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合金墙的诡异裂痕-《月球计划:广寒工程》

  林浩盯着星图仪外壳,那层温热还没散去。他把它放在控制台边缘,离主屏幕三指远的位置。红区漩涡还在扩大,但眼下有更近的威胁。

  墙体发出轻微的“咔”声。

  一道裂痕从顶部接缝处垂下,像被看不见的刀划过。不是笔直的断口,而是分叉蔓延的纹路,边缘泛着金属冷却后的哑光。监测面板跳出血红数据:应力场紊乱,局部区域出现反向张力。

  “切断B7到C3管线。”林浩开口,声音没抬高,但指令直接传进通讯环路。

  苏芸转身就按隔离键。两秒后,管道间的电磁阀闭合,嗡鸣声弱了一半。

  赵铁柱这时候走进来,老式地球仪抱在怀里。他没说话,径直走到裂痕前蹲下,把仪器底座贴上墙面。内部液体晃了一下,指针猛地甩向“丙午”。

  “炙铜之过。”他说。

  唐薇凑近传感器阵列,手里的共振仪显示波形杂乱。她换了个频段,依旧抓不到稳定信号。地底没有震动,可这墙像是自己活了。

  阿米尔站在另一侧,鼓面朝外。他用指尖碰了碰裂缝边缘,鼓皮颤了一下,不是因为他动了手。

  “它在呼吸。”他说。

  林浩走过去,伸手摸那道裂。温度正常,但触感不对。不像合金,倒像烧过的陶器表面,有一层薄脆的壳。他收回手,看了看掌心,没留下痕迹,可他知道问题不在表层。

  “鲁班系统能调建材记录吗?”他问。

  苏芸摇头。“子程序还在归零,缓存只放出了半条日志——熔炼时降温太快,差十二秒。”

  林浩记住了这个数字。

  赵铁柱站起来,把地球仪抱得更紧。“《考工记》讲过这种情况。火候过了,铜自己会裂,不是外力,是里头的记忆回潮。我们现在用的六齐合金,掺了月壤里的古铸造残渣,那些东西……认得以前的火。”

  没人接话。但所有人都明白意思。

  这墙不是坏了,是醒了。

  苏芸抽出音叉,轻轻敲击裂口旁边完好的部分。第一声平,第二声沉,第三声居然带回响。她皱眉,又试一次,这次听出三个不同音高叠加在一起。

  “商钟、汉磬、明编钟。”她说,“三种律制同时响应。”

  林浩看向主控台。刚才他们用《营造法式》逻辑重建防御协议,所有结构参数都按古建力学模型输入。难道这些数据不只是代码?也成了某种唤醒信号?

  阿米尔把手放回鼓上,开始敲。不是节奏,是夯击。一下,停顿,再一下,重复九次。这是古代打地基的频率,也是他们在建墙时使用的振动压实算法原型。

  鼓声落下,裂缝边缘的金光退了半寸。

  “它不是攻击。”阿米尔说,“是在对号入座。我们怎么修的墙,它就怎么长出纹路。”

  林浩低头看自己的手。钢笔还夹在图纸夹层里。他抽出来,在电子屏空白处画了一幅结构图。曾侯乙尊盘的失蜡法铸模,复杂到现代机器都难复刻的程度。

  墨迹晕开一点,在屏幕上留下模糊轮廓。

  “只能用老办法。”他说,“把坏的部分熔掉,重新浇铸。不用打印,不用焊接,就用古人那一套。”

  赵铁柱看着图,点头。“失蜡法能避开分子记忆冲突。先做个模具,把新料灌进去,让它自然成型。”

  “问题是材料。”唐薇插话,“月壤熔炉现在不稳定,上次重启留下的余热还没散尽。”

  “那就等。”林浩说,“但我们得先把裂痕控制住。”

  苏芸再次举起音叉,这次没敲墙,而是贴在接缝处,注入一段低频震荡。她调整频率,直到墙面微微发震。裂口停止扩展,维持在原长度。

  “暂时稳住了。”她说。

  阿米尔继续用鼓模拟夯击节奏。每一次落槌,墙体内都有微弱回应,像是另一面鼓在远处跟着共鸣。

  林浩下令启动熔炉备用通道。指示灯亮起,管道开始预热。进度条缓慢爬升,百分之五,十,十五。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

  突然,赵铁柱喊了一声:“指针动了!”

  地球仪内部液体逆旋加快,指针从“丙午”滑向“丁未”。

  “火候变了。”他说,“里面的温度在升。”

  林浩立刻调出墙体热成像。果然,裂痕沿线出现一条暗红色细线,正缓缓向前推进。速度不快,但方向明确——直指核心能源舱接口。

  “加快熔炉进度。”林浩说,“手动超频。”

  操作员按下强制升温键。警报响了一下,被系统自动压住。进度条跳到百分之四十。

  “还不够。”赵铁柱盯着墙,“再慢一步,整段承重梁都会崩。”

  苏芸咬破手指,把血抹在音叉底部。这是她私设的应急协议,用生物电信号增强共振精度。她将音叉重新贴上墙面,闭眼调节输出功率。

  墙面震得更厉害,裂痕前端停滞两秒,随后继续爬行。

  “挡不住。”她说。

  林浩抓起钢笔,冲到控制台前,在图纸背面写下几个字:**以藻井为导流,引热避芯**。

  他把图纸拍给工程组。“照这个做模具,现在就做。”

  赵铁柱接过图,看了一眼,立刻带人去准备。他们从库存里翻出陶瓷基板,开始手工雕刻导流槽。每一刀都要精准对应古建屋顶的排水走向。

  熔炉进度达到百分之七十。

  墙体裂痕离能源舱只剩三十厘米。

  阿米尔双手猛击鼓面,九次夯击连成一片。鼓皮震动频率拉满,整个空间都在共振。墙面发出尖锐嗡鸣,裂口扩张速度减缓。

  唐薇扑到传感器前,盯着波形图。“有效!保持这个频率!”

  阿米尔没停,一鼓作气再敲九下。

  鼓面裂缝中渗出一丝热气,但他不管,继续击打。

  林浩看着熔炉界面,最后百分之十走得极慢。系统提示:温度梯度异常,建议暂停。

  他直接点了忽略。

  “准备浇铸。”他对赵铁柱说。

  赵铁柱点头,手里捏着遥控阀柄。模具已经架好,位置正好卡住裂痕延伸路线。

  熔炉完成预热。

  林浩按下释放键。

  赤红的液态合金从管道涌出,顺着陶瓷导槽流入墙体缺口。高温瞬间让周围空气扭曲,监控摄像头画面闪了一下。

  浇铸持续十秒。

  完成后,整段墙体笼罩在一层热雾中。

  裂痕被封住大半,剩下的部分不再蔓延。

  “成了?”唐薇问。

  没人回答。

  几秒钟后,赵铁柱忽然低声道:“不对。”

  他抱着地球仪,指针剧烈抖动,指向“戊申”。

  “不是结束。”他说,“是转化。”

  林浩走近墙体。热雾散开一些,露出新铸的部分。表面光滑,可仔细看,能看到极其细微的纹路正在浮现。不是随机裂痕,而是排列有序的线条,像某种文字的笔画。

  苏芸取出音叉,轻轻碰了一下新铸区域。

  一声闷响,带着回音。

  音叉反馈显示:共振频率与《千里江山图》卷轴展开时的纸张摩擦声一致。

  阿米尔放下鼓,盯着那片新生的金属面。

  “她在用我们的工艺,写她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