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下)宝鼎归藏证文明,寻珍之路启新程-《剑狱符途》

  洛阳博物馆的展厅内,八方联盟青铜宝鼎被安放在特制的恒温恒湿展柜中,展柜周围围着透明的防护栏,前来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纷纷举起手机,记录这尊见证西周八方会盟的国宝。林晚站在展柜前,聚灵玉佩贴在掌心,与宝鼎的灵气温柔共振,左眼的淡蓝光晕缓缓褪去,心中满是释然——这场跨越殷墟、岐山、敦煌、楼兰、三星堆、金沙、云梦泽、湘西、苏州、东海、瞿塘峡、秦岭、鄂尔多斯、湟水谷地,最终抵达洛邑的寻珍之旅,终于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从去年初秋在殷墟发现甲骨线索,到今天宝鼎在洛阳博物馆展出,整整10个月,我们跨越了14个省市,破解了32重古代机关,击退了8个走私组织,终于集齐了从西周单方文物到八方联盟宝鼎的完整证据链。”顾倾城手里拿着一本厚厚的寻珍日志,日志里贴满了文物照片和手绘的路线图,“这些文物不仅证明了西周时期中原与巴蜀、楚地、吴越、东海、秦岭、草原、高原部落的深度交流,更填补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进程中的关键历史空白。”

  周馆长带着几位考古界的泰斗走到宝鼎前,指着鼎腹的铭文介绍:“‘八方盟于洛邑,永守天下’这10个字,是目前发现的西周时期最完整的多方会盟铭文,结合此前出土的甲骨、金器、青铜礼器,我们可以还原出西周晚期‘以洛邑为中心,辐射八方’的文明交流网络,这对研究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林晚俯身看着展柜中的宝鼎,聚灵玉佩突然轻轻发烫,她的脑海中浮现出一幅画面——甲骨上的刻痕、金尊上的图腾、编钟上的纹路、铜镜中的影像,最终都汇聚到宝鼎的铭文中,像一条条支流汇入大海,共同构成了西周文明的壮阔画卷。她突然明白,这场寻珍之旅不仅是寻找文物,更是寻找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历史脉络,是守护那些被岁月掩埋的文明记忆。

  就在这时,洛阳博物馆的入口处传来一阵喧哗,一群穿着校服的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走进展厅,孩子们围着宝鼎,眼中满是好奇和惊叹。一位小女孩拉着老师的手,指着鼎身的族徽问:“老师,这些图案是什么呀?它们讲了什么故事?”

  林晚看着孩子们纯真的眼神,心中突然涌起一股暖流。她走到小女孩身边,温柔地说:“这些图案是西周时期不同部落的标志,它们共同刻在这尊宝鼎上,讲的是几千年前,各个部落的人们在洛阳相会,一起约定守护天下的故事。”

  小女孩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又问:“那以后还会有这样的宝贝被发现吗?”

  林晚笑着回答:“会的,只要我们一直守护着这片土地,一直记得这些故事,就会有更多的宝贝被发现,更多的历史被读懂。”

  当天下午,寻珍团队的所有人聚集在洛阳博物馆的会议室,召开了一场总结会。会上,大家回顾了寻珍之旅中的点点滴滴,分享了各自的收获和感悟。最后,周馆长拿出一份新的考古勘探报告,放在桌上:“根据青铜宝鼎铭文的补充线索,我们在陕西宝鸡的周原遗址,发现了可能与西周早期文明相关的新遗址,那里或许藏着更早的多方交流证据。”

  林晚和顾倾城对视一眼,眼中同时闪过一丝期待。顾倾城拿起报告,翻到勘探图那一页,笑着说:“看来,我们的寻珍之路,还没有结束。”

  林晚拿起聚灵玉佩,玉佩在阳光下泛着淡淡的光泽,她轻声说:“只要中华文明的脉络还在延续,我们的守护和探寻,就永远不会结束。”

  夕阳透过会议室的窗户,洒在所有人的身上,也洒在那份新的勘探报告上。窗外,洛水的碧波依旧流淌,仿佛在为新的寻珍旅程奏响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