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的课程对姜离而言形同虚设,她心思早已飞到了沈寂提到的私人图书馆。下课后,她婉拒了同学午饭的邀请,直接返回了翠湖苑。
向周管家提出想去图书馆的请求时,这位不苟言笑的女管家并没有表现出任何意外,只是恭敬地引她来到别墅地下层的一扇厚重的实木门前。门禁是指纹加虹膜双重验证,周管家操作后,大门无声滑开。
“姜小姐,图书馆内的书籍均按编号分类,您可以随意阅览。如有需要协助查找,可以按动书桌上的呼叫铃。午餐会在一小时后为您送来。”周管家说完,便微微躬身离开。
姜离踏入图书馆,即使以她见多识广的心境,也不由得微微惊叹。这里与其说是图书馆,不如说是一座小型的博物馆。挑高近五米的空间,四面墙壁皆是顶天立地的深色实木书架,陈列着无数线装古籍、皮质封面的外文书卷,甚至还有少量竹简和帛书。恒温恒湿系统默默运转,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书卷和檀木混合的香气。柔和的灯光从巧妙的角度投射下来,既保证了照明,又不会损伤书籍。
这里收藏的,恐怕不仅仅是财富,更是沈家(或者说天道)漫长岁月中积累的知识与秘密。
姜离收敛心神,开始她的“寻踪”。她没有直奔可能存放玄学秘术的区域,那样目的性太强。而是先从历史地理区域开始,特别是关于古代神秘部落、失落文明以及异常地理现象的记载。她需要为“饕餮”寻找一个合理的历史背景,同时也想看看是否有关于那种邪煞之气的描述。
她抽出一本厚厚的《九州异物志》,坐在靠窗的舒适皮椅上,仔细翻阅。书是古籍影印本,配有精细的插图,记载了许多奇珍异兽和诡异现象。姜离看得很快,灵觉辅助下,她几乎能过目不忘,并快速筛选出有效信息。
几个小时过去,她面前已经堆了十几本相关书籍。大部分记载都流于表面或是传说附会,但并非全无收获。在一本名为《幽冥水府考》的残卷中,她看到了一段关于“深海潜影”的描述,称其乃“古战场怨气所聚,附于巨蜃之尸,能惑人心智,化生邪傀”,其症状与游轮上那些被同化的“水鬼”有几分相似。
另一本西域流传过来的《祆教秘闻》则提到一个崇拜“黑暗吞噬之主”的古老教派,其祭司擅长使用一种“蚀魂黑煞”的诅咒,中者如附骨之疽,生机渐灭。这与沈寂所中的邪气特性隐隐吻合。
“饕餮”……吞噬……难道这个组织,与这些古老的崇拜有关?姜离若有所思。
她又将目光投向那些关于轮回、前世记忆的书籍区域。这部分书籍相对较少,且大多充满宗教和哲学思辨,缺乏实证。但她还是找到了一本笔记体札记,作者署名“抱朴子”,并非葛洪,而是一位佚名道人。其中提到一种观点,认为强大的灵魂印记可以跨越轮回,在某些特定刺激下(如极度危险、或遇到宿缘深厚之人),可能会苏醒碎片化的记忆或能力。
这恰好为她的“前世”说法提供了某种理论支撑。姜离将这几本关键书籍的位置默默记下。
下午,她又查阅了一些关于近现代异常事件档案的汇总(这部分资料显然是沈家自己收集整理的),试图寻找“饕餮”近期的活动规律。资料浩如烟海,但她敏锐地注意到,几起未被公开的、涉及古董走私和神秘仪式的事件,发生地点都隐隐围绕着几个特定的、风水学上称为“阴煞交汇”的点。
其中一个点,就在海市郊区,一个即将举办公益拍卖的旧教堂附近。时间,就在下周。
这会是巧合吗?姜离心中升起一丝警觉。
不知不觉,窗外天色已暗。周管家准时送来晚餐,精致的餐点放在小推车上,她便在图书馆附设的小茶几上用了餐,继续沉浸在书海中。
晚上七点整,书房的门被推开,沈寂准时出现。他似乎刚结束一场重要会议,身上还带着室外清冷的气息和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
他看到姜离面前堆积如山的书籍,以及她专注阅读时侧脸沉静的轮廓,目光微不可查地闪烁了一下。
“看来,你收获不小。”他走到惯常的躺椅边,解开衬衫纽扣。
姜离合上手中的书,站起身,脸上适当地露出一丝疲惫和兴奋交织的神情:“沈家的藏书真是太惊人了!很多外面根本看不到的孤本。我找到一些关于那种黑气和深海怪物的记载,可能有点关联。”她分享了她认为可以透露的部分发现,包括《幽冥水府考》和《祆教秘闻》的记载,以及那个旧教堂附近的异常点。
她刻意略过了关于轮回笔记的部分。
沈寂安静地听着,等她说完,才淡淡开口:“那个旧教堂的拍卖会,沈氏是赞助方之一。”
姜离心中一动。这么巧?
“我会让人重点排查那里。”沈寂躺下,闭上了眼睛,“开始吧。”
治疗过程依旧。随着灵能的注入,那种灵魂层面的连接感愈发清晰。姜离能感觉到,沈寂体内天道之力对邪气的净化,似乎比上周顺畅了一丝,不知是陈教授他们的努力,还是她每周“治疗”的累积效果。
这一次,沈寂似乎完全放松下来,甚至在她灵能消耗过大,指尖微颤时,低声说了一句:“可以了。”
姜离停下动作,微微喘息。
沈寂坐起身,活动了一下肩膀,感受着明显舒缓的伤口,看向姜离的目光少了几分审视,多了些难以言喻的复杂。
“你看的书,偏向很明确。”他忽然说道。
姜离心里咯噔一下,面上不动声色:“只是想尽快找到对付‘饕餮’的线索。”
沈寂没有继续这个话题,而是话锋一转:“明天晚上,有个商业酒会,你陪我出席。”
姜离愣住了:“我?为什么?”
“你需要习惯这种场合。”沈寂的语气不容置疑,“而且,‘饕餮’
向周管家提出想去图书馆的请求时,这位不苟言笑的女管家并没有表现出任何意外,只是恭敬地引她来到别墅地下层的一扇厚重的实木门前。门禁是指纹加虹膜双重验证,周管家操作后,大门无声滑开。
“姜小姐,图书馆内的书籍均按编号分类,您可以随意阅览。如有需要协助查找,可以按动书桌上的呼叫铃。午餐会在一小时后为您送来。”周管家说完,便微微躬身离开。
姜离踏入图书馆,即使以她见多识广的心境,也不由得微微惊叹。这里与其说是图书馆,不如说是一座小型的博物馆。挑高近五米的空间,四面墙壁皆是顶天立地的深色实木书架,陈列着无数线装古籍、皮质封面的外文书卷,甚至还有少量竹简和帛书。恒温恒湿系统默默运转,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书卷和檀木混合的香气。柔和的灯光从巧妙的角度投射下来,既保证了照明,又不会损伤书籍。
这里收藏的,恐怕不仅仅是财富,更是沈家(或者说天道)漫长岁月中积累的知识与秘密。
姜离收敛心神,开始她的“寻踪”。她没有直奔可能存放玄学秘术的区域,那样目的性太强。而是先从历史地理区域开始,特别是关于古代神秘部落、失落文明以及异常地理现象的记载。她需要为“饕餮”寻找一个合理的历史背景,同时也想看看是否有关于那种邪煞之气的描述。
她抽出一本厚厚的《九州异物志》,坐在靠窗的舒适皮椅上,仔细翻阅。书是古籍影印本,配有精细的插图,记载了许多奇珍异兽和诡异现象。姜离看得很快,灵觉辅助下,她几乎能过目不忘,并快速筛选出有效信息。
几个小时过去,她面前已经堆了十几本相关书籍。大部分记载都流于表面或是传说附会,但并非全无收获。在一本名为《幽冥水府考》的残卷中,她看到了一段关于“深海潜影”的描述,称其乃“古战场怨气所聚,附于巨蜃之尸,能惑人心智,化生邪傀”,其症状与游轮上那些被同化的“水鬼”有几分相似。
另一本西域流传过来的《祆教秘闻》则提到一个崇拜“黑暗吞噬之主”的古老教派,其祭司擅长使用一种“蚀魂黑煞”的诅咒,中者如附骨之疽,生机渐灭。这与沈寂所中的邪气特性隐隐吻合。
“饕餮”……吞噬……难道这个组织,与这些古老的崇拜有关?姜离若有所思。
她又将目光投向那些关于轮回、前世记忆的书籍区域。这部分书籍相对较少,且大多充满宗教和哲学思辨,缺乏实证。但她还是找到了一本笔记体札记,作者署名“抱朴子”,并非葛洪,而是一位佚名道人。其中提到一种观点,认为强大的灵魂印记可以跨越轮回,在某些特定刺激下(如极度危险、或遇到宿缘深厚之人),可能会苏醒碎片化的记忆或能力。
这恰好为她的“前世”说法提供了某种理论支撑。姜离将这几本关键书籍的位置默默记下。
下午,她又查阅了一些关于近现代异常事件档案的汇总(这部分资料显然是沈家自己收集整理的),试图寻找“饕餮”近期的活动规律。资料浩如烟海,但她敏锐地注意到,几起未被公开的、涉及古董走私和神秘仪式的事件,发生地点都隐隐围绕着几个特定的、风水学上称为“阴煞交汇”的点。
其中一个点,就在海市郊区,一个即将举办公益拍卖的旧教堂附近。时间,就在下周。
这会是巧合吗?姜离心中升起一丝警觉。
不知不觉,窗外天色已暗。周管家准时送来晚餐,精致的餐点放在小推车上,她便在图书馆附设的小茶几上用了餐,继续沉浸在书海中。
晚上七点整,书房的门被推开,沈寂准时出现。他似乎刚结束一场重要会议,身上还带着室外清冷的气息和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
他看到姜离面前堆积如山的书籍,以及她专注阅读时侧脸沉静的轮廓,目光微不可查地闪烁了一下。
“看来,你收获不小。”他走到惯常的躺椅边,解开衬衫纽扣。
姜离合上手中的书,站起身,脸上适当地露出一丝疲惫和兴奋交织的神情:“沈家的藏书真是太惊人了!很多外面根本看不到的孤本。我找到一些关于那种黑气和深海怪物的记载,可能有点关联。”她分享了她认为可以透露的部分发现,包括《幽冥水府考》和《祆教秘闻》的记载,以及那个旧教堂附近的异常点。
她刻意略过了关于轮回笔记的部分。
沈寂安静地听着,等她说完,才淡淡开口:“那个旧教堂的拍卖会,沈氏是赞助方之一。”
姜离心中一动。这么巧?
“我会让人重点排查那里。”沈寂躺下,闭上了眼睛,“开始吧。”
治疗过程依旧。随着灵能的注入,那种灵魂层面的连接感愈发清晰。姜离能感觉到,沈寂体内天道之力对邪气的净化,似乎比上周顺畅了一丝,不知是陈教授他们的努力,还是她每周“治疗”的累积效果。
这一次,沈寂似乎完全放松下来,甚至在她灵能消耗过大,指尖微颤时,低声说了一句:“可以了。”
姜离停下动作,微微喘息。
沈寂坐起身,活动了一下肩膀,感受着明显舒缓的伤口,看向姜离的目光少了几分审视,多了些难以言喻的复杂。
“你看的书,偏向很明确。”他忽然说道。
姜离心里咯噔一下,面上不动声色:“只是想尽快找到对付‘饕餮’的线索。”
沈寂没有继续这个话题,而是话锋一转:“明天晚上,有个商业酒会,你陪我出席。”
姜离愣住了:“我?为什么?”
“你需要习惯这种场合。”沈寂的语气不容置疑,“而且,‘饕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