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兴汉粮券,画饼充饥-《三国:兄长别闹,你怎么会是曹操》

  “当”的一声放下酒杯,林阳脸上的慵懒闲适一扫而空,换上了一副前所未有的严肃。

  “买不到米,此事倒是确实严重了!”林阳的语气里满是埋怨,“若真是如此,那有钱也没用啊,钱也不能直接下锅煮了不是?”

  曹操心中暗笑。

  果然,天塌下来澹之都不会皱一下眉头,但饭碗要是被动了,他比谁都急。

  他连忙摆手,苦笑道:“澹之息怒,息怒。先说说,你可有办法?”

  林阳毫不客气地评价:

  “这些商户真以为百姓都是傻子?战事一起,什么最保值?不是那亮闪闪的铜疙瘩,是能填饱肚子的粮食!手里有粮,心里不慌,这便是刻在骨子里的道理。如今战乱的消息传开,百姓拿到手的钱,第一反应当然是换成粮食藏起来,粮食够了,剩下的钱便也会藏起来,等着天下太平了再拿出来花。这下好了吧?市面上既没钱,也没粮,大家伙儿大眼瞪小眼,等着一起饿死?”

  林阳越说越气,仿佛看见了自己未来抱着一堆“许都通宝”啃树皮的悲惨景象。

  郭嘉在一旁听得心惊肉跳,同时又佩服得五体投地。

  林阳三言两语,就将这盘根错节的困局背后的百姓心理,剖析得淋漓尽致,比他们这些谋士关在屋里想上十天半个月还要透彻。

  “那……依澹之之见,此事可有解法?”曹操的姿态放得更低了,语气里满是虚心。

  林阳烦躁地在院子里踱了两步,踢飞了一颗石子。

  “解法?”他站定,皱眉看着曹操,“解法就是让你得顺着百姓的心思来!他们爱囤粮,对吧?”

  曹操和郭嘉不明所以,齐齐点头。

  “他们怕打仗,怕粮价涨,所以才囤,对吧?”

  两人再次点头,呼吸都屏住了。

  “那你就给他们一个比囤粮更好的选择!”

  “什么选择?”二人再次期待的眼神看向林阳。

  “子德兄,你那朋友,不是做粮食生意的吗?”林阳话题一转,主动提起了老孟口中所说的朋友。

  “对!”曹操赶紧点头。

  “那就好办了,你可以想办法让那些囤粮的百姓们觉得,现在把粮食卖给你那朋友,比烂在自己家地窖里更划算、更安心的选择!”

  林阳一拍大腿,眼中闪过一丝光芒。

  “你那位朋友,官府里应该很有门路吧?”林阳想了想,问道。

  曹操点点头,含糊其辞道:“略有几分薄面。”

  “那就好办了。”林阳嘴角勾起一抹熟悉的、懒洋洋的笑容,仿佛刚刚那个暴躁的人不是他一样。

  “既然是官府要买粮,那就别搞得偷偷摸摸,跟做贼似的。让你那朋友,甚至你可以去跟司空建议,要买,就光明正大地买!还要敲锣打鼓地买!”

  “咱们,来玩个大的。”

  曹操与郭嘉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极致的震撼与期待。

  玩个大的?

  在如今这粮尽库竭,人心惶惶的节骨眼上,他们实在想不出,除了强征之外,还能怎么“玩”。

  林阳没理会他们的表情,自顾自从屋里拿了纸笔出来,这是他上次为了方便记录菜谱,特地让下人备好的。

  他在石桌上铺开纸,随手拿起一根炭笔,那架势,仿佛不是在筹谋国之大计,而是在给饭馆写菜单。

  “你们想,百姓为何囤粮?无非两点。一,怕将来没得吃。二,怕将来粮价飞涨,现在卖了会亏。”林阳一边说,一边在纸上画了一个简陋的流程图,“所以,你得把这两个问题都给他解决了。”

  “如何解决?”郭嘉忍不住问,身体前倾,像个虚心求教的学生。

  “画饼。”林阳吐出两个字。

  “画饼?”曹操一愣,这算什么计策?

  画饼充饥,不是自欺欺人吗?

  “对,就是画饼。”林阳笑了,“但这个饼,你得画得又大又圆,还得画得让人相信,这饼将来一定能吃到,而且比他们自己手里的窝窝头好吃一百倍。”

  他用炭笔在纸上画了一个长方形的框。

  “你干脆去找司空大人,以朝廷的名义,发行一种东西,不叫钱,叫‘券’。粮食的券,就叫‘粮券’好了。”林阳说得轻描淡写。

  “粮券?”这个词,对曹操和郭嘉来说,既熟悉又陌生。

  古代虽有“券契”之说,但大多用于借贷或大宗交易的凭证,从未想过能如此大规模地发行。

  而且社会动荡之下,这玩意儿大多都没人相信。

  “对,粮券。”林阳的手指在长方形的框里点了点,“这东西,不能直接买东西,它只有一个用处——兑换粮食。但是,不是现在兑换,是将来兑换。”

  他抬眼,看着已经完全被吸引的两人,解释道:

  “官府昭告全城,甚至以朝廷名义昭告天下。从今日起,官府敞开收购粮食。百姓可以用粮食来换两种东西,一是‘许都通宝’,按市价。二,就是这‘粮券’。”

  “关键就在这兑换的比例上。”林阳加重了语气,“比如说,现在一石米,市价三百钱。百姓如果现在把一石米卖给官府,他可以选择拿走三百个‘许都通宝’,也可以选择不要钱,而是要一张‘一石粮券’。”

  “这有何区别?”曹操追问,他感觉自己已经触碰到了核心,但还隔着一层窗户纸。

  “区别可太大了。”林阳用炭笔在“粮券”旁边画了个箭头,指向另一边,写下“一年后”三个字。

  “你得告诉所有人,这粮券,平日里就是一张纸。但是,一年之后,无论战事如何,无论届时粮价是涨到了一千钱还是一万钱一石,只要拿着这张‘一石粮券’,就能在任何一个官府粮仓,无条件兑换回‘一石二斗’的上等新米!”

  “一石……换一石二斗?”郭嘉倒吸一口凉气,失声喊道。

  这等于说,只要把粮食存到官府一年,就能凭空多出两成的利息!

  这利息,不是虚无缥缈的钱,而是实打实的粮食!

  曹操的脑子“嗡”的一声,那层窗户纸瞬间被捅破了!

  他明白了!

  这哪里是画饼?

  这分明是给全天下的囤粮者,下了一个无法拒绝的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