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令回到教室,把手机架在讲台边缘,重新点开那段录像。画面里陈馆长转身前的最后一句话被他反复播放:“你们护得住一时,护不了一世。”他把这句截下来,加了字幕——“这是谁给的权力,用假文件抢文物?”然后把视频设为直播回放置顶,附上一句话:“我不是专家,但我知道,真历史不能被假程序埋葬。”点击发布。
屏幕暗下去的那一刻,教室外的风正吹过铜铃阵,绳线绷得笔直,铃没响。
赵晓曼站在门口,手里提着一壶刚烧的水。她没问发了什么,只把水壶放在讲台边,低声说:“王二狗在祠堂那边等你。”
罗令摇头:“先不急。他们敢穿制服来,说明已经不怕露脸了。现在得让外面的人也看清这张脸。”
他打开评论区,第一条是系统推送的警告:“该内容可能引发争议,建议删除。”他没理,往下翻。起初只有零星几条留言:“又是农村对抗专家?”“炒作吧,文物哪轮得到村民说话。”
赵晓曼蹲下身,从讲台抽屉里取出一本旧法典,翻到第12条,拍了张照上传,配文:“集体发现的文物,所有权归集体。我们不求名,只求公道。”
不到半小时,那条评论被顶到了最上面。
王二狗这时候冲进教室,手里举着手机,脸涨得通红:“罗老师!我刚把我那段发出去了!”
他刚才站在后山断崖边,镜头对着身后的巡逻队。火把在夜里连成一条线,从祠堂绕到小学,再延伸到老井口。他对着镜头说:“我王二狗以前偷过石碑,被罗老师抓现行。现在我守它,一晚上巡三趟。你们说我们不懂文物?我们懂。我们守的不是石头,是祖宗留下的规矩。”
视频里风很大,他嗓子有点哑,但每个字都清楚。
评论区开始变热。“这人转变挺真实。”“从偷到守,比专家有良心。”“青山村巡逻队,比某些研究所干净。”
有人开始整理时间线。一个叫“考古系大三”的账号发了长图:左边是石碑出土当天的照片,右边是陈馆长带来的“鉴定报告”;接着是调包事件的对比图,虎符纹路对不上;最后是那份红头文件的破绽汇总——纸张反光、公章无码、签发人空白。
图底下写着:“我不是专家,但我能查资料。他们骗不了所有人。”
这张图被转发了上万次。#声援青山村#的话题突然冒出来,几个历史博主接力推上热搜。有人做了电子请愿模板,标题是:“我们不是围观者,是文化共同体。”点开就能签名,自动同步到微博、抖音、知乎。
罗令没再发新内容。他坐在讲台边,看着手机不断震动。弹幕开始刷屏:“青山不孤”“别让他们孤军奋战”“支持村民依法维权”。
赵晓曼坐到他旁边,轻声说:“有人私信我,说看到碑文里的星图,认出是越族祭天图。他爷爷是渔民,小时候听过相关传说。”
罗令没应声。他记得梦里那幅古村全貌,祭坛上方确实有一片星轨,和石碑背面的刻痕位置一致。但他没提,只问:“还有谁联系你?”
“一个退休教师,说愿意帮我们联系媒体。”她顿了顿,“还有个律师,问我们要不要走行政诉讼。”
罗令点头:“留联系方式,先不急着用。”
他起身走到黑板前,把刚才网友指出的三点破绽重新写了一遍——纸张、公章、文号。每一条都标上法规出处。然后拍下来,发到直播评论区,附言:“欢迎省文物局官方账号来认领这份文件。如属实,我愿承担全部责任。”
消息发出五分钟,账号提示音就没停过。
王二狗又跑进来,手里攥着对讲机:“罗老师,二队刚在后山发现脚印!新踩的,往老井方向去了!”
罗令抓起外套就往外走。赵晓曼紧跟着起身,顺手把手机塞进衣兜。两人一路快步穿过村道,月光洒在石板路上,映出长短不一的影子。
巡逻队已经在老井口集合。王二狗带人沿着脚印追了一段,最后停在一片荒坡前。脚印到这里就散了,像是故意踩乱的。
“不是一个人。”罗令蹲下身,手指划过泥地,“至少三个,穿的是普通运动鞋,没戴手套。”
他抬头看向祠堂方向。那边灯火还亮着,李国栋还没睡。
“他们今晚不会动手。”他说,“只是来探路的。”
回到教室已是深夜。罗令把手机放在桌上,屏幕还亮着。请愿人数刚突破五万。有人留言:“我爸是越族后人,看到碑文星图哭了。你们守的不是石头,是我们回不去的故乡。”
他盯着这条看了很久。
赵晓曼站在窗边,望着远处的铜铃阵。月光下,铃铛静静垂着,绳线在风里微微晃动。
“你在想什么?”她问。
罗令没答。他拿起手机,翻到最顶那条请愿链接,点开签名页面。输入名字,身份证号,住址。提交。
屏幕跳出提示:**签名成功,您是第67,421位支持者。**
他把手机放回桌上,走到窗前,和她并肩站着。
“以前总觉得,这事得靠自己扛。”他说,“证据、知识、规矩,一样都不能少。可现在……”
他停了一下,声音很轻。
“原来我们一直有帮手。”
赵晓曼侧头看他。他没笑,也没叹气,只是望着山外的方向。
手机又震了一下。新消息弹出来:“#声援青山村#阅读量破千万,热搜第一。”
紧接着,又一条:“央视新闻客户端推送《村民质疑假文件事件》,正在核实。”
罗令没去点开。他只是把手插进裤兜,指尖碰到了那块残玉。玉还是温的,像贴着皮肤的血肉。
他忽然想起梦里那个没有面孔的祭坛。两个台座并列而立,中间空着一道裂痕。
“你说……”他开口,声音低得几乎听不见,“如果当年那块玉没裂,今天的事会不会不一样?”
赵晓曼没回答。她只是抬起手腕,看了看那支玉镯。月光穿过玻璃,照在镯身上,青灰底色里浮出一丝朱砂痕。
和残玉上的沁色,一模一样。
罗令没再说话。他转身走到讲台前,打开直播软件。画面亮起,他对着镜头说:“我是青山村小学老师罗令。今天,我想请大家帮个忙。”
他把请愿链接贴在屏幕上,念了一遍操作步骤。
“不用打字,不用转发。只要点进去,签个名就行。这不是为了我,也不是为了虎符。”
他顿了顿。
“是为了以后,再有人拿着假文件上门,村里孩子能挺直腰杆说:我们懂法。”
屏幕暗下去的那一刻,教室外的风正吹过铜铃阵,绳线绷得笔直,铃没响。
赵晓曼站在门口,手里提着一壶刚烧的水。她没问发了什么,只把水壶放在讲台边,低声说:“王二狗在祠堂那边等你。”
罗令摇头:“先不急。他们敢穿制服来,说明已经不怕露脸了。现在得让外面的人也看清这张脸。”
他打开评论区,第一条是系统推送的警告:“该内容可能引发争议,建议删除。”他没理,往下翻。起初只有零星几条留言:“又是农村对抗专家?”“炒作吧,文物哪轮得到村民说话。”
赵晓曼蹲下身,从讲台抽屉里取出一本旧法典,翻到第12条,拍了张照上传,配文:“集体发现的文物,所有权归集体。我们不求名,只求公道。”
不到半小时,那条评论被顶到了最上面。
王二狗这时候冲进教室,手里举着手机,脸涨得通红:“罗老师!我刚把我那段发出去了!”
他刚才站在后山断崖边,镜头对着身后的巡逻队。火把在夜里连成一条线,从祠堂绕到小学,再延伸到老井口。他对着镜头说:“我王二狗以前偷过石碑,被罗老师抓现行。现在我守它,一晚上巡三趟。你们说我们不懂文物?我们懂。我们守的不是石头,是祖宗留下的规矩。”
视频里风很大,他嗓子有点哑,但每个字都清楚。
评论区开始变热。“这人转变挺真实。”“从偷到守,比专家有良心。”“青山村巡逻队,比某些研究所干净。”
有人开始整理时间线。一个叫“考古系大三”的账号发了长图:左边是石碑出土当天的照片,右边是陈馆长带来的“鉴定报告”;接着是调包事件的对比图,虎符纹路对不上;最后是那份红头文件的破绽汇总——纸张反光、公章无码、签发人空白。
图底下写着:“我不是专家,但我能查资料。他们骗不了所有人。”
这张图被转发了上万次。#声援青山村#的话题突然冒出来,几个历史博主接力推上热搜。有人做了电子请愿模板,标题是:“我们不是围观者,是文化共同体。”点开就能签名,自动同步到微博、抖音、知乎。
罗令没再发新内容。他坐在讲台边,看着手机不断震动。弹幕开始刷屏:“青山不孤”“别让他们孤军奋战”“支持村民依法维权”。
赵晓曼坐到他旁边,轻声说:“有人私信我,说看到碑文里的星图,认出是越族祭天图。他爷爷是渔民,小时候听过相关传说。”
罗令没应声。他记得梦里那幅古村全貌,祭坛上方确实有一片星轨,和石碑背面的刻痕位置一致。但他没提,只问:“还有谁联系你?”
“一个退休教师,说愿意帮我们联系媒体。”她顿了顿,“还有个律师,问我们要不要走行政诉讼。”
罗令点头:“留联系方式,先不急着用。”
他起身走到黑板前,把刚才网友指出的三点破绽重新写了一遍——纸张、公章、文号。每一条都标上法规出处。然后拍下来,发到直播评论区,附言:“欢迎省文物局官方账号来认领这份文件。如属实,我愿承担全部责任。”
消息发出五分钟,账号提示音就没停过。
王二狗又跑进来,手里攥着对讲机:“罗老师,二队刚在后山发现脚印!新踩的,往老井方向去了!”
罗令抓起外套就往外走。赵晓曼紧跟着起身,顺手把手机塞进衣兜。两人一路快步穿过村道,月光洒在石板路上,映出长短不一的影子。
巡逻队已经在老井口集合。王二狗带人沿着脚印追了一段,最后停在一片荒坡前。脚印到这里就散了,像是故意踩乱的。
“不是一个人。”罗令蹲下身,手指划过泥地,“至少三个,穿的是普通运动鞋,没戴手套。”
他抬头看向祠堂方向。那边灯火还亮着,李国栋还没睡。
“他们今晚不会动手。”他说,“只是来探路的。”
回到教室已是深夜。罗令把手机放在桌上,屏幕还亮着。请愿人数刚突破五万。有人留言:“我爸是越族后人,看到碑文星图哭了。你们守的不是石头,是我们回不去的故乡。”
他盯着这条看了很久。
赵晓曼站在窗边,望着远处的铜铃阵。月光下,铃铛静静垂着,绳线在风里微微晃动。
“你在想什么?”她问。
罗令没答。他拿起手机,翻到最顶那条请愿链接,点开签名页面。输入名字,身份证号,住址。提交。
屏幕跳出提示:**签名成功,您是第67,421位支持者。**
他把手机放回桌上,走到窗前,和她并肩站着。
“以前总觉得,这事得靠自己扛。”他说,“证据、知识、规矩,一样都不能少。可现在……”
他停了一下,声音很轻。
“原来我们一直有帮手。”
赵晓曼侧头看他。他没笑,也没叹气,只是望着山外的方向。
手机又震了一下。新消息弹出来:“#声援青山村#阅读量破千万,热搜第一。”
紧接着,又一条:“央视新闻客户端推送《村民质疑假文件事件》,正在核实。”
罗令没去点开。他只是把手插进裤兜,指尖碰到了那块残玉。玉还是温的,像贴着皮肤的血肉。
他忽然想起梦里那个没有面孔的祭坛。两个台座并列而立,中间空着一道裂痕。
“你说……”他开口,声音低得几乎听不见,“如果当年那块玉没裂,今天的事会不会不一样?”
赵晓曼没回答。她只是抬起手腕,看了看那支玉镯。月光穿过玻璃,照在镯身上,青灰底色里浮出一丝朱砂痕。
和残玉上的沁色,一模一样。
罗令没再说话。他转身走到讲台前,打开直播软件。画面亮起,他对着镜头说:“我是青山村小学老师罗令。今天,我想请大家帮个忙。”
他把请愿链接贴在屏幕上,念了一遍操作步骤。
“不用打字,不用转发。只要点进去,签个名就行。这不是为了我,也不是为了虎符。”
他顿了顿。
“是为了以后,再有人拿着假文件上门,村里孩子能挺直腰杆说:我们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