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砚之刚把最后一锤砸在石臼里,就听见院门口铜铃“叮铃”响得欢——是张屠户媳妇扶着老太太回来了。老太太脸上泛着点红晕,咳嗽轻了大半,手里还攥着个布包,见了陈守义就笑:“陈大夫,您这艾绒饼真神了!昨儿贴了半个时辰,夜里居然没咳醒,睡了个囫囵觉!”
陈守义放下手里的茶碗,往石凳上挪了挪,给她们腾地方:“管用就好。这艾绒是前年收的陈艾,比新艾性子温和,就适合您这把年纪的,猛药反而受不住。”
“可不是嘛,”老太太坐下时,拐杖“笃”地戳在青石板上,“昨儿贴完肚脐,浑身都暖烘烘的,不像以前,后半夜总冻得蜷成个球。我家那老头子要是还在,指定得跟您讨方子,他那老寒腿,到了春天比我这咳嗽还折腾人。”
张屠户媳妇从布包里掏出个油纸包,打开是几块黄澄澄的玉米饼:“陈大夫,这是我早上烙的,掺了点玉米面和黄豆面,您和砚之尝尝。我娘说沾着您家晒的蜂蜜吃,比城里卖的糕点还香。”
“你这媳妇手真巧。”陈守义拿起一块,咬了口,“嗯,有股子焦香,比你婆婆当年烙的强——她总把饼烙得像石头,说‘抗饿’。”
老太太在旁边笑骂:“死老头子就知道揭短!当年要不是你总抢我烙的饼,我能往面里多掺玉米面?还不是怕你吃多了烧心!”
陈砚之听着俩老人斗嘴,忍不住笑。他端来刚晾好的薄荷水,给每人倒了一碗:“婶子,奶奶,喝点水解解腻。这薄荷是后院种的,刚摘的,凉丝丝的。”
“还是砚之细心。”老太太喝了口,眼睛一亮,“这水好!比镇上买的汽水舒坦,不扎嗓子。”
“您要是
陈守义放下手里的茶碗,往石凳上挪了挪,给她们腾地方:“管用就好。这艾绒是前年收的陈艾,比新艾性子温和,就适合您这把年纪的,猛药反而受不住。”
“可不是嘛,”老太太坐下时,拐杖“笃”地戳在青石板上,“昨儿贴完肚脐,浑身都暖烘烘的,不像以前,后半夜总冻得蜷成个球。我家那老头子要是还在,指定得跟您讨方子,他那老寒腿,到了春天比我这咳嗽还折腾人。”
张屠户媳妇从布包里掏出个油纸包,打开是几块黄澄澄的玉米饼:“陈大夫,这是我早上烙的,掺了点玉米面和黄豆面,您和砚之尝尝。我娘说沾着您家晒的蜂蜜吃,比城里卖的糕点还香。”
“你这媳妇手真巧。”陈守义拿起一块,咬了口,“嗯,有股子焦香,比你婆婆当年烙的强——她总把饼烙得像石头,说‘抗饿’。”
老太太在旁边笑骂:“死老头子就知道揭短!当年要不是你总抢我烙的饼,我能往面里多掺玉米面?还不是怕你吃多了烧心!”
陈砚之听着俩老人斗嘴,忍不住笑。他端来刚晾好的薄荷水,给每人倒了一碗:“婶子,奶奶,喝点水解解腻。这薄荷是后院种的,刚摘的,凉丝丝的。”
“还是砚之细心。”老太太喝了口,眼睛一亮,“这水好!比镇上买的汽水舒坦,不扎嗓子。”
“您要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