为由,将其中六亩相对肥沃、靠近水源的“好地”,记在了他和张刘氏名下(实际由张刘氏把持)。
而将剩下四亩贫瘠、偏远、灌溉困难的坡地,“划归”给了张三金(当时张三金还小)。 美其名曰是给儿子攒的家底,实际上就是张刘氏为了掌控家中经济大权,将张三金母子(遗产)边缘化的手段。
后来张三金生母病故,张老三便以“儿子年幼,田地统一耕作省事”为由,将名义上属于张三金的四亩地也纳入了“统一管理”。
这些年,名义上张三金有四亩地,但实际上,那四亩地的耕种、收获、乃至收益,全由张刘氏一手掌控。
张三金能分到的,不过是勉强糊口的口粮和永无止境的劳作。
张三金现在就要去看看,他那名义上的四亩地,到底被“管理”成了什么鬼样子!
凭着记忆,他很快走到了村南张家田地所在的地方。
金州地处北疆,远离富庶中原,气候苦寒。
黑水县更是金州最北端的穷县,山多地少,寒气更重。
这里几乎看不到南方常见的水稻,放眼望去,大片田地里种的都是耐寒的麦子,此刻正泛着青黄不接的颜色,在微凉的夏风中摇曳。
张家的十亩地连在一起。
左边靠近水渠的六亩麦田,麦苗已有二十多厘米高,虽然也说不上多茁壮,但至少绿油油一片,长势还算均匀。
而右边紧挨着的四亩地,景象却截然不同:麦苗稀稀拉拉,高矮不一,高的不过十几厘米,矮的更是像刚冒头,植株细弱发黄,明显营养不良。地里的杂草甚至比麦苗还要茂盛些,田埂也多有坍塌。
原因一目了然:张刘氏把家里有限的肥料和人手,全都优先用在了“自家”那六亩好地上!张三金这四亩“儿子”的地,不过是捎带脚敷衍了事,甚至可能被故意克扣了投入!
张老三正蹲在自家那六亩好地的田埂上抽旱烟。张铁柱在不远处除草。
张刘氏挎着个篮子,像是在送水,实则目光一直盯着张三金的动向。
见张三金径直走向那四亩荒废般的坡地,张老三脸上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尴尬,干咳了一声,扯出一个僵硬的笑容招呼道:
“三金来了?身子刚好利索,咋不多歇会儿?”
张三金没接他的话茬,直接弯腰捻起一把自家地里的土,又看了看旁边张老三家地里明显更肥沃湿润的土壤,声音听不出喜怒:
“爹,我来看看我这四亩地。这麦苗,长得可真是‘精神’啊。”
张老三脸上的笑容挂不住了。
张刘氏立刻扭着腰走过来,尖声道:
“哎哟,瞧你这话说的!地不都这样吗?风调雨顺就长得好点,老天爷不给饭吃,谁也没辙!你爹和你哥天天在地里忙活,还能亏了你这几亩地不成?”
张三金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土,目光平静地看向张老三:
“爹,这些年辛苦您‘帮’我照看这四亩地了。
如今我也成了家,是大人了,总不好再麻烦爹和大哥。以后这地,就由我自己来伺候吧。”
“什么?!”
张老三还没说话,张刘氏像被踩了尾巴一样叫起来,“你自己伺候?你懂怎么种地吗?
别糟蹋了庄稼!你爹替你管着是为你好!省得你年轻不懂事,把这点家底都败光了!”
张老三也皱着眉,语气带着惯常的“权威”和一丝不耐:
“三金,别胡闹!什么你的我的,一家人分那么清做什么?爹还能坑你?地里的活儿有爹和你哥呢,你安心养好身子,帮着家里干点零碎活就行。”
“安心?”
张三金嗤笑一声,指着自家地里那稀稀拉拉、半死不活的麦苗,又指了指旁边张老三家明显好得多的庄稼,“爹,您让我看着这满地荒草、苗弱如豆的地,怎么安心?
看着家里的肥全堆在您那六亩好地上,我这四亩坡地连点粪渣子都沾不着,怎么安心?看着辛辛苦苦打下来的粮食,全进了粮仓却分不到我两口子几顿饱饭,怎么安心?!”
他声音不高,但字字清晰,句句戳心!
张老三被他问得脸上一阵红一阵白,张着嘴说不出话。张刘氏气急败坏,指着张三金鼻子骂道:
“好你个没良心的白眼狼!
吃家里的喝家里的,现在倒编排起长辈来了!你爹累死累活养活你这么大,倒养出仇了?
铁柱!你听听!你弟弟这是要翻天啊!”
张铁柱早就放下锄头凑了过来,一听他娘召唤,立刻梗着脖子帮腔,语气充满了威胁:
“三金!你怎么跟爹娘说话呢?皮痒了是吧?爹娘管你地是看得起你!别给脸不要脸!再敢胡说八道,小心我揍你!”
张三金冷冷地扫了一眼色厉内荏的张铁柱,最后将目光定格在脸色铁青的张老三脸上,语气斩钉截铁:
“爹,我不是在商量,是在告知您。我的地,从今往后,我自己种。该我的收成,一粒麦子都不能少!
您要是觉得我‘没良心’、‘白眼狼’,那也行!咱们今天就请里正和族老来,好好算算这些年,我这四亩地的收成,到底有多少进了我的肚子!又有多少,填了别人家的仓!”
“你…你…”
张老三指着张三金,气得浑身发抖,却一句完整的话也说不出来。
他看着儿子那冰冷而决绝的眼神,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这个曾经懦弱顺从的儿子,已经彻底脱离了他的掌控,并且,要向他这个父亲,讨债了!
田埂上的风,吹得麦苗簌簌作响,也吹散了张家父子之间最后一点虚假的温情。一场围绕着土地和生存的激烈斗争,才刚刚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