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噬极体的文明献祭-《月球计划:广寒工程》

  第222章:噬极体的文明献祭

  控制台上的楷书四字还没消失。

  林浩的手指还在抽搐,星图仪的基座边缘烫得发黑。他没松手,也不敢松,怕一松整个系统就会塌回去。那股从手臂窜进体内的电流像是活的,顺着神经游走,在骨头缝里留下麻刺感。

  苏芸靠在控制台边,指尖沾着朱砂,正用断裂的发簪在玻璃上划“受”字。笔画未完,音叉突然震了一下,贴在她掌心发烫。她没抬头,只是把叉尖轻轻抵回地面。

  裂缝深处传来低频震动。

  不是警报,也不是坍塌声,更像某种收尾的余音。阿米尔耳朵贴着月壤,听见了——那是编钟敲完最后一响后,空气还在颤的那种静。

  “它们没攻击。”他声音哑着,“是在行礼。”

  陈锋盘坐在祭坛边缘,唐横刀横在膝前。他没再拔刀,也没启动量子测谎围棋。战术背包里的长城砖粉末还在发光,微弱但持续。他抓了一把粉末,撒向能源舱方向。

  灰白颗粒飘落时,自动偏转,聚在太极图的阴鱼眼位置,凝成北斗轮廓。

  赵铁柱蹲在管道口,盯着里面的变化。原本流动的噬极体蛋白全停了,开始反向聚合。几百公斤有机质在无外力作用下结晶,层层叠叠,最终形成完整的太极双鱼结构。中心点,正是林浩之前抹下的星象墨痕迹。

  “这不是故障。”赵铁柱喃喃,“这是……刻碑。”

  唐薇戴上耳机,次声波翻译模块刚接通,耳膜就被一段吟诵撞了一下。她皱眉调频,反复比对信号波形,终于确认——那是《归藏易》的失传章节,讲的是“万物返本,以身为祭”。

  她摘下耳机,手指轻触月壤表面。“它们把自己变成了文明的碑文。”她说这话时,声音很轻,像怕惊扰什么。

  主控室陷入短暂沉默。

  星图仪依旧青金发光,照得每个人脸上都有种说不出的肃穆。刚才那场对抗结束了,可没人动。他们知道,真正的转折才刚开始。

  林浩终于缓缓抬起右手,掌心朝上。肌肉还在抖,但他强迫自己撑住身体,试着站起来。膝盖一软,差点跪回去,是苏芸伸手扶住了他胳膊。

  她没说话,只是把音叉递过去。

  林浩摇头,重新把手按回星图仪基座。他知道这东西现在不只是仪器,而是连接点,是通道。望舒消失了,但她的问题还在——**尔等何择?**

  选择已经做出。

  不是靠武器,不是靠封锁,而是让另一种存在形式看懂了人类如何记录时间、划分节气、建造屋宇、谱写乐章。那些被压缩进《永乐大典》符码里的生活逻辑,成了对话的语言。

  而现在,对方回应了。

  全息屏忽然闪了一下。

  甲骨文一笔一划浮现,先是“谢”字,笔锋苍劲,带着远古的庄重。紧接着画面切换,变成一幅动态星图——敦煌出土的二十八宿图与月核能量流叠加投影,星辰轨迹完全吻合。

  林浩瞳孔猛地一缩。

  那是他母亲修复过的图卷。

  小时候,她在灯下一笔笔补色,一边咳血一边说:“这些星星,几千年前就看着我们了。”如今这幅图出现在这里,不是数据复现,而是被某种非碳基意识主动提取、重组、致敬。

  他的呼吸乱了一瞬。

  苏芸立刻察觉,迅速用发簪蘸朱砂,在空中写下“受”字。音叉共鸣,将情绪波动转化成稳定载波,防止系统误判为干扰信号。

  阿米尔闭上眼,双手拍地。

  残鼓早已碎裂,但他掌心压出的节奏依然清晰——安那伽拉,印度古典音乐中象征灵魂归位的节律。声波通过月壤传导,引动整个基地共振。

  太极图开始下沉。

  不是崩解,也不是蒸发,而是像种子入土那样,缓缓沉进月壤深处。每下沉一分,周围的空间褶皱就平复一点,仿佛它本身就是镇纸,压住了即将撕裂的时空。

  唐薇再次戴上耳机。

  这一次,她听到的不再是吟诵,而是一段极其微弱的记忆片段——无数个瞬间的叠加:地球海洋初生、陆地抬升、人类点燃第一堆篝火、青铜器浇铸成型、竹简刻下第一个字……最后定格在广寒宫建成那天,所有人站在穹顶下仰望的画面。

  “它们留下了记忆。”她低声说,“不是毁灭,是交接。”

  陈锋睁开眼,盯着唐横刀反射的光影。刀身映着星图仪的光,紫微垣图案铺满地面,不再是防御阵型,倒像是某种仪式场地。

  他没再说话,只是把刀轻轻推向前方,让刀柄正对北极星投影的位置。

  这一刻,没有人提安全协议,也没有人讨论应急预案。所有的技术手段都退到了后台,只剩下一种最原始的交流方式——看懂对方留下的痕迹,并给予回应。

  林浩仍跪在地上,双手紧扣星图仪。

  电流还在体内游走,但不再疼痛,反而有种奇异的同步感,像是心跳和某种更大的节律正在校准。他知道,这场危机没有赢家,只有幸存者学会了倾听。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苏芸靠着控制台,右手沾满朱砂,左手握着断裂的发簪。她看着地面太极图消失的地方,嘴角慢慢扬起一丝笑。

  不是胜利的笑,是释然。

  阿米尔坐地不动,耳朵贴着月壤,听着最后的余震。血从嘴角滑落,在地面留下一小片暗痕。他没擦,也不觉得疼。

  唐薇摘下耳机,指尖轻触月壤表面,仿佛在确认那颗“种子”是否真的埋了进去。

  陈锋闭目冥想,长城砖粉末在背包里持续微光,像是某种古老的信物完成了交接。

  全息屏上的星图渐渐淡去。

  最后一个画面定格在敦煌星宿图与月核能量流交汇的节点。那里,原本属于望舒意识体的核心区域,此刻浮现出一个新的符号——不是篆书,不是甲骨文,也不是任何已知文字,而是一个由二十八颗星点构成的环形结构,中间嵌着一块小小的六齐合金碎片。

  林浩盯着那个图案,忽然明白了什么。

  他艰难地抬起左手,摸向迷彩工装内衬。那里绣着机械原理图,是他多年习惯的设计草稿。但现在,他的指尖触到了另一处——靠近心脏的位置,有一小块硬物。

  他撕开内衬一角。

  里面藏着一片薄薄的金属片,表面蚀刻着微缩的《考工记》全文。这是他在最后一次调试鲁班系统时偷偷加进去的,没告诉任何人。

  而现在,这片金属正微微发热。

  苏芸看见了他的动作,走过来蹲下。她没问,只是把自己的音叉轻轻搭在金属片边缘。

  一声极轻的共鸣响起。

  像是钥匙插进了锁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