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李家逃亡队伍的凄风苦雨相比,定陶城内的项梁大营,却是一片烈火烹油般的喧嚣燥热。
连日的庆功宴几乎未曾停歇。
英布干净利落地“剿灭”了伪王景驹,虽跑了首犯但无人在意,更是让项梁觉得麾下人才济济,战无不胜。
他对章邯先前“望风而逃”的判断更深信不疑。
“章邯老儿,不过如此!听闻他收拾残兵,龟缩不出,怕是已被我大军吓破了胆!”
项梁举着酒樽,意气风发,“然则,除恶务尽!岂能容他喘息?”
他将目光投向侍立一旁的侄儿项羽。此时的项羽,身姿愈发雄健,目光锐利,经过多次大战的洗礼,那股霸绝天下的气势已初露峥嵘。
“羽儿!”
“侄儿在!”项羽踏前一步,声如洪钟,整个大厅仿佛都为之一震。
“予你精兵两万,携亚父(范增)、季父(项伯)同往,进军雍丘!扫清章邯外围据点,断其臂膀!若遇章邯主力,不必硬战,牵制即可,待为父大军休整完毕,便亲率主力与你汇合,一举将其歼灭!”项梁下令道,语气中充满了绝对的自信。
“诺!”项羽眼中燃烧着熊熊战意,他早已渴望独当一面,
“侄儿必为叔父踏平雍丘,将那章邯擒来献于帐下!”
范增微微蹙眉,觉得此时分兵并非上策,但见项梁父子皆斗志昂扬,且章邯新败,或许真是扩大战果的良机,便也未再多言。
翌日,项羽点齐两万江东精锐子弟兵,部分新附军队,以英布为先锋,范增为军师,项伯掌管后勤,浩浩荡荡开出定陶,向着西北方向的雍丘进发。
在这支斗志昂扬的大军中,一个不起眼的年轻执戟郎——韩信,默默地跟在队伍里。
之所以选择跟随项羽这支偏师,是因为他觉得,比起志得意满,已听不进谏言的项梁,年轻气盛的项羽或许更有锐气,也或许…更有机会。
他依旧在等待,一个能让他一展胸中所学的机会。他的目光冷静地扫视着行军队伍,心中却在不断推演着可能的战局变化。
---
定陶城外,章邯军大营。
连绵的秋雨给军营带来了诸多不便,但也暂时延缓了战事。
章邯利用这段时间,重新整编了得到补充的部队。
来自关中精锐生力军的到来,极大地鼓舞了原本因久战和败绩而有些低落的士气。
中军大帐内,气氛严肃而压抑,与定陶城内的狂欢形成鲜明对比。
章邯与一众将领围在沙盘前,反复推演着进攻定陶的计划。
“项梁骄横,其军连日庆功,戒备必然松懈。且其分兵项羽往雍丘,城内兵力有所削弱。”
章邯冷静地分析着,手指点在定陶模型上,“我军新得生力,士气回升,正当趁其不备,发动雷霆一击!”
他目光扫过众将:“项梁自恃勇力,其营寨布置,多注重外围攻势,其内部衔接,尤其是靠近西门粮草区域,因其自认后方无忧,防御反而相对薄弱。我意,今夜子时,趁雨势稍缓,以精锐敢死之士,悄无声息清除其西面哨卡,大军随后突入,直扑其粮草大营和中军帐!同时分兵佯攻东、南二门,吸引其主力!”
众将闻言,皆觉得此计险峻却大有可为,纷纷领命。
“此战,关乎帝国存亡,亦关乎我等身家性命!有进无退,有胜无败!诸位,勠力同心!”
章邯的声音冰冷,敲打在每个人的心上。
“勠力同心!誓破逆贼!”众将轰然应诺。
在外围的黑暗雨幕中,另一双冰冷的眼睛,也正默默地注视着定陶方向。
赵戈和他的一千黑甲精骑,潜伏在一处隐蔽的山谷林地中。
人马衔枚,蹄包厚布,没有任何火光,与漆黑的雨夜融为一体。
探马不时穿梭来回,将定陶,章邯大营乃至项羽偏师的最新动向精准地传递回来。
“将军,章邯已得增援,营中调度频繁,恐今夜有异动。”
“项羽军已离城五十里,方向雍丘。”
“定陶城内,喧嚣渐弱,巡夜哨岗虽有增加,但士卒面有倦色,似有懈怠。”
周显低声汇报着,语气中满是兴奋。
他们犹如高明的猎手,仿佛嗅到了猎物即将开始互相撕咬的血腥味。
赵戈端坐马上,雨水顺着他冰冷的铁盔滑落。
目光穿越雨幕,好似已经看到了定陶城内即将爆发的惨烈厮杀。
“项梁…你的末日到了。”
赵戈的声音平静,却蕴含着杀意。
陈胜瘫痪在床的身影,争霸天下的野心,都汇聚成了今夜必杀的决心。
他并不在意章邯和项梁谁胜谁负。
他要的,是两败俱伤,是鹬蚌相争后的渔翁之利。
无论今夜胜利的是谁,都必将是一场惨胜。
届时,他将率领这支养精蓄锐已久的精锐骑兵,切入战场!
若章邯胜,他便痛打落水狗,趁势击溃疲惫的秦军,夺取定陶,甚至截杀可能败逃的章邯。 若项梁胜,他更要雷霆出击,趁楚军获胜后最松懈,最混乱的时刻,直取项梁首级!为陈胜报仇,同时一举瓦解这个最大的竞争对手!
“传令下去,全军备战,人不解甲,马不卸鞍。待定陶火起,杀声震天之时,便是我等出击之刻!”
“诺!”周显眼中闪过嗜血的光芒,悄然退下传达命令。
一千黑骑无声地行动起来,检查兵器,安抚战马,调整鞍鞯,每一个动作都熟练而沉默,只待那最终指令的下达。
雨,还在下。
定陶城对即将到来的血腥盛宴毫无察觉。
章邯的利刃已然出鞘,项梁却仍沉浸在美梦之中。
最致命的威胁,则潜伏在最深的黑暗里,耐心等待着发出致命一击的最佳时机。
空气中只剩下雨水敲打树叶和盔甲的沙沙声。
一场决定天下走势的风暴,正在这黎明前最黑暗的雨夜里,悄然酝酿到了极致。
暴雨,将至。
连日的庆功宴几乎未曾停歇。
英布干净利落地“剿灭”了伪王景驹,虽跑了首犯但无人在意,更是让项梁觉得麾下人才济济,战无不胜。
他对章邯先前“望风而逃”的判断更深信不疑。
“章邯老儿,不过如此!听闻他收拾残兵,龟缩不出,怕是已被我大军吓破了胆!”
项梁举着酒樽,意气风发,“然则,除恶务尽!岂能容他喘息?”
他将目光投向侍立一旁的侄儿项羽。此时的项羽,身姿愈发雄健,目光锐利,经过多次大战的洗礼,那股霸绝天下的气势已初露峥嵘。
“羽儿!”
“侄儿在!”项羽踏前一步,声如洪钟,整个大厅仿佛都为之一震。
“予你精兵两万,携亚父(范增)、季父(项伯)同往,进军雍丘!扫清章邯外围据点,断其臂膀!若遇章邯主力,不必硬战,牵制即可,待为父大军休整完毕,便亲率主力与你汇合,一举将其歼灭!”项梁下令道,语气中充满了绝对的自信。
“诺!”项羽眼中燃烧着熊熊战意,他早已渴望独当一面,
“侄儿必为叔父踏平雍丘,将那章邯擒来献于帐下!”
范增微微蹙眉,觉得此时分兵并非上策,但见项梁父子皆斗志昂扬,且章邯新败,或许真是扩大战果的良机,便也未再多言。
翌日,项羽点齐两万江东精锐子弟兵,部分新附军队,以英布为先锋,范增为军师,项伯掌管后勤,浩浩荡荡开出定陶,向着西北方向的雍丘进发。
在这支斗志昂扬的大军中,一个不起眼的年轻执戟郎——韩信,默默地跟在队伍里。
之所以选择跟随项羽这支偏师,是因为他觉得,比起志得意满,已听不进谏言的项梁,年轻气盛的项羽或许更有锐气,也或许…更有机会。
他依旧在等待,一个能让他一展胸中所学的机会。他的目光冷静地扫视着行军队伍,心中却在不断推演着可能的战局变化。
---
定陶城外,章邯军大营。
连绵的秋雨给军营带来了诸多不便,但也暂时延缓了战事。
章邯利用这段时间,重新整编了得到补充的部队。
来自关中精锐生力军的到来,极大地鼓舞了原本因久战和败绩而有些低落的士气。
中军大帐内,气氛严肃而压抑,与定陶城内的狂欢形成鲜明对比。
章邯与一众将领围在沙盘前,反复推演着进攻定陶的计划。
“项梁骄横,其军连日庆功,戒备必然松懈。且其分兵项羽往雍丘,城内兵力有所削弱。”
章邯冷静地分析着,手指点在定陶模型上,“我军新得生力,士气回升,正当趁其不备,发动雷霆一击!”
他目光扫过众将:“项梁自恃勇力,其营寨布置,多注重外围攻势,其内部衔接,尤其是靠近西门粮草区域,因其自认后方无忧,防御反而相对薄弱。我意,今夜子时,趁雨势稍缓,以精锐敢死之士,悄无声息清除其西面哨卡,大军随后突入,直扑其粮草大营和中军帐!同时分兵佯攻东、南二门,吸引其主力!”
众将闻言,皆觉得此计险峻却大有可为,纷纷领命。
“此战,关乎帝国存亡,亦关乎我等身家性命!有进无退,有胜无败!诸位,勠力同心!”
章邯的声音冰冷,敲打在每个人的心上。
“勠力同心!誓破逆贼!”众将轰然应诺。
在外围的黑暗雨幕中,另一双冰冷的眼睛,也正默默地注视着定陶方向。
赵戈和他的一千黑甲精骑,潜伏在一处隐蔽的山谷林地中。
人马衔枚,蹄包厚布,没有任何火光,与漆黑的雨夜融为一体。
探马不时穿梭来回,将定陶,章邯大营乃至项羽偏师的最新动向精准地传递回来。
“将军,章邯已得增援,营中调度频繁,恐今夜有异动。”
“项羽军已离城五十里,方向雍丘。”
“定陶城内,喧嚣渐弱,巡夜哨岗虽有增加,但士卒面有倦色,似有懈怠。”
周显低声汇报着,语气中满是兴奋。
他们犹如高明的猎手,仿佛嗅到了猎物即将开始互相撕咬的血腥味。
赵戈端坐马上,雨水顺着他冰冷的铁盔滑落。
目光穿越雨幕,好似已经看到了定陶城内即将爆发的惨烈厮杀。
“项梁…你的末日到了。”
赵戈的声音平静,却蕴含着杀意。
陈胜瘫痪在床的身影,争霸天下的野心,都汇聚成了今夜必杀的决心。
他并不在意章邯和项梁谁胜谁负。
他要的,是两败俱伤,是鹬蚌相争后的渔翁之利。
无论今夜胜利的是谁,都必将是一场惨胜。
届时,他将率领这支养精蓄锐已久的精锐骑兵,切入战场!
若章邯胜,他便痛打落水狗,趁势击溃疲惫的秦军,夺取定陶,甚至截杀可能败逃的章邯。 若项梁胜,他更要雷霆出击,趁楚军获胜后最松懈,最混乱的时刻,直取项梁首级!为陈胜报仇,同时一举瓦解这个最大的竞争对手!
“传令下去,全军备战,人不解甲,马不卸鞍。待定陶火起,杀声震天之时,便是我等出击之刻!”
“诺!”周显眼中闪过嗜血的光芒,悄然退下传达命令。
一千黑骑无声地行动起来,检查兵器,安抚战马,调整鞍鞯,每一个动作都熟练而沉默,只待那最终指令的下达。
雨,还在下。
定陶城对即将到来的血腥盛宴毫无察觉。
章邯的利刃已然出鞘,项梁却仍沉浸在美梦之中。
最致命的威胁,则潜伏在最深的黑暗里,耐心等待着发出致命一击的最佳时机。
空气中只剩下雨水敲打树叶和盔甲的沙沙声。
一场决定天下走势的风暴,正在这黎明前最黑暗的雨夜里,悄然酝酿到了极致。
暴雨,将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