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晔一听这话,脸上那点刚挤出来的笑意瞬间就垮了。
“主事谬赞了。晔虽通晓些营造之术,可于这炼铁一道,亦是门外汉。如今之事,更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实在是不知该如何下手。”
顿了顿,刘晔轻声问道:“主事可知,为何新建这炼铁之炉?”
“不知!”林阳赶紧摇头。
刘晔看了一眼四周,压低了声音:“只因司空近日得神人梦中相授,得授一炼铁新法!”
神人梦中相授?
林阳一脸严肃的表情,差点就没绷住。
控制了一下表情,林阳还是不动声色地点了点头:“听闻城外新安营,是为此事大兴土木?”
“正是此事!”刘晔一拍手,整个人都激动起来,“司空有雷霆之令,命大司农十日之内,必须烧出那新法所言之‘精炭’,半月之内,将建成的‘矮竖炉’,便是那炼铁之炉启用!工期之紧,任务之重,前所未有!”
“大司农郑公,年事已高,近来又染了风寒,早已告病在家休养。如今,这千斤重担,便全都落在了我一人肩上。”
林阳闻言,彻底听明白了刘晔目前的处境。
郑玄这老头,年纪太大了。
按自己记忆里的时间线,这老人家六月就病逝了。
如果不出意外,他就不到两个月的活头。
估计曹老板也就是借他个名头,真正干活的,还得是刘晔这种懂技术的。
“这几日,我日夜不休,调集了数百工匠,按照司空亲授的图纸,已在新安营建起了十座新式的炭窑,另建了五座矮竖炉。”
说到这里,刘晔的声音都疲惫了,“昨日,第一窑‘精炭’,总算是烧了出来。”
“哦?结果如何?”林阳来了兴趣。
“好!是前所未有的好!”
刘晔的眼睛瞬间又亮了,
“那烧出的精炭,通体乌黑,坚硬如石,敲之有金石之声!”
“我亲自试过,引火之后,其焰色青蓝,火温极高,且燃烧之时,足足持续了近半个时辰!比之寻常木炭,简直是天壤之别!”
成了!
看来,自己的法子没错。
林阳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
可他这边刚放心,就听见刘晔又是一声长长的叹息,刚刚亮起来的眼神,瞬间又灰了下去。
“可问题,也随之而来了。”
“何事?”
“那些世代烧炭的工匠,一个个都懒散惯了。让他们按照新法,去选木,去晾晒,去精细地码放木材,他们是叫苦连天,怨声载道!”
“新法烧炭,耗时耗力,比旧法繁琐了数倍!那些匠人,阳奉阴违,嘴上应着,手上却依旧按老法子来。选木的,软硬不分;码放的,随手乱堆;控火的,更是装模作样!”
“昨日出窑的精炭,十窑之中,竟只有三窑是堪用的!其余七窑,皆是些外黑内褐的次品,与寻常木炭无异!”
“如今司空严令在身,工期迫在眉睫。可这些工匠,乃是城中仅有的熟手,如今又是用人之际,我虽能命人打骂,但不能轻易斩杀。”
“他们干活之时,军士也无从辨别其行事之好坏。我......我实在是想不出办法,该如何才能让他们尽心竭力,遵照新法行事啊!”
刘晔说完,一脸苦涩地看着林阳。
没办法,希望全在自己这神通广大的主事身上了。
他是生怕林阳眉头也皱起来。
林阳听完,端起茶杯,吹了吹热气。
这问题,说白了,不就是个管理问题吗?
一群老油条,技术是有点的,但就是不想出力干活。
而且监督他们的还是些外行,看不懂他们偷懒的那些个门道。
对付这种人,光靠命令和催促,显然是没用的。
得给他们点刺激。
林阳心里暗笑。
你来问我,算是问对人了。
林阳慢悠悠地呷了口茶,放下茶杯,看着对面那张写满了“救救我”的脸,心里头已经有了计较。
对付这帮磨洋工的老油条,靠骂是没用的,靠杀更是下下之策。
这年头,一个熟练的工匠,比得上十个壮丁,金贵着呢。
杀了他们,谁来干活?
唯一的办法,就是让他们自己想干活。
怎么才能让他们自己想干活?
答案简单的不能再简单。
钱。
或者说,利益。
“子扬,”林阳开口了,声音让人十分心安,“此事,看似棘手,实则易解。”
“哦?”刘晔精神一振,拱手一礼,“还请主事赐教!”
“我且问你,”林阳伸出一根手指,在桌上轻轻敲了敲,“如今,你给那些工匠的酬劳,是如何计算的?”
“这......”刘晔一愣,没想到林阳会问这个,但还是如实答道,
“自是按日计酬。依其手艺高低,每日发给钱粮不等。手艺最好的大匠,每日可得钱三十,米一斗。寻常匠人,则钱二十,米半斗。皆是厚遇。”
这待遇,确实不低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难怪那些工匠敢有恃无恐地磨洋工。
“此难,就出在这‘按日计酬’之上。”林阳摇了摇头。
“此事之难?”刘晔更糊涂了,“自古雇工,皆是如此。若非如此,又当如何?”
“子扬,你想。”林阳循循善诱,“如此计酬,干多干少,干好干坏,拿到的钱粮都是一样。那工匠们,为何还要费心费力,去遵你那繁琐的新法?舒舒服服地混过一日,同样有钱有粮,岂不快哉?”
“这……”刘晔被问得哑口无言。
是啊,换做是他,他也混日子。
“人之本性,趋利而避害。子扬只以严令驱之,却未曾以重利诱之,他们自然不愿用心。”
林阳笑了笑,“所谓‘堵不如疏’,你与其想方设法地去堵他们偷懒的门路,不如给他们开一道通往富贵的康庄大道,让他们自己削尖了脑袋往里钻。”
“通往富贵的康庄大道?”刘晔喃喃自语,眼中满是迷茫。
什么是康庄大道?
“简单。”林阳又是这两个字,“从明日起,停了这按日计酬之法!”
“停了?”刘晔吓了一跳,“主事,万万不可!若断了钱粮,那些工匠岂非要立刻散去?届时工期延误,司空怪罪下来,我......我担待不起啊!”
“我说的停,并非不给,而是换一种给法。”林阳摆了摆手,示意他稍安勿躁,“我将此法,称为‘绩效之法’。”
“绩效之法?”又是一个全新的词汇,但刘晔此刻已经顾不上惊奇,只是竖起了耳朵,生怕漏了一个字。
“所谓绩效,顾名思义,便是‘功绩成效’之意。”林阳解释道,“往后,工匠之酬劳,不再按时日,而要按其烧出的‘精炭’之数量与品质来计算!”
“还请主事教我!”刘晔又站起来,深深一礼。
“主事谬赞了。晔虽通晓些营造之术,可于这炼铁一道,亦是门外汉。如今之事,更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实在是不知该如何下手。”
顿了顿,刘晔轻声问道:“主事可知,为何新建这炼铁之炉?”
“不知!”林阳赶紧摇头。
刘晔看了一眼四周,压低了声音:“只因司空近日得神人梦中相授,得授一炼铁新法!”
神人梦中相授?
林阳一脸严肃的表情,差点就没绷住。
控制了一下表情,林阳还是不动声色地点了点头:“听闻城外新安营,是为此事大兴土木?”
“正是此事!”刘晔一拍手,整个人都激动起来,“司空有雷霆之令,命大司农十日之内,必须烧出那新法所言之‘精炭’,半月之内,将建成的‘矮竖炉’,便是那炼铁之炉启用!工期之紧,任务之重,前所未有!”
“大司农郑公,年事已高,近来又染了风寒,早已告病在家休养。如今,这千斤重担,便全都落在了我一人肩上。”
林阳闻言,彻底听明白了刘晔目前的处境。
郑玄这老头,年纪太大了。
按自己记忆里的时间线,这老人家六月就病逝了。
如果不出意外,他就不到两个月的活头。
估计曹老板也就是借他个名头,真正干活的,还得是刘晔这种懂技术的。
“这几日,我日夜不休,调集了数百工匠,按照司空亲授的图纸,已在新安营建起了十座新式的炭窑,另建了五座矮竖炉。”
说到这里,刘晔的声音都疲惫了,“昨日,第一窑‘精炭’,总算是烧了出来。”
“哦?结果如何?”林阳来了兴趣。
“好!是前所未有的好!”
刘晔的眼睛瞬间又亮了,
“那烧出的精炭,通体乌黑,坚硬如石,敲之有金石之声!”
“我亲自试过,引火之后,其焰色青蓝,火温极高,且燃烧之时,足足持续了近半个时辰!比之寻常木炭,简直是天壤之别!”
成了!
看来,自己的法子没错。
林阳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
可他这边刚放心,就听见刘晔又是一声长长的叹息,刚刚亮起来的眼神,瞬间又灰了下去。
“可问题,也随之而来了。”
“何事?”
“那些世代烧炭的工匠,一个个都懒散惯了。让他们按照新法,去选木,去晾晒,去精细地码放木材,他们是叫苦连天,怨声载道!”
“新法烧炭,耗时耗力,比旧法繁琐了数倍!那些匠人,阳奉阴违,嘴上应着,手上却依旧按老法子来。选木的,软硬不分;码放的,随手乱堆;控火的,更是装模作样!”
“昨日出窑的精炭,十窑之中,竟只有三窑是堪用的!其余七窑,皆是些外黑内褐的次品,与寻常木炭无异!”
“如今司空严令在身,工期迫在眉睫。可这些工匠,乃是城中仅有的熟手,如今又是用人之际,我虽能命人打骂,但不能轻易斩杀。”
“他们干活之时,军士也无从辨别其行事之好坏。我......我实在是想不出办法,该如何才能让他们尽心竭力,遵照新法行事啊!”
刘晔说完,一脸苦涩地看着林阳。
没办法,希望全在自己这神通广大的主事身上了。
他是生怕林阳眉头也皱起来。
林阳听完,端起茶杯,吹了吹热气。
这问题,说白了,不就是个管理问题吗?
一群老油条,技术是有点的,但就是不想出力干活。
而且监督他们的还是些外行,看不懂他们偷懒的那些个门道。
对付这种人,光靠命令和催促,显然是没用的。
得给他们点刺激。
林阳心里暗笑。
你来问我,算是问对人了。
林阳慢悠悠地呷了口茶,放下茶杯,看着对面那张写满了“救救我”的脸,心里头已经有了计较。
对付这帮磨洋工的老油条,靠骂是没用的,靠杀更是下下之策。
这年头,一个熟练的工匠,比得上十个壮丁,金贵着呢。
杀了他们,谁来干活?
唯一的办法,就是让他们自己想干活。
怎么才能让他们自己想干活?
答案简单的不能再简单。
钱。
或者说,利益。
“子扬,”林阳开口了,声音让人十分心安,“此事,看似棘手,实则易解。”
“哦?”刘晔精神一振,拱手一礼,“还请主事赐教!”
“我且问你,”林阳伸出一根手指,在桌上轻轻敲了敲,“如今,你给那些工匠的酬劳,是如何计算的?”
“这......”刘晔一愣,没想到林阳会问这个,但还是如实答道,
“自是按日计酬。依其手艺高低,每日发给钱粮不等。手艺最好的大匠,每日可得钱三十,米一斗。寻常匠人,则钱二十,米半斗。皆是厚遇。”
这待遇,确实不低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难怪那些工匠敢有恃无恐地磨洋工。
“此难,就出在这‘按日计酬’之上。”林阳摇了摇头。
“此事之难?”刘晔更糊涂了,“自古雇工,皆是如此。若非如此,又当如何?”
“子扬,你想。”林阳循循善诱,“如此计酬,干多干少,干好干坏,拿到的钱粮都是一样。那工匠们,为何还要费心费力,去遵你那繁琐的新法?舒舒服服地混过一日,同样有钱有粮,岂不快哉?”
“这……”刘晔被问得哑口无言。
是啊,换做是他,他也混日子。
“人之本性,趋利而避害。子扬只以严令驱之,却未曾以重利诱之,他们自然不愿用心。”
林阳笑了笑,“所谓‘堵不如疏’,你与其想方设法地去堵他们偷懒的门路,不如给他们开一道通往富贵的康庄大道,让他们自己削尖了脑袋往里钻。”
“通往富贵的康庄大道?”刘晔喃喃自语,眼中满是迷茫。
什么是康庄大道?
“简单。”林阳又是这两个字,“从明日起,停了这按日计酬之法!”
“停了?”刘晔吓了一跳,“主事,万万不可!若断了钱粮,那些工匠岂非要立刻散去?届时工期延误,司空怪罪下来,我......我担待不起啊!”
“我说的停,并非不给,而是换一种给法。”林阳摆了摆手,示意他稍安勿躁,“我将此法,称为‘绩效之法’。”
“绩效之法?”又是一个全新的词汇,但刘晔此刻已经顾不上惊奇,只是竖起了耳朵,生怕漏了一个字。
“所谓绩效,顾名思义,便是‘功绩成效’之意。”林阳解释道,“往后,工匠之酬劳,不再按时日,而要按其烧出的‘精炭’之数量与品质来计算!”
“还请主事教我!”刘晔又站起来,深深一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