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第一次见到陈砚时,雨丝正把便利店的玻璃门蒙成一片模糊的雾。他站在冰柜前拿最后一瓶荔枝汽水,指尖碰到瓶身时,我分明看见那层冷凝的水珠没沾到半分湿气——就像他的手是块不会导热的冰。
“能帮我拧开吗?”他转过头,睫毛上挂着的雨珠很假,像是从塑料花上抖落的碎水晶。我递还汽水时,指尖擦过他的手背,那触感凉得发僵,却没有真实的皮肤纹理,倒像按在一块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瓷板上。
我们顺理成章地交往。陈砚总是穿同一件深灰连帽衫,袖口磨出了毛边,却永远干净得没有一丝褶皱。他从不在白天约我,每次见面都是傍晚六点后,连送我回家都只到单元楼门口,说自己怕吵,不爱进住户密集的地方。起初我只当他性格孤僻,直到那个雨夜,我忘带钥匙,想让他陪我在楼下等开锁师傅。
“我不能上去。”他的声音比平时更冷,指尖扣着连帽衫的抽绳,指节泛白。我正想撒娇,却瞥见他的脚——雨水漫过人行道的砖块,可他的运动鞋底完全是干的,甚至没在积水里映出影子。
真正的恐惧是从那本旧相册开始的。我在奶奶的储物箱里翻找老照片,无意间掉出一本烫金封面的纪念册,扉页上贴着张泛黄的学生证,照片里的男生穿着蓝白校服,眉眼和陈砚一模一样,姓名栏写着“陈砚”,入学年份是2018年,而毕业时间那栏,被墨点盖住了,只隐约能看到“2020”的字样。奶奶凑过来看时,突然倒吸一口凉气:“这孩子不是……三年前在隔壁楼门口出车祸的那个吗?当时雨下得大,他为了躲一辆电动车,摔进了花坛里的钢筋架,送到医院就没救了。”
我的耳朵嗡嗡作响,指尖捏着学生证的边角,烫得像烧红的铁。晚上陈砚来赴约时,我把学生证拍在咖啡馆的桌上,他的目光落在照片上,连瞳孔都没动一下,只是轻轻推了推杯子:“你看错了,我不是他。”
“那你为什么从不在白天出门?为什么你的脚不会湿?为什么你身上永远是凉的?”我声音发颤,却看见他的袖口开始变得透明,露出下面空荡荡的空气——就像水汽正在蒸发。他突然伸手想碰我的脸,我猛地躲开,他的手穿过我的发梢,没碰到半根头发丝。
“我只是想再看看你。”他的声音开始失真,像从旧收音机里传出来的,“三年前你也在便利店,帮我捡过掉在地上的硬币,你说‘小心点,别摔了’。我一直没来得及说谢谢。”
我想起那个雨天,确实有个穿深灰连帽衫的男生在便利店门口摔了一跤,硬币滚了一地。我帮他捡的时候,他还笑着说“谢谢”,眉眼弯弯的,和眼前的陈砚一模一样。原来那天之后,他就没再离开过。
接下来的日子,陈砚开始“消失”。有时我和他说话,他的脸会突然模糊,像被打了马赛克;有时他坐在沙发上,我递过去的毯子会直接穿过他的身体,落在地上。他说自己的“时间”快到了,阴气在慢慢散掉,等哪天我再也看不见他,就是他该走的时候。
我开始疯狂地找能留住他的办法。在网上搜“如何留住鬼魂”,有人说要找到他生前最在意的东西。我想起奶奶说过,陈砚出车祸时,手里攥着一个素描本,被救护车带走时弄丢了。我在小区的旧物回收站翻了三天,终于在一堆废报纸里找到那本蓝色封面的素描本,纸页已经泛黄,却还能看清上面的画——全是我。
有我在便利店帮他捡硬币的侧影,有我在小区长椅上看书的样子,甚至有我趴在阳台上浇花的背影。最后一页写着一行字:“想和她多说说话,哪怕只是问一句‘今天过得好吗’。”
我抱着素描本哭到凌晨,陈砚坐在我身边,想拍我的背,手却一次次穿过我的肩膀。“别难过,”他的声音很轻,几乎要被风声盖过,“我本来就是不该留在这的人,能陪你这么久,已经很满足了。”
那天之后,我再也没见过陈砚。但我总觉得他还在。比如我晚上写作业时,台灯会突然亮一点,像是有人帮我调了亮度;比如我忘带伞出门,走到楼下总会发现伞就挂在门把手上;比如我对着素描本说话时,窗台上的风铃会轻轻响一下,像是在回应我。
我把素描本放在书架最显眼的位置,每天都会翻开看一页。有时我会对着空气说:“今天我吃了荔枝味的雪糕,和你第一次喝的汽水一个味道。”有时会说:“我今天路过便利店,老板还问起你,我说你去了很远的地方,过得很好。”
我知道,他可能听不见,但我还是想告诉他。就像他当初默默画了我那么久,只是想多靠近我一点。现在换我,用这种方式,陪他走完最后一段路。
有天晚上,我梦见陈砚了。他还是穿那件深灰连帽衫,站在便利店的冰柜前,手里拿着一瓶荔枝汽水,笑着对我挥手:“这次我真的要走啦,你要好好的。”我想跑过去抱他,却怎么也动不了,只能看着他慢慢变得透明,最后消失在雨雾里。
醒来时,我发现枕头上湿了一片,窗台上的风铃还在轻轻响。我走到阳台,看着外面的夜空,突然觉得不难过了。因为我知道,他没有真的离开,他只是换了一种方式,留在我身边。就像夏天的风,冬天的阳光,只要我想起他,他就会出现。
后来,我每次路过便利店,都会买一瓶荔枝汽水,放在素描本旁边。有时我会对着汽水说:“今天过得很好,你呢?”然后听见风铃响一下,像是他在说:“我也很好。”
我想,这大概就是最好的结局了。他来过,陪过我,给过我一段很温暖的时光。而我,会带着他的祝福,好好地活下去,把他没来得及看的风景,都替他看一遍。
“能帮我拧开吗?”他转过头,睫毛上挂着的雨珠很假,像是从塑料花上抖落的碎水晶。我递还汽水时,指尖擦过他的手背,那触感凉得发僵,却没有真实的皮肤纹理,倒像按在一块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瓷板上。
我们顺理成章地交往。陈砚总是穿同一件深灰连帽衫,袖口磨出了毛边,却永远干净得没有一丝褶皱。他从不在白天约我,每次见面都是傍晚六点后,连送我回家都只到单元楼门口,说自己怕吵,不爱进住户密集的地方。起初我只当他性格孤僻,直到那个雨夜,我忘带钥匙,想让他陪我在楼下等开锁师傅。
“我不能上去。”他的声音比平时更冷,指尖扣着连帽衫的抽绳,指节泛白。我正想撒娇,却瞥见他的脚——雨水漫过人行道的砖块,可他的运动鞋底完全是干的,甚至没在积水里映出影子。
真正的恐惧是从那本旧相册开始的。我在奶奶的储物箱里翻找老照片,无意间掉出一本烫金封面的纪念册,扉页上贴着张泛黄的学生证,照片里的男生穿着蓝白校服,眉眼和陈砚一模一样,姓名栏写着“陈砚”,入学年份是2018年,而毕业时间那栏,被墨点盖住了,只隐约能看到“2020”的字样。奶奶凑过来看时,突然倒吸一口凉气:“这孩子不是……三年前在隔壁楼门口出车祸的那个吗?当时雨下得大,他为了躲一辆电动车,摔进了花坛里的钢筋架,送到医院就没救了。”
我的耳朵嗡嗡作响,指尖捏着学生证的边角,烫得像烧红的铁。晚上陈砚来赴约时,我把学生证拍在咖啡馆的桌上,他的目光落在照片上,连瞳孔都没动一下,只是轻轻推了推杯子:“你看错了,我不是他。”
“那你为什么从不在白天出门?为什么你的脚不会湿?为什么你身上永远是凉的?”我声音发颤,却看见他的袖口开始变得透明,露出下面空荡荡的空气——就像水汽正在蒸发。他突然伸手想碰我的脸,我猛地躲开,他的手穿过我的发梢,没碰到半根头发丝。
“我只是想再看看你。”他的声音开始失真,像从旧收音机里传出来的,“三年前你也在便利店,帮我捡过掉在地上的硬币,你说‘小心点,别摔了’。我一直没来得及说谢谢。”
我想起那个雨天,确实有个穿深灰连帽衫的男生在便利店门口摔了一跤,硬币滚了一地。我帮他捡的时候,他还笑着说“谢谢”,眉眼弯弯的,和眼前的陈砚一模一样。原来那天之后,他就没再离开过。
接下来的日子,陈砚开始“消失”。有时我和他说话,他的脸会突然模糊,像被打了马赛克;有时他坐在沙发上,我递过去的毯子会直接穿过他的身体,落在地上。他说自己的“时间”快到了,阴气在慢慢散掉,等哪天我再也看不见他,就是他该走的时候。
我开始疯狂地找能留住他的办法。在网上搜“如何留住鬼魂”,有人说要找到他生前最在意的东西。我想起奶奶说过,陈砚出车祸时,手里攥着一个素描本,被救护车带走时弄丢了。我在小区的旧物回收站翻了三天,终于在一堆废报纸里找到那本蓝色封面的素描本,纸页已经泛黄,却还能看清上面的画——全是我。
有我在便利店帮他捡硬币的侧影,有我在小区长椅上看书的样子,甚至有我趴在阳台上浇花的背影。最后一页写着一行字:“想和她多说说话,哪怕只是问一句‘今天过得好吗’。”
我抱着素描本哭到凌晨,陈砚坐在我身边,想拍我的背,手却一次次穿过我的肩膀。“别难过,”他的声音很轻,几乎要被风声盖过,“我本来就是不该留在这的人,能陪你这么久,已经很满足了。”
那天之后,我再也没见过陈砚。但我总觉得他还在。比如我晚上写作业时,台灯会突然亮一点,像是有人帮我调了亮度;比如我忘带伞出门,走到楼下总会发现伞就挂在门把手上;比如我对着素描本说话时,窗台上的风铃会轻轻响一下,像是在回应我。
我把素描本放在书架最显眼的位置,每天都会翻开看一页。有时我会对着空气说:“今天我吃了荔枝味的雪糕,和你第一次喝的汽水一个味道。”有时会说:“我今天路过便利店,老板还问起你,我说你去了很远的地方,过得很好。”
我知道,他可能听不见,但我还是想告诉他。就像他当初默默画了我那么久,只是想多靠近我一点。现在换我,用这种方式,陪他走完最后一段路。
有天晚上,我梦见陈砚了。他还是穿那件深灰连帽衫,站在便利店的冰柜前,手里拿着一瓶荔枝汽水,笑着对我挥手:“这次我真的要走啦,你要好好的。”我想跑过去抱他,却怎么也动不了,只能看着他慢慢变得透明,最后消失在雨雾里。
醒来时,我发现枕头上湿了一片,窗台上的风铃还在轻轻响。我走到阳台,看着外面的夜空,突然觉得不难过了。因为我知道,他没有真的离开,他只是换了一种方式,留在我身边。就像夏天的风,冬天的阳光,只要我想起他,他就会出现。
后来,我每次路过便利店,都会买一瓶荔枝汽水,放在素描本旁边。有时我会对着汽水说:“今天过得很好,你呢?”然后听见风铃响一下,像是他在说:“我也很好。”
我想,这大概就是最好的结局了。他来过,陪过我,给过我一段很温暖的时光。而我,会带着他的祝福,好好地活下去,把他没来得及看的风景,都替他看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