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排完暗影探查熊心之事,赵戈的心绪却并未完全平静。
那封来自楚怀王的密信,提醒着他局势的复杂与危险。
他需要一些能让自己安心,或者说,能带来绝对优势的东西。
没有立刻返回,而是绕道来到了铚县附近那处隐秘的所在——深藏于山腹中的“薪火”基地。
相较于定陶的喧嚣与陈郡的井然,这里更像是另一个世界。
入口隐蔽,戒备森严,穿过人工修葺痕迹的矿道,眼前豁然开朗。
山腹深处叮当之声不绝于耳,空气中弥漫刺鼻的硫磺气味。
这里,是赵戈倾注了大量心血打造,也是他超越这个时代的最大依仗和秘密。
孙老似乎永远不知疲倦,身上沾满煤灰和金属碎屑,见到赵戈到来,只是停下手中的活计,用那双因长期凝视炉火而略显浑浊却异常专注的眼睛望过来,躬身行了一礼。
“孙老,进展如何?”
赵戈直接问道,目光扫过洞内那些奇特的装置和半成品。
孙老只是做了几个简洁的手势,指向洞窟深处一个单独隔开,通风更好的区域。
那里摆放着几个特制的陶罐和木桶,上面都有着醒目的红色标记——这里是火药作坊。
如今黑火药的制备工艺已相对稳定,威力虽然远不及现代炸药,但在这个时代,已然是惊世骇俗的大杀器。
目前主要制成颗粒状,用于预定的发射药,或者混合粘合剂做成爆破药包。
赵戈最关心的,还是能否将这种力量约束引导,变成可以单人操控的武器。
孙老将赵戈引到另一处工作台前。
台上摆放着几件粗糙的金属造物。他拿起其中一件——那是一个长约一尺,拇指粗细的铁制圆筒,一端密封,另一端开口,筒壁显得颇为厚重,表面甚至还能看到锻打的痕迹和些许毛刺,工艺极其粗糙。
这就是根据赵戈描述的“管状喷射武器”概念,目前所能做出的最好样品。
孙老又拿起几颗大小不一,形状不规整的小铁珠,示意这就是“弹丸”。
赵戈接过这沉甸甸的铁筒,心情复杂。
这玩意儿,离他想象中的火枪,差了恐怕有十万八千里。但他知道,这是从零到一的突破。
“试过吗?”赵戈问。
孙老点点头,拿起火折子,又取来一小勺颗粒火药和一颗铁珠。
熟练地将火药从开口处倒入筒底,用一根细铁棍轻轻捅实,然后放入铁珠。接着,他在密封的那一端,找准几乎看不清的引火孔,插入裹了少量火药的细麻绳作为引信。
他示意赵戈退后,然后将铁筒固定在一个简易的木架子上,筒口对准远处洞壁上挂着的一副破损皮甲。
点燃引信!
嘶嘶声响起,火光迅速沿着引信窜入筒内。
嘭!
沉闷震耳的响声在洞窟中回荡,盖过了远处的打铁声!
一股浓烈的白烟从筒口喷出,刺鼻的硝烟味瞬间弥漫开来。
远处的皮甲微微晃动了一下,并未被击穿。
那颗铁珠不知飞到了何处,或许嵌入了洞壁,或许根本就没打中目标。
毫无准头可言,威力似乎也有限。看着那发烫甚至隐约有些变形的铁筒,赵戈毫不怀疑如果筒壁再薄点或者火药再多点,这玩意儿很可能当场炸膛。
孙老面无表情地看着赵戈,那眼神仿佛在说:看,就这效果。
赵戈却并未失望,眼中反而闪过兴奋的光芒!
响声够大,烟雾够足,至少有东西被打出去了!这就是成功的第一步!
他拿起依旧温热的铁筒,仔细端详。
问题很多,工艺粗糙导致气密性差,威力不足;没有瞄准装置;点火方式危险且不便;后坐力也无法有效控制…
但他脑子里有的是方向。他拿起一根木炭,在一旁的石板上画了起来。
“孙老,你看,”他边画边说,
“这个铁筒,我们叫它‘枪管’。下面,可以加一个木托,就像刀剑的柄一样,让人可以稳稳握住,顶在肩上,抵消一些后坐力。”
他画了一个简易的托柄形状。
“点火的方式太危险。我们可以做一个机括,用一根铁条夹住燧石,扣动一个扳机,他画了个简单的杠杆结构,让燧石撞击一块铁片,打出火花,引燃火药池里的引药,再通过小孔引燃枪管里的发射药。这样就不用明火去点了,更安全,也更方便瞄准。”
孙老凑近仔细看着那些草图,浑浊的眼睛里渐渐亮起光芒。他虽然听不懂“扳机”、“燧石”、“后坐力”这些词,但赵戈画的图形和比划的意思,他大致明白了。
这是一种全新精巧的击发机构!
接下来的几天,赵戈就留在了这处秘密基地,与孙老和几位铁匠木匠一起埋头钻研。
基于现有的粗糙铁筒,进行改进。
锻造工艺短时间内难以大幅提升,但孙老还是想办法找到了一根质地更均匀的铁料,反复锻打,钻膛打磨,虽然依旧粗糙,做出了一个稍显规整的枪管。
木匠则根据赵戈的草图,精心制作了一个贴合枪管的木制托柄和护木,将其牢牢固定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类似短铳的雏形,虽然更大更笨重。
那封来自楚怀王的密信,提醒着他局势的复杂与危险。
他需要一些能让自己安心,或者说,能带来绝对优势的东西。
没有立刻返回,而是绕道来到了铚县附近那处隐秘的所在——深藏于山腹中的“薪火”基地。
相较于定陶的喧嚣与陈郡的井然,这里更像是另一个世界。
入口隐蔽,戒备森严,穿过人工修葺痕迹的矿道,眼前豁然开朗。
山腹深处叮当之声不绝于耳,空气中弥漫刺鼻的硫磺气味。
这里,是赵戈倾注了大量心血打造,也是他超越这个时代的最大依仗和秘密。
孙老似乎永远不知疲倦,身上沾满煤灰和金属碎屑,见到赵戈到来,只是停下手中的活计,用那双因长期凝视炉火而略显浑浊却异常专注的眼睛望过来,躬身行了一礼。
“孙老,进展如何?”
赵戈直接问道,目光扫过洞内那些奇特的装置和半成品。
孙老只是做了几个简洁的手势,指向洞窟深处一个单独隔开,通风更好的区域。
那里摆放着几个特制的陶罐和木桶,上面都有着醒目的红色标记——这里是火药作坊。
如今黑火药的制备工艺已相对稳定,威力虽然远不及现代炸药,但在这个时代,已然是惊世骇俗的大杀器。
目前主要制成颗粒状,用于预定的发射药,或者混合粘合剂做成爆破药包。
赵戈最关心的,还是能否将这种力量约束引导,变成可以单人操控的武器。
孙老将赵戈引到另一处工作台前。
台上摆放着几件粗糙的金属造物。他拿起其中一件——那是一个长约一尺,拇指粗细的铁制圆筒,一端密封,另一端开口,筒壁显得颇为厚重,表面甚至还能看到锻打的痕迹和些许毛刺,工艺极其粗糙。
这就是根据赵戈描述的“管状喷射武器”概念,目前所能做出的最好样品。
孙老又拿起几颗大小不一,形状不规整的小铁珠,示意这就是“弹丸”。
赵戈接过这沉甸甸的铁筒,心情复杂。
这玩意儿,离他想象中的火枪,差了恐怕有十万八千里。但他知道,这是从零到一的突破。
“试过吗?”赵戈问。
孙老点点头,拿起火折子,又取来一小勺颗粒火药和一颗铁珠。
熟练地将火药从开口处倒入筒底,用一根细铁棍轻轻捅实,然后放入铁珠。接着,他在密封的那一端,找准几乎看不清的引火孔,插入裹了少量火药的细麻绳作为引信。
他示意赵戈退后,然后将铁筒固定在一个简易的木架子上,筒口对准远处洞壁上挂着的一副破损皮甲。
点燃引信!
嘶嘶声响起,火光迅速沿着引信窜入筒内。
嘭!
沉闷震耳的响声在洞窟中回荡,盖过了远处的打铁声!
一股浓烈的白烟从筒口喷出,刺鼻的硝烟味瞬间弥漫开来。
远处的皮甲微微晃动了一下,并未被击穿。
那颗铁珠不知飞到了何处,或许嵌入了洞壁,或许根本就没打中目标。
毫无准头可言,威力似乎也有限。看着那发烫甚至隐约有些变形的铁筒,赵戈毫不怀疑如果筒壁再薄点或者火药再多点,这玩意儿很可能当场炸膛。
孙老面无表情地看着赵戈,那眼神仿佛在说:看,就这效果。
赵戈却并未失望,眼中反而闪过兴奋的光芒!
响声够大,烟雾够足,至少有东西被打出去了!这就是成功的第一步!
他拿起依旧温热的铁筒,仔细端详。
问题很多,工艺粗糙导致气密性差,威力不足;没有瞄准装置;点火方式危险且不便;后坐力也无法有效控制…
但他脑子里有的是方向。他拿起一根木炭,在一旁的石板上画了起来。
“孙老,你看,”他边画边说,
“这个铁筒,我们叫它‘枪管’。下面,可以加一个木托,就像刀剑的柄一样,让人可以稳稳握住,顶在肩上,抵消一些后坐力。”
他画了一个简易的托柄形状。
“点火的方式太危险。我们可以做一个机括,用一根铁条夹住燧石,扣动一个扳机,他画了个简单的杠杆结构,让燧石撞击一块铁片,打出火花,引燃火药池里的引药,再通过小孔引燃枪管里的发射药。这样就不用明火去点了,更安全,也更方便瞄准。”
孙老凑近仔细看着那些草图,浑浊的眼睛里渐渐亮起光芒。他虽然听不懂“扳机”、“燧石”、“后坐力”这些词,但赵戈画的图形和比划的意思,他大致明白了。
这是一种全新精巧的击发机构!
接下来的几天,赵戈就留在了这处秘密基地,与孙老和几位铁匠木匠一起埋头钻研。
基于现有的粗糙铁筒,进行改进。
锻造工艺短时间内难以大幅提升,但孙老还是想办法找到了一根质地更均匀的铁料,反复锻打,钻膛打磨,虽然依旧粗糙,做出了一个稍显规整的枪管。
木匠则根据赵戈的草图,精心制作了一个贴合枪管的木制托柄和护木,将其牢牢固定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类似短铳的雏形,虽然更大更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