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树下论道-《三国:兄长别闹,你怎么会是曹操》

  “子德兄此问,切中要害。”

  林阳故作深沉地端起茶壶,给两人各倒了一杯茶,也给了自己一个缓冲思考的时间,“军务之网,重在时效与精准。依我之见,当立一‘总览卷’。”

  “总览卷?”孟良和一旁始终含笑不语的郭睿,都露出了感兴趣的神色。

  “然也。”林阳放下茶壶,伸出手指在石桌上轻轻敲击,仿佛在敲打着一个无形的键盘,“此卷,需分列数项。”

  “其一,‘物资’。自何处出,出几何,运往何处,由谁押运,用何种方式运输,预计何时抵达。”

  “其二,‘兵员’。何部兵马,人数几何,将校为谁,自何处开拔,沿途路线,粮草补给点在何处,预计何时抵达战区。”

  “其三,‘时日’。将整个出征计划,以日为单位,详细标注每日何部抵达何处,何批物资运抵何处。”

  林阳说着,顺手拿起一根小树枝,在地面上画出了一个简单的现代EXCEL类似的表格。

  “如此一来,所有信息汇于一处。司空大人只需观此一卷,便可知全局之貌。”

  “而各部主官,只需对照自己负责的那一栏,便知自己何时该做什么,何时能得到什么。”

  “信息互通,彼此配合,便可如臂使指,令行禁止。此为‘横向关联’。”

  孟良看着地上那简陋却逻辑清晰的图表,眼神中的欣赏之色愈发浓厚。

  兵法有云:“令行禁止”,可命令传达下去,往往因为各部门信息不通,配合不畅,导致效率大打折扣。

  而林阳这个“总览卷”,用一种极其简单直观的方式,似乎真的可以解决了这个核心难题。

  一旁的郭睿眼中也是异彩连连。

  但思索片刻,郭睿觉得其中有问题,忍不住插话道:“此法虽妙,但战场瞬息万变。若一路粮草被劫,或一部兵马因故延误,岂非牵一发而动全身,整张‘大网’都要错乱?”

  来了,压力测试。

  林阳心中暗道。

  这个问题,他想到了。

  林阳微微一笑,显得胸有成竹:“奉廉兄所虑极是。故而,在每一项之后,还需增设一栏,名为‘备考’。”

  这玩意儿就是备注。

  “备考?”

  “正是。”林阳用树枝在表格的末尾又画了一列,“此栏,专司应对变数。”

  “譬如,甲路粮队,其‘备考’一栏便可注明:若遭劫,则由最近的乙屯田点紧急调拨,同时丙路预备队需在半日内赶到接应。”

  “又如,丁部兵马,其‘备考’可注明:若因大雨延误,则后续的戊部需在原地待命,不可冒进,以免造成补给线混乱。”

  “所有可预见的意外,都需提前制定预案。如此,即便一处有变,其余各部也可依照预案自行应对,不至手足无措,导致全盘皆乱。此为‘纵向预备’。”

  横向关联,纵向预备。

  一个完整的、具备高度容错性的动态指挥系统,就这样被林阳用最通俗的语言,清晰地展现在了两人面前。

  树下,暂时只听得到虫鸣。

  孟良和郭睿对视了一眼,都在对方的眼中看到了难以掩饰的震撼。

  他们不是没想过要信息互通,不是没想过要制定预案。

  但他们从未想过,可以用如此简单明了的“表格”形式,将这一切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这已经不是什么“奇思妙想”了,这是一种思想上的降维打击!

  是一种全新的、高效到可怕的管理哲学!

  孟良抚着自己的胡须,手上的力道不自觉地加重,连胡子被揪下来几根都未曾察觉。

  他看着林阳,这个看起来懒懒散散,甚至有些不修边幅的年轻人,心中掀起了惊涛骇浪。

  原以为荀彧口中所说的林阳不过是一个擅长整理文书的清吏,今日一见,方知其胸中,竟藏着一座沙盘!

  他强压下心中的激动,决定再探一探此人的深浅。

  “林主事此法,确实精妙。”孟良的声音变得有些沙哑,他指着地上的图表,提出了一个更尖锐的问题。

  “但纸上谈兵终觉浅。军令传递,需耗费时日。若前方战事紧急,主帅一道军令,传至后方粮草官手中,或许已是半日之后。这‘总览卷’虽好,怕也难以应对瞬息万变之战局。”

  孟良死死地盯着林阳,想要看他如何化解这个难题。

  这是所有统帅都会面临的终极困境——信息延迟。

  这是冷兵器时代通讯基本靠吼、交通基本靠走的死穴。

  一道命令从许昌发出,快马加鞭送到前线,最快也要数日。

  等前线根据命令做出反应,后方的局势可能又变了。

  所以战场上极其考验将帅本身的战斗指挥水平。

  孟良所提出的这个问题,可谓是一针见血,直指要害。

  在他看来,林阳的“总览卷”再精妙,也只是一个静态的计划表。

  一旦战局进入白热化,这个计划表就会变成一张废纸。

  然而,林阳听到这个问题,非但没有半分紧张,反而像是听到了什么理所当然的事情,嘴角甚至还挂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孟良见林阳如此,更加好奇。

  只见林阳先是肯定了一句:“子德兄所言,确实是军国大事之根本。”

  接着又道:“计划固然重要,但一成不变的计划,便是自取灭亡之道。所以,光有‘总览卷’是不够的。”

  先是肯定了对方的提问,再来回答真正的问题,这是前世开会时学来的基本礼仪。

  孟良两人都竖起了耳朵。

  林阳不紧不慢地站起身,走到院子中央,用脚在地上画了一个大圈,代表主帅大营。

  然后又在圈外画了几个小圈,分别代表前锋、左翼、右翼、后勤等不同部门。

  “要解决这个问题,关键不在于如何让命令传得更快,而在于,如何让下面的人,在没有命令的时候,也知道该做什么。”

  “没有命令,也知道该做什么?”年轻文士喃喃自语,眼中精光一闪,他似乎抓到了什么。

  “正是。”林阳点头,“这就需要‘授权’与‘规范’。”

  “授权?”孟良的眉毛猛地一挑,这个词触动了他最为敏感的神经。

  虽未听说过这个词,但不难从字面上理解。

  但高位者,最忌讳的就是大权旁落!

  林阳见他有所疑虑,以为他没能听懂授权的含义,于是又解释起来。

  “子德兄莫急,我所言之‘授权’,并非是将帅之权,而是‘处置之权’。”

  “且听我讲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