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南华老仙?人皇见兵仙 布局-《我在影视世界建神国》

  刚结“度假”归来的陈默,尚徜徉于诸界信仰光河的徜徉余韵中,便迎来了负责主世界事务的几位元老院代表的汇报。

  “冕下,”为首的老元老声音带着难以抑制的振奋,“葛雷博将军的海蛇军团,在瑟奥科斯大人无可匹敌的神威相助下,已基本扫平西方所有负隅顽抗的蛮族与城邦。如今,帝国的疆域之广,前所未有!”

  他略微停顿,抬头小心翼翼地观察着神座上陈默的神色,语气转而带上了一丝谨慎与探询:

  “只是……军团兵锋已抵东方边缘。元老院内对那片传说中富庶而古老的大陆议论纷纷。敢问冕下,那东方帝国……我等该如何对待?不知冕下与彼方坐镇的神祗,可有……旧谊或约定?”

  这番话问得委婉,但核心意思明确:您和那边的老大关系怎么样?我们能不能动?

  “东方……”陈默低声自语,目光仿佛穿透了神殿的穹顶,跨越无尽时空,落在了那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上。

  就在他心念触及“东方”二字的瞬间,一种奇异的、微弱的共鸣被触动。

  “这是……”陈默眉头微凝,立刻收敛心神,仔细追寻那感应的源头。

  很快,他辨认出来——“……是‘名刀司命’的波动!”

  他立刻想起了那次狼狈的东方之行,在那个规则排斥力极强的《楚汉传奇》时间点,面对少年韩信,他仓促间具现并赐予了那枚“名刀司命”。

  当时只是灵光一闪,甚至没抱太大希望。诸天万界,时间线错综复杂,他无法确定那个影视剧中的少年,是否就是主世界历史长河中的那位兵仙。

  但现在,不同了!

  神国晋升,生命层次跃迁,他对自身权柄和与之相关一切的感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清晰度!

  这道跨越了时间与空间的链接,无比明确地告诉他——“司命”不仅存在,而且就在主世界的东方!其载体……那个名为韩信的个体,依然活着!

  “《楚汉传奇》……并非独立的影视位面,那就是主世界真实不虚的过去!”陈默眼中精光一闪,“那个忍饥挨饿却眼神锐利的少年,就是日后的兵仙韩信!他没死在长乐宫,‘名刀司命’……假死脱身,他竟然真的做到了!”

  这步闲棋,竟在不知不觉中,结出了一颗远超预期的果实。

  他再次通过雕塑看向圣恩广场等待指示的元老院代表,心中已然有了决断。

  “东方的神只,复苏在即。”陈默的声音恢复了往日的威严与平静,“军团暂于现有疆域休整,巩固统治,传播信仰。没有我的神谕,一兵一卒不得擅越雷池。”

  “谨遵冕下神谕!”

  神殿内重归寂静。

  “此一时,彼一时。”陈默低声自语。东方可以开始布局了,但前提是他需要在东方,有一个足够分量的“自己人”,一个能理解他的意志,并能影响东方格局的支点。

  韩信,兵仙之才,假死脱身的经历,漫长岁月的沉淀……没有比他更合适的人选了!

  心念既定,陈默没有带任何随从,甚至没有乘坐神辇。他一步踏出,身形已从阿斯加德消失,下一刻,便出现在了主世界东方,上次降临的那座边境城镇附近。

  =====

  时空变换,景物依稀。城镇似乎比记忆中繁华了一些,但底层百姓的生活依旧艰辛。

  陈默收敛了所有神光,化作一普通游学士子模样,漫步于市井之间,侧耳倾听坊间传闻。

  果然,几十年前“西方神人,乘天马,携金发碧眼侍从,挥金如土,倏忽来去”的传说仍在茶余饭后被人提及,添油加醋,近乎神话。

  但更引起陈默注意的是另一个更加鲜活、流传在方士和隐逸者之间的传说——在某处深山之中,隐居着一位“从未衰老的仙人”,其智慧如海,慕名而来的求道者,去山中求仙问道,却终不得见其面。

  陈默心中一动,顺着这个线索暗中打探。

  他施以些许金银,又从几个走南闯北的行商和一位年老方士口中,拼凑出了更具体的信息。

  “仙人居所?据说是在南华山之中,云雾缭绕,凡人难觅啊。”

  “是啊,都说那南华老仙鹤发童颜,驻世长生,还在编纂什么通天纬地的奇书……”

  “南华山?”陈默听到这个名字的瞬间,整个人都愣住了。

  因为,他体内那丝对“司命”的清晰感应,所指的方位,与行商们口中的南华山的方向,分毫不差!

  一股荒谬绝伦的感觉涌上陈默心头。

  南华山?南华老仙?

  那个被《三国演义》等后世小说描绘成传授张角《太平要术》、开启黄巾之乱的的神秘仙人?

  那个“战必胜,攻必克”,却最终死于妇人之手的兵仙韩信?

  这两个形象在他脑子里疯狂打架。

  “卧槽?!韩信是南华老仙?你TMD逗我?!”陈默脸上的表情管理差点失控。

  这玩笑开得也太大了吧!一个顶尖的军事家,摇身一变成了道家先贤、神秘学祖师?

  但感应不会错。

  司命的气息,确确实实是从南华山方向传来。

  强烈的探究欲驱使着陈默,他不再犹豫,循着那丝感应,直奔南华山而去。

  =====南华山,深处。

  云雾缭绕的山谷中,几间简陋却洁净的茅屋依山而建。屋前一片平整的土地上,种着些寻常菜蔬。一个身影正坐在溪边青石上,手持书简,默默诵读。

  他须发面容并无多少皱纹,肌肤莹润,眼神清澈而深邃,透着一股历经沧桑后的平和与智慧。身上穿着浆洗得发白的粗布道袍,仙风道骨,与世无争。

  忽然,他心有所感,抬起头,望向谷口的方向。插在他简单发髻上,那枚看似普通、颜色却略显灰暗的金属发簪(名刀司命),此刻正散发出微不可察的温热,一丝丝微弱的幽蓝光芒在簪体内部流转。

  “司命……”他轻声低语,眼中闪过一丝激动与了然,“尊上……是您要来了吗?”

  这几年,自从西方天际偶尔传来难以言喻的宏大波动后(陈默神国晋升),这枚救过他性命、陪伴他的仙器就开始逐渐“苏醒”,与冥冥中的联系越来越强。

  他隐隐感觉到,赐予他这一切的那位存在,或许即将再次降临。

  果然,片刻之后,谷口的云雾如同被无形之手分开,一个身着青衫,黑发黑瞳,容貌年轻得过分的男子,缓步走了进来。

  四目相对。

  陈默看着眼前这位“南华老仙”,那眉宇间的轮廓,尤其是那双眼睛深处藏而不露的锐利,依稀还能找到当年淮阴河边那个落魄少年的影子。

  韩信(南华老仙)更是心中剧震。

  来人的容貌与数十年前那位匆匆一见、旋即被天地排斥而去的“上仙”一般无二,岁月未在其身上留下任何痕迹。

  而此刻,对方身上那股渊渟岳峙、仿佛与整个天地融为一体的气息,比当年强大了何止千百倍!

  他放下书简,整理了一下衣冠,没有丝毫犹豫,向着陈默躬身一揖,行的却是弟子礼,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凡人韩信,拜见尊上。昔日淮阴一别,蒙赐仙器,活命之恩,没齿难忘。”

  陈默微微颔首,受了他这一礼。他目光扫过茅屋、菜畦,以及石案上堆积的竹简,淡淡道:“淮阴韩信,兵仙无双。没想到再见之时,你已成了世人口中的南华老仙。”

  韩信闻言,脸上露出一丝复杂的笑容,那笑容里有释然,也有自嘲:“尊上谬赞。‘兵仙’之名,已是过眼云烟。当年长乐宫中,若非尊上所赐‘司命’神器,韩信早已是一抔黄土。假死脱身,辗转至此,不过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是于这漫长的太平岁月。”

  他引陈默入茅屋,奉上清茶,开始讲述这些年的经历。

  假死脱身后,他深知功高震主已不容于朝堂,更看透了帝王心术的薄凉与战争的残酷。

  凭借“司命”带来的些许超凡特质(如身轻体健、思维敏捷),他隐姓埋名,游历天下,最终选择了南华山这处清净之地隐居。

  漫长的岁月里,他洗尽铅华,从一心追求战场胜负、列土封侯的将军,变成了一个思考天下兴亡、百姓福祉的隐士。

  “昔日韩信,年少轻狂,只知进取,不懂韬晦;只晓兵事,不谙人心。落得那般下场,亦是咎由自取。”韩信语气平静,像是在评价一个与自己无关的古人,“于此深山之中,静观云卷云舒,遍读百家之言,方知昔日之谬。天下非一人之天下,兵戈虽利,终非长治久安之道。”

  陈默饶有兴致地问:“哦?那你如今思考的是何道?”

  韩信眼中闪过智慧的光芒:“学生在思考,何为真正的‘平天下’。非是武力征服,迫人臣服;亦非权术制衡,互相倾轧。乃是探寻一种秩序,一种能让人各安其位,各尽其才,少有所教,老有所养,虽有贵贱而无饥馁,虽有纷争而无战乱的……大道。”

  他指了指石案上的竹简:“学生不才,将所思所想,以及一些粗浅的养生、星象、杂学心得,记录下来,妄图编纂成书,以期对后人有所启迪。”

  陈默拿起一卷竹简,展开一看,开篇便透着一种宏大的社会理想与批判精神。他心中一动,问道:“你这书,取名字了吗?”

  韩信恭敬道:“学生斗胆,暂命名为《太平要术》。意在探寻致太平之根本方略。不过目前仅完成十之一二,诸多想法尚需斟酌完善。”

  《太平要术》!

  果然!

  这本在后世传说中引发黄巾起义的“天书”,此刻正静静地躺在自己手中。

  他放下竹简,目光深邃地看向韩信:“韩信,你可知道,你隐居这数十年,天下看似承平,实则暗流汹涌。西方,一个庞大的帝国已在吾之意志下近乎统一,其兵锋不日便将触及东方。东西交汇,文明碰撞,或许就在眼前。你所求的‘太平’,单凭这一卷书简,守得住吗?”

  韩信身躯一震,脸上露出凝重之色。他虽隐居,并非完全隔绝外界信息,西方有强国,曰大秦,他亦有耳闻,只是没想到其扩张之势如此之快,背后竟有尊上的影子!

  他压下心中震动,忽然想起一事,恭敬问道:“尊上两次降临,赐下仙缘,点拨迷途,恩同再造。然则……然则韩信至今,尚不知尊上圣讳,恳请尊上示下,以便韩信日夜感念,谨奉于心。”

  “吾名,轩辕。”

  “轩辕……”韩信喃喃重复着这个名字,古老、近乎神话的传说涌入脑海——逐鹿之战,定鼎中原,人文初祖……

  人皇轩辕?!

  这个认知如同惊雷在他脑海中炸响,震得他神魂摇曳!他原本猜测尊上是某位强大的仙神,却万万没想到,竟是这位早已归于传说、承载着整个人族气运的始祖圣皇!

  巨大的震惊与前所未有的归属感瞬间淹没了韩信。奉一位域外仙神为主,与奉人族共祖、圣皇轩辕为主,这其中的意义截然不同!后者不仅仅是力量的臣服,更是血脉与文明的皈依!

  陈默将韩信的震撼看在眼里,陈默继续道:“你的才情,你的思考,不应埋没于此山之中。在这即将到来的大世,你可愿奉我为主,入我神国·天庭体系,以其才学,为万民谋一真正的太平?你的《太平要术》,或可在更广阔的舞台上,绽放光彩。”

  “人皇……神国……天庭……”韩信喃喃自语,这些词汇冲击着他固有的认知。

  多年的隐居修身,让他褪去了浮躁,却未曾磨灭那颗曾经渴望建立不世功业的心。只是如今,这功业的目标,从裂土封侯变成了开创太平。

  奉人皇为主,入天庭体系,为人族谋太平!

  这几乎是为他量身定做的道路!他之前所有的思考、所有的困惑,仿佛在这一刻找到了最终的指向。

  他深吸一口气,退后三步,整理衣冠,然后郑重地双膝跪地,伏身叩拜:

  “凡人韩信,蒙尊上两次救赎,点拨前路。愿奉尊上为主,效忠神国,入天庭体系,以此残躯微力,助尊上开创万世太平!”

  “善!”陈默满意点头,伸手虚扶,一股柔和的力量将韩信托起。

  他取出一枚温润白玉雕成的玉佩,上面流转着神秘的光辉(极乐空间的科技造物的神国皮肤):“此乃通讯灵佩,凭此你可随时与吾,以及与神国麾下诸界联系。亦可助你调理身心,延年益寿。”

  接着,陈默并指如剑,点在韩信眉心。

  “既入我麾下,岂可无护身之力。此乃神赐,望你善用之。”

  一股庞大的信息流和能量涌入韩信体内。身体机能也被大幅强化,整个人变得精悍而充满力量感。

  感受着体内久违的、甚至更胜从前的蓬勃力量,以及脑海中精妙绝伦的无双战技,韩信心中更是骇然与激动。尊上之力,果然深不可测!

  陈默看着气质再度发生变化的韩信,沉吟片刻,临走前特意叮嘱道:

  “韩信,你在此方世界,继续你的研究与着述。同时,密切关注天下大势。当凡间皇帝为刘协时,告知于我。”

  刘协?

  韩信将此名牢记于心:“谨遵冕下法旨。”

  陈默点了点头,身影逐渐淡化,最终消失在茅屋之中,仿佛从未出现过。

  韩信手握温热的灵佩,感受着体内汹涌的力量与知识,望着陈默消失的方向,久久不语。

  他回到石案前,拿起刻刀,在《太平要术》的竹简上,郑重地补上了新的篇章,其名为——《人皇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