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狼牙律》的诞生-《流民到皇帝》

  行政体系的骨架初步搭建起来,乡啬夫、亭长、里正各司其职,如同延伸出去的神经末梢,将狼牙堡的意志缓慢而坚定地渗透到灰岩县的每一个角落。然而,杨帆很快发现,仅有架构是远远不够的。

  没有明确的规则,权力便容易滋生腐败,赏罚便容易失去公允,民心便容易无所适从。

  一桩桩案例摆到了他的案头。

  东乡啬夫因与当地一富户有旧怨,在分配新垦荒地时,刻意将肥沃之地划给亲近之人,而将贫瘠山地分给那富户,引发激烈冲突,险些酿成民变。

  西境一亭长,利用职权,私自增加过往商队的“道路维护费”中饱私囊,导致数支小商队怨声载道,甚至不敢再来。

  军中两名士卒因争抢战利品发生殴斗,一人重伤。如何处置?是按旧例各打五十大板,还是依情节轻重分别论处?负责军法的军官也拿不定主意,前来请示。

  更有新归附区域的百姓,对于狼牙堡的田赋、丁税具体是多少,有何减免政策,一概不知,只能惴惴不安地等待,或是听信地方小吏未必准确的传达。

  “无法,则无信;无信,则民疑,吏易奸。”张玄忧心忡忡地总结道,“主公,以往我等势力小,凭您一言而决,尚可运转。如今疆域渐广,人口日繁,若无成文法度公示于众,则权责不清,赏罚不明,久之,必生祸乱。”

  贾诩也难得地正色道:“律法,乃立身之基,驭下之缰。其用不在繁复,而在明确、公正、必行。可让士卒知为何而战,让百姓知如何生存,让官吏知何为界限。亦可……让潜在之敌,知我底线与决心。”

  杨帆深以为然。乱世之中,武力是生存的保障,但若要发展壮大,长治久安,必须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规则。这规则,不仅要约束百姓,更要约束官吏,甚至约束他自己。他要建立的,不是一个随心所欲的山大王寨子,而是一个有着清晰秩序和未来的政权。

  他召集了张玄、贾诩、冯源,以及几位精通律法前典、新近投效的文士,在议事厅内闭门数日。

  厅内,争论声时常响起。

  “田赋当定为十五税一!前朝鼎盛时便是如此,可休养民力!”一位老成文士引经据典。

  “不可!”贾诩反对,“如今百废待兴,军费开支巨大,十五税一过于宽松。依诩之见,当十税一,待民生恢复,再行调整。且需明确,永不加赋!此条需写入律中,以安民心。”

  “军功授田,是否按斩首计数?恐滋生杀良冒功!”

  “当以破阵、先登、斩将、夺旗等综合评定,由主将、监军共同确认,强调集体之功,而非个人首级。”冯源提出建议,她深知底层士卒的艰辛与容易被误导。

  “刑狱方面,盗窃、伤人与杀人,必须区分量刑!不能一概处死!”

  “然乱世当用重典,小恶不惩,易生大乱!”

  “重典亦需有度,刑罚过苛,则民不畏死,反生逆乱。”

  杨帆作为最终决策者,仔细聆听着每一方的意见。他融合了张玄的稳重、贾诩的务实、冯源的仁厚以及诸位文士的专业知识,结合狼牙堡的实际情况,做出决断。

  他要制定的,不是一部包罗万象、繁琐复杂的法典,而是一部简易、明确、能够迅速落地执行的《狼牙律》!

  十日后,经过反复斟酌、修改,以杨帆的名义,狼牙堡第一部成文法规——《狼牙律》正式诞生。

  这一日,狼牙堡中心广场上,人山人海。不仅仅是堡内军民,各乡、亭、里也派出了代表前来观礼。一座临时搭建的高台矗立中央,台上,杨帆肃然而立,张玄、贾诩、冯源等人分列两侧。台下,周丕、霍去病等将领率领着整齐的军阵列于前方,更后面,是翘首以盼的无数百姓。

  气氛庄重而肃穆。

  杨帆上前一步,目光扫过下方无数双眼睛,沉声开口,声音在玄气的加持下,清晰地传遍整个广场:

  “诸位!乱世纷争,纲常崩坏,民不聊生!我杨帆建立狼牙堡,非为称王称霸,实为在这末世之中,为愿意追随我的弟兄,为这片土地上的黎民百姓,寻一条活路,争一线生机!”

  “然,无规矩不成方圆!以往赏罚口谕,政令随意,此非长久之计!今日,我狼牙堡第一部法规——《狼牙律》,正式颁布!”

  他深吸一口气,从身旁侍从捧着的木盘中,拿起一卷用上好羊皮纸书写、盖着鲜红狼牙堡大印的律文,高高举起!

  “此律,乃我狼牙堡立足之基!上至我杨帆,下至普通一兵一民,皆需遵守!”

  随即,由张玄亲自宣读《狼牙律》的核心条款。条款用词力求简洁明了,甚至掺杂了不少白话,确保即使是识字不多的普通百姓也能听懂大意。

  “《田亩令》:凡狼牙堡治下之民,按丁口授田……田赋,十税一!立此律之日起,三年内,永不加赋!”

  (台下顿时响起一片压抑的惊呼和交头接耳声,十税一虽然不低,但“永不加赋”四个字,给了无数饱经盘剥的百姓莫大的希望和安定感。)

  “《军功令》:凡狼牙军将士,立战功者,按功大小,赏田、赏银、晋爵……严禁杀良冒功,违者,斩!”

  (军阵之中,将士们眼神灼灼,充满了对军功和公正赏罚的渴望。)

  “《刑狱令》: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明确各类罪行量刑标准,官吏不得徇私枉法,百姓可越级申诉!”

  (许多百姓,尤其是曾经受过胥吏欺压的,眼中泛起了泪光,他们第一次感觉到,自己或许真的能有一个说理的地方。)

  “《吏治令》:凡狼牙堡官吏,需恪尽职守,廉洁奉公……贪墨、枉法、欺压百姓者,一经查实,严惩不贷!”

  (这一条,让台下的一些新任乡啬夫、亭长们神色一凛,感受到了沉甸甸的责任与约束。)

  一条条,一款款,虽然只有几十条核心内容,却涵盖了土地、赋税、军功、刑狱、吏治等最基本、最关乎民生的领域。它或许粗糙,或许还不够完善,但它如同混沌中的第一道光,为这片土地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秩序和希望。

  律文宣读完毕,杨帆命人将抄录好的《狼牙律》全文,张贴于广场一侧的公告墙上,并由识字的文吏轮流驻守,为不识字的人讲解。同时,大量的抄本被快马加鞭,送往灰岩县每一个乡、亭,要求公开宣讲,务必使律法内容家喻户晓。

  看着台下群情激动、议论纷纷的军民,杨帆心中感慨万千。

  他知道,从这一刻起,狼牙堡才真正告别了草莽气息,迈出了走向正规政权的坚实一步。《狼牙律》的诞生,不仅仅是规则的建立,更是一个文明在废墟上重新萌芽的开端。

  依法治政,秩序初立。未来的路,依然漫长,但方向,已然清晰。

  阳光下,那贴在墙上的《狼牙律》全文,仿佛闪烁着一种名为“秩序”与“希望”的光芒。