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班师-《三国:兄长别闹,你怎么会是曹操》

  前几日,林阳派人从东市的官商买了一些河东池盐。

  却没想到入口苦涩不堪。

  能出现这种情况,要么是晾晒提纯的功夫未到,要么,就是把晒盐余下的卤硷错当成了盐。

  不过,林阳却是灵机一动,决定用这玩意儿做点豆腐。

  卤硷(不是碱,是晒盐的副产物,里面含氯化镁、氯化钙)兑水,掌握好比例,那就是卤水。

  林阳有【齐民要术】改良版在脑子里,这点小事,自然不在话下!

  至于主要的材料黄豆,那更是这个时代常见的五谷之一。

  但是这磨豆腐的石磨,却和平时磨面的不同,所以得现做。

  青石打底,硬木做轴,铁箍防裂。

  下磨盘的贴合面,林阳也画了图纸,让石匠去凿“斜纹齿”。

  有这玩意儿,才能保证上磨盘转动时,磨齿相互咬合,将黄豆碾碎。

  同时那刻出来的斜纹还能把碎豆推向边缘。

  除了斜纹,还要凿出几条凹槽,磨豆子的时候,那豆浆就要从这地方往后流。

  中间嘛,还得留孔。

  前前后后好几日,眼瞅着下人们都已经用细砂把下磨盘凿好的沟槽都打磨的十分光滑,那上磨盘还没送来。

  “快去催催,看那磨盘何时能来?”

  下人应声而去,林阳已经在脑海里构建着葱烧豆腐的菜谱即将上桌。

  ..........

  许都东方的官道,旌旗蔽日。

  凯旋的曹军,如同一条黑色的巨龙,绵延数里,缓缓向着许都开进。

  中军位置,一匹通体乌黑的骏马之上,曹操身着一身玄色铠甲,虽然面带风尘,但眉宇之间意气风发。

  此战,赢得实在是太漂亮了。

  快!

  准!

  狠!

  几乎没费什么力气,就将徐州拿下,只可惜没能杀了那刘备。

  但收服了关羽这员绝世猛将,已经让曹老板志得意满。

  虽说和关羽约了三事,但他觉得只要用心对待,总能将关羽折服。

  关羽此刻倒是没跟着中军,而是在后军的位置以保护家眷为名,跟随两位嫂嫂。

  “哈哈哈……”

  念及此处,曹操这打心眼儿里的高兴。

  他侧过头,看向身旁同样骑着马的郭嘉,笑道:

  “奉孝,此战功成,皆赖你与文和当初力排众议,劝我出兵。待回到许都,我必为你们二人,重重请功!”

  郭嘉的脸色,因为连日的奔波显得有些苍白,但他精神却很好。

  他轻咳了两声,拱手笑道:“主公谬赞。若非主公有此魄力,当机立断,嘉之谋,亦是空谈。”

  他嘴上谦虚,心里却是对林阳佩服的很。

  当初,要不是林阳那番对袁绍和刘备鞭辟入里的分析,主公就算是出征,那此战也不会打的如此坚决!

  但此时,该夸的那自然还得是自家主公。

  这就叫情商!

  听着郭嘉的奉承,曹操心情愈发畅快,想起袁绍那拙劣的借口,更是痛快。

  果真如林澹之所料!

  那袁绍按兵不动,错失了突袭许都的最好时机。

  而且用的借口,啧啧,真叫人意外!

  竟然是幼子生病!

  要是此言为假,则太过拙劣,尽在澹之算中!

  若此言为真,一介连天下与孺子都分不清轻重的匹夫,也配与他曹孟德争这天下?

  兵马前行,斥候飞奔而来,打断曹操思绪。

  “主公,荀令君与夏侯将军已在前方十里相迎。”

  “嗯。”曹操勒住马缰,点了点头,脸上的笑意收敛,换上了身为司空的威严,“传令,全军整肃仪容,入城!”

  “喏!”

  ......

  大军缓缓前行。

  荀彧身着崭新的朝服,在外同样赶回来的夏侯惇也是一身铠甲擦得锃亮,一文一武两人搭配,早已率一众留守文武,静候道旁。

  就连被派出去守城的程昱,也已经回来,跟在荀彧身后。

  见到曹操的帅旗,荀彧等人立刻上前,齐齐躬身行礼。

  “恭迎主公凯旋!”

  “恭迎司空凯旋!”

  山呼之声,整齐划一,透着一股发自内心的振奋。

  “诸位辛苦。”曹操翻身下马,扶起荀彧,目光扫过众人。

  见他们一个个精神饱满,许都城内一派安稳气象,心中更是满意。

  一番寒暄过后,大军入城。

  ……

  司空府。

  庆功的酒宴早已备下,但曹操并未急着开宴,而是先召集了荀彧、贾诩等核心幕僚,听取这段时日许都的政务。

  “主公,此乃出征期间,府库钱粮调度、各郡屯田农桑之一应账目,请主公过目。”荀彧将一卷厚厚的竹简呈上。

  曹操接过,随手翻了翻。

  见上面用那熟悉的“格式”记录得清清楚楚,一目了然,便满意地点了点头:

  “文若坐镇后方,我心甚安。”

  荀彧躬身谢过,却没有回位置坐下。

  “嗯?文若还有何事?”曹操敏锐地察觉到了他的异样。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荀彧深吸了一口气,组织了一下语言,缓缓开口:“主公,确有一事。”

  “哦?何事?文若不妨讲来。”

  “主公可还记得,征战之中,我曾上书,言及许都城外流民汇聚,已达万人之数,恐生祸乱一事?”

  “自然记得。”曹操的眉头皱了起来。

  此事他印象深刻,当时军情紧急,他只下令让荀彧便宜行事,务必保证许都安稳,之后便再未过问。

  如今战事已了,这上万流民,怕是成了个大麻烦。

  不知道是驱赶了还是接纳了。

  “那些流民,如今何在?可曾生乱?”曹操沉声问道。

  “回主公,”荀彧的表情愈发古怪,“流民非但未曾生乱,反而……”

  他顿了顿,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折。

  “反而,已于城外东北二十里处,建起一座新营,名为‘新安’。”

  “建营?”曹操一愣,“我拨给你的钱粮,难道还有富余,竟能支撑上万流民建营?”

  “主公,府库钱粮,非但未曾亏空,反而略有盈余。”

  “什么?!”

  这一次,不仅是曹操,连一旁只听话不吭声的程昱和郭嘉都惊得差点站了起来。

  上万流民,不耗钱粮,反有盈余?

  这说的是什么话?

  荀彧仿佛早就料到他们会有此反应,不疾不徐地从袖中又取出另一卷竹简,双手呈上。

  “主公,此乃‘新安营’一月以来,各项产出与消耗之总账。营中现有流民,已逾一万五千之数!”

  一万五!

  这个数字,把曹老板砸的一懵。

  往常来看,数千流民就已超出预料,这次怎么来了这么多!

  荀彧的声音不带波澜,继续道:

  “其中青壮九千,妇孺四千,老弱一千。”

  “营中设纺织、砖瓦、木工、农具等工坊七座,由城中世家‘认捐’钱粮,与官府‘合营’。流民于其中劳作,以‘积分’换取食宿。”

  “所得产出,三成入库,七成归世家。”

  “如今,各工坊产出之布匹、砖瓦,已在市面发卖。世家按价先上缴三成,折算钱粮,除去营中一应开销,尚有七千石粮,钱七十万的结余。”

  “另,营中青壮,开垦荒地一千余亩,修缮东城墙三十丈。”

  荀彧的声音,平稳而清晰。

  可他每说一个字,曹操眼睛就瞪大一分。

  听到最后,曹操连同身边的几人已经彻底呆立当场,张着嘴,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这还是流民营吗?

  “合营”、“积分”、“认捐”……

  一个个闻所未闻的词汇,从荀彧口中吐出。

  曹老板满脑子的疑惑,不知不觉的汇聚成了一个熟悉的人影。

  “文若,”曹操看着竹简,微一抬头,语气带着疑惑,“此事乃何人谋划?”

  荀彧沉默了一刹那,往前走了两步,轻声道。

  “主公,彧不敢居功。此策,非我所出。”

  “乃是林澹之所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