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巴黎邀约,旧人疑云-《重生之非遗大佬在都市封神》

  陈坤的短信像颗石子,在流浪心里激起一圈涟漪。他把手机递给苏清瑶,指尖摩挲着“匠”字镇纸:“你觉得他是真心帮忙,还是另有所图?”

  苏清瑶反复着短信,眉头紧锁:“他刚出狱,急需重建人脉,帮我们或许是想借非遗项目洗白自己。但防人之心不可无,他之前的手段太不择手段了。”秦峰抱看着一堆参展资料闯进来:“别想陈坤了,更大的麻烦来了!巴黎展会要求所有展品配双语解说,青铜尊的云雷纹涉及商周历法,法语翻译根本找不到懂非遗的,还有青铜尊的运输保险,保险公司说文物跨国运输风险太高,不肯接单!”

  “叮!触发主线任务‘备战巴黎非遗展’,任务要求:解决展品翻译、运输保障两大难题,完成参展前筹备。任务奖励:匠心值 1200,解锁‘多语言非遗纹样解读’技能,获得海外华人非遗协会支持。”系统提示音刚落,流浪的邮箱就收到一封邮件,发件人是“法国华人非遗***”,落款人是“林晚秋”。

  “林晚秋?这不是法国知名的华人漆艺大师吗?”苏清瑶眼睛一亮,“她的漆艺作品曾在卢浮宫展出,要是能请她帮忙翻译,再合适不过了!”流浪立刻回邮,不到半小时就收到了回复——林晚秋不仅愿意免费担任翻译,还说会协调巴黎当地的华人社团,协助解决展品运输问题。

  转机刚现,工作室的门就被推开了。陈坤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夹克,手里拎着一个文件袋,和之前的张扬判若两人:“我知道你们在愁运输和翻译,这些是我托法国朋友弄来的资料——巴黎展馆的内部布局图,还有文物跨国运输的特殊通道申请流程。”他把文件袋放在桌上,“我没别的意思,就是想弥补之前的过错,非遗能走出国门,也是我这个江城人的骄傲。”

  王伯冷着脸打量他:“你的弥补,就是用之前坑人的人脉?”陈坤没反驳,从口袋里掏出一张泛黄的照片,照片上是个戴着老花镜的老人,正在做木工:“这是我爷爷,以前也是老街的木匠,后来去了法国做家具修复。他临终前说,最遗憾的是没把手艺传下来。”他声音有些沙哑,“我以前鬼迷心窍,现在只想帮着把老街的手艺推出去,也算圆爷爷的心愿。”

  流浪拿起文件袋里的资料,发现展馆布局图上标注着最佳展示位置,通道申请流程旁还写着关键联系人的姓名和电话。他抬头看向陈坤:“你的朋友,是以前做文创生意的合作方?”陈坤点头:“是,但我已经和他说清楚,只谈非遗合作,不碰商业利益。”

  “我们可以用你的资料,但不会完全依赖。”流浪的语气很坚定,“运输方面,我们已经联系了法国华人社团;翻译有林晚秋大师帮忙。你的心意我们收下,但后续合作,要按规矩来。”陈坤苦笑一声:“我明白,是我以前坏了规矩,现在得慢慢补。”他起身要走,突然想起什么,“对了,巴黎有个‘欧洲非遗商会’,会长是我爷爷的老主顾,我可以帮你们牵线,他们手里有很多高端文创渠道。”

  陈坤走后,秦峰立刻查了资料上的联系人:“是真的!这个联系人是巴黎展馆的华人管理员,之前帮过不少华人非遗项目。”苏清瑶也收到了林晚秋的视频邀请,镜头里的中年女人气质温婉,身后的工作室里摆着漆艺屏风:“我看过你们修复青铜尊的视频,那个‘匠’字印记,和我收藏的清代木工工具上的印记一模一样,说不定我们的祖辈还有渊源。”

  运输问题很快有了眉目。林晚秋协调的华人运输公司提出用“古法缓冲 现代防震”的方案——王伯用泡桐木做内盒,填充晒干的樟木屑防潮驱虫,外面再套上定制的防震铝箱。“这是老辈人运古家具的法子,比单纯的泡沫管用。”王伯拿着刻刀,在泡桐木盒上刻下“匠心传远”四个字,“让老外也看看咱们的匠人智慧。”

  翻译工作则碰撞出惊喜。林晚秋不仅将云雷纹的历法内涵精准译为法语,还结合欧洲古典纹样做了对比注解:“这样欧洲观众能更快理解,比如这个云雷纹的螺旋结构,和哥特式建筑的拱券有异曲同工之妙。”她还提议将数字藏品的法语版同步上线,“巴黎年轻人很吃数字文创这一套,我们可以搞个‘线上盲盒 线下体验’的联动活动。”

  筹备期间,陈坤果然牵线联系上了欧洲非遗商会。会长皮埃尔通过视频连线考察基地,当看到流浪用微雕技艺复刻青铜尊的“匠”字印记时,当场敲定合作:“我们商会愿意帮你们在巴黎举办专场推介会,让更多欧洲匠人了解中国榫卯。”

  但流浪始终没放松警惕。秦峰查到,陈坤的法国朋友曾因商业欺诈被起诉,而皮埃尔的商会去年刚和鼎盛文创有过未完成的合作。“要不要终止和他们的联系?”秦峰有些担心。流浪摇头:“皮埃尔是真心想做非遗交流,陈坤的朋友我们多留个心眼就好。用人之长,防人之短,才是稳妥的办法。”

  “叮!完成支线任务‘参展筹备攻坚’,奖励匠心值 800,解锁‘跨文化非遗对比’技能,巴黎专场推介会场地免费使用权。”系统提示音响起时,苏清瑶拿着刚办好的签证跑进来:“所有手续都齐了!林晚秋老师说,巴黎的华人孩子们已经在盼着我们的榫卯体验课了。”

  出发前一天,陈坤突然送来一个锦盒,里面是枚铜制的“匠”字徽章:“这是我爷爷的遗物,背面刻着他在巴黎的工作室地址。你们要是遇到麻烦,去那里找一个叫老马的华人木匠,他会帮忙的。”流浪接过徽章,背面的地址字迹模糊,却透着一股陈旧的温度。

  当晚,非遗基地灯火通明。青铜尊被小心翼翼地装入泡桐木盒,旁边放着数字藏品的线下体验设备和榫卯教学工具。王伯把“匠人名册”交给流浪:“带上这个,让海外的华人也看看,咱们的手艺没断。”

  秦峰举着直播支架,对着镜头挥手:“明天我们就出发去巴黎!接下来的日子,带大家看中国非遗如何惊艳国际舞台!”直播间里,粉丝们刷满了“为国争光”的弹幕,林晚秋也发来消息:“巴黎的展台上,我已经帮你们留好了最显眼的位置,就等你们来点亮‘匠’字之光。”

  流浪看着身边并肩的伙伴,手里攥着那枚铜制徽章和“匠”字镇纸,突然想起重生那天的清晨。那时他只是想守住一门手艺,如今却要带着它走向世界。陈坤的动机依旧成谜,但他知道,无论前路有什么风雨,只要守住匠心,就有底气应对一切。

  第二天清晨,飞机冲上云霄。透过舷窗,流浪看着越来越小的江城老街,心里默念:“等着我们,我们会把非遗的声音,传到巴黎的上空。”而在机场的角落里,陈坤望着飞机起飞的方向,掏出手机拨通一个电话:“他们出发了,按计划进行。记住,别伤着人,只许帮,不许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