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烛影斧声-《从神龙政变开始建立千年世家》

  王绪的心,在这一刻几乎停止了跳动,计划提前!

  他读懂了赵光义的眼神。

  那不是在商量,而是在下令,他不想再韬光养晦了。

  那个在皇兄面前跪了无数次,永远谦卑恭顺的晋王,在这一刻,终于露出了他潜藏在最深处的獠牙。

  王绪的脑海里,瞬间闪过了无数个念头。

  这也太糙了,如此草率,朝臣们肯定会有所怀疑。

  怎么办!王绪的脑子疯狂运转,那就动手,他沉寂在朝中,每天琴棋书画,不就是为找一个对王家抱有善意的人登上皇位吗?

  如今赵光义就在这里,他们最初几次的来往确实是因为赵光义对格物院的图纸有兴趣,可慢慢的早就变味了,他们也一直筹谋着登上皇位!

  王绪的理智,在短短一秒钟内,就压倒了所有的恐惧和犹豫。

  他对着赵光义,微不可查地轻轻点了点头。

  就是这个点头,决定了两个人的命运,也决定了未来大宋王朝的走向。

  赵光义得到了回应,心中大定。

  他知道,王绪是个聪明人,聪明人会做出最正确的选择。

  现在,万事俱备,只欠一个动手的时机。

  赵匡胤还靠在椅背上,闭着眼睛,大口喘着气。酒精和情绪的剧烈波动,让他整个人都处在一种半昏迷的状态。

  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

  赵光义的目光,扫过大殿。

  他看到了立在墙角的一个装饰性的兵器架。

  上面,插着一把玉斧。

  那斧柄是上好的和田白玉雕琢而成,斧身却是精钢所铸,寒光闪闪。这是赵匡胤当年平定南方后,命人打造的,取“斧定乾坤”之意,平日里只做摆设。

  赵光义的嘴角,勾起一丝冰冷的弧度。

  就是它了。

  他给了王绪第二个眼色。

  王绪心领神会。

  他站起身,端起酒壶,走到赵匡胤身边,装作要给他添酒的样子。

  “陛下,夜深了,风雪也大了,您……”

  他的话还没说完,手腕“一抖”,满满一壶酒,不偏不倚,全都洒在了赵匡胤的龙袍前襟上。

  “哎呀!”王绪发出一声惊呼,连忙跪下,“臣该死!臣手滑了!请陛下降罪!”

  冰冷的酒液,瞬间浸透了衣物,刺激得赵匡胤一个激灵,猛地睁开了眼睛。

  “混账东西!”

  他一把推开王绪,摇摇晃晃地站了起来,指着王绪的鼻子,破口大骂:“你这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弄臣!朕留你何用!”

  就在这一刻!

  就在赵匡胤所有的注意力,都被王绪吸引过去的这一瞬间!

  赵光义动了!

  他像一头潜伏已久的猎豹,无声无息地站起身,几步就窜到了墙角,一把抽出了那柄玉斧!

  他没有丝毫的犹豫,转身,双手握紧斧柄,用尽全身的力气,朝着他亲生兄长的后心,狠狠地劈了下去!

  “噗——”

  一声闷响。

  那不是利刃入肉的声音,而是重物猛击身体的声音。

  赵匡胤的骂声,戛然而止。

  他的身体,猛地向前一冲,撞翻了面前的酒桌,杯盘碗碟碎了一地。

  他的眼睛,瞪得大大的,里面充满了难以置信。

  他缓缓地,艰难地转过头。

  他看到了。

  看到了他那个一直谦恭温顺的亲弟弟,手里握着那把沾着他血的玉斧,正用一种他从未见过的冰冷而陌生的眼神看着他。

  “光……义……”

  赵匡胤的嘴里,涌出血沫,他想说什么,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他一生戎马,见过无数的刀光剑影,躲过无数的明枪暗箭。

  他防备了天下人。

  却唯独没有防备,来自背后,来自至亲的这致命一击。

  他的身体晃了晃,然后重重地向前倒了下去。

  “轰”的一声,砸在了那一片狼藉之中。

  一代雄主,大宋的开国皇帝,就这么无声无息地死在了自己的寝殿里。

  死在了他最信任的人面前。

  殿内,瞬间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

  王绪跪在地上,心脏狂跳,尽管他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但亲眼目睹这弑君的一幕,那种巨大的冲击力,还是让他几乎窒息。

  赵光义站在那里,握着玉斧,胸口同样剧烈地起伏着。

  他的脸上,溅上了几滴温热的血。

  那是他皇兄的血。

  他看着倒在地上的赵匡胤,眼神复杂。有大功告成的快意,有压抑已久的释放,也有一丝连他自己都未曾察觉的惊慌。

  但他很快就将这丝惊慌,压了下去。

  开弓没有回头箭。

  从他举起斧头的那一刻起,他就已经没有退路了。

  他转过头,看向王绪。

  “王学士,现在你我可是一条绳上的蚂蚱了。”他的声音有些沙哑。

  王绪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他从地上站起来,走到赵光义身边,低声道:“殿下,现在不是说这个的时候。必须立刻处理现场!”

  赵光义点了点头。

  他看了一眼手中的玉斧,又看了一眼地上的青石板。

  一个念头,在他脑中闪过。

  他举起玉斧,用斧刃的尖端,对着自己脚边的地面,狠狠地戳了下去!

  “噌!噌!噌!”

  斧尖与坚硬的石板,碰撞出刺眼的火星和尖锐的声响。

  他在地上,留下了几个清晰的印记。

  王绪一愣,随即明白了赵光义的用意。

  高明!

  实在是太高明了!

  后世若有人查验,只会看到地上的斧痕,和倒地的皇帝。

  人们会怎么想?

  只会认为是皇帝酒后与晋王争吵,盛怒之下,用玉斧戳地,结果引发了旧疾,暴毙而亡。

  而晋王,最多只是一个气死皇兄的罪名,却洗脱了弑君的嫌疑。

  烛影斧声。

  这一幕,将会成为一桩千古悬案。

  “王学士,”赵光义做完这一切,将玉斧扔到一旁,看向王绪,“接下来,该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