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公文名物考,编撰完成!-《三国:兄长别闹,你怎么会是曹操》

  怕被闲人撞破,曹操与郭嘉匆匆离去。

  而院墙之外,两人脚步却不约而同地停了下来。

  曹操转过身,望着那院墙,久久不语。

  “奉孝,林澹之真乃一妙人也!可传我令,以孟良之名,赠其宅院一座,备侍女仆从各十人,加派人手,十二时辰,暗中护卫!”

  郭嘉心中一凛,躬身应道:“是!主公!”

  ................

  且不说那两人离去,院中的林阳倒是已经舒服的躺下。

  脑海里熟悉的声音再度响起。

  【检测到宿主坚定躺平信念,扛得住诱惑,再次成功拒绝求贤者,完美达成“躺平贤者”成就!】

  【躺平精神评估:优秀!】

  【恭喜宿主,获得奖励:美食专家(健康的体魄需要得到美食的滋养,人生可以躺平,但舌尖不行!)】

  “躺平贤者?这名头听着倒挺别致。”

  林阳暗自嘀咕,嘴角不受控制地向上弯起。

  只是……

  再次拒绝求贤者?

  这又是什么鬼?

  他有些纳闷地咂了咂嘴,回想刚才的情景。

  孟良和郭睿那俩人,不就是来串门喝茶,顺便问些不着边际的问题吗?

  虽然说过几次让林阳找荀彧举荐,但不也是随口一提?

  怎么就成“求贤”了?

  系统怕不是有什么误会。

  管他呢,误会就误会吧。

  林阳翻看着涌入脑海的各种信息。

  煎、炒、烹、炸、焖、溜、熬、炖……

  无数种菜肴的烹饪技巧、香料的搭配秘诀、火候的精妙掌控,仿佛成了他与生俱来的记忆。

  “好家伙,这下有口福了。”林阳舔了舔嘴唇。

  穿越过来这段时日,吃食上确实亏待了自己,如今总算能犒劳一下这张挑剔的嘴。

  就是食材以及配料,怕是得有一阵子筹备了。

  这年代,收集点吃食不容易,不光得有钱,还得看运气。

  话说起来,孟良和郭睿这两个人真是福星。

  每次来闲聊几句,又是送礼,又是系统跟着发奖励。

  至于系统发的奖励,林阳是看出来了,跟抽盲盒似的,全凭运气。

  无所谓,光阴虽似箭,于我何干?

  我又不必争朝夕。

  只要这么安安稳稳地躺下去,奖励总有一天能把各项技能都给点满。

  舒舒服服地活着,才是头等大事。

  ..............

  日子仿佛又回到了那份悠然自得的轨道上,一晃而过。

  转眼就到了六月底。

  孟良和郭睿这阵子没有出现,林阳搬进了孟良送的那座小院。

  只不过,这宅子可不像闲聊时所说的那样,僻静是僻静,却是十分宽敞。

  院中一棵老槐树,得四五人合抱。

  树下,石桌躺椅一应俱全,下人们为林阳备好茶水,林阳拿着一本从集市上淘来的《风俗通》,看得津津有味。

  书里记载各地风俗,千奇百怪,什么“见旋风,跪拜,以为是鬼车”,什么“正月旦,不杀鸡”,让他看得啧啧称奇,权当是看一本汉代版的《走进伪科学》。

  至于政务革新司那边,林阳完全当了甩手掌柜。

  一切事务已步入正轨,杜畿等人不愧为真正的人才,在感激林阳放权的同时,个个干劲十足。

  “三曹对案”的机制,在杜畿和满宠的强力推行下,已经成了司空府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各部门的官吏们,从最初的抵触和不屑,到后来的被迫参与,再到如今,竟有几分乐在其中。

  以往部门间扯皮推诿,公文旅行个十天半月是常事。

  如今,有什么分歧,直接到政务革新司的小院里摆开阵仗,当着第三方“听证官”的面,引经据典,吵个天翻地覆。

  吵赢了,名正言顺,规定就按你的来;吵输了,也无话可说,谁让你技不如人?

  一来二去,许多积压多年的名词定义问题,竟以一种超乎所有人想象的速度,得到了解决。

  整个司空府的公文流转效率,在不知不觉中,提升了不止一个档次。

  杜畿等人,早已习惯了自家主官这种“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工作风格。

  他们只觉得,林主事这是真正做到了“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至高境界,愈发对其敬佩得五体投地。

  偶尔有不长眼的官吏想来探望一下这位新晋的红人,还没走到巷口,就会被不知从何处冒出来的便衣校事不动声色地“劝退”。

  林阳对此一无所知,他只觉得最近耳根子是越来越清净了,连带着躺椅上打盹的时间都长了不少。

  就在林阳看书看得入神时,一阵急促而兴奋的脚步声打断了他的思绪。

  杜畿、满宠、刘晔、枣祗四人,联袂而来,脸上都洋溢着一种难以抑制的喜悦,仿佛打了什么大胜仗一般。

  “主事!主事!大功告成!”人还没到跟前,嗓门就先响了起来。

  “何事如此喧哗?”林阳慢悠悠地放下书,坐起身,故作平静地问道。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主事!”杜畿激动得脸都有些发红,他与满宠合力,将一摞码放得整整齐齐,几乎有半人高的竹简,重重地放在了石桌上,发出一声令人牙酸的闷响。

  “《公文名物考》,初稿,编撰完成了!”

  完成了?

  林阳一愣。

  这才多久?

  满打满算,也就一个多月吧?

  他原本的计划里,这第一步“正名”,靠着“三曹对案”这种互相扯皮的法子,怎么着也得拖上个一年半载。

  到时候,自己再以“工程浩大,仍需时日”为由,继续心安理得地躺平。

  可现在,这帮人竟然真的已经把这块最硬的骨头给啃下来了?!

  “主事,您快请看!”刘晔献宝似的拿起最上面的一卷,展开在林阳面前,

  “共计一千三百四十二个常用名物,如今尽数统一!我等按照您的‘织网’理念,不仅统一了名称,还为其标注了所属类别、关联部门,以及使用范畴。此书一出,再无因名物混淆而致的错漏!”

  满宠也一脸肃然地补充道:“三曹对案之时,我等依照主事所言,将‘格物致知’‘辩明其理’讲与众人,各部主事均以为然!故而进展迅速!”

  “我等四人,连同各部主事,已在此初稿上联名画押,认可此书之权威。待主事审阅之后,便可上呈荀令君与司空大人,颁行全府,以为定制!”

  看着那堆积如山的竹简,林阳心里不由感叹。

  这四个人,当真是人才!

  不过让林阳没想到的是,各部主事竟然会这么配合?

  罢了。

  莫不是荀彧在背后推波助澜?

  或许吧。

  无论是否。

  那接下来,就要真正开始构建那个“信息之网”了?!

  又要动脑子了,略微有点头疼。

  林阳沉默片刻,抬头看着四人略显疲惫的面容,有些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