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出没第244章:老屋的月光与未寄的信
深秋的风裹着松针的凉意,穿过狗熊岭外围的山谷,吹到那间爬满牵牛花的老屋时,已经变得温柔了许多。屋门虚掩着,门轴吱呀一声,像是老人轻咳般的叹息。光头强的母亲坐在堂屋的竹椅上,手里捏着一张泛黄的照片,指腹反复摩挲着照片上那个咧嘴笑的少年——那是十五岁的光头强,穿着洗得发白的蓝布褂,身后是自家种的苹果树,枝桠上还挂着他刚摘的半篮苹果,红得透亮。
“强子那时候,还总说要给我摘一辈子最甜的苹果呢。”李母喃喃自语,声音轻得像一片落叶。她的头发已经大半花白,梳得整整齐齐,用一根旧木簪挽着,眼角的皱纹里嵌着岁月的痕迹,此刻却凝着化不开的愁绪。堂屋的陈设简单而陈旧,一张掉漆的八仙桌,两把配套的竹椅,墙角堆着几捆晒干的艾草,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草药味和旧木头的清香。
窗外的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夕阳把远山的轮廓染成了橘红色,余晖透过窗棂,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李母起身走到窗边,推开吱呀作响的木窗,目光望向狗熊岭深处的方向。那里云雾缭绕,看不见儿子居住的小木屋,却能想象出他此刻或许正在砍树,或许在和熊大熊二斗智斗勇,又或许,正啃着一块干硬的面包对付晚饭。想到这里,她的嘴角微微牵动了一下,眼里却泛起了泪光。
“这孩子,从小就倔。”她抬手拭了拭眼角,指尖带着一丝凉意。记忆像潮水般涌来,那些尘封在时光里的片段,此刻都变得清晰无比。
小时候的光头强,个子瘦小,却总爱跟在村里的大孩子后面跑,每次闯了祸,就躲在母亲身后,探出半个脑袋,一双大眼睛怯生生的,却又透着不服输的劲儿。有一次,他偷偷跑到后山去掏鸟窝,不小心从树上摔了下来,膝盖磕出了血,却咬着牙不肯哭,直到看到母亲急匆匆赶来,才扑进她怀里放声大哭。李母还记得,那天她背着儿子回家,山路崎岖,她走得气喘吁吁,却一直哼着摇篮曲,安慰着怀里抽噎的小家伙。
“那时候多好啊,他还在我身边,受了委屈还能扑进我怀里哭。”李母的声音带着哽咽,“现在长大了,翅膀硬了,飞到那么远的地方,受了苦也不跟我说,就知道报喜不报忧。”
她转身走到八仙桌前,拿起桌上的一个铁皮盒子。盒子已经锈迹斑斑,是光头强小时候用来装弹珠的,现在里面装满了一沓沓信件。这些信,有的是光头强寄来的,有的是她写了却没寄出去的。她小心翼翼地打开盒子,拿出最上面的一封信,信封上的字迹工整而有力,是光头强的笔迹。
“妈,我在狗熊岭一切都好,这里的风景可美了,有山有水,还有好多小动物。我现在是一名优秀的伐木工,老板可器重我了,很快就能挣大钱,给您盖新房子,买好吃的……”李母轻声读着,读着读着,声音就哽咽了。她知道,儿子说的“一切都好”,多半是假的。上次儿子回家,她分明看到他手上的茧子又厚了一层,衣服上还有好几处补丁,吃饭的时候狼吞虎咽,像是很久没吃过一顿饱饭。可他嘴上却一个劲儿地说自己过得很好,让她不要担心。
“傻孩子,你以为妈看不出来吗?”李母把信贴在胸口,泪水顺着脸颊滑落,滴在信封上,晕开了一小片墨迹,“挣钱哪有那么容易,伐木工多危险啊,山上有野兽,还有那些调皮的熊,你一个人,怎么能让人放心呢?”
她又拿出一封自己写了一半的信,纸上的字迹有些潦草,还带着几滴泪痕。那是上个月写的,她本来想问问儿子最近吃得好不好,睡得香不香,工作顺不顺利,有没有受委屈。可写着写着,又怕打扰到儿子,怕他担心自己,最后还是把信折了起来,放进了铁皮盒子里。
“妈知道你想干出一番事业,想让妈过上好日子。”李母对着信纸轻声说,“可在妈心里,你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的,比什么都重要。钱挣多挣少没关系,妈不图你大富大贵,只希望你能常回家看看。”
窗外的月光渐渐亮了起来,像一层薄薄的银纱,笼罩着整个老屋。李母走到灶台边,点燃了煤油灯。昏黄的灯光照亮了小小的厨房,灶台上还放着早上没洗完的碗,锅里残留着一点米汤。她拿起锅铲,想做点晚饭,却突然觉得胸口一阵发闷,没什么胃口。
“以前啊,强子最
深秋的风裹着松针的凉意,穿过狗熊岭外围的山谷,吹到那间爬满牵牛花的老屋时,已经变得温柔了许多。屋门虚掩着,门轴吱呀一声,像是老人轻咳般的叹息。光头强的母亲坐在堂屋的竹椅上,手里捏着一张泛黄的照片,指腹反复摩挲着照片上那个咧嘴笑的少年——那是十五岁的光头强,穿着洗得发白的蓝布褂,身后是自家种的苹果树,枝桠上还挂着他刚摘的半篮苹果,红得透亮。
“强子那时候,还总说要给我摘一辈子最甜的苹果呢。”李母喃喃自语,声音轻得像一片落叶。她的头发已经大半花白,梳得整整齐齐,用一根旧木簪挽着,眼角的皱纹里嵌着岁月的痕迹,此刻却凝着化不开的愁绪。堂屋的陈设简单而陈旧,一张掉漆的八仙桌,两把配套的竹椅,墙角堆着几捆晒干的艾草,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草药味和旧木头的清香。
窗外的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夕阳把远山的轮廓染成了橘红色,余晖透过窗棂,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李母起身走到窗边,推开吱呀作响的木窗,目光望向狗熊岭深处的方向。那里云雾缭绕,看不见儿子居住的小木屋,却能想象出他此刻或许正在砍树,或许在和熊大熊二斗智斗勇,又或许,正啃着一块干硬的面包对付晚饭。想到这里,她的嘴角微微牵动了一下,眼里却泛起了泪光。
“这孩子,从小就倔。”她抬手拭了拭眼角,指尖带着一丝凉意。记忆像潮水般涌来,那些尘封在时光里的片段,此刻都变得清晰无比。
小时候的光头强,个子瘦小,却总爱跟在村里的大孩子后面跑,每次闯了祸,就躲在母亲身后,探出半个脑袋,一双大眼睛怯生生的,却又透着不服输的劲儿。有一次,他偷偷跑到后山去掏鸟窝,不小心从树上摔了下来,膝盖磕出了血,却咬着牙不肯哭,直到看到母亲急匆匆赶来,才扑进她怀里放声大哭。李母还记得,那天她背着儿子回家,山路崎岖,她走得气喘吁吁,却一直哼着摇篮曲,安慰着怀里抽噎的小家伙。
“那时候多好啊,他还在我身边,受了委屈还能扑进我怀里哭。”李母的声音带着哽咽,“现在长大了,翅膀硬了,飞到那么远的地方,受了苦也不跟我说,就知道报喜不报忧。”
她转身走到八仙桌前,拿起桌上的一个铁皮盒子。盒子已经锈迹斑斑,是光头强小时候用来装弹珠的,现在里面装满了一沓沓信件。这些信,有的是光头强寄来的,有的是她写了却没寄出去的。她小心翼翼地打开盒子,拿出最上面的一封信,信封上的字迹工整而有力,是光头强的笔迹。
“妈,我在狗熊岭一切都好,这里的风景可美了,有山有水,还有好多小动物。我现在是一名优秀的伐木工,老板可器重我了,很快就能挣大钱,给您盖新房子,买好吃的……”李母轻声读着,读着读着,声音就哽咽了。她知道,儿子说的“一切都好”,多半是假的。上次儿子回家,她分明看到他手上的茧子又厚了一层,衣服上还有好几处补丁,吃饭的时候狼吞虎咽,像是很久没吃过一顿饱饭。可他嘴上却一个劲儿地说自己过得很好,让她不要担心。
“傻孩子,你以为妈看不出来吗?”李母把信贴在胸口,泪水顺着脸颊滑落,滴在信封上,晕开了一小片墨迹,“挣钱哪有那么容易,伐木工多危险啊,山上有野兽,还有那些调皮的熊,你一个人,怎么能让人放心呢?”
她又拿出一封自己写了一半的信,纸上的字迹有些潦草,还带着几滴泪痕。那是上个月写的,她本来想问问儿子最近吃得好不好,睡得香不香,工作顺不顺利,有没有受委屈。可写着写着,又怕打扰到儿子,怕他担心自己,最后还是把信折了起来,放进了铁皮盒子里。
“妈知道你想干出一番事业,想让妈过上好日子。”李母对着信纸轻声说,“可在妈心里,你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的,比什么都重要。钱挣多挣少没关系,妈不图你大富大贵,只希望你能常回家看看。”
窗外的月光渐渐亮了起来,像一层薄薄的银纱,笼罩着整个老屋。李母走到灶台边,点燃了煤油灯。昏黄的灯光照亮了小小的厨房,灶台上还放着早上没洗完的碗,锅里残留着一点米汤。她拿起锅铲,想做点晚饭,却突然觉得胸口一阵发闷,没什么胃口。
“以前啊,强子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