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水主沉浮-《三国:兄长别闹,你怎么会是曹操》

  林阳的脑子飞速运转起来。

  这问题很清晰。

  简单点说,就是地开的多了,种子就连多备的那份算上,也依旧不够!

  这就尴尬了。

  从府库的存粮里挑?

  林阳摇了摇头。

  这办法,听起来可行,但不是那么好搞的。

  食用的粮食,和专门留作种子的“良种”,那完全是两个概念。

  良种,都是从上一季收成最好的那片地里,挑选出最饱满最健康的麦穗,单独脱粒,单独存放,宝贝得跟什么似的。

  而食用的粮食,那是好坏掺杂,一股脑儿收上来,储存在一起。

  这世道,有的吃就不错,谁会挑那么细致?

  也就是说,从这里面挑出来的种子,或许也能发芽,但发芽率能有多少?

  长出来的禾苗,能有多壮实?

  最后的亩产,又能有多少?

  这完全是在赌!

  是在拿明年数万将士的口粮在赌!

  万一种下去,十粒种子只长出一两棵苗,那今年这春耕,就算是彻底白忙活了。

  “此事,令君可知晓?”林阳沉声问道。

  “已然知晓。”刘晔点头,“令君也为此事愁眉不展,但他亦无更好的办法。毕竟,这种子不是凭空变出来的。如今,也只能命人从那些寻常存粮中,一粒一粒地,将那些饱满的谷粒给挑出来。”

  靠人一粒一粒去挑?

  那跟大海捞针有什么区别?

  林阳摇了摇头,知道这法子根本不现实:“可那得耗费多少人力?如今春耕在即,哪里有这个功夫?”

  他的脑子,又开始飞速地转动起来。

  筛选……

  筛选……

  如何才能快速地,把那些又好又饱满的种子,从一大堆良莠不齐的粮食里,给筛选出来呢?

  还得符合这个时代的特点,能操作才行。

  还真有!

  “元谋可曾听闻‘以水选种’?”林阳看着枣渊问道。

  “主事,”枣渊皱着眉头,小心翼翼地开口,脸上的表情却从期待变成了失望,“可是与那民间农人常用的‘水选法’?”

  “哦?元谋你知道水选法?”林阳倒是有些意外。

  他还以为这个时代的人,连最基本的浮力筛选都不知道呢。

  看来,劳动人民的智慧,在任何时代都是不可小觑的。

  “略有耳闻。”枣渊点了点头,将自己所知的,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

  “我听屯田营中的老农说过,北地农人种植粟、麦之时,为求来年有个好收成,确有‘以水淘籽,去浮取沉’之法。”

  见刘晔一脸懵圈,似乎完全不知道是什么,枣渊便耐着性子解释了起来:

  “便是寻一口大缸,装满清水,将那待选的种子,一股脑儿地倒进去。那些混在里面的草屑、空壳,还有那些生了虫、干瘪了的坏籽,因其质地轻,便会漂在水面上。用瓢一撇,便能撇去大半。”

  “而那些沉在水底的,便是看起来饱满的好种子。将其捞出,晾干了,再行播种。”

  刘晔在一旁听着,点了点头:“其理,当是‘清浊自分,轻重有别’。轻者浮,重者沉,简单明了。”

  这个道理他能理解,无非就是利用了水,将轻重不同的东西分离开来。

  林阳也点头,枣渊说的对,这就是最基础的密度筛选法。

  看来这时代的农民伯伯,已经把物理学常识应用到实践中了。

  但说到这里,枣渊重重地叹了口气,脸上的愁容又回来了:“不瞒主事,此法,我屯田曹几年前便曾试过。可效果并不甚好。”

  “哦?为何不好?”林阳饶有兴致地问道。

  枣渊苦着脸,继续说道:“此法,确实能将那些最差的、完全没用的空壳秕谷给筛出去。可问题是,那些半饱满的种子,亦能沉入水底啊!”

  刘晔本来还带着希望,这么一听,也恍然大悟:

  “原来如此!那些半饱满的种子,看着跟好种子没什么两样,可种到地里,要么根本不发芽,要么长出来的苗,又细又弱,风一吹就倒,根本结不了多少粮食。可它们在水里,跟那些最饱满的良种一样,都是沉底的,根本分不出来!是也不是?”

  “不错!”枣渊点头。

  “我叔父曾做过测算。用此法选出来的种子,其出苗之率,最好时也不过十之六七。若是遇上年景不好,种子本就差些,那更是连一半都到不了。”

  刘晔听后,跟着摇了摇头:“那如此算下来,即便用了这水选法,选出来的种子,其发芽成苗之数,最多,也只能到六七成!种下之后,依旧难以保收啊!”

  六七成的发芽率……

  林阳听着这个数字,心里大概有了谱。

  这已经很了不起了。

  要知道,在没有经过任何筛选的情况下,直接播种,那发芽率能有个三四成就不错了。

  “水选法”能将发芽率提升到六七成,已经是一大进步。

  可问题是,现在不是追求“进步”,而是要解决“更进一步”的问题。

  不然这田种了,真的有些浪费人力物力。

  刘晔和枣渊说完,都低下了头,神情沮丧。

  他们本以为,主事“灵光一闪”,会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奇谋妙计。

  谁曾想,绕了一圈,用的是已经有的老办法。

  “子扬,元谋。”林阳放下茶杯,声音一点都没变,“你们方才所言,沉在水底的,有良种,亦有那半饱满之种,对也不对?”

  “是。”两人齐齐点头,不知林阳为何又问起这个。

  “那为何,那半饱满之种,也会沉底?”林阳又问。

  “这……”刘晔和枣渊对视一眼,都有些发懵。

  为什么?

  这还需要为什么吗?

  它比水重,自然就沉下去了啊!

  枣渊想了想,还是老老实实地回答道:“回大人,因此物之重,胜于水,故而沉也。”

  “说得好!”林阳一拍大腿,赞许地看了枣渊一眼,“问题,就出在这水上!”

  “水?”两人更糊涂了。

  “汝二人思之。”林阳循循善诱,开始了他最擅长的“忽悠”模式,“那良种,为何沉得快?因其内里充实,籽粒饱满,故而最重。”

  “那半饱满之种,为何也沉?因其虽不够充实,却也有些分量,比那清水,还是要重上一些。”

  “而那空壳秕谷,为何会浮?因为它里面是空的,比水轻,自然就浮起来了。”

  这一番话,浅显易懂,但两人本来也知道啊,但碍于面子,也不好多说什么,只能连连点头。

  林阳说道这里,顿了一顿:“所以,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如何让那半饱满的种子,也变得比水‘轻’,让它也浮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