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有落笔就够了!-《港岛大亨:从1979跑龙套开始》

  沈岳林的办公室不大,却被书和稿件塞得满满当当。

  空气中弥漫着旧纸张、墨水和浓茶混合的味道,闻起来就像是文人墨客的清苦与孤高。

  陈启被带到一张待客的沙发上,那沙发皮面已经有了裂纹,像是承载过无数作者的希望与失落。

  沈岳林没有多余的客套,他坐回自己的办公桌后,戴上老花镜,径直翻开了陈启递上的那份沉甸甸的稿件。

  办公室里只剩下纸张翻动的“沙沙”声。

  陈启端坐着,没有去碰桌上那杯已经凉了的茶水。

  他安静地观察着沈岳林的每一个细微的表情。

  沈岳林看得很慢,很仔细。

  当看到开篇主角穿越的段落时,他的眉毛明显向上挑了一下,捏着稿纸的手指也停顿了片刻。

  显然,这个前所未有的设定,成功抓住了这位老总编的注意力。

  然而,随着阅读的深入,他紧锁的眉头就再也没有舒展开过。

  他时而摇头,时而用笔在稿纸的空白处轻轻画个圈,似乎在做什么标记。

  陈启的心也跟着他的动作,时而提起,时而放下。

  他注意到,沈岳林的目光在稿纸上那些简体字和略显潦草的涂改痕迹上停留了很久。

  那是他匆忙誊写时留下的瑕疵,也是他身份的一个侧面证明。

  终于,沈岳林翻到了最后一页。

  他摘下眼镜,用手指揉了揉疲惫的眉心,他打量了一下陈启,

  从稿子上的字迹能看得出这个后生刚来港岛不久。

  刚来港岛就能写出这么新奇概念的小说,可以说此人头脑很不错了!

  不过,他还是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这一声叹息,

  让办公室里凝固的空气重新流动起来,也几乎宣判了这份稿件的死刑。

  “后生仔,”沈岳林抬起头,目光锐利但并不刻薄,

  “你这个‘穿越’的概念,很新奇,非常有想法。”

  “我做了几十年报纸,看过的小说车载斗量,但这种写法,是头一份。”

  陈启没有接话,他知道,后面必然跟着“但是”。

  “但是……”果然,沈岳林话锋一转,“这份稿子,我们《明报》用不了。”

  他将稿件推回到桌子中央,指了指上面的几处地方。

  “第一,你的故事很通顺,节奏感也好,但字里行间,还是太……直白了。”

  “缺少了些文学的含蓄和韵味。”

  他说的很委婉,“直白”两个字,其实就是暗指“俗”。

  “第二,主角怎么去的秦朝?他为什么去的是秦朝,而不是其他朝代?”

  “像是凭空就过去了。这不符合逻辑,读者会觉得突兀。”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沈岳林的表情变得严肃起来:

  “整个故事的基调……充满了欲望和暴力,虽然能吸引眼球,但和《明报》的风格相悖。”

  《明报》的读者,大多是知识分子、他们看的是家国天下,是侠之大者。

  陈启这套,知识分子还真接受不了。

  沈岳林拿起稿件,在封面上用钢笔写下了自己的批注,然后递给陈启。

  “概念很好,可惜了。年轻人,你的想法很大胆,要是润色修改一下情节,我想有机会在明报发表。”

  陈启站起身,双手接过稿件。

  封面上是沈岳林刚劲有力的字迹:“概念新奇,潜力颇大,然过犹不及,可再斟酌润色!”

  陈启的脸上带着一丝微笑,他对着沈岳林深深鞠了一躬。

  “多谢沈编斧正,小子受教了。”

  他的反应,让沈岳林有些意外。

  他见过太多被退稿后或失魂落魄,或恼羞成怒的作者,

  像陈启这样平静接受,甚至还能道谢的,寥寥无几。

  “后生仔,好生努力吧。”

  沈岳林挥了挥手,重新戴上眼镜,拿起了另一份稿件,不再看他。

  陈启抱着稿子,转身走出了办公室。

  门关上的那一刻,他脸上的笑容愈发灿烂。

  沈岳林虽然拒绝,但有了他的落笔“概念新奇,潜力颇大”,那么他的小说就一定能上报了!

  至于那些“可再斟酌润色”的意见……

  陈启心里门清,有些东西,

  比如穿越的设定,比如“俗”“欲”,恰恰是《寻秦记》的魂,改了,味道就变了。

  他深吸一口气,将那份带着明报主编“批注”的稿件用力塞回包里。

  此路不通,那就换条路!港岛报业,又不是只有《明报》一家。

  目标,瞬间锁定——东方日报!

  如果说《明报》是报界的阳春白雪,那《东方日报》就是绝对的下里巴人。

  它的读者,是码头的苦力,是工厂的工人,是茶餐厅里吹水的伙计,

  是每一个为了生计奔波的普通市民。

  他们不关心什么侠之大者,他们只想要最直接、最刺激、最劲爆的娱乐。

  最重要的现在的东方日报马老板因为官司离港,

  太子爷马成刚刚接手,正在愁销量下滑没法向董事会交代。

  《东方日报》的大楼,远没有《明报》那般气派,

  但进进出出的人却行色匆匆,透着一股生猛的江湖草莽气。

  陈启这次连前台都没理会,直接拦住一个正要进电梯的职员,开门见山:

  “请问,徐立新总编嘅办公室在哪层?”

  那职员被他这股劲头搞得一愣,下意识地指了指楼上:“十八楼。”

  “多谢!”

  陈启挤进电梯,直上十八楼。

  总编办公室的门开着,

  一个地中海发型,挺着啤酒肚的中年男人正在里面大声地讲着电话,唾沫横飞。

  “什么?销量又跌了?!叼!给我登!”

  “就登那个女明星同富豪游船的样子!标题写夸张点!”

  “怕什么啊?告就告咯,我们怕过她?”

  陈启就站在门口,安静地等着。

  直到对方“啪”地一声挂断电话,骂骂咧咧地坐下,他才敲了敲门。

  “边位啊?”徐立新抬起头,一脸不耐烦。

  “徐总编,我叫陈启,有份稿想请你看下。”

  “投稿?放在前台啦!”徐立新挥挥手,像是在赶苍蝇。

  陈启不为所动,他走上前,将怀里的稿件放在徐立新的办公桌上,特意将沈岳林写字的那一面朝上。

  “这份稿,是从《明报》沈编那里拿回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