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脸上带着几分得意,伸手将最前面那个箱子上的红布一掀。
“哗啦——”
一箱黄澄澄的铜钱,码得整整齐齐,全是崭新的许都通宝,在日光下晃得人眼花。
换了别人,怕是口水都要流出来了。
可林阳的眼睛,就跟没看见钱似的,直勾勾地盯着钱堆最上面的一件东西。
一口锅。
一口黑不溜秋的铁锅。
“嘿,这锅……”林阳的注意力全被吸了过去,是真的连钱都忘了看。
他一眼就看出来了,这锅不一样。
样式虽然跟他现在用的那口费了老劲才捣鼓出来的差不多,可那质地,完全是两码事。
锅身上还带着俩厚实的锅耳,瞅着就十分的敦实。
通体乌黑,可那黑色里透着一层润光,摸上去肯定滑溜,不像自家那口,糙得很。
锅壁的厚薄,也瞧着十分的匀称。
“此物,澹之可还喜欢?”郭嘉的声音里带着笑,仿佛早就料到了林阳的反应。
“好锅。”林阳脱口而出,由衷地赞了一句。
林阳走到箱子前,下意识就想伸手去摸,手伸到一半又缩了回来,在自己衣服上蹭了蹭。
他围着那箱子,绕着圈地看,嘴里啧啧有声。
“奉廉兄,此物......非凡品啊。”
“那是自然。”郭嘉下巴一扬,解释道,“此物,乃是子德兄为你打造的。”
“子德兄?”林阳一愣。
“不错。”郭嘉一拍箱沿,“澹之前番你与我二人所言的炼铁新法,如今已于各处推行。”
林阳点头:“此乃好事。”
“嘿嘿,此锅的来历,我便讲与你听。”郭嘉往远处指了指。
“那‘矮竖炉’在新安营建成之后,第一炉炼出的铁块,司空便依你所言,送入了‘小熔炉’中,以‘精炭’熔之,以‘炒钢’之法锻之。”
郭嘉说到这里,眼中亦是神光湛湛,“澹之,你是未见。那坚硬如顽石的铁块,在炉中,竟真的化作了一滩流淌的金汁!那一日,在场的所有工匠,连同我与子德兄,都看呆了。”
“这锅,”郭嘉伸手,也轻轻在那光滑的锅沿上敲了一下,发出清越的响声,“便是用的那第一炉铁水,锻打而成!”
“子德兄说,澹之酷爱庖厨之术,前番所用铁锅,尚有缺憾。便斗胆向司空讨要了这第一炉铁,亲自在新安营的铁匠工坊里,盯着那些个最好的匠人,不眠不休地守了两日。”
“前后试了十来口锅,不是厚了,便是薄了。最后,还是子德兄凭着记忆,将你府上那口锅的样式画了出来,又反复叮嘱,才得了这么一口最佳之物。”
郭嘉说完,就那么笑呵呵地看着林阳。
林阳人有点懵。
脑子里一下就冒出孟良那张老脸。
他仿佛能看到,那个年岁不小的中年男人,卷着袖子,站在火星四溅的工坊里,对着一群铁匠指手画脚,唾沫横飞。
就为了......
给自己打一口锅?
这份情义,比司空送的那满箱的铜钱,要重太多了。
一股热流,猛地从林阳心底涌起。
“子德兄......他实在有心了。”林阳张了张嘴,半天憋出一句.
郭嘉拍了拍林阳肩膀,笑道:“哈哈哈,子德兄还说,待他回来,定要尝尝你用这新锅做的菜,看是不是比以前更香。”
林阳也跟着笑了起来:“好!那便多谢子德兄,也多谢奉廉兄了!待子德兄归来,你我二人为他接风。”
林阳也没再客气半点儿,对着身后的下人高声吩咐道:“来人,把箱子都抬进库房里去!小心着点,别磕了碰了!”
下人们应声上前,七手八脚地将那几个沉重的箱子抬走。
“还有!”
林阳亲自将那口锅从箱子里捧了出来,动作轻柔得像是捧着一件绝世珍宝。
“去,把后厨的猪板油拿来,最大的一块!再备上清水、麻布!”林阳将锅交给一个机灵的侍女,嘴里麻利地吩咐着,“今日,咱们开新锅!”
“奉廉兄,”他回过头,一把拉住郭嘉的袖子,热情得不行,“今日说甚么也不能走了!待我开了锅,中午定要让你尝尝我近日新琢磨的几手菜式!”
郭嘉本来还想客气两句,可见林阳这高兴劲儿不掺假,也就笑着应了,让亲卫先回去,自己留了下来。
没一会儿,后厨就传来“滋啦滋啦”的响动,一股浓浓的油香飘满了整个院子。
从厨房出来,林阳把新锅交给厨子做菜,自己则领着郭嘉在院中石凳坐下,侍女重新奉上茶水。
自从前几天老孟和郭睿回去,他的【历史篇章】升级了,多了个名册的功能,可以查阅知名人物的生平。
可林阳翻了几遍,也没找见郭睿和孟良的名字。
林阳猜测,自己原本的时间线里,老孟估计八成真是死在了战场,而郭睿,多半是因病去世。
还没来得及成为名人,就已经早早没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所以,此刻林阳仔细打量着郭睿。
如今的关系,比朋友更亲近,他可不想这人真的病死。
林阳见他脸色红润,虽然还是瘦,但眉眼间那股倦怠气确实散了不少,放了不少心。
“奉廉兄,你这身子,看着比前番好多了。”
“托澹之之福。”郭嘉呵呵一笑,从怀里摸出那个林阳给他的药方,扬了扬,“你这方子,当真是神效。我已按时服用,那药酒亦是每晚温饮一小杯,如今感觉身上暖了许多,夜里咳嗽也少了。”
“那便好。”听他这么一说,林阳点头,彻底放心。
两人闲聊片刻,林阳看着院里忙碌的下人,状似无意地呷了口茶,开口问道:“奉廉兄,近来朝中可有何要事?我久居家中,对外间之事,已是两眼一抹黑了。”
郭嘉闻言,端着茶杯的手微微一顿,眼中闪过一丝诧异。
这澹之,向来是万事不萦于心,今日怎么会主动问起国事来了?
他心里虽然称奇,面上却不动声色,笑道:“要说大事,倒也确有几件。”
“哦?”
“其一,便是关将军之事。”郭嘉放下茶杯,娓娓道来,“司空依澹之所献之策,对关将军动之以情,晓之以义,如今,云长已然归心,暂无去意。司空大喜,已上表天子,拜其为‘荡寇将军’。”
“那孙公佑呢?”林阳追问。
“孙乾亦被司空辟为参军,随侍关将军左右,一来可为臂助,二来,亦可随时报说军情。”
林阳点了点头,这安排的,滴水不漏。
“其二,便是河北的袁本初。”郭嘉的脸色沉肃了些许,
“据细作回报,袁绍因玄德之死,又逢天降大雪,军心浮动,故而暂缓了南下之势。但他并未就此罢休,正在整顿兵马,调集冀、青、幽、并等数州之兵,不日便将大举进犯。司空已决意,以官渡为要冲,迎战袁军,此战,关乎天下之归属,避无可避。”
大势依旧没变。
林阳心中有了底。
“那军中粮草、兵甲,筹备得如何了?”
“粮草尚足,去岁屯田颇有成效,足以支撑大军数月之用。今年开春农情亦是喜人,只是这兵甲......”
郭嘉说到这里,脸上又有了笑意,“多亏了澹之的新法,如今铁器工坊,日夜炉火不熄,每日皆有上好的‘精钢’、‘韧铁’产出。军中兵刃、甲胄,正在陆续换装。待到开战之日,定要让那袁本初,尝尝我军新刃之锋利!”
郭嘉说得兴起,谈及军务,如数家珍。
林阳只是静静地听着,时不时点点头,将这些信息与自己脑子里的历史篇章一一对应。
“说起来,”郭嘉话锋一转,忽然想起一事,“澹之可还记得,去年所献的‘龙骨水车’之法?”
“哗啦——”
一箱黄澄澄的铜钱,码得整整齐齐,全是崭新的许都通宝,在日光下晃得人眼花。
换了别人,怕是口水都要流出来了。
可林阳的眼睛,就跟没看见钱似的,直勾勾地盯着钱堆最上面的一件东西。
一口锅。
一口黑不溜秋的铁锅。
“嘿,这锅……”林阳的注意力全被吸了过去,是真的连钱都忘了看。
他一眼就看出来了,这锅不一样。
样式虽然跟他现在用的那口费了老劲才捣鼓出来的差不多,可那质地,完全是两码事。
锅身上还带着俩厚实的锅耳,瞅着就十分的敦实。
通体乌黑,可那黑色里透着一层润光,摸上去肯定滑溜,不像自家那口,糙得很。
锅壁的厚薄,也瞧着十分的匀称。
“此物,澹之可还喜欢?”郭嘉的声音里带着笑,仿佛早就料到了林阳的反应。
“好锅。”林阳脱口而出,由衷地赞了一句。
林阳走到箱子前,下意识就想伸手去摸,手伸到一半又缩了回来,在自己衣服上蹭了蹭。
他围着那箱子,绕着圈地看,嘴里啧啧有声。
“奉廉兄,此物......非凡品啊。”
“那是自然。”郭嘉下巴一扬,解释道,“此物,乃是子德兄为你打造的。”
“子德兄?”林阳一愣。
“不错。”郭嘉一拍箱沿,“澹之前番你与我二人所言的炼铁新法,如今已于各处推行。”
林阳点头:“此乃好事。”
“嘿嘿,此锅的来历,我便讲与你听。”郭嘉往远处指了指。
“那‘矮竖炉’在新安营建成之后,第一炉炼出的铁块,司空便依你所言,送入了‘小熔炉’中,以‘精炭’熔之,以‘炒钢’之法锻之。”
郭嘉说到这里,眼中亦是神光湛湛,“澹之,你是未见。那坚硬如顽石的铁块,在炉中,竟真的化作了一滩流淌的金汁!那一日,在场的所有工匠,连同我与子德兄,都看呆了。”
“这锅,”郭嘉伸手,也轻轻在那光滑的锅沿上敲了一下,发出清越的响声,“便是用的那第一炉铁水,锻打而成!”
“子德兄说,澹之酷爱庖厨之术,前番所用铁锅,尚有缺憾。便斗胆向司空讨要了这第一炉铁,亲自在新安营的铁匠工坊里,盯着那些个最好的匠人,不眠不休地守了两日。”
“前后试了十来口锅,不是厚了,便是薄了。最后,还是子德兄凭着记忆,将你府上那口锅的样式画了出来,又反复叮嘱,才得了这么一口最佳之物。”
郭嘉说完,就那么笑呵呵地看着林阳。
林阳人有点懵。
脑子里一下就冒出孟良那张老脸。
他仿佛能看到,那个年岁不小的中年男人,卷着袖子,站在火星四溅的工坊里,对着一群铁匠指手画脚,唾沫横飞。
就为了......
给自己打一口锅?
这份情义,比司空送的那满箱的铜钱,要重太多了。
一股热流,猛地从林阳心底涌起。
“子德兄......他实在有心了。”林阳张了张嘴,半天憋出一句.
郭嘉拍了拍林阳肩膀,笑道:“哈哈哈,子德兄还说,待他回来,定要尝尝你用这新锅做的菜,看是不是比以前更香。”
林阳也跟着笑了起来:“好!那便多谢子德兄,也多谢奉廉兄了!待子德兄归来,你我二人为他接风。”
林阳也没再客气半点儿,对着身后的下人高声吩咐道:“来人,把箱子都抬进库房里去!小心着点,别磕了碰了!”
下人们应声上前,七手八脚地将那几个沉重的箱子抬走。
“还有!”
林阳亲自将那口锅从箱子里捧了出来,动作轻柔得像是捧着一件绝世珍宝。
“去,把后厨的猪板油拿来,最大的一块!再备上清水、麻布!”林阳将锅交给一个机灵的侍女,嘴里麻利地吩咐着,“今日,咱们开新锅!”
“奉廉兄,”他回过头,一把拉住郭嘉的袖子,热情得不行,“今日说甚么也不能走了!待我开了锅,中午定要让你尝尝我近日新琢磨的几手菜式!”
郭嘉本来还想客气两句,可见林阳这高兴劲儿不掺假,也就笑着应了,让亲卫先回去,自己留了下来。
没一会儿,后厨就传来“滋啦滋啦”的响动,一股浓浓的油香飘满了整个院子。
从厨房出来,林阳把新锅交给厨子做菜,自己则领着郭嘉在院中石凳坐下,侍女重新奉上茶水。
自从前几天老孟和郭睿回去,他的【历史篇章】升级了,多了个名册的功能,可以查阅知名人物的生平。
可林阳翻了几遍,也没找见郭睿和孟良的名字。
林阳猜测,自己原本的时间线里,老孟估计八成真是死在了战场,而郭睿,多半是因病去世。
还没来得及成为名人,就已经早早没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所以,此刻林阳仔细打量着郭睿。
如今的关系,比朋友更亲近,他可不想这人真的病死。
林阳见他脸色红润,虽然还是瘦,但眉眼间那股倦怠气确实散了不少,放了不少心。
“奉廉兄,你这身子,看着比前番好多了。”
“托澹之之福。”郭嘉呵呵一笑,从怀里摸出那个林阳给他的药方,扬了扬,“你这方子,当真是神效。我已按时服用,那药酒亦是每晚温饮一小杯,如今感觉身上暖了许多,夜里咳嗽也少了。”
“那便好。”听他这么一说,林阳点头,彻底放心。
两人闲聊片刻,林阳看着院里忙碌的下人,状似无意地呷了口茶,开口问道:“奉廉兄,近来朝中可有何要事?我久居家中,对外间之事,已是两眼一抹黑了。”
郭嘉闻言,端着茶杯的手微微一顿,眼中闪过一丝诧异。
这澹之,向来是万事不萦于心,今日怎么会主动问起国事来了?
他心里虽然称奇,面上却不动声色,笑道:“要说大事,倒也确有几件。”
“哦?”
“其一,便是关将军之事。”郭嘉放下茶杯,娓娓道来,“司空依澹之所献之策,对关将军动之以情,晓之以义,如今,云长已然归心,暂无去意。司空大喜,已上表天子,拜其为‘荡寇将军’。”
“那孙公佑呢?”林阳追问。
“孙乾亦被司空辟为参军,随侍关将军左右,一来可为臂助,二来,亦可随时报说军情。”
林阳点了点头,这安排的,滴水不漏。
“其二,便是河北的袁本初。”郭嘉的脸色沉肃了些许,
“据细作回报,袁绍因玄德之死,又逢天降大雪,军心浮动,故而暂缓了南下之势。但他并未就此罢休,正在整顿兵马,调集冀、青、幽、并等数州之兵,不日便将大举进犯。司空已决意,以官渡为要冲,迎战袁军,此战,关乎天下之归属,避无可避。”
大势依旧没变。
林阳心中有了底。
“那军中粮草、兵甲,筹备得如何了?”
“粮草尚足,去岁屯田颇有成效,足以支撑大军数月之用。今年开春农情亦是喜人,只是这兵甲......”
郭嘉说到这里,脸上又有了笑意,“多亏了澹之的新法,如今铁器工坊,日夜炉火不熄,每日皆有上好的‘精钢’、‘韧铁’产出。军中兵刃、甲胄,正在陆续换装。待到开战之日,定要让那袁本初,尝尝我军新刃之锋利!”
郭嘉说得兴起,谈及军务,如数家珍。
林阳只是静静地听着,时不时点点头,将这些信息与自己脑子里的历史篇章一一对应。
“说起来,”郭嘉话锋一转,忽然想起一事,“澹之可还记得,去年所献的‘龙骨水车’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