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课堂上的惊人表现-《1977:从高考状元到科技巨擘》

  第一堂《计算机原理》课的铜钟声,在初秋的空气里回荡,带着陈旧的金属余音。

  阶梯教室里坐满了人,像一片深色脑袋的海洋。

  阳光从高窗斜射进来,割开一室浮尘,照亮了讲台上那个清瘦的身影。

  李教授,计算机系最资深的教师之一。

  他五十多岁,头发已经花白,戴着一副厚厚的黑框眼镜。

  他没有多余的开场白,拿起一根粉笔,转身在黑板上写下两个巨大的数字。

  【0】

  【1】

  粉笔与黑板摩擦,发出刺耳的嘎吱声,让所有昏昏欲睡的学生都精神了一瞬。

  “我们这门课,我们这个专业,我们未来的所有事业,都建立在这两个数字之上。”

  李教授的声音不高,却很清晰,在安静的教室里扩散开来。

  台下一片窃窃私语。

  “就这?零和一?”

  刘建国用胳膊肘捅了捅旁边的林志远,压低了声音。

  “我小学就会了。”

  林志远打了个哈欠,靠在椅背上,一副提不起兴趣的样子。

  “无聊透了。”

  只有陈文博,扶了扶自己的眼镜,眉头紧锁,在崭新的笔记本上郑重地写下了“0”和“1”,似乎想从这简单的笔画里看出什么玄机。

  张汉玉没有动。

  他的呼吸停滞了一瞬。

  这两个数字,像两把钥匙,瞬间打开了他脑海深处的一扇门。

  是那本从废品站淘来的外文杂志。

  是那张画着无数细小开关的【集成电路】图。

  他手中的铅笔无声地在笔记本上写下一行字。

  【关 / 开】

  【断 / 通】

  【无 / 有】

  原来是这样。

  这就是那个冰冷机器思考的语言。

  “我们日常使用的是十进制,逢十进一。而在计算机的世界里,只有二进制,逢二进一。”

  李教授开始讲解。

  “所以,数字二,在二进制里,写作一零。”

  “数字三,写作一一。”

  教室里嗡嗡的议论声更大了。

  许多人脸上的表情从不屑变成了茫然,他们奋力地在草稿纸上演算,试图跟上李教授的思路。

  刘建国的眉头拧成了一个疙瘩,嘴里念念有词。

  “怎么就一零了?二不就是二吗?”

  林志远已经放弃了思考,开始在课本的空白处画小人。

  李教授将这一切看在眼里,镜片后的双眼没有波澜。

  他早就习惯了。

  每一届新生,都是这个反应。

  从我们熟悉的世界,进入一个完全由0和1构成的抽象国度,这道门槛,会刷掉大部分人。

  “有谁能告诉我,二进制的‘一一’,加上‘一’,等于多少?”

  李教授提出了一个问题。

  整个教室鸦雀无声。

  学生们面面相觑,刚才还觉得简单的“0和1”,此刻却像天书一样。

  李教授的视线在教室里扫过,最后落在了奋笔疾书的刘建国身上。

  “第二排,那个穿蓝色上衣的同学,你来回答。”

  刘建国猛地站起来,脸涨得通红。

  “我……我……”

  他看着自己的草稿纸,上面画得乱七八糟,一个确切的答案也得不出来。

  “等于……二二?”

  他试探着说出一个答案。

  噗嗤。

  后排有人没忍住,笑了出来。

  整个教室的气氛变得有些尴尬。

  刘建国的头垂得更低了,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李教授没有批评他,只是让他坐下了。

  “还有谁想试试?”

  依旧是沉默。

  就在李教授准备自己公布答案,继续往下讲的时候,一只手举了起来。

  是张汉玉。

  他坐得笔直,手举得很高。

  李教授推了推眼镜,看向这个坐在角落里的高个子男生。

  “你说。”

  “等于‘一零零’。”

  张汉玉的声音很平静。

  李教授的动作顿了一下。

  “说说你的计算过程。”

  “‘一一’加‘一’,个位的‘一’加‘一’等于二,逢二进一,所以个位是‘零’,向高位进‘一’。高位的‘一’加上进上来的‘一’,又等于二,再次逢二进一,所以第二位也是‘零’,再向高位进‘一’。所以结果是一零零。”

  他的解释清晰、流畅,没有丝毫的犹豫。

  就像在背诵一篇早已烂熟于心的课文。

  教室里死一般的寂静。

  所有人都扭头看着这个高大的农村青年,眼神里充满了不可思议。

  刘建国张大了嘴,怔怔地看着自己的室友。

  林志远也停止了涂鸦,第一次正眼看向张汉玉。

  李教授的脸上,终于出现了一丝极其细微的表情变化。

  他点了点头。

  “很好,坐下。”

  他转过身,继续在黑板上书写。

  但所有人都感觉到,课堂的节奏,似乎因为那个简洁的回答,而悄然加快了。

  李教授开始讲解更复杂的运算,甚至提到了八进制和十六进制的转换。

  下面的学生已经完全跟不上了,大部分人选择了放弃,只有少数像陈文博那样的学生,还在苦苦支撑。

  而张汉-玉,却听得津津有味。

  他的笔在笔记本上飞快地移动,记录下的不只是李教授讲的内容。

  在笔记本的空白处,他画出了一个个奇怪的符号。

  那是逻辑门的简易图形。

  他脑海里,杂志上的知识,王教授演讲的内容,此刻正与李教授的二进制理论,飞速地碰撞、融合。

  一扇全新的大门,正在他面前缓缓打开。

  “教授。”

  就在李教授准备结束二进制算术部分的时候,张汉-玉再次举起了手。

  “我有一个问题。”

  李教授停下粉笔。

  “讲。”

  “您刚才讲的,都是用二进制进行数学运算。”

  张汉玉站起身,整个教室的目光再次聚焦在他身上。

  “但我在想,既然‘0’和‘1’可以代表任何二元对立的状态,比如‘关’与‘开’,那它是不是也可以不代表数字?”

  他停顿了一下,问出了那个石破天惊的问题。

  “它能不能代表逻辑?”

  “比如,用‘1’代表一个命题为‘真’,用‘0’代表一个命题为‘假’?”

  话音落下,满室皆静。

  连讲台上的李教授,都彻底愣住了。

  他死死地盯着张汉玉,厚厚的镜片也挡不住他眼神里的震惊。

  这个问题,已经完全超出了第一堂课的范畴。

  这已经不是学生在回答老师的问题。

  这是从算术,一步跨到了整个计算机科学的基石——布尔代数。

  “你继续说。”

  李教授的声音,第一次带上了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如果可以,那二进制的运算,就不只是加减乘除。而可以是‘与’、‘或’、‘非’。”

  张汉-玉的声音在空旷的教室里回响。

  “比如‘与’运算,只有两个命题都为‘真’,结果才为‘真’。也就是‘一’和‘一’,结果才是‘一’。其他情况,都是‘零’。”

  “这不就是我们刚才算的二进制加法里的‘进位’逻辑吗?”

  李教授的呼吸,变得有些急促。

  他扔掉手里的粉笔,三步并作两步走下讲台,径直来到张汉-玉面前。

  “布尔代数,你看过?”

  他几乎是贴着张汉-玉的脸在问。

  “只在一本旧杂志上,看到过一点介绍。”

  “什么杂志?”

  “一本苏联的《无线电》。”

  李教授的眼睛亮得吓人。

  “那好,我问你,只用‘与非门’,怎么实现一个‘或门’?”

  这个问题,别说大一新生,就是许多高年级的学生,都未必能立刻回答上来。

  整个教室的学生,包括陈文博在内,都听得云里雾里,完全不明白这两个人在说什么。

  张汉-玉只是思索了片刻。

  “将两个输入信号,分别进行‘与非’操作,得到两个新的信号。再将这两个新信号,作为输入,进行一次‘与非’操作。”

  他的回答,精准而干脆。

  【叮铃铃——】

  下课的钟声,尖锐地响了起来。

  如蒙大赦的学生们,立刻开始收拾东西,准备冲出这个让他们备受煎熬的教室。

  李教授却对钟声充耳不闻。

  他的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眼前这个学生身上。

  “你,叫什么名字?”

  “张汉玉。”

  “下课后,来我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