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白银鸳鸯镯-《1977:从高考状元到科技巨擘》

  张汉玉回到家时,门轴发出一声悠长的呻吟。

  风雪立刻灌了进来,带着刮骨的寒意。

  屋里的煤油灯火苗猛地一缩,险些熄灭。

  “玉儿,你回来了!”

  正在炉子边搓着手的母亲李秀花猛地站起来,声音里带着一丝喜悦,更多的却是藏不住的焦虑。

  父亲张国强也从炕上坐直了身体,他那张被岁月刻满沟壑的脸,在昏黄的灯光下显得格外严肃。

  “去哪了?这么大的雪,到处乱跑!”

  张国强的语气是责备的,但手上却立刻拿起一个烤得温热的红薯,递了过来。

  张汉玉没说话,接过红薯,那股暖意顺着手心一直传到心里。

  他把身后那个破旧的布袋悄悄放在了门后,那里面的东西,现在还不能让他们看见。

  “爹,娘,我就是出去走了走。”

  他撒了个谎。

  李秀花走过来,心疼地拍掉他肩上的雪花。

  “你看你这手,冻得跟胡萝卜似的。快,快到火边来。”

  她把儿子拉到炉子旁,一家三口围着那微弱的火光,沉默了下来。

  沉默没有持续太久。

  张国强清了清嗓子,那声音像是两块石头在摩擦。

  “玉儿。”

  他开口,屋子里的空气都仿佛凝重了几分。

  “高考的事,是咱家天大的事。”

  “咱老张家,从你爷爷的爷爷那辈算起,就没出过一个读书人。祖祖辈辈,脸朝黄土背朝天,在这片地里刨食。”

  他的声音很沉,每一个字都像是从胸膛里挤出来的。

  “我跟你娘,没本事。这辈子也就这样了。”

  “可你不一样。”

  张国强抬起头,那双浑浊的眼睛里,此刻却亮得惊人。

  “你得争气,得考出去!让村里那些嚼舌根的人都看看,咱老张家的根,也能开出花来!”

  “玉儿,咱家三代农民,能不能挺直腰杆,就看你这一回了!”

  这些话,像是一座山,轰然压在了张汉玉的肩膀上。

  他手里的红薯,忽然变得无比滚烫。

  “爹,我……”

  他还想说什么,李秀花却打断了他。

  她转身回到里屋,窸窸窣窣地翻找了一阵。

  再出来时,手里多了一个用红布包裹得严严实实的东西。

  她一层一层地揭开红布,动作小心翼翼,仿佛在对待一件稀世珍宝。

  布包里,是一只银镯子。

  镯子样式很老了,上面雕刻着繁复的鸳鸯戏水花纹,因为常年佩戴,已经被磨得温润光滑,泛着柔和的内敛光泽。

  这是李秀花出嫁时的嫁妆,也是这个家里唯一值钱的东西。

  “你爹说的对。”

  李秀花抬起头,眼睛红红的,却异常决绝。

  “考大学,不能没有书。我明天就去镇上,把它当了。”

  “娘打听过了,一套复习书,得十几块钱。这镯子,应该够了。”

  她把镯子推到张汉玉面前。

  【白银鸳鸯镯】

  那冰凉的触感,却像烙铁一样烫伤了张汉玉的皮肤。

  他的心脏猛地一抽。

  “不行!”

  他几乎是吼出来的,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沙哑。

  屋子里的气氛瞬间降到了冰点。

  张国强眉头一皱。

  “怎么不行?你娘为了你,你这是什么态度!”

  “爹,不是那个意思!”

  张汉玉急了,他站起身,在狭小的空间里来回踱步。

  “这镯子是娘的念想,是外婆留给她的,怎么能卖!”

  李秀花眼圈更红了,声音却依旧温柔。

  “傻孩子,东西是死的,人是活的。一个镯子,哪有你的前程重要?”

  “只要你能考上大学,别说一个镯子,就是要娘这条命,娘也给!”

  “我不要!”

  张汉玉的声音再次拔高,他死死盯着那只镯子,像是盯着什么会噬人的猛兽。

  “书的事,你们别管,我自己有办法!”

  “你有办法?”

  张国强冷笑一声,显然不信。

  “你有什么办法?这村里连张带字的纸都难找,你去哪变出书来?”

  “我……”

  张汉弓语塞。

  他不能说,他去废品站淘了一堆别人眼里的垃圾。

  他更不能说,那些垃圾里藏着通往未来的密码,那些超前的知识,足够他应付高考。

  说了,他们不会信,只会觉得他疯了。

  看着父母那不信任又焦急的眼神,张汉玉心里一阵刺痛。

  他知道他们是爱他,是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他的身上。

  可这份爱,太沉重了。

  沉重到让他快要喘不过气。

  他必须让他们安心,必须用他们能理解的方式。

  他停下脚步,重新坐回炉子边。

  他拿起一根烧火棍,在满是灰尘的地上,飞快地划拉起来。

  他写下了一道刚才在路上,从那本残破的物理杂志上看到,并且在脑子里推演了无数遍的力学题。

  这道题,远超高中范围,甚至涉及到了大学的一些基础概念。

  张国强和李秀花看不懂那些鬼画符一样的符号,都愣住了。

  “玉儿,你这是干啥?”

  张汉玉没有回答。

  他的大脑在高速运转,那支小小的烧火棍在他手中仿佛有了生命。

  他不断地列出公式,演算,推导。

  整个过程行云流水,没有丝毫的停顿。

  那些复杂的符号和数字,在他笔下,仿佛都变成了最驯服的士兵,井然有序地排列着。

  最后,他在地上画出了一个清晰的答案。

  他抬起头,看向父亲。

  “爹,你不是问我有什么办法吗?”

  他的声音不大,却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自信。

  “这就是我的办法。”

  “我不需要买那么多的复习书。我只需要一本最基础的教材,剩下的,我自己能推出来。”

  张国强愣愣地看着地上的演算过程。

  他一个字也看不懂,但他看得懂儿子的表情。

  那种专注,那种自信,是他从未在十六岁的张汉玉脸上看到过的。

  那不是一个农村少年该有的表情,那更像……更像县里广播站里说的那些大学教授,那些大科学家。

  李秀花也看呆了。

  她不懂什么公式,但她懂自己的儿子。

  此刻的儿子,仿佛变了一个人,身上有光。

  “这……这都是你自己想出来的?”

  张国强不确定地问。

  “嗯。”

  张汉玉点头。

  “我在学校的时候,老师就说过,知识是相通的。只要把根基打牢了,很多东西都能自己想明白。”

  这是他能给出的,最合理的解释。

  屋子里又一次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只有炉火燃烧时,偶尔发出的噼啪声。

  许久,李秀花默默地拿起桌上的银镯子,用那块红布,重新一层一层地包好,放回了自己贴身的口袋里。

  她什么也没说。

  但这个动作,已经说明了一切。

  张国强看着地上的“天书”,又看看儿子,最后长长地叹了一口气,像是泄掉了全身的力气。

  他摆了摆手。

  “行了,随你吧。”

  “只要你能考上,怎么都行。”

  危机,暂时解除了。

  张汉玉心里松了一口气,但另一股更沉重的压力,却悄然升起。

  他吹了牛。

  他用一个超出他们理解范围的“表演”,暂时稳住了他们。

  可距离高考,只剩下不到两个月。

  他必须把这个牛,变成现实。

  夜深了。

  父母已经睡下,轻微的鼾声传来。

  张汉玉悄悄地来到门后,抱起了那个装着他全部希望的破布袋。

  他回到自己的小角落,在豆大的煤油灯下,将里面的东西一件件掏了出来。

  几本封面脱落的旧课本。

  一沓受了潮,字迹有些模糊的数理化报纸。

  还有那本他花了所有积蓄买下的,最重要的宝贝——破旧的外文科技杂志。

  他伸出手,轻轻抚摸着那本杂志粗糙的封面,如同抚摸着情人的脸颊。

  未来,就在这里面。

  他的人生,这个国家的科技,都将从这堆不起眼的废纸里,开始。

  他翻开了第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