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亦有弊端-《三国:兄长别闹,你怎么会是曹操》

  已经说到这个份儿上。

  林阳清了清嗓子,决定给这堂课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当然,光有犁评和犁盘,还不够稳妥。”

  “还不够?”

  曹操和郭嘉几乎是异口同声地喊了出来。

  这又是什么犁评又是什么犁盘的,已经听着跟天书似的,怎么还不够?

  本来以为,这犁地,不就是拿犁把土翻开。

  结果,眼前这个犁,改来改去,竟然能有这么多讲究!

  三个人在一旁,一直都是听得云里雾里。

  “当然不够。”林阳看着心里更乐了。

  他伸出手指,在那个代表“犁评”的小部件旁边,又添上了一根小小的木楔。

  那木楔,一头粗,一头细。

  然后画了个箭头。

  “二位兄长,你们想。那犁评虽能调节深浅,可这地里,多的是土块与石块。耕作之时,难免会遇阻,上下颠簸。这犁评,若是被震得松动了,那定好的深浅,岂不是又乱了?”

  曹操和郭嘉下意识点头。

  没错,田地里可不是平地,磕磕碰碰是免不了的。

  “所以,就需要此物。”林阳的手指,在那根小小的木楔上点了点。

  “此物,我称之为‘犁建’。”

  “犁建?”

  “对。”林阳解释道,“它的用处,再简单不过。当那犁评调整到合适的角度后,便将这犁建,从一旁的孔洞中穿过,死死地楔住。如此一来,便如给那活动的犁评,上了一道锁。”

  “任凭地里如何颠簸,这犁评都再难动摇分毫。耕作的深浅,便能从头到尾,保持一致。”

  “待耕完一垄,需要调整之时,也只需将这犁建拔出,重新调整犁评,再将其楔入即可。”

  犁评,用以调节。

  犁建,用以固定。

  一动一静,一调一锁。

  一个看似简单的小小木楔,却让整个耕深调节系统,形成了一个完美的闭环。

  曹操和郭嘉彻底没话说了。

  脑海里只剩下一个念头。

  这犁,活了!

  旧式的直辕犁,就像一个死物。

  而林阳画出的这个“曲辕犁”,却像一个活物。

  它有可以自由转动的“关节”,有可以精准调节的“手臂”,还有可以牢牢锁定的“骨骼”。

  “如此巧思,真能做的出来?”曹操捏着下巴,揪着胡子,犯愁的点位已经不在这图纸看不看的懂的上面。

  他看不看的懂,其实是无所谓的。

  关键问题在于,要让工匠看的懂才行!

  这各种机关、各种部件,即便有了图纸,丢给一般点的工匠,也怕是难做出来。

  而且就算能做,造的慢了,那也赶不上春耕。

  毕竟时日也不多了。

  “这有何难?”林阳不以为意地摆了摆手,“我将这图样画得再细致些,将所取材质、各处尺寸都标注清楚,工匠可依图纸打造,不出十日,必能功成。”

  不出十日?

  不出十日就能造出这等足以改变天下农事的国之神器?

  “澹之,此事非同小可。若此犁真能功成,其利之大,足以让我军粮草,在数年之内,囤积数倍!”

  郭嘉这话,绝非夸大。

  现在缺的不是地,而是能种地的人和牛。

  假设种植的庄稼一样,那亩产一样的前提下,能省出牛力和人力,来种更多的田,那也就意味着能收更多的粮。

  再加上后面几年若有意的去繁殖耕牛,数量提升后,屯田客的效率也会提升,能种更多的地。

  这雪球不就滚起来了?

  “哈哈,奉廉兄,我之言,岂会有假?”林阳哈哈一笑,信心十足。

  曹操见林阳如此肯定,一拎衣摆,站了起来:“如此,我现在便回去,立刻禀报司空,待澹之图纸画出,便下令全力打造此犁!”

  林阳见他像是又要着着急急抬腿就跑,赶紧伸手。

  “兄长且慢!”

  “哦?”曹操的眼睛微眯,“澹之还有何见教?”

  “这曲辕犁,说起来虽好,却有一处不妥。”林阳把曹操衣摆一扯,让他重新坐下。

  “何处不妥?”曹操感觉脑门子上被泼了一盆凉水,刚刚烧起来那股兴奋劲儿,让林阳瞬间给他掐下去一半。

  “此物,若要做的精细,耗铁甚多。”林阳在绢帛上指了指,“这犁铧 、犁壁需精铁制成,方能久用。”

  “嘶!”曹操看了眼郭嘉,两人同时倒吸一口凉气。

  如今大战在即,铁矿大部都纳入官营,出产的铁矿石,锤炼之后大多也都是优先做了兵器。

  这犁要是分出大量的铁来打造,的确有些为难。

  “可有解法?”曹操也懒得想了,既然林阳提出来问题,他肯定会有办法解决。

  林阳哈哈一笑:“此物用熟铁打造即可。关键部位,可分铁矿,用于锻造。”

  “此外,可集废弃兵器,如箭簇、断矛等物回炉,零碎构件,亦可堪大用。”

  箭簇、断矛等废弃物,重新打造兵器,也不是不可以,但有些得不偿失。

  但是用此时已经成熟的熟铁打造技术,把这些东西回个炉,稍微改一改,锤炼成农具,还是没什么问题。

  “例如,可用坚韧木器削成尖状来替代,外包熟铁铁皮,虽不能持久使用,亦可救急。”

  “妙极!”曹操喜笑颜开,这种随口问一下,解决的方法就一条条蹦了出来。

  不用费脑子,真心舒坦。

  “除此之外,需严加防范,造出之器械,当妥善保管,切莫流失。”林阳想了想,一本正经的又补充道,“这天下之大,能工巧匠何其多也,万一被那袁绍所得,岂不糟糕?”

  曹操和郭嘉都深以为然,脑袋点的跟小鸡啄米一般。

  见他们已经全盘吸收,林阳抛出一问:“兄长以为,此物该交由何人督造?”

  曹操被林阳这个问题问得一愣。

  这还用问吗?

  如此重要的国之利器,自然是要交由信得过,也能识图的人来办。

  曹操眼睛一眯,就在脑子里开始盘算起来。

  林阳见他不说话,知道他在琢磨,总算有了点空,拿起酒杯抿了一口,润了润喉。

  曹老板思来想去,一会儿看看林阳,一会儿看看郭嘉,一会儿又抬头盯着吕玲绮瞅上两眼。

  眼珠子转了一大圈,脑袋里也没蹦出一个十全十美的人选。

  他一抬头,看到林阳正在一旁端着酒杯偷乐。

  曹老板眉头瞬间展了。

  “哈哈哈,澹之,你可是有合适之人向司空举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