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清蒸还是油炸-《重生鹿鼎记》

  入秋之后,北京城已经开始有点冷了。

  净街鼓敲响后,万家灯火相继熄灭,喧闹一日的北京城终于宵禁了。

  上书房灯火持续亮着,威严日盛的小康熙显得有些烦躁,正在背手踱步。

  索额图、杰书,多隆等重臣侯在旁边低着头,大气不敢喘。

  “万言书?”

  小皇帝手里拿着的乃是山西巡抚、以八百里加急送来的奏报,附带有太原府上万百姓的血泪万言书。

  索中堂接到山西折子时候险些吓得心脏病发作,心里直呼阿桂疯了!真的欲哭无泪,寻思自己为何会有个脑洞如此之大的结拜兄弟?

  阿桂好好的盛京将军不做,却跑去山西把太原实行军管,且砍下了百人脑袋,大肆抄家,发配了上千人去盛京给披甲人为奴。

  换个人的话想都不用想,肯定掉脑袋了。

  但因涉事的乃是最得宠的阿桂将军,皇帝的发小,于是索中堂如履薄冰的上报。

  现在,三人于深夜恭候在上书房,谁都不敢先表达意见,只想等着皇帝先表态,然后根据皇上的方向再去渲染就是了。

  “真有这样事?杨熙所说的太原府驻防旗兵……”

  小康熙迟疑了一下,才又说:“他们真有如此过分?”

  杰书久在军旅,心里门清得很。但从来也不关注这些,在他看来旗兵理所当然应该享受人上人待遇,蛮横些是应该的。

  只是这些话不能明面说,且尚不知皇帝看待桂将军的态度,于是抵着头避其锋芒。

  多隆人更直些,作为带兵将领出身,多隆知道旗兵蛮横是事情,也想帮阿桂说话,多隆便道:“回皇上,奴才也曾驻防太原任职都统……确实,在旗兵内部,太原驻防部队相对要口碑差些。桂将军虽然冲动,但一向对皇上、对大清忠心耿耿,做的的确过头了些,但该不会无缘无故,必然是阿塔那个奴才做了什么让桂将军忍无可忍的事。”

  “是吗。”

  小康熙城府越来越深,并没有直接表达出喜怒,又看向了索额图。

  索额图头皮发麻,身为当朝一哥被这样的眼神看着,必须表态了。却又不知道皇帝到底什么态度。

  只能硬着头皮道:“奴才之观点和多隆差不多。当年奴才任职吏部侍郎时候,鳌拜掌政,关于太原旗兵部队的口碑也时有听闻,无奈鳌拜执政自来如此,默许了阿塔都统的作为,故此长此以往,太原旗兵被放纵坏了,遇到了……嫉恶如仇刚正不阿的阿桂,必然不能忍。于是造成了此番事件。”

  最后索额图郑重的表明立场:“当然了,不论如何,阿桂已违反了朝廷体面,怎么也不该戒严太原府,不该杀如此多的人。”

  多隆看索额图一眼,像是在说他是你结拜兄弟啊,你怎能下如此黑手,拿他戒严太原府说事,那是让他往死罪上靠啊,皇帝都不提你干嘛提?

  索额图也无奈的看着多隆,像是在说:本官也不想啊,但我不提,它就不存在吗?皇上虽年幼,但越来越有雄才大略之态,身为中堂皇帝都以让我发言,我对太原府违反体制军制提都不提的话,恐怕这次出事的是我。

  杰书分别看他两人一眼,像是再说:所以现在你们都分别发言了,试探出皇帝心思没有?

  两人还真懂杰书的意思,微微摇头。

  迟疑许久,始终踱步的小康熙停下脚步,赞许的样子看了索额图一眼,像是在说:算好你没失职,提及了阿桂涉及的核心问题。

  见了康熙这样的神态,索额图这才心头落定,知道自己做对了。

  最终康熙道:“关于阿桂调兵遣将戒严太原府之事……”

  全部人打起精神,仔细等着听:皇帝打算把阿桂油炸还是清蒸?

  康熙道:“他其实是怀有朕的秘旨。至于朕为何给了阿桂这样的特权,内情不透露,你们也不能公然议论。”

  全部人听得眼冒金星,这样都没事?

  还得是他桂公公啊,皇帝对他的信任和宠爱,已经不能用常理来衡量。

  与此同时大家心里门清,阿桂此行山西,一定是秘密为皇上办天大的事,居然连自己们都不知情?

  其实康熙内心里也在打鼓,相当模糊,当时谁也不知道皇阿玛在哪出家。

  现在看,既然小桂子他在太原动用了圣旨调兵遣将,那必然有原因的,很可能皇阿玛就在太原附近,且遇到了什么危机。

  三巨头又分别面面相觑一番,心里门清,既然皇帝表态后,方向就有了。

  顿时犹如菜市场,大家开始说什么阿桂骁勇善战忠心耿耿之类的。

  “阿塔那贼,最早在家父军中做个小小行军书办。”

  既然如此索额图开始顺着康熙的意思,力挺自家兄弟,恶狠狠的说道:“那时起,阿塔虽未有什么丧尽天良令人发指的事,但家父常责备他漠视汉人,漠视弱者,斥责他总依仗旗兵身份在街市上打架闹事。”

  康熙微微一笑,看向多隆。

  多隆急忙跪地道:“奴才当年驻防过太原,彼时阿塔已是副都统,才华是有,也算骁勇善战,但索大人说的大差不差,他个人德行有些不正,常有看不起汉官,故意纵容旗兵冲击官府之类的事的确时有发生。”

  “……”

  杰书欲哭无泪,皆因那阿塔是自己侄子,反倒不方便介入说话了。

  “山西巡抚这人呢?”

  康熙再次看了手里万言书一眼。

  杰书出身军旅不了解杨熙,于是仍旧闭口不言。

  多隆曾经驻防太原时候,但杨熙那时不在太原,而是山东布政使,没有接触过所以也不说。

  索额图得意道:“奴才早年任职吏部侍郎,一直跟踪杨熙简历和政务成绩,此人重在一个稳字,才华一般,但为人素有贤名,不骄不躁不跳不贪,却也没有杀伐决断成其事的担当。”

  康熙道:“这么说来,他送来的这份太原府百姓以血泪书写的万言书,不是他好大喜功,而是真的。”

  “……”

  杰书和多隆害怕被坑,不敢发言。

  但索额图除了有过目不忘的才华外,也真会看人,这方面真得了索尼真传。说道:“奴才以人头担保,论执政才华杨熙一般,但还算贤实,也足够稳,别人的话奴才不太信,但若是杨熙送来的万言书,那必属真实。”

  听索额图这么说,康熙又看了一眼万言书,久久说不出话来。

  三巨头相互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再次心里门清。

  既然索额图凭借索尼真传给杨熙定性了,皇帝信了杨熙,自然就信了万言书是真的。

  人家老百姓一把血一把泪的感谢天感谢地,感谢皇帝圣明,感谢皇帝派重臣去整顿了太原吏治、帮老百姓出了心中的恶气。

  但若皇帝真的圣明,岂能坐视阿塔不处理?

  但除非谋反,否则朝廷按例不处理阿塔那样的旗兵将领。

  严重如鳌拜,当时皇上也只是用词“念其军功不杀”,乃是背地里咽不下气,又尼玛派心腹密探阿桂去做了鳌拜,又把杀人的帽子栽赃给天地会。

  现在眼见皇上为难的表情,几人相当清楚皇上的内心,若按例不处理阿塔的话,如何对动作这么大的阿桂将军交代?如何对山西百姓的万言书交代?

  饶是索额图有索尼老爹真传,却也不知该如何处理此节。脑袋一歪,装作劳累过度晕倒。

  多隆赶紧大喊两声索中堂你怎么了,又扛着就往外去一边念念有词“奴才带索中堂去太医院看看,他看起来是积劳成疾了”。

  “……”

  剩下杰书无比尴尬的低头留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