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活动前夕,意外状况-《儒心弈世》

  第101章:活动前夕,意外状况

  月光像一层薄纱,轻轻覆在雅音琴坊旁的空地上。路智沿着展架缓缓踱步,指尖拂过红绸的纹路——那是今早刚从布庄借来的,色泽鲜亮,裹在三层展架上,像给古籍披了件喜庆的衣裳。最上层的《论语》残页已经用玻璃罩护住,月光透过玻璃,在泛黄的纸页上投下细碎的银斑;古琴表演台上,三张“流泉”琴并排摆放,琴身泛着温润的光,弦轴上还缠着新换的蚕丝弦,是柳儿下午亲手缠的。

  “应该没问题了。”路智轻声呢喃,心中悬了多日的石头终于稍稍落地。他抬头望向巷口,路灯的光晕里,几个早起的百姓正探头张望,眼神里满是好奇——柳儿下午已经让琴坊的弟子去周边街巷贴了告示,明天的活动,想来会热闹。

  身后传来轻轻的脚步声,是周不凡。他手里拿着一盏灯笼,暖黄的光映着他眼底的疲惫:“弟子们都去休息了,你也早点回去吧,明天还要早起。”

  路智点点头,却没动——他总觉得心里隐隐发慌,像有什么事没做。“再检查一遍吧。”他转身走向道具存放处,那是个临时搭建的木棚,里面堆着明天要用的围棋、琴谱架、还有沈清瑶借的几幅古琴字画。木棚的门用铜锁锁着,锁芯闪着光,是下午刚换的新锁。

  “锁得好好的,放心吧。”周不凡拍了拍他的肩膀,“黑鸦组织要是敢来,我们的弟子早就盯着了。”

  路智这才作罢,跟着周不凡离开场地。巷口的风带着兰花的清香,是琴坊后院飘来的,却没能完全驱散他心中的不安。他不知道,这份不安,很快就会变成现实。

  次日清晨,天刚亮,路智就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他抓起外衣胡乱穿上,刚打开门,就见负责道具的小弟子阿木跌跌撞撞地冲进来,身上的灰布围裙沾满木屑,手里的木盒“哐当”一声掉在地上,里面的琴弦散了一地。

  “路……路公子!不好了!道具……道具被偷了!”阿木的声音发颤,脸色白得像纸,嘴唇哆嗦着,“我刚去木棚,锁被撬开了,里面的围棋、琴谱、还有沈坊主借的字画,都不见了!”

  路智的脑袋“嗡”的一声,血液仿佛瞬间冲到头顶。他抓起桌上的草帽,跟着阿木就往外跑,鞋都没来得及穿好。清晨的风带着凉意,吹在脸上却毫无知觉——那些道具,是活动的核心:紫檀木的围棋是李掌柜特意送来的,每一颗棋子都刻着“文”字;琴谱是文庙修复的孤本,上面有前朝琴师的批注;沈清瑶借的字画更是珍品,其中一幅《潇湘水云图》,是南宋画家的真迹。

  赶到场地时,周不凡和林伯已经在木棚前了。木棚的门歪在一边,锁被撬得变形,地上散落着几块黑色的粗布碎片,还有几个模糊的脚印。周不凡蹲在地上,捡起一块布片,脸色铁青:“是黑鸦组织的人!这种粗布,和上次袭击仓库的黑衣人穿的一样!”

  林伯则在检查脚印,他掏出放大镜,仔细看着地上的痕迹:“脚印很深,应该是个高个子,体重不轻,而且是习武之人——你看这脚印的边缘,有发力的痕迹,普通人走不出这样的印子。”

  路智走进木棚,里面空荡荡的,只剩下几个空木箱,箱底还留着字画的印痕。他伸手摸了摸箱底,冰凉的木板上似乎还残留着字画的墨香,心中一阵刺痛。“活动今天上午就要开始,现在道具没了,怎么办?”阿木站在门口,声音带着哭腔,“都怪我,昨晚没守好木棚……”

  “不怪你。”路智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焦虑,转身看向众人,“现在不是追究责任的时候。周盟主,你派弟子去城西、城北的当铺和黑市,黑鸦组织偷了道具,肯定要出手变现,让弟子们盯着,一旦发现线索,立刻传信。林伯,你去琴坊告诉沈坊主和柳儿,让她们别慌,我们想办法解决。阿木,你回忆一下,昨晚有没有听到什么动静?或者看到可疑的人?”

  阿木用力回想,眉头皱成一团:“昨晚我守到子时才走,没听到动静。不过……不过后半夜好像听到巷口有马蹄声,当时以为是赶早的商人,没在意。”

  “马蹄声?”周不凡眼睛一亮,“看来他们是骑马走的,目标应该是城外。我再派一队弟子去城外的关卡,严查骑马的黑衣人!”

  众人立刻行动起来。周不凡叫来十几个精锐弟子,分成两队,一队去城内追查,一队去城外关卡;林伯匆匆赶往琴坊,怕沈清瑶知道字画被盗会生气,影响合作;路智则留在场地,和阿木一起仔细检查木棚周围,希望能找到更多线索。

  阳光渐渐升起,巷口的百姓越来越多,都在议论着今天的活动。有人看到空荡荡的木棚,小声问:“怎么回事?道具怎么没了?今天还能办活动吗?”

  路智强装镇定,走到百姓面前,拱手道:“各位乡亲,抱歉,今早道具出了点小问题,但我们已经在解决,活动会按时开始,不会让大家失望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百姓们虽然疑惑,但见路智语气坚定,也没再多问,只是围在场地外围,好奇地张望着。

  不多时,林伯和柳儿、沈清瑶一起回来了。沈清瑶的脸色有些难看,但还是保持着镇定:“路公子,字画丢了固然可惜,但活动不能停。琴坊还有一些备用的琴谱和摹本,虽然不是真迹,但用来展示也够了。”

  柳儿也跟着说:“我刚才问了苏姐姐,琴坊还有二十副普通的围棋,是学员们平时练功用的,虽然不是紫檀木的,但能应急。”

  路智心中一暖——在这么紧急的时刻,沈清瑶没有责怪,反而主动帮忙,这份情谊让他无比感激。“多谢沈坊主!”他连忙说道,“但光有这些还不够,我们还需要琴谱架和装饰的字画,时间太紧,不知道能不能赶制出来。”

  “我有办法!”林伯突然开口,“清风棋社的老友昨晚送了一批松木过来,说是给活动做备用展架的。我们可以用松木做琴谱架,再让棋社的弟子写一些琴棋相关的诗句,贴在展架上,既快又能体现文化氛围。”

  “好!就这么办!”路智立刻安排,“阿木,你去召集会木工的弟子,用松木做琴谱架,越快越好;柳儿,你带琴坊的学员,把备用琴谱整理出来,贴上标签;沈坊主,麻烦你让学员们写一些诗句,尽量写得工整些;周盟主那边,我们等他的消息,同时赶制备用道具,双管齐下。”

  众人立刻忙碌起来。场地中央的空地上,木工弟子们架起了锯子,“吱呀吱呀”的锯木声在巷口回荡。阿木拿着尺子,仔细测量松木的长度,额头上的汗珠顺着脸颊滑落,滴在木头上,他却顾不上擦。柳儿和琴坊的学员们坐在琴桌旁,将备用琴谱一一摊开,用红绳系在临时制作的木架上,苏婉还在琴谱旁放了一小盆兰花,添了几分雅致。沈清瑶则带着学员们在宣纸上写字,有的写“琴棋书画,文人四友”,有的写“高山流水遇知音”,墨香在空气中弥漫,渐渐盖过了锯木的木屑味。

  路智穿梭在各个区域,一会儿帮木工扶着松木,一会儿帮柳儿整理琴谱,一会儿又去看学员们写的诗句。他的脚踝还在隐隐作痛,是昨天搭建展架时崴的,此刻却完全顾不上——百姓们还在等着,黑鸦组织还在暗处,他不能倒下。

  “路公子,你看这个琴谱架行不行?”阿木举着一个刚做好的木架,上面还留着没打磨干净的毛刺。

  路智接过木架,用砂纸快速打磨着毛刺:“再打磨光滑些,别刮到百姓的手。还有,在木架上刻几道简单的花纹,看起来更雅致。”

  阿木点点头,立刻拿起刻刀,小心翼翼地在木架上刻着花纹。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他专注的脸上,汗水在鼻尖闪闪发光。

  临近中午,备用道具终于赶制得差不多了。琴谱架摆上了展架,上面系着琴谱,旁边贴着学员们写的诗句;围棋桌旁放着普通的木质棋子,柳儿还在棋子旁放了几片枫叶,增添了几分秋意;虽然没有了真迹字画,但沈清瑶让学员们在布上画了琴棋的图案,挂在展架周围,也别有一番风味。

  百姓们看到场地渐渐布置好,纷纷欢呼起来,刚才的疑虑一扫而空。

  就在这时,一个弟子快马赶来,翻身下马,对着路智拱手:“路公子!周盟主在城西的‘黑风客栈’找到了线索!客栈老板说,今早有四个黑衣人背着大包裹入住,包裹里露出了字画的边角,周盟主已经带人围上去了!”

  路智心中一喜:“太好了!你立刻回去告诉周盟主,小心行事,别让他们损坏道具!”

  弟子领命,翻身上马,疾驰而去。

  沈清瑶看着路智,眼中露出赞许的神色:“路公子,临危不乱,难怪能推动文化复兴。今天就算道具找不回来,有这些备用的,活动也能顺利举行。”

  路智笑着摇头:“多亏了沈坊主和大家帮忙,不然我一个人,根本撑不下来。”

  柳儿也笑着说:“路公子,你看百姓们多期待,就算没有真迹,他们也很开心。其实文化复兴,最重要的是让大家感受到文化的魅力,而不是非要用珍品。”

  路智心中一动——柳儿说得对。他一直执着于用最好的道具,却忘了文化的本质是传承,是让更多人了解、喜欢,而不是束之高阁的珍品。就算没有紫檀木围棋和真迹字画,只要能让百姓感受到琴棋的雅致,感受到古籍的厚重,活动就是成功的。

  阳光渐渐升到头顶,巷口的百姓越来越多,有的带着孩子,有的提着小板凳,还有的拿着纸笔,准备记录活动的内容。木工弟子们还在最后打磨琴谱架,柳儿和学员们在调试古琴,沈清瑶则在给百姓们讲解琴谱上的诗句,场面热闹而有序。

  路智站在场地中央,望着眼前的景象,心中的焦虑渐渐散去。他知道,就算周盟主没能找回被盗的道具,他们也能顺利举办活动。而黑鸦组织的阻挠,不仅没能破坏活动,反而让他们更加团结,更加坚定了传承文化的决心。

  远处传来马蹄声,是周盟主回来了。路智抬头望去,只见周盟主带着弟子们策马而来,马背上还绑着几个大包裹——被盗的道具,终于找回来了!

  百姓们欢呼起来,掌声和欢呼声在琴棋巷回荡。路智看着周盟主走近,看着他脸上的笑容,心中充满了感激与坚定。他知道,文化复兴的道路上,还会有更多的意外和阻挠,但只要有身边这些人的支持,有百姓们的期待,他就永远不会放弃。

  活动即将开始,阳光正好,微风不燥,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