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已经开始怀疑我们了。”赵戈将刚才的对话告知二人。
陈胥皱眉:“项羽生性多疑,这倒不意外。只是如今联盟内部矛盾已深,恐怕难以维持太久。”
韩信道:“这正是蒙毅等待的破绽。我们必须在他出手之前,先解决内部问题。”
赵戈点头:“所以我要你们加快咸阳方面的布局。陈胥,你愿意归入张楚麾下吗?”
陈胥自赵国被灭,已无处可去,是赵戈给予他兵马再次重整旗鼓,赵戈这是给他跑出招揽之意。
他向赵戈跪地一拜,“末将愿为赵王马首是瞻!”
赵戈连忙扶起陈胥,脸上尽是高兴之意,“陈将军请起,日后戈若能成大业,将军必有你的一席之地。”
韩信见状,恭贺一番切入正题,谈到咸阳,压低声音:
“已经收到吴王那边传来的消息。张良在咸阳暗中活动,据说已经说动了一些朝中老臣。但赵高掌控禁宫,胡亥被软困在望夷宫,情况不妙。”
赵戈知道,历史上胡亥就是在望夷宫被赵高逼死的。算算时间,应该就是这几月的事了。”
沉思片刻,他开口道:“我们必须做好准备。一旦咸阳宫内传出不好的消息,咸阳必乱。届时蒙毅军心必受影响,那就是我们的机会。”
“但还有一个问题。”
韩信接话,“就算咸阳生变,蒙毅也未必会退兵。此人忠诚,很可能会选择速战速决,在消息传到前先击溃我们。”
陈胥点头:“韩将军说得对。我们必须做两手准备——既要利用咸阳之变,也要防备蒙毅的最后一搏。”
三人密议至深夜,各自离去。
第二天,赵戈以巡视防务为名,与韩信一起登上城头,秦军大营依然静悄悄的,但那种山雨欲来的压迫感却越来越强。
“蒙毅在等。”韩信轻声道
“等我们内部矛盾爆发。”
赵戈点头:“所以我们不能让他等太久。是时候主动出击了。”
韩信惊讶:“将军的意思是?”
赵戈目光坚定:“我要亲自去见蒙毅。”
韩信大惊:“这太危险了!蒙毅若扣押将军...”
“他不会。”
赵戈摇头,“蒙毅是真正的君子,不会做这种背信弃义之事。而且,这也是试探他态度的最好机会。”
韩信仍不放心:“万一...”
“没有万一。”赵戈打断他
“这是打破僵局的唯一方法。而且,我也想亲眼见见这位让你都佩服的对手。”
计划既定,赵戈立即修书一封,派人送往秦军大营,请求与蒙毅会面。
出乎意料的是,蒙毅很快回信,同意在次日于两军阵前相见。
消息传出,联军内部再次震动。
项羽第一个反对:“赵王何必冒险?万一蒙毅使诈...”
刘邦却道:“赵王深明大义,为联军不惜亲身犯险,实在令人敬佩。”
赵戈知道,刘邦这话看似支持,实则包藏祸心。若他此行成功,刘邦可得渔利;若失败,也可借此削弱赵戈势力。
但此时已不容他退缩。
次日清晨,赵戈只带十名亲兵,出城赴约。
在两军之间的空地上,蒙毅也已等候多时。与赵戈想象中不同,蒙毅并未身着戎装,而是一身文士打扮,儒雅中透着威严。
“赵王胆识过人,蒙毅佩服。”蒙毅率先开口,声音温和,谁也想不到这位秦军将领竟然像个书生。
赵戈拱手:“蒙将军用兵如神,戈早已仰慕。今日冒昧求见,是想与将军一谈天下大势。”
蒙毅微微一笑:“赵王有话但说无妨。”
赵戈直视蒙毅双眼:“将军可知,咸阳即将生变?”
蒙毅面色不变:“赵王何出此言?”
“赵高专权,胡亥被囚,大秦江山已名存实亡。”赵戈缓缓道
“蒙将军为大秦效力,可知是在为谁而战?”
蒙毅沉默片刻,才道:“蒙毅身为秦将,自当尽忠职守。”
“将军忠于的是大秦,还是赵高?”赵戈步步紧逼
“若胡亥已死,将军还要为弑君之贼卖命吗?”
这话一出,蒙毅脸上色变:“赵王此言可有依据?”
赵戈从怀中取出一封密信:“这是咸阳来的消息,将军可以自行判断。”
蒙毅接过密信,快速浏览,面色越来越凝重。
信中是吴广通过特殊渠道获得的情报,详细记载了赵高如何软禁胡亥,把持朝政的过程。
“即便如此,蒙毅身为臣子,也不能背弃职守。”蒙毅将信递回,声音依然平静。
赵戈叹息:“将军忠义,令人敬佩。但将军可曾想过,继续作战,只会让更多无辜将士丧命。大秦已无药可救,将军何不另择明主?”
蒙毅目光锐利地看向赵戈:“赵王这是在劝降?”
“不,是在为将军指一条明路。”赵戈坦然道
“天下将变,暴秦必亡。将军这样的英才,何必为之殉葬?”
蒙毅久久不语,最终轻叹一声:“赵将军请回吧。蒙毅心意已决,不会背弃大秦。”
赵戈知道再劝无益,拱手告辞。转身之际,他忽然道:“若有一日,将军改变主意,赵戈随时欢迎。”
回城途中,赵戈心情复杂。蒙毅的忠诚令人敬佩,却也让人惋惜。这样的将才,若能为义军所用,该多好。
同时他也明白,与蒙毅的最终决战,已经不可避免。
咸阳宫廷中,正上演一场主仆反噬的戏码,赵高带着自己的侍卫冲入望夷宫。
陈胥皱眉:“项羽生性多疑,这倒不意外。只是如今联盟内部矛盾已深,恐怕难以维持太久。”
韩信道:“这正是蒙毅等待的破绽。我们必须在他出手之前,先解决内部问题。”
赵戈点头:“所以我要你们加快咸阳方面的布局。陈胥,你愿意归入张楚麾下吗?”
陈胥自赵国被灭,已无处可去,是赵戈给予他兵马再次重整旗鼓,赵戈这是给他跑出招揽之意。
他向赵戈跪地一拜,“末将愿为赵王马首是瞻!”
赵戈连忙扶起陈胥,脸上尽是高兴之意,“陈将军请起,日后戈若能成大业,将军必有你的一席之地。”
韩信见状,恭贺一番切入正题,谈到咸阳,压低声音:
“已经收到吴王那边传来的消息。张良在咸阳暗中活动,据说已经说动了一些朝中老臣。但赵高掌控禁宫,胡亥被软困在望夷宫,情况不妙。”
赵戈知道,历史上胡亥就是在望夷宫被赵高逼死的。算算时间,应该就是这几月的事了。”
沉思片刻,他开口道:“我们必须做好准备。一旦咸阳宫内传出不好的消息,咸阳必乱。届时蒙毅军心必受影响,那就是我们的机会。”
“但还有一个问题。”
韩信接话,“就算咸阳生变,蒙毅也未必会退兵。此人忠诚,很可能会选择速战速决,在消息传到前先击溃我们。”
陈胥点头:“韩将军说得对。我们必须做两手准备——既要利用咸阳之变,也要防备蒙毅的最后一搏。”
三人密议至深夜,各自离去。
第二天,赵戈以巡视防务为名,与韩信一起登上城头,秦军大营依然静悄悄的,但那种山雨欲来的压迫感却越来越强。
“蒙毅在等。”韩信轻声道
“等我们内部矛盾爆发。”
赵戈点头:“所以我们不能让他等太久。是时候主动出击了。”
韩信惊讶:“将军的意思是?”
赵戈目光坚定:“我要亲自去见蒙毅。”
韩信大惊:“这太危险了!蒙毅若扣押将军...”
“他不会。”
赵戈摇头,“蒙毅是真正的君子,不会做这种背信弃义之事。而且,这也是试探他态度的最好机会。”
韩信仍不放心:“万一...”
“没有万一。”赵戈打断他
“这是打破僵局的唯一方法。而且,我也想亲眼见见这位让你都佩服的对手。”
计划既定,赵戈立即修书一封,派人送往秦军大营,请求与蒙毅会面。
出乎意料的是,蒙毅很快回信,同意在次日于两军阵前相见。
消息传出,联军内部再次震动。
项羽第一个反对:“赵王何必冒险?万一蒙毅使诈...”
刘邦却道:“赵王深明大义,为联军不惜亲身犯险,实在令人敬佩。”
赵戈知道,刘邦这话看似支持,实则包藏祸心。若他此行成功,刘邦可得渔利;若失败,也可借此削弱赵戈势力。
但此时已不容他退缩。
次日清晨,赵戈只带十名亲兵,出城赴约。
在两军之间的空地上,蒙毅也已等候多时。与赵戈想象中不同,蒙毅并未身着戎装,而是一身文士打扮,儒雅中透着威严。
“赵王胆识过人,蒙毅佩服。”蒙毅率先开口,声音温和,谁也想不到这位秦军将领竟然像个书生。
赵戈拱手:“蒙将军用兵如神,戈早已仰慕。今日冒昧求见,是想与将军一谈天下大势。”
蒙毅微微一笑:“赵王有话但说无妨。”
赵戈直视蒙毅双眼:“将军可知,咸阳即将生变?”
蒙毅面色不变:“赵王何出此言?”
“赵高专权,胡亥被囚,大秦江山已名存实亡。”赵戈缓缓道
“蒙将军为大秦效力,可知是在为谁而战?”
蒙毅沉默片刻,才道:“蒙毅身为秦将,自当尽忠职守。”
“将军忠于的是大秦,还是赵高?”赵戈步步紧逼
“若胡亥已死,将军还要为弑君之贼卖命吗?”
这话一出,蒙毅脸上色变:“赵王此言可有依据?”
赵戈从怀中取出一封密信:“这是咸阳来的消息,将军可以自行判断。”
蒙毅接过密信,快速浏览,面色越来越凝重。
信中是吴广通过特殊渠道获得的情报,详细记载了赵高如何软禁胡亥,把持朝政的过程。
“即便如此,蒙毅身为臣子,也不能背弃职守。”蒙毅将信递回,声音依然平静。
赵戈叹息:“将军忠义,令人敬佩。但将军可曾想过,继续作战,只会让更多无辜将士丧命。大秦已无药可救,将军何不另择明主?”
蒙毅目光锐利地看向赵戈:“赵王这是在劝降?”
“不,是在为将军指一条明路。”赵戈坦然道
“天下将变,暴秦必亡。将军这样的英才,何必为之殉葬?”
蒙毅久久不语,最终轻叹一声:“赵将军请回吧。蒙毅心意已决,不会背弃大秦。”
赵戈知道再劝无益,拱手告辞。转身之际,他忽然道:“若有一日,将军改变主意,赵戈随时欢迎。”
回城途中,赵戈心情复杂。蒙毅的忠诚令人敬佩,却也让人惋惜。这样的将才,若能为义军所用,该多好。
同时他也明白,与蒙毅的最终决战,已经不可避免。
咸阳宫廷中,正上演一场主仆反噬的戏码,赵高带着自己的侍卫冲入望夷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