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综武:开局洗髓,我在天龙开宝箱》

  这番话自然是说给在场的中原群雄听的。

  苏澈总不能直言相告,他与萧峰计划收编这三十万辽军杀回上京,助萧峰登基称帝。

  若叫这些人知晓内情,天晓得会闹出什么乱子。

  阿弥陀佛。”

  玄生诵了声佛号,沉吟道:苏施主此计虽妙,终究太过凶险。

  不如集思广益,另谋良策?

  丐帮宋奚陈吴四位长老亦上前劝道:萧大侠、苏公子、虚竹师父与段皇爷固然武功盖世,可那是三十万大军啊!不如依玄生大师所言,大伙儿从长计议?

  苏澈笑指萧峰:诸位皆知我大哥乃大辽南院大王吧?见众人点头,他话锋一转:但诸位可知,大哥如何当上这南院大王?耶律洪基又为何将半数兵权交予他手?

  群雄面面相觑。

  玄生合十道:老衲愿闻其详。”

  当年耶律洪基的皇叔勾结楚王谋反。”苏澈娓娓道来,正是大哥单枪匹马杀入敌阵,万军之中取楚王首级,生擒皇太叔,才保住耶律洪基性命。

  为报此恩,耶律洪基不仅封大哥为南院大王,更将楚王旧部尽数划归麾下。”

  他环视众人:当日大哥能于万军中取敌将首级,今日我们兄弟四人联手,擒拿耶律洪基岂非易事?诸位请回吧。”

  听闻萧峰这般骇人战绩,群雄默然。

  若苏澈所言非虚,生擒辽帝确非难事。

  玄生等人心知四人中以苏澈最为深不可测,留下反倒累赘,一时进退两难。

  苏澈暗递眼色。

  萧峰会意,抱拳道:萧某谢过诸位高义。

  虽已失兵权,但耶律洪基对我尚无戒心。

  此番定阻辽军南下,诸位但请宽心。”

  阿弥陀佛!玄生慨叹,萧施主为苍生舍富贵,老衲等本应竭力相助。

  只恨武功低微,反成拖累。

  这便返回雁门关,盼四位千万珍重。”

  佛号声回荡山间,暮色渐沉。

  玄生大师领着少林众僧转身离去,朝雁门关方向行进。

  吴长风等四位丐帮长老见玄生已走,心知自身武功有限,留下也无济于事,便向苏澈等人告辞,带着丐帮 ** 返回雁门关内。

  其余武林人士见少林、丐帮相继离开,也纷纷告退。

  不多时,场中只剩苏澈四人,以及跟随段誉前来的诸万里和朱丹臣。

  ......

  次日清晨,苏澈结束修炼,发现萧峰独自立于乱石谷悬崖边出神。

  此处正是三十年前萧远山跃崖之地,也是原着中萧峰的归宿。

  苏澈缓步上前问道:大哥在想什么?

  萧峰凝视崖底良久,才开口道:贤弟,若大哥当真自立为王,真能让宋辽百姓免受战乱,安居乐业吗?这话似在问苏澈,又似自问。

  萧峰虽不知未来如何,但确信今日耶律洪基若至,必死于苏澈之手。

  正因如此,纵使心中不愿,他也必须率三十万大军返回上京,在诸藩王尚未察觉耶律洪基死讯前掌控大局,否则大辽必将陷入内乱。

  然而他一介武夫,当真能治理好国家,造福百姓吗?

  苏澈微笑道:大哥何必自谦?当年统领丐帮时,帮中气象更胜汪帮主时期,足见大哥才能卓着。

  小弟深信大哥定能为宋辽百姓带来太平盛世。”

  萧峰展颜道:多谢贤弟。

  虽无十足把握,但大哥定当竭尽全力,让百姓远离战火,安居乐业。”

  这才是我认识的大哥!见萧峰重拾信心,苏澈眼中闪过狡黠之色,若大哥仍有顾虑,不妨向四弟请教。

  四弟虽新登大理帝位,但其伯父保定帝乃仁德之君,四弟常年随侍在侧,想必获益良多。”说着转向后方巨石,四弟以为如何?

  段誉与虚竹讪讪地从巨石后走出,齐声道:我与二哥都坚信,大哥若为 ** ,必是贤明圣君!

  萧峰见三位义弟如此信任,豪情顿生:那日后可要多向几位贤弟讨教了!

  正说话间,诸万里与朱丹臣匆匆赶来:主公,辽军已至!

  段誉神色骤变:怎会如此迅速?!

  苏澈嘴角微扬,指向崖壁另一侧:诸位请看。”萧峰三人循声望去,只见茫茫戈壁尽头浮现出绵延无际的黑潮,辽国大军正朝着雁门关方向推进。

  段誉与虚竹瞠目结舌地望着这一幕。

  自幼在少林修行的虚竹何曾见过这等军阵,而贵为大理国君的段誉,面对此等规模的军团亦觉心惊胆战。

  苏澈表面镇定,内心实则波澜起伏。

  三十万精锐之师汇聚的气势,远比寻常人海更为摄人心魄。

  忽然,辽军在两百步外止步。

  虚竹疑惑道:大哥,三弟四弟,可知辽军意欲何为?

  苏澈眉心微蹙,这阵势莫非......

  速寻掩体!萧峰暴喝声骤然响起,敌军要放箭了!

  破空之声随即撕裂苍穹,漫天箭雨倾泻而下。

  苏澈闪身避至岩后,只听身后峭壁不断传来爆裂声,碎石纷飞。

  段誉在巨石后怒不可遏:区区数人,竟动用火器!

  持续不断的箭矢将众人困在掩体之后。

  约莫半刻钟,箭雨方歇。

  耶律洪基策马出阵,冷声道:萧峰!朕念旧情饶你不死,你却引南蛮祸乱上京。

  今日便用尔等祭旗,再取雁门关!

  众人走出掩体,萧峰神色复杂地望着故交。

  苏澈轻喝:大哥!见萧峰闭目不语,他冷笑间身形骤闪。

  耶律洪基慌忙按向佩刀,却见寒芒掠过。

  这位辽国君主轰然坠马,再无声息。

  陛下!辽军阵中惊呼四起。

  一切发生得太突然,守卫耶律洪基的将士们还未来得及反应,就看见耶律洪基轰然倒地。

  数名将领惊呼着冲上前去,却发现耶律洪基已然气绝身亡。

  几位将领面色大变,手忙脚乱地抬起耶律洪基的尸身退回军阵,怒不可遏地指向苏澈:就是这个宋人害死了皇上!全军听令,诛杀此人为皇上 ** !

  三十万辽军见耶律洪基毙命,虽惊骇万分,但听得将领号令,立即朝苏澈合围而来。

  统统住手!

  一声暴喝响起,三道身影飞掠而至,护在苏澈身侧。

  待看清其中一人面容,所有辽兵都不由自主地停下了脚步。

  大半辽兵更是齐刷刷单膝跪地,高声道:参见吾王!

  萧峰望着跪拜的将士,展颜笑道:诸位兄弟快快请起!

  谢吾王!辽兵们应声而起,肃立原地,目光灼灼地注视着萧峰,眼中满是崇敬与喜悦。

  苏澈见状嘴角微扬,这与原着情节已大不相同。

  如今萧峰麾下二十万大军忠心耿耿,既以相称,收服这三十万大军自是水到渠成。

  萧大王?

  那几个抢回耶律洪基尸身的将领都是耶律洪基的亲信,并非萧峰部属。

  见到萧峰,为首将领质问道:此人杀害皇上,末将正要为皇上 ** ,萧大王为何阻拦?更与此人并肩而立?

  几人怒视萧峰,既困惑又愤懑。

  他们深知耶律洪基子嗣尽殁于内乱,皇上驾崩后大辽必将陷入动荡。

  萧峰淡然道:耶律洪基为一己私欲,不听我劝执意南侵。

  今日我倒要问问诸位,这场战争究竟给两国百姓带来了什么?

  众将领顿时语塞。

  他们心知肚明,宋辽交战只会让百姓遭殃,但君命难违。

  见众人沉默,萧峰指向苏澈:这位是我义弟,武功更在我之上。

  我拦下你们,是不愿看你们白白送死。”

  乔峰缓步走到众将领面前,目光沉静地注视着耶律洪基的 ** ,沉声道:诸位将士,此战我军失利,如今陛下驾崩,而皇子们早已在楚王之乱中遇难。

  乔某欲即刻返回上京稳定朝局,避免大辽陷入动荡,使百姓免遭战火之苦。

  不知诸位可愿随乔某一同班师回朝?

  话音未落,原本就效忠乔峰的二十万大军齐刷刷跪倒在地,声震云霄:末将誓死追随大王!

  其余十万辽军却静立原地,纹丝不动。

  几位辽将闻言心头一震,已然听出乔峰言外之意——这是要趁着耶律洪基死讯尚未传开之际,拥兵自立!

  几名将领正欲反对,转念想到耶律洪基绝嗣,而乔峰手握二十万雄兵,在大辽军中威望无人能及。

  即便是皇室旁支,也无人能与乔峰抗衡,顿时陷入沉默。

  这时,军阵中一名跪地的将领眼珠一转,高声喊道:国不可一日无主!萧大王既是陛下的结义兄弟,又是萧太后嫡系血脉,实为皇室宗亲。

  恳请萧大王继承大统!

  此言一出,先前质疑乔峰的将领们勃然变色,厉声呵斥:室里!你可知自己在说什么胡话!

  这名叫室里的将领本是乔峰旧部,先前奉耶律洪基之命监视乔峰。

  待乔峰被段誉等人救出后,室里立即快马加鞭追上大军,一路随行至雁门关。

  面对几位忠臣的质问,室里从容起身,走到他们面前问道:耶律将军,在下请教,萧大王可是萧太后后人?

  那位耶律将军脸色一僵,勉强答道:萧大王乃珊军总教头萧远山之子,自然是萧太后血脉。”

  室里微微一笑:既然如此,萧大王算不算皇室成员?

  耶律将军面色铁青地点了点头:

  耶律将军,明人不说暗话。”室里压低声音道,你莫不是想将陛下驾崩的消息传给你父亲北院大王?可惜啊,即便北院大王是皇室宗亲,手中也不过十万兵马。

  你以为凭这点兵力就能平定大辽即将到来的乱局?

  论兵力,萧大王现有二十万大军,很快就是三十万之众。”

  论威望,萧大王在南院深得民心,将士们无不敬仰。

  更别忘了,当初正是萧大王单枪匹马平定了楚王之乱,全军上下谁不钦佩?

  耶律将军不妨问问身后这十万将士,他们可愿听你号令,与萧大王为敌?

  耶律将军闻言怔住,缓缓转身望向身后静立的十万大军。

  只见所有士兵都低垂着头,他顿时明白——这支军队,已经不会再听从他的指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