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利坚的治安嘛,懂的都懂,即使是21世纪,晚上也没几个人敢在街上这么闲逛。
不过陈启这家伙向来没什么怕的,身边的保镖也不是吃干饭的。
在来美利坚时,他就让阿b过来收购了一个小型保安公司。
高战这几人全都挂靠在旗下,除了本身人手一张绿卡外,还有持枪证,持枪合法。
美利坚就是这样,有钱真的可以为所欲为。
两人牵着手,踩着柔软的沙子慢慢走着。
邓莉君没话找话,轻声问道:“阿启,说说你小时候的事吧?”
“小时候?”陈启对前世的记忆倒是很清楚,但这辈子的童年记忆乱七八糟,他也只能胡诌道,
“也没什么,小时候家里穷,经常饿肚子,天天都跟着大人下地种田,出海打鱼什么的。”
“额…对不起啊,”邓莉君听了,顿时心生怜悯,没想到他童年这么艰辛,忍不住出声安慰,
“没想到你小时候过得这么苦。”
这就算苦了?
陈启忍不住想到前世北漂的日子,当时吃不饱饭,还睡过天桥,翻过垃圾桶呢。
不过这话也只能在心里想想,一时间有点感慨万分,他洒脱地笑道:
“没什么,你看我现在不也过得挺好的。”
邓莉君更好奇了:“那你怎么会变得那么厉害,好像样样都会?写小说、拍电影、写歌…”
额,听到这个,陈启想了想,继续胡编道:
“以前村里有个老师傅,是跑江湖的戏班子出身,我从小就跟他学东学西。”
“那老头子不光会音乐戏曲,还会讲各种稀奇古怪的故事,我这点本事都是跟他学的。”
邓莉君听得入了神,感叹道:“看来你师傅以前肯定是个能人,不知道他现在在什么地方?”
“不知道,他两年前就回老家了,年纪也大了,不好联系了。”陈启信口开河。
眼看越说越有点编不下去,生怕她看出什么破绽,陈启连忙转移话题道:
“不说我了,阿君你怎么会想到当大明星的?”
“我?”邓莉君笑道,“我爸爸退伍后生意失败,我们一家七口挤在一个很小的房间里。”
“我大概五六岁时,他们就说我唱歌有天赋,当时就跟着乐队到处登台演出了。”
“后来13岁参加比赛拿了冠军,觉得这条路能帮衬家里,就干脆退了学,正式出道唱歌了。”
“没想到阿君五六岁就能上台表演了,”陈启顺着话问道,
“阿君在亚洲名气已经这么大了,怎么没想过到美利坚发展一下?”
邓莉君奇怪地看了他一眼:“我去年就在美利坚纽约举办个人演唱会了,你不知道吗?”
“额!”陈启顿时语塞,这就尴尬了。
他以前只听说过邓莉君在亚洲非常火,压根没想过她现在在美利坚到底是什么名气。
事实上,邓莉君在美利坚的华人圈名气极大。
1980年她就在纽约林肯中心、洛杉矶音乐中心举办了个人演唱会,成为首位在这些世界顶级艺术殿堂演出的华人女歌手。
当时演出门票早早售罄,虽然大部分观众都是以华人为主。
不过邓莉君也在演唱会上演唱了多首英文歌曲,如《begin the beguine》、《more than I can Say》(即《爱你在心口难开》英文原版)等。
重要的是连纽约市长后面都亲自出席,授予了邓莉君一枚“金苹果”胸针,以表彰她的艺术贡献。
邓莉君见他一脸懵,有些不悦地撇撇嘴,扭过头不说话。
陈启尴尬了不知道说啥,他脑子飞速旋转,忙清了清嗓子,强行转移话题:
“那个…阿君,我下一步打算直接在好莱坞制作一部电影,你来唱主题曲怎么样?”
一听到陈启又要给自己写歌,邓莉君的注意力果然被吸引了过来,她讶道:
“好莱坞?可这边的主流市场不会喜欢粤语歌噢!”
她承认《漫步人生路》确实是一首难得的好歌,也正是因为这首歌,在港岛彻底奠定了歌后的地位。
而且现在无论是在港岛还是东南亚,她的名气都更加响亮。
听到陈启再次邀歌,她自然惊喜,可这里毕竟是好莱坞,陈启又不会英文,写首粤语歌,电影票房恐怕会很大受影响吧?
陈启建议道:“那不如我们一起合作吧,我作曲,你来填词,怎么样?”
邓莉君好奇道:“美利坚的曲风你也会?”
“不试试怎么知道?”陈启笑着晃了晃她的小手,耍赖般地问道:“行不行啊,阿君?就当玩一下嘛。”
邓莉君歪着头想了想,笑道:“你都这么说了,那就…试试看啦。”
两人聊天之际,就在这时,一个流里流气的男声从旁边的小巷里传出,打破了夜晚的宁静。
“小妞,我知道你刚才赚了很多钱,识趣点拿出来。”
高战立刻警觉地过去瞥了一眼,随即快步走回来低声道:“老板,应该是有人抢劫。”
“啥情况,有武器没。”陈启倒也不奇怪,美利坚这年头,还是这么晚了,走在这种地方,没人抢劫那才是叫怪事。
高战摇了摇头:“是两个黑人,正在打劫刚才酒吧那位服务员,只看到两把匕首,没看到其他武器。”
“卧槽,这么巧。”陈启撇了撇嘴,正想更进一步呢,就来了个不识趣的家伙,心里暗骂真扫兴。
不过陈启这家伙向来没什么怕的,身边的保镖也不是吃干饭的。
在来美利坚时,他就让阿b过来收购了一个小型保安公司。
高战这几人全都挂靠在旗下,除了本身人手一张绿卡外,还有持枪证,持枪合法。
美利坚就是这样,有钱真的可以为所欲为。
两人牵着手,踩着柔软的沙子慢慢走着。
邓莉君没话找话,轻声问道:“阿启,说说你小时候的事吧?”
“小时候?”陈启对前世的记忆倒是很清楚,但这辈子的童年记忆乱七八糟,他也只能胡诌道,
“也没什么,小时候家里穷,经常饿肚子,天天都跟着大人下地种田,出海打鱼什么的。”
“额…对不起啊,”邓莉君听了,顿时心生怜悯,没想到他童年这么艰辛,忍不住出声安慰,
“没想到你小时候过得这么苦。”
这就算苦了?
陈启忍不住想到前世北漂的日子,当时吃不饱饭,还睡过天桥,翻过垃圾桶呢。
不过这话也只能在心里想想,一时间有点感慨万分,他洒脱地笑道:
“没什么,你看我现在不也过得挺好的。”
邓莉君更好奇了:“那你怎么会变得那么厉害,好像样样都会?写小说、拍电影、写歌…”
额,听到这个,陈启想了想,继续胡编道:
“以前村里有个老师傅,是跑江湖的戏班子出身,我从小就跟他学东学西。”
“那老头子不光会音乐戏曲,还会讲各种稀奇古怪的故事,我这点本事都是跟他学的。”
邓莉君听得入了神,感叹道:“看来你师傅以前肯定是个能人,不知道他现在在什么地方?”
“不知道,他两年前就回老家了,年纪也大了,不好联系了。”陈启信口开河。
眼看越说越有点编不下去,生怕她看出什么破绽,陈启连忙转移话题道:
“不说我了,阿君你怎么会想到当大明星的?”
“我?”邓莉君笑道,“我爸爸退伍后生意失败,我们一家七口挤在一个很小的房间里。”
“我大概五六岁时,他们就说我唱歌有天赋,当时就跟着乐队到处登台演出了。”
“后来13岁参加比赛拿了冠军,觉得这条路能帮衬家里,就干脆退了学,正式出道唱歌了。”
“没想到阿君五六岁就能上台表演了,”陈启顺着话问道,
“阿君在亚洲名气已经这么大了,怎么没想过到美利坚发展一下?”
邓莉君奇怪地看了他一眼:“我去年就在美利坚纽约举办个人演唱会了,你不知道吗?”
“额!”陈启顿时语塞,这就尴尬了。
他以前只听说过邓莉君在亚洲非常火,压根没想过她现在在美利坚到底是什么名气。
事实上,邓莉君在美利坚的华人圈名气极大。
1980年她就在纽约林肯中心、洛杉矶音乐中心举办了个人演唱会,成为首位在这些世界顶级艺术殿堂演出的华人女歌手。
当时演出门票早早售罄,虽然大部分观众都是以华人为主。
不过邓莉君也在演唱会上演唱了多首英文歌曲,如《begin the beguine》、《more than I can Say》(即《爱你在心口难开》英文原版)等。
重要的是连纽约市长后面都亲自出席,授予了邓莉君一枚“金苹果”胸针,以表彰她的艺术贡献。
邓莉君见他一脸懵,有些不悦地撇撇嘴,扭过头不说话。
陈启尴尬了不知道说啥,他脑子飞速旋转,忙清了清嗓子,强行转移话题:
“那个…阿君,我下一步打算直接在好莱坞制作一部电影,你来唱主题曲怎么样?”
一听到陈启又要给自己写歌,邓莉君的注意力果然被吸引了过来,她讶道:
“好莱坞?可这边的主流市场不会喜欢粤语歌噢!”
她承认《漫步人生路》确实是一首难得的好歌,也正是因为这首歌,在港岛彻底奠定了歌后的地位。
而且现在无论是在港岛还是东南亚,她的名气都更加响亮。
听到陈启再次邀歌,她自然惊喜,可这里毕竟是好莱坞,陈启又不会英文,写首粤语歌,电影票房恐怕会很大受影响吧?
陈启建议道:“那不如我们一起合作吧,我作曲,你来填词,怎么样?”
邓莉君好奇道:“美利坚的曲风你也会?”
“不试试怎么知道?”陈启笑着晃了晃她的小手,耍赖般地问道:“行不行啊,阿君?就当玩一下嘛。”
邓莉君歪着头想了想,笑道:“你都这么说了,那就…试试看啦。”
两人聊天之际,就在这时,一个流里流气的男声从旁边的小巷里传出,打破了夜晚的宁静。
“小妞,我知道你刚才赚了很多钱,识趣点拿出来。”
高战立刻警觉地过去瞥了一眼,随即快步走回来低声道:“老板,应该是有人抢劫。”
“啥情况,有武器没。”陈启倒也不奇怪,美利坚这年头,还是这么晚了,走在这种地方,没人抢劫那才是叫怪事。
高战摇了摇头:“是两个黑人,正在打劫刚才酒吧那位服务员,只看到两把匕首,没看到其他武器。”
“卧槽,这么巧。”陈启撇了撇嘴,正想更进一步呢,就来了个不识趣的家伙,心里暗骂真扫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