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火爆江州-《重回85年代开局截胡百万订单》

  五天后的傍晚,林凡、陈远和苏明风尘仆仆地回到了江州。比他们更早抵达的,是那批从广州发回的、沉甸甸的货物。人还没进店门,就感受到了与往日不同的热烈气氛。

  “新风服装店”门口围了不少人,隔着玻璃就能看到店里人影攒动。苏晚晴和王淑芬、孙姨三人忙得脚不沾地,脸上却洋溢着兴奋的红光。

  “让一让!麻烦让一让!”陈远在前面开路,三人好不容易才挤进店里。

  “小凡!你们可算回来了!”王淑芬眼尖,第一个看到他们,声音都带着喜气,“货前天就到了!这两天店里都快被挤爆了!”

  苏晚晴正给一位姑娘打包一条新到的碎花“柔姿纱”连衣裙,抬头看到林凡,眼睛一亮,快速对顾客说了声“您拿好,欢迎下次光临”,便迎了上来,语速飞快地低声说:“你们回来了!太好了!这次带回来的货太抢手了!布料和磁带都快卖了一半了!电子表更是,昨天摆出来十个,一上午就卖光了!”

  林凡环顾店内,货架上明显空了不少,但人气旺盛。几个年轻女孩正围在挂着的几件用新面料赶制出来的衬衫和连衣裙前,叽叽喳喳地讨论着;磁带柜台前也围着几个小伙子,在苏明的临时替补——孙姨的介绍下挑选着;甚至还有人不断进来问:“老板,电子表还有货吗?”

  这火爆的场面,比他们预想的还要好!

  “妈,晚晴,孙姨,辛苦你们了!”林凡压下心中的激动,“我们先到后面去,你们继续忙。”

  三人穿过忙碌的店面,来到后面的小仓库兼工作间。这里堆放着尚未拆包的部分货物,但也所剩不多。

  “我的老天爷,这才几天,卖了这么多?”苏明看着空了不少的货堆,咋舌道。

  “主要是布料和成品磁带走得快。”苏晚晴跟了进来,手里拿着账本,“按照你走之前的交代,妈和孙姨用第一批布料紧赶慢赶做了十几件衬衫和几条裙子,挂出去当天就卖得差不多了。磁带也是,特别是那些‘精品带’和粤语歌带,特别受欢迎。电子表简直是抢购,好多人问能不能预定。”

  她翻开账本,脸上满是兴奋的红晕:“粗略算了一下,就这几天,营业额已经快八百块了!毛利起码有三百多!而且,很多人留下话,要预定连衣裙的特定花色,还有问下次什么时候有电子表。”

  林凡仔细看着账本上的记录,心中快速盘算。这次带回的货物成本约一千五百元,按照目前的销售速度和利润率,全部售罄的话,毛利可能达到六七百元,几乎相当于第一次广州之行的全部本钱!资金回流速度远超预期!

  “看来,我们的判断完全正确!”林凡合上账本,眼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广货’在江州有巨大的市场缺口!我们要抓住这个时机,尽快把剩下的货销出去,同时,要开始筹划下一次,也是更大规模的进货!”

  “还要去?”王淑芬有些担心,“这来回跑,太辛苦了,而且风险也大。”

  “妈,机会不等人。”林凡语气坚定,“现在是我们建立优势的最佳时机!等别人都反应过来,也跑去广州进货,我们的优势就没了。必须趁现在市场需求旺盛,我们又掌握了渠道,快速跑几趟,把‘新风’的牌子彻底打响,把资金滚起来!”

  他看向苏晚晴和陈远:“这次回来,我们不能停。晚晴,你继续负责销售,重点是记录哪些货最畅销,哪些客户有什么特殊需求。妈,孙姨,你们加紧用剩余布料加工成品,但不要全部做完,留一部分面料,接受定制,这样利润更高。”

  “苏大哥,你辛苦点,这两天把剩下的磁带整理上架,重点推销。陈大哥,你帮我清点一下剩余的电子产品和辅料,我们看看怎么搭配销售。”

  “那你呢?”苏晚晴问。

  “我明天开始,要去摸摸江州这边的‘二级市场’。”林凡胸有成竹地说,“光靠我们一家店零售,消化速度还是有限。我打算找找市区其他地段的服装店、百货公司的柜台,甚至周边的县镇供销社,看看能不能发展几个‘下线’,批发一部分货给他们。虽然单件利润低点,但走得快,能快速回笼资金!”

  这个想法让众人眼前一亮!批发!这确实能极大提高资金周转效率!

  “能行吗?别人会愿意从我们这拿货?”苏明有些怀疑。

  “所以要去谈!”林凡自信地说,“我们的优势是货新、款式独家!他们自己去广州,成本高、风险大。从我们这拿货,虽然比广州进价贵一点,但省心省力,还能拿到最新款式。只要利润空间合理,肯定有人愿意合作!”

  接下来的几天,“新风服装店”仿佛一台开足马力的机器,高速运转。

  店面零售持续火爆。王淑芬和孙姨的手工成衣几乎出一件卖一件,后来甚至开始接受顾客自带尺寸的“定制”,收取更高的费用。苏晚晴坐镇柜台,销售记录做得密密麻麻,对市场需求了如指掌。苏明负责的磁带柜台也人气不减,尤其是音质出色的“精品带”,虽然价格高,但口碑渐渐传开。

  林凡则带着样品,开始奔波于江州的大街小巷。他先找到了市中心另一条商业街上的一家规模稍大的“丽新服装店”。老板是个精明的中年人,起初对林凡这个年轻人拿来的“广州新货”将信将疑。但当林凡拿出几种江州绝对没有的时髦面料和成衣样品,并报出一个比百货公司同类产品略低、但比自己零售价也低不少的批发价时,老板心动了。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林凡成功批发出去了二十米畅销面料和五件成品衬衫,虽然每米布、每件衣服少赚了几毛钱,但一次性回款近百元,资金周转大大加快!

  初战告捷,林凡信心倍增。他又用类似的方法,联系了城郊一家供销社的主任,用几块电子表和计算器作为“敲门砖”,成功让对方答应试销一批价格实惠的“的确良”布料和普通磁带。

  短短一周时间,通过零售加批发,第二批从广州运回的货物销售了超过八成,回款接近一千三百元!不仅完全收回了第二次广州之行的成本,还实现了可观的盈利!加上第一次的积累,林凡手头可动用的资金,已经接近两千五百元!这是一笔真正的“巨款”了!

  晚上盘账时,看着桌上厚厚的钞票和存折上的数字,所有人都激动不已。

  “两千四百多块!”苏明声音发颤,“这才一个多月……咱们……咱们成‘万元户’了?”(注:80年代初,“万元户”是极富有的象征)

  王淑芬和孙姨也笑得合不拢嘴,她们一辈子也没见过这么多钱。

  苏晚晴看着林凡,眼中充满了钦佩和欣喜。她亲眼看着这个年轻人,如何从摆地摊开始,一步步将“新风”发展到今天的规模。

  陈远用力拍了拍林凡的肩膀:“林子,跟着你干,没错!”

  林凡心中也是豪情万丈,但他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成功来得太快,容易让人迷失。

  “兄弟们,妈,晚晴,孙姨,这是我们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林凡看着大家,语气郑重,“但这才刚刚开始!这点钱,在广州那边的大老板眼里,根本不算什么。我们决不能自满!”

  他拿起账本:“接下来,我的计划是,用这笔钱,进行第三次,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次广州采购!这次,我们要放开手脚,大干一场!”

  他具体部署道:“资金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一千五百元,作为第三次去广州的采购本金,目标是将进货量再翻一倍!不仅要巩固服装和磁带的优势,还要增加电子表、计算器、太阳镜等小商品的比重!”

  “第二部分,留下五百元作为店里流动资金和应急备用金。”

  “第三部分,”林凡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剩下的四百元,我建议,拿出来给大家分红!”

  “分红?”众人都愣住了。

  “对!”林凡肯定地说,“这一个月,大家没日没夜地干,太辛苦了。这钱,是大家应得的!妈,孙姨,晚晴,你们留守后方,功劳最大,各分八十元。苏大哥,陈大哥,我们三个跑前线,风险大,也各分八十元。我自己也拿八十元。剩下的钱,留在账上作为发展基金。”

  这个提议,让所有人都感动不已。八十块钱,相当于普通工人两三个月的工资!更重要的是,这体现了林凡的公平和大气,将大家的利益紧紧捆绑在一起。

  “林子,这……这太多了!”王淑芬首先反对,“钱应该留着做生意!”

  “是啊,林凡,我们也没做什么……”孙姨也推辞。

  “妈,孙姨,晚晴,你们别推辞。”林凡态度坚决,“这是规矩!以后咱们的生意做大了,更要按功劳分红!只有这样,大家才有干劲,队伍才能带得长远!这钱,必须分!”

  见林凡如此坚持,大家也不再推辞,心中充满了温暖和干劲。分红,不仅是对过去劳动的肯定,更是对未来的一份郑重承诺。

  当晚,“新风”小店后院,王淑芬炒了几个好菜,六个人围坐一桌,像一家人一样,吃了一顿丰盛而开心的“庆功宴”。席间,充满了欢声笑语,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在空气中荡漾。

  林凡看着眼前这些并肩作战的伙伴,心中充满了力量。资金、团队、渠道、信心,都已具备。第三次南下广州,他将不再是试探和积累,而是真正的主动出击,去攫取属于他们的第一桶金!江州的市场已经被点燃,而他的商业版图,即将以此为基点,加速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