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下)八卦破阵取铜车,车辙纹路指敦煌-《剑狱符途》

  车马坑的入口藏在“兑”位夯土台的后面,是一道用青石砌成的门,门上刻着西周典型的“凤鸟纹”,纹路间还残留着淡淡的朱砂。老马用洛阳铲轻轻敲了敲石门,传来“空空”的声响——里面是空的。

  “这是‘子母门’,要按凤鸟纹的顺序推。”老马指着石门上的凤鸟,“从头部开始,依次推翅膀、尾巴,最后推爪子,石门就会打开。”顾倾城按照老马说的顺序,轻轻推动凤鸟纹的各个部位,石门果然缓缓向两侧打开,一股带着古老气息的风从里面吹出来。

  石门后是一个约20平方米的坑洞,坑底铺着一层干燥的草木灰,两乘青铜车马静静地躺在里面,在手电筒的灯光下泛着古铜色的光泽。礼车在前,车厢呈方形,上面刻着精美的凤鸟纹,凤鸟的羽毛清晰可见,车轮的辐条整齐排列,没有一丝损坏;戎车在后,车辕上还残留着青铜戈的痕迹,车厢两侧刻着云雷纹,显得威严庄重。

  “太好了!保存得太完整了!”顾倾城激动地说,拿出相机开始拍照,“这是目前发现的最完整的西周青铜车马,对研究西周的礼制和军事都有重大意义!”

  林晚走进车马坑,聚灵玉佩与青铜车马产生强烈的共振,她的左眼泛起淡蓝光晕,能清晰地看到车马身上的“灵气纹路”——这是西周工匠在铸造时,无意中注入的灵气,记录着车马的使用历程。她蹲下身,仔细观察礼车的车轮,突然发现车辙上刻着细小的文字。

  “你们快来看!车辙上有字!”林晚喊道。顾倾城和老马立刻凑过来,用手电筒照亮车辙。只见车辙的纹路中,刻着几行细小的甲骨文,虽然有些模糊,但能辨认出“往西,至敦煌,得文书”几个字。

  “敦煌?文书?”老马皱着眉头,“难道这青铜车马还去过敦煌?西周时期,敦煌应该是西域的地盘吧?”

  顾倾城立刻拿出手机,查阅《穆天子传》:“《穆天子传》里记载,周穆王曾西征至昆仑之丘,可能经过敦煌。这些文书,说不定是西周时期与西域交流的记录,也就是后来的‘敦煌遗书’的前身!”

  就在这时,通道里传来一阵脚步声,是国际刑警李警官带着人来了。“沙狼已经被我们救上来了,他交代,风沙会和敦煌的‘画皮组织’有勾结。”李警官说,“画皮组织专门偷莫高窟的敦煌遗书,还会用高仿品替换真迹,之前已经盗走了3卷唐代的《金刚经》残卷。他们听说你们找到了西周青铜车马,可能会在你们去敦煌的路上设埋伏。”

  林晚拿起一片从车马坑中找到的青铜残片,残片上的云雷纹与聚灵玉佩产生共鸣:“不管他们设什么埋伏,我们都要去敦煌。这些文书不仅是西周与西域交流的证据,更是中华文明内陆丝路的重要见证。”

  当天晚上,考古队在周公庙遗址旁搭起了帐篷,对青铜车马进行初步清理。老陈从殷墟赶了过来,看到青铜车马后,激动得睡不着觉:“这礼车的车厢里,说不定还藏着西周的占卜甲骨,明天我们仔细清理一下,说不定能找到更多线索。”

  第二天清晨,阳光洒在黄土塬上,青铜车马在阳光下泛着耀眼的光泽。林晚和顾倾城站在车马坑旁,望着西方的敦煌方向,心中充满了期待。从商代的甲骨到西周的青铜车马,再到即将探寻的敦煌遗书,内陆寻珍的旅程才刚刚开始,更多的文明瑰宝,还在等待着他们去发现。

  “下一站,甘肃敦煌莫高窟。”顾倾城说,眼神中满是坚定。

  林晚点点头,聚灵玉佩已经感应到了敦煌方向传来的“文书灵气”:“我们一定要找到那些敦煌遗书,守护好这份跨越千年的文明遗产。”

  考古队的越野车缓缓驶离周公庙遗址,朝着敦煌的方向而去。车窗外,黄土塬渐渐远去,取而代之的是连绵的沙漠。一场关于敦煌遗书的寻珍之旅,即将在这片古老的沙漠中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